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56阅读
  • 7回复

[厅制]镇西直隶厅&哈密直隶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25
— 本帖被 晦象先生 从 历史政区 复制到本区(2021-08-05) —
镇西直隶厅 :冲,繁,难。隶镇迪道。巴里坤总兵驻。汉,东蒲类国。后汉属伊吾卢。北魏属蠕蠕。隋属突厥,后分属西突厥。唐,沙陀部与处月杂居,沙陀叛附吐蕃,徙居北庭。宋属伊州,后入于辽。元为别失八里东境,属亦都护。明为和硕特部地。明末固始汗迁青海,后为准噶尔台吉游牧地。康熙三十六年,平准噶尔,阿尔泰山以东地内属。雍正七年,建城于巴尔库勒,改名巴里坤。九年,设安西厅同知,隶甘肃布政司。乾隆三十七年,于厅东南筑会宁城,设领队大臣。三十八年,升镇西府,领宜禾、奇台二县。咸丰五年,仍为厅,移镇迪道驻之。裁宜禾。光绪十二年来隶。西南距省治一千三百三十里。广千里,袤八百里。北极高四十三度三十九分。京师偏西二十三度三十六分。天山支脉迤逦南部者为祁连山。西北有妙雷努雷山、锅底山、那梅州山。东北有萨混子山。东有松山、千里格山。巴尔库勒淖尔即蒲类海,在厅西北,皇渠、水磨河、高家湖合诸小水均潴入之。北有盐池。东北:察哈泉。东南:柳条河与昭莫多河合。驿八:曲底、奎素、松树塘、苏吉、下肋巴泉、务涂水、芨芨台、上肋巴泉。卡伦二。厅境分区二十四。

哈密直隶厅:冲,繁。隶镇迪道。副将驻。汉,伊吾卢地,为匈奴呼衍王庭,后置宜禾都尉。三国属鲜卑西部。晋属晋属敦煌郡。北魏属蠕蠕。隋筑新城,号新伊吾,后属西突厥。唐贞观四年,置西伊州,寻改伊州,置都督府。天宝初,改伊吾郡,寻复初。广德后,陷吐蕃。五代时,号胡卢碛。宋雍熙后,属回鹘,元属畏吾兒,后为宗室纳勿里封地。明永乐四年,建哈密卫。正德中,服属吐鲁番。顺治四年,哈密卫辉和尔都督入贡。六年,以助逆绝贡,复通。康熙三十六年,俘献色布腾巴勒珠尔,赐额贝都拉扎萨克印。三十七年,编列旗队,设管旗章京。雍正五年,始建城。回城在城西三里,回子郡王所居,康熙五十六年筑。设协办旗务伯克。十三年,设驻防兵。乾隆二十二年,准部平,其酋伊萨克内附,移靖逆、瓜州、黄墩各营驻之,撤驻防兵。二十四年,设办事大臣、协办大臣、抚民通判、巡检,隶甘肃布政司。光绪十年,升直隶厅。十二年来隶。西北距省治一千六百二十里。广四百五十馀里,袤二百五十里。北极高四十二度五十三分。京师偏西二十二度三十四分。北:天山。其分支,西北:截达坂、沙克拉山、可雅尔达坂、合塔手可拉山。东北:阿克相木山、坤翌图山、阿里铁洛可山、空多洛托山。哈密河出?西苏巴什湖,南流潴为小南湖,又南流,东为硕洛浣,西为阿里浣,折西南,潴为大泉海子,为沙漠所渗。东:乾河子。东北:乌拉台水、安吉水、黑具玛水、达子湖。西:依他拉可水、八道沟等水。南:戈壁。驿十四:伊吾、南山口、黄芦冈、长流水、格子烟墩、苦水、沙泉子、星星峡、头堡、三堡、三道岭、??墩、橙槽沟、一碗泉。新城,巡司一。厅境分区三十五。有大回庄十四。光绪七年,俄约定为商埠。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1-08-05 00:33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5
哈密古称昆莫,汉称伊吾卢,东汉置宜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隋设伊吾郡和柔远镇,唐置西伊州,后改称伊州,元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明永乐年间设哈密卫。哈密城历史悠久,由“雄镇天山”的老城和新城组成。老城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据说是唐城遗址。新城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由哈密办事大臣文麟组织军队所建。1880年6月左宗棠驻哈密,其总部就设在新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25
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府所在地。东汉时称伊吾卢,置宜乐都尉。三国时魏置宜禾伊吾都尉。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设伊吾郡。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后改称伊州。唐末归西汉金山国,后转附西州回鹘汉国。元代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元末割据自立,称哈密国。明朝置哈密卫。清康熙年间一度被蒙古准格尔部占领,后归附清朝,被封为一等札萨克,编旗设队。清乾隆年间设哈密厅,光绪年间改为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哈密县。1961年国务院决定以原哈密镇为基础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销哈密市,1977年1月恢复哈密市。198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哈密县,政区并入哈密市。1984年5月完成撤县并市工作。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25
哈密回王府,坐落于哈密市回城乡,原回城东北角。是在原蒙古府的基础上于清康熙四十五( 1706年)重建。
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摆脱准噶尔部归附清朝后,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秋进京,第二年返回时,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设计修建王府和回城,费时7年方竣工。重建后的王府规模宏大,建筑构造既体现了伊斯兰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又融合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特点。王府土墙高台,琉璃瓦顶,飞檐斗拱,园林交错,是当代新疆境内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一座宫庭建筑。后又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和经营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已成为一个宅园相连,宏伟壮观的园林建筑群。清代诗人肖雄曾感叹到:“王宫台榭旧繁华”,并且他在《西疆杂述诗》中又对回王府有较为详细的追述:“王府在城东隅,附墙筑台,高出城墙,山门内,正宅三层,皆在平地,宅之右,即拾级登台,台上屋舍回环,悬窗下瞰,其内院也。宅左,步长廊,更进一门,则园林在焉,亭台数座,果树丛杂,名花异草,盆列成行,严然内地风景。皆老王伯锡尔在京养六年,屡以重价搜求,远道载归者”。同治五年( 1864年),农民起义军攻入王府,处死伯锡尔并烧毁王府。后默哈莫特在清军扶植下嗣位。但在同治十二年秋,陕西回民义军头目白彦虎攻进回城,王府又遭掠夺。
光绪八年(1882年),沙木胡索特袭位后,对王府进行了扩建禾翻修。扩建后的王府面积占回城四分之一,有房88多间,大小九道门楼。正门楼为中西合璧结构,飞檐起脊,画栋雕梁,绿琉璃瓦顶。整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宫,内宫地面与城墙同高,外形是城楼式的宫殿。有数院,做为官员办公、警卫住宿以及贮藏军械、招待来宾等用。由于历代回王皆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因此对清真寺的修建十分重视。在回王府内,有三座规模不同,风格各异的清真寺。自王府西门东折至客厅,客厅后便是王府花园。小花园专供回王及眷属休息。设计精巧,以花草亭榭为主,具有江南园林之风格。对于王府花园,来过哈密的许多文人曾多次在著作中记述。斐景福在《河海昆仑录》中记载:“广百余亩,土上复以砖,有亭馆三、四区,结构雅洁,而古木连阴,百花齐放,红白炫烂,为中土园事所未有”。谢彬在《新疆游记》中也写到:“回王花园,亭榭数处,布置都宜。核桃、杨、榆诸树,拔地参天,并有芍药、桃、杏、红莲种种”。由于哈密回王是依靠清政府维护自己统治的封建领主,也是清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治区封建王公中维持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新疆及哈密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并与清政府保持着特殊的关系。为向清政府表示忠心,回王还在小花园的东北角,筑有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商宅建筑风格的万寿宫,坐北朝南三面粉墙,正面是木质嵌花隔扇门窗。宫内陈列着从清世祖到德宗等皇帝的彩色画像,像前均设台案,上有朱色牌位,上写皇帝名号和生年卒月,每年春秋雨季,回王及哈密官员均到此祭祀。
  民国19年(1930年)6月,沙木胡索特病故。次年,农民暴动,驻哈密省军进占回城,为寻找财宝,将这座有二百年历史的回王府“付之一炬,夷为平地”,连有数百年历史的“贮藏经典之库”也随大火化为灰烬。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马仲英逃亡记》一书中记载了回王府被焚后的情景。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25
古之“伊吾”,是今哈密市辖称谓,今之伊吾,于1929年废哈密王设哈密、宜禾、伊吾三县后转借命名。1935年7月建伊吾设治局,代行县政府职能,改设治局为县政府,1943年月1月升格为三等县。1949年9月26日,伊吾县与全疆同时和平解放,1951年9月1日正式成立伊吾县人民政府。

