http://www.ha.xinhuanet.com/zfwq/2005-03/31/content_3975423.htm新野:两座千年汉桑城 见证关公爱民情
(2005-03-31)
在我国“三国旅游景点线上”,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新野。而在新野境内有两座千年汉桑城。而这称“城”的地方,实际是两处长宽不过3米的古迹建筑。建筑内有两棵千年汉桑,一棵名曰“关植桑”,一棵名曰“关宿桑”。这两棵历经千年沧桑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汉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加以保护。因为它传颂着三国名将壮穆候关羽树下爱民、助民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公元201年至206年(建安六至十三年)刘备、关羽、张飞雄踞新野,筑城练兵,运筹帷幄,三请诸葛亮,决策《草庐对》,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魏、蜀、吴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关植桑”着落在新野县城西边,汉桑小学院内。这棵已有1800多年的汉桑树周围,砖砌着一圈围墙,墙头砌着一个一个城垛,城廓前壁镶嵌着石碑。千年古桑,发出鲜绿的嫩芽,显得生气蓬勃。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处小小的建筑如此出名?原来,我国历史上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东汉末年,刘备、关云长、张飞驻军新野,运筹帷幄以图大业,后刘备集纳方方面面的意见,三顾茅庐,在隆中请出了诸葛亮。自从诸葛亮当军师后,采取了很重要的两项举措,一是宽仁爱民;二是抓军中纪律。就是这两条,赢得了百姓赞颂。一天,关云长从操场归来,将自己的坐骑赤兔马拴在门口一棵桑树上,随后进屋一门心思研读兵书去了,不料,因为这匹马饿了,把树叶、树枝、树皮啃了个净光,没几天,桑树干枯而死。这棵桑树的主人,正是关云长所住的房东--张老汉。
诸葛亮得知这一消息后,找到关云长,重申了爱民纪律,要关云长自觉补栽一棵桑树,以示对张老汉的赔偿。
关云长开始想不通,认为这是诸葛亮给他难堪,进而仔细思考,觉得诸葛亮的话十分有道理,宽仁爱民,抓军中纪律,就得将兵一视同仁,己不正,焉能正人?于是亲自从市井上买来一棵桑树,高高兴兴地栽到了原处,并再三向张老汉赔礼。
为了不让这棵桑树再遭损失,关云长又带领官兵,围着桑树,建造了一座砖筑护桑城池。久负盛名的“汉桑城”便由此而来。
“关宿桑”位于该县沙堰镇机关院内,树高约30多米,粗达两抱有余,躯干如铁似钢,那粗大的枯枝扭曲着,裂着缝隙,给人以沧桑之感。那七弯八折的枯枝伸出墙外,远望犹如一个古老的盆景,典雅有致。一株株嫩枝,繁茂茁壮,顽强地展示着生命力。
据《新野县志》记载,“关宿桑”起源于“火烧新野”的一场战斗。公元204年冬季,蜀军为了阻击曹将夏候惇一万精兵来犯,刘备派关羽前往距县城17公里的鹊尾坡,建造栏河工程,准备水淹曹军。棘阳故城的冬天寒冷刺骨,工地施工相当困难。白天关公一会在棘阳故城疏散群众,一会在河上指挥施工,身先士卒,给军士和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天傍晚,天气十分寒冷,关将军夜巡到了故城村边,突然听到村里有泣哭的声音。将军寻声而去,推开一扇破门,借着微弱的月光走近一看,一位小姑娘蜷缩在草堆里,正在哭喊着,旁边还有一位已昏迷不醒的老太太。将军问明事情原由,急派手下火速召来医官,为家贫如洗、身患疾病的老太太治病。当老太太苏醒后,将军又令人将老太太搀扶到军营,并让出自己的营室让老太太和小姑娘住下,自己则抱床棉被来到2米多高的桑树下,怀抱着大刀,头靠着树杆露宿。一连三夜,关羽夜宿于树下。
这件事情被当地老百姓知道后,纷纷跑来感谢将军,并邀请他到百姓家住宿,但是都被关羽一一谢绝了。他说:“官兵打仗已给老百姓添了不少麻烦,爱护百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修筑工事更不能再侵扰百姓,你们的心情我领了……”从此,关羽就在这棵树下寄宿,并颁布了爱民、助民、不得扰民的号令,留下了爱民、助民的佳话和为官清廉的风范。在官兵浴血奋战中,关羽打败了来犯之敌,又水淹曹军,演绎了一场著名的水淹曹军之战役。
为了崇尚关羽爱民的品德,教育后人,清乾隆五十七年,沙堰镇十三家商号共捐资修建了围墙,在树的周围刻制了关公寄宿桑下轶事的石碑,镶嵌在围墙的东边,碑文共有719字,详细记载了关羽寄宿桑下爱民而不扰民的动人故事。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汉桑城”虽然只是一种城的象征,但它却蕴含着关公的品德、风尚、爱心、精神的“神灵”,对于古往今来,如何勤政爱民、安邦治国却有启迪,这也正是两座汉桑树的真谛。
作 者:丁建忠 来 源:新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