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中期开始,古徽州一州(后称府)六县的治所都有城垣,但构筑年代与规模不一。先说州(府)城:新安郡原治始新(今浙江安吉),改歙州后,移治海宁万安山(又称万岁山,今休宁万安镇古城岩)。隋末天下纷乱,歙人汪华起兵据州,于义宁二年 (617)迁治于敛县乌聊山(今歙县徽城镇),正式修筑罗城,周围四里二步。唐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流治者于中和二年 (882)改筑歙州城,使其周围扩至九里七步,其城郭形如襁褓。此后一千多年间,州城规模基本未变。目前,城内街巷的基本格局仍与唐、宋时无异。遗迹除1500余米城郭残段和西门月城外,另有数口唐代古井。而作为古城的重要基础附属设施却是渔梁坝。因为歙州城虽然凿井即可得泉,但泉脉下通练江,如果久旱无雨练江水浅,则城内井水即枯,听以早在唐代人们就在练江中筑坝蓄水,以便井内保有最低水位,从而利于饮用和消防。为了解决城内地下供水而在江中筑坝,这在世界城建史和水利史上都是罕见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