伊吾县具有四十天保卫战的光荣历史。1950年2月至3月,解放军六军16师46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奉中央命令,在全国战斗英雄胡青山副营长的率领下进驻伊吾。当时,伪县长艾拜都拉与匪首乌斯满及美蒋特务尧乐博斯勾结,企图以伊吾为据点,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3月27日,拉开了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的序幕,经过四十天的日夜奋战,我英勇的指战员先后击退了匪徒的7次围攻,一直坚持到大部队前来增援,粉碎了土匪三天拿下伊吾县城的狂妄梦想。保卫战结束后,彭德怀同志专门发来慰问电嘉勉二连。解放军西北军区及第一野战军授予二连“钢铁英雄连”的光荣称号。为纪念四十天保卫战中牺牲的二连烈士,1979年建起了伊吾县烈士陵园。1995年被定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家定为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基地。1988年8月1日在园盘山上塑起了在伊吾保卫战中荣获三等功的军功马汉白玉雕像。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25
巴里坤曾在清代享有“庙宇冠全疆”之称。据《镇西乡土志》载,自“道光年间,四营有四营之庙,三乡有三乡之庙,庙宇之多巍然诚郡之壮观也。”由于巴里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先天的自然条 件,是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和加以苦心经营之地。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为维护祖国的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于此同时,在巴里坤广建庙宇的历史有近200年,出现了中国不多见,新疆罕见的庙宇群落。

巴里坤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上的重镇,享有新疆“三大商埠”及“八大名城”之称。在康熙王朝兴盛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军屯、商屯、民屯、犯屯、宅屯、旗屯的高潮,广建寺庙也就随之而兴起。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25
为何哈密早在准噶尔汗国时期就并入清朝版图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25
公元1678年,叶尔羌汗国被准噶尔汗国所灭,哈密地区转属于准噶尔汗国所统治。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噶尔丹派属下侵占哈密。由于准噶尔汗国的统治比较残暴,剥削严重,激起了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的强烈怨恨和反抗。当时入主中原地区的清朝还未能统一全国,新疆还处于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之下,这两大势力之间已经开始冲突。公元1696年的昭莫多大战,准噶尔的噶尔丹大败,清朝的实力开始强过准噶尔蒙古。这时候,额贝都拉见噶尔丹已势穷力竭,行将败亡,审时度势,决定倒向清朝。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