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407阅读
  • 35回复

[地名探讨]我为什么支持中甸更名香格里拉? 作者:和菜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18
知识分子大多有智性和美学上的追求,这追求如同人的眼睛追求光明,而光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所以本来很小的事也能引起轩然大波。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知识分子都是光棍,这一点要先说清楚。最近,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刚刚改了个名,唤做香格里拉,中青论坛里也就有了点鼎沸的意思了。

我刚好从2000年3月30日至2001年4月4日一直待在那个地方,因此,我觉得对这个问题我应该有那么点发言权。中甸是个很小的地方,两条街,人口不过三万。这地方和这点人口,和庞大的整个国家及其人口相比,实在是小得可怜。它所能引起的问题,怕也只能是点小问题。

以前要说起中甸,估计中国没几个人知道,不客气一点说,今天在网上就此问题争论不休的人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其实,中甸很有名。一是在云南的马帮客中,因为中甸是云南前往西藏和尼泊尓的重要中转站;另外一方面,是在中国的木材贩子中,因为中甸气候严寒,木材生长周期长,木质异常坚实。网友们不赶马,也不亲自砍了树装修房子,自然也就不知道。按说现在马帮已近绝迹,封山令也已执行经年,为什么中甸又在突然之间暴得大名呢?

原因和云南省政府的决策有关。云南多山地,可耕种土地面积少,除了烟草和矿产没有什么工业,而云南号称“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云南发展经济的重点就放在了旅游业上。大约是从1997年开始,云南省对省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在考察迪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叫茨中村的地方。小村藏在峡谷里,令人惊奇的是茨中村里建有一座天主教教堂。这一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消失的地平线》里对于“蓝月山谷”的描写。云南省动用省报《云南日报》对迪庆进行了长篇大累牍的宣传,一时间全国各大报纸转载,标题都是《香格里拉在云南中迪庆》。

香格里拉是JAMES HILTON于1933年写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杜撰的一个地名,听上去真的很象个藏文名字,因为在藏文里“拉”的意思是“山之通道”,这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藏族传说中的“香巴拉”。香巴拉是藏族传说中的人间仙境,和极乐世界不同,它就在这个世间,可以寻找到。民间一直流传有大量关于见到香巴拉的人的传说,这一点类似于汉人中“桃花源”的传说。HILTON估计听过这个传说,在他的“香格里拉”中谈到了青春不老,谈到了秘密所在,这都和香巴拉的描述很吻合。

当我在中甸的时候,迪庆机场的名字早已经是香格里拉机场了。街上也有小小的蓝月山谷酒吧,中甸旅游局更命名了一条香格里拉大峡谷。我问及当地的藏民的时候,他们都非常骄傲:一是因为他们有”神鹰“---飞机;二是因为他们是在传说中的仙境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和香巴拉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并不关心。他们所欣喜的是,他们的家乡是个美好的地方,且人人向往。我以为,这是人之常情。

人们要想见识藏区的风光,肯定首选西藏;要到云南,肯定首选丽江、版纳。为什么选择中甸呢?中甸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吸引游人呢?它是香格里拉,它有三江并流,它有各宗教和谐相处的景致,它有美丽的雪山和金碧辉煌的喇嘛庙宇。没有谁能同时具有以上的几点,也没有什么地方比它更象书中描写的那个地方。它如此独特,所以它才能存在于人们视野之中,而不至于是中国地图上无人问津的一个点。

中甸因为在宣传上广泛使用了“香格里拉”的称谓,于旅游业方面获得了知名度和利润,这也正是今天那么多人知道云南有那么个地方,那么个小地方有那么大名气的原因。它不再靠马帮也不再砍树,却赢得了更大的知名度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中甸拜“香格里拉”之赐可谓多矣。但是,中甸若一直打着别人的名头赚钱,却不能理直气壮地出来说“我就是香格里拉”,未免有点做贼心虚的感觉。何况世界上自称“香格里拉”的地方遍布印度、尼泊尔,为什么独独中甸不能为之呢?或者HILTON早已将“香格里拉”注册商标,拥有专属权?

