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92阅读
  • 16回复

[历史与人文景观]陕鄂关垭子楚长城遗址与陕南徽派建筑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10-05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15-08-04) —
关垭子楚长城遗址,位于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与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的交界处,汉白公路(汉中—安康—白河县)穿越而过。 楚长城建于战国末期,是楚国为抵御秦国的侵犯而修筑的防御设施。但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城墙早已塌陷而不覆存在了,只在附近留下了一小段遗迹,以供历史考古学家们继续考证。如今这里已是陕鄂两省的界岭,而据说这段楚长城的起点处在陕鄂关垭子,终点在河南省泌阳县境内,绵延数百公里。

汉白公路过了这座城关洞口,就由陕西省进入了湖北省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0-05
从湖北境内看陕西方向,成语“秦头楚尾”大概就是指的这个地方吧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0-05
这一段城墙就是楚长城的原址,具有“风化中的结实”!

关垭子城门洞则是在建国后才翻新修建的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10-05
湖北竹溪县所立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0-05
关垭子城门洞口两侧的石牌提刻,对楚长城做了一番详尽的介绍。 湖北竹溪县是非常重视这个景点的,与陕西平利县的“徽派建筑”特色相呼应
[ 此贴被首长在2008-10-06 08:22重新编辑 ]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0-06
从楚长城侧面看关垭子城门顶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10-06
站在关垭子城楼门上向东远观湖北竹溪方向,境内建筑则是“白墙红瓦”。 汉白公路也变为了湖北省道305线,继续前行,由此可通往竹溪、白河、竹山、房县、神农架、保康、南漳、远安、谷城、襄樊等湖北市县。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10-06
陕西平利县境内,具有徽派特色的“白墙黑瓦”建筑。公路为陕西省道308线,由此可通往安康、汉中、阳平关等地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10-06
两省界碑,位于关垭子城门洞旁边的山顶上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10-06
湖北竹溪县与陕西平利县的产业定位,由于这两地同处于山区自然生态地带,茶叶种植在经济产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各自都打出了特色茶叶牌。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10-06
陕南“徽派建筑”行摄——

这里是陕西平利县的西北大门——老县镇。 这是汉白公路由安康汉滨区进入平利县的第一座大镇,这里的“平利特色”就体现出来了,道路两旁是一排排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这类建筑在平利县境内还有很多,仿佛又有到了皖南山区的感觉。

“徽派”一词,大概与平利县有着众多的江淮移民后裔有关。据一位安康的朋友讲,平利方言类型多样,有中原(西北)官话、西南官话,还有就是江淮官话。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10-06
参观完关垭子楚长城遗址后,我们乘坐面的车返回平利县城,中途路过长安镇,又拍摄了两组“徽派建筑”。平利县长安镇与竹溪县蒋家堰镇毗邻,是一座省际边关镇,这里是平利“徽派建筑”最早形成且最为集中的一个镇,而又以该镇中原村、枣园村的特色为最鲜明。

平利是“下江人”移民较多的一个汉江流域县份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10-06
朝秦暮楚看关垭

来源:秦楚网-十堰日报    



    在汉语辞典中,有一个人们熟知并经常使用的成语,那就是“朝秦暮楚”。“朝秦暮楚”源于军队炊烟缭绕的秦、楚两国之间的战争:早上还是秦人在这里埋灶做饭,晚上就是楚国的军队炊烟缭绕。在这里生活的老百姓和周边的一些小诸侯国家,既不敢与秦楚争锋,也不敢得罪秦楚,只好风吹杨柳两边倒。这个成语比喻某些人反复无常,是个地地道道的贬义词。
    然而,“朝秦暮楚”在十堰这块土地上,却是有着不同的理解。据史料记载,十堰当年是秦楚交战的地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当秦军打来的时候,就换上秦国的门牌,插上秦国的旗子,穿上秦人的衣服。晚上楚军打来,则换上楚国的牌子、楚国的旗子,穿上楚人的衣衫。这是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呢?是不是一种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策略呢?
    北宋著名文学家晃补之,在首创“朝秦暮楚”这个成语的时候应该有这个意思。他在《北清亭赋》中写道:“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然而,秦楚之间的战争时间长,地域广,什么时候,在鄂西北的什么地方,最具有“朝秦暮楚”的特点呢?经考证,竹溪城西二十多公里处一个叫关垭的地方就是其中的一个。
    关垭位于湖北省的竹溪县和陕西省的平利县交界处。这个关垭形如一个马鞍,它的前方是正南面,连接着山宝寨;它的北面即马尾巴处,连接着擂鼓台;坐在马鞍上,左手一指即竹溪县城,右手一指则是平利县。群雄争锋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秦楚交战的重要关塞。
    其实,在很早以前,秦楚之间并不交界,至少可以说在竹溪关垭这个地方不搭界,秦楚之间分布着许多诸侯国。此关垭并非楚国拥有,而是属于当时处于秦楚之间另一个诸侯国——上庸。
    公元前611年,楚国大旱的时候,介于秦、楚、巴三强之间的庸国趁机攻楚,不料反被以楚为首的多国部队所灭。巴国在战争中获取了鱼邑这块土地。而秦国从关垭出兵攻打庸国,撤军时为了联合楚国对付晋国,将关垭留给了楚国,秦楚这时有了交界。楚人为了保住关垭这一带的安宁,防御秦国的进攻,就采取了一个长久的万全之策,那就是修筑长城。
    楚长城在这个时候诞生了。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指的是北方的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拿它来同楚长城——关垭长城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有人曾经幽默地说过这样一句话:秦始皇修长城,那是侵犯了楚国人的知识产权啊。的确,以楚长城东半部修筑时间计算,它比秦长城早400多年;以其西部,也就是关垭这个地方的长城与秦长城相比,也比秦长城早一个多世纪。
    拿关垭长城同世界上的其它长城相比,其地位更是非同寻常。古罗马人曾经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修建过长城,那条长城长538公里,拿它同关垭长城相比,它不仅是“孙娃子”,而且它的个子还没有楚长城这个“老爷爷”的胡须长。
    楚长城同英国长城相比,同朝鲜长城相比,同澳大利亚长城相比,其建筑更为复杂。楚长城是集山、寨、水、堡、城于一身的综合体,它的技术含量在当年、在现在看来都是了不起的。即使是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淋,今天如果你用坚硬的铁锹来挖掘楚长城的泥土,令你感到力不从心。据考证和化验,这条长城的泥土,是用岩石、石灰,加上猕猴桃树枝的浆子,加上糯米汁粘合而成的,其硬度超过水泥。
    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在十堰有六处,总长100多公里,竹溪境内就有四处,关垭则最为关键。楚长城是在上个世纪后半叶被人们发现的。据《读者参考·博萃》于1990年10月第一版介绍:《我国最古老长城楚长城被发现》,消息透露:“我国最古老的长城——楚长城的一段遗址,最近在湖北省竹溪县关垭子山门被发现。”以关垭为重要关塞的楚长城,既是楚人进军的据点,也是楚人鏖战的阵地,还是楚人退却的屏障,可是,连楚国人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修筑的长城,与人类历史上曾有过的长城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楚长城历史地位如此显赫,“朝秦暮楚”的故事是怎样与楚长城联系在一起的呢?关于“朝秦暮楚”的事情,不是发生在秦楚都强大的时候,而是发生在秦国日臻强大、楚国渐渐衰落的时候。当年,秦国日渐强大,想统一中国,必须同楚交战。秦国攻打楚国有两条线。一条线就是从峣关,过武关,经丹江进攻楚国。第二条线,就是走关垭。据史料记载,楚怀王时期关垭曾有过四次易手。比如,公元前312年,因为张仪帮秦国游说,欺骗楚王,楚怀王同秦军作战而败了,败了之后就割地让关,那一次关垭就被让给秦了。随后秦楚又通过外交途径和好,秦使者宣称,如果楚怀王愿意同秦国友好,愿把汉中这一带一半的土地让给楚国,包括把关垭这个地方送还给楚国。至于楚顷襄王的时候,那个地方也多次发生易手。
    这是史料上有详细记载的,如果把没有详细记载的战争事件统计起来就更多了。关垭在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战略要塞。秦老将王翦为了攻取关垭,曾绕过竹溪的关垭,走峣关,过武关,从关垭的背后袭击楚军,最后夺回关垭。楚军失去了关垭屏障,不久就被灭掉了。
    关垭回到统一的秦国之后,也发生过一系列战争。1946年,中原突围部队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关垭即是其突破口之一。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在这里作战,先退后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今天的关垭,依然是雄伟壮观;今天的关垭,依然讲述着当年的故事。但是,现在的关垭,已经没有关塞的作用,而是川陕人民、秦楚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是市场经济物畅其流的运输通道。          

  (作者 周进芳 单位:郧阳师专)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10-06
水泥的,无语。。。
明显傻逼的言论就像一个粪坑,如果你回喷的话,无异于向里面投掷了一块石头,激起更多的XX,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无视它,或者直接水了这个帖子,把那些傻逼言论稀释在茫茫帖海之中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10-06
水泥门洞则是近年来新修建的省界关垭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12-07
陕西308省道与湖北305省道的交界处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12-21
这个县在碑石说明上竖排的句逗号很有意思
既不美观  又不一致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