我知道这样一来会伤害很多人对“香格里拉”的“感情”,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香格里拉”代表了美好。这在美学意义上无异是个很大的打击,我非常同情。但是这样的同情心只维持了几秒,因为我发现有更大的伤害在等待着他们。记得我前年看过《消失的地平线》,快结尾的时候,情节里是香格里拉的主管大喇嘛将其管理权交付给了小说的主人公。原因是“你小小年纪就已经很明智了”。哈!通观全文,他精通多门外语,在使馆服务,我根本不明白他的伟大智慧在什么地方。这种西方人自以为是的傲慢,在这一幕中达到了高潮。中国话说“远来的和尚好念经”,我得修正一下:远来的、半路出家的、洋的和尚好念经,而且一念就念成了个方丈。想一想看:伟大的智慧导师---康伟!他的伟大智慧让他精通语言和如何逃脱责任!

我不知道香格里拉是如何成为异种文化下关于“美好”的代名词,而且爱得那么坚定,那么炽热,坚定和炽热到本族文化领域内有人用一下都勃然大怒的程度。有人曾经说过:“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不知道这爱从何而来?西方因为二战而生起的对和平和和谐的向往之情我能够理解,这种中国传说输出而后再次进口,进口后再转为汉文后,依然能使一群根本没有经历过二战的人激起深深共鸣,这不得不让我感觉到人的感情是多么的奇妙。这里大约有两种解释,一:没几个人好好看过《消失的地平线》;二:人的感情和审美真的很奇特。

其实,这些并不是我非常在意的事。我真正在意的是关于文化,关于环保方面的高论。我以为文人往往在价值判断上有凌驾其他人群的习惯,选择什么样的地名,这大概是当地居民的事,不需要什么教师教育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有品位什么是滥俗。因为所谓的审美情趣而放弃当地的发展,这种审美情趣最好省在自己老婆的脸上或者自己儿子的臀部。更有甚者,要教育中甸人民关于环保。我听过个数据,从建国以来,中甸向内地输出的木材按照同比价格换算,折合人民币一百多亿人民币;而历年对中甸的各种财政拨款不过区区二三十亿。砍树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喊环保?用自然资源换取工业品的时候怎么没有人喊环保?内地人装修完毕,工业化完成了,就开始教育高寒藏区人民环保了,情何以堪?

我想大家搞错了一点,很多人看见的中甸砍伐惨象,恰恰是在搞旅游之前。藏民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并不是白痴,不知道游客来看的是森林。如果去过中甸,细心一点看一看的话,可以发现丛林里有很多倒下的树,任其腐烂,但是并没有运走,这就是封山令的结果。我更想提醒大家一点,在我在中甸上班的时候,整天都可以看见大量的藏民,赶了很远的路围在机场边看飞机。他们衣衫褴缕,大冷天乘手扶拖拉机来看飞机。我想大家更没有试飞那天的经历,飞机在天上转一圈就走了,但是机场边上一早就聚集了数万人,欢呼声在飞机上都能听见。估计北京上海广州的人民不需要这么去做,看起来挺傻的。而我在藏区的父老没有见过飞机,他们不应该没有见过,也应该见到更多的东西。

如果要在砍树和搞旅游中选择一样,我选后者;如果要在文人的美好情怀和吃饱肚子之间选一样,我选后者;如果要在中甸和香格里拉中选一个名字,我还选后者。把情怀留给吃饱穿暖的人吧!如果那里的人能看见飞机,也能上网,有钱去内地旅游求学,中甸就算是叫“拉斯维加斯”我也双手赞成,我相信他们的智力和审美情趣断不至于如此不堪!

饶了他们吧!他们不需要教育。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3-08-18
"如果去过中甸,细心一点看一看的话,可以发现丛林里有很多倒下的树,任其腐烂,但是并没有运走,这就是封山令的结果。"
说出这种话,证明这文章的作者是个生态学的白痴。腐烂的树木对于森林生态体系的能量和物质循环都是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些森林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环境基础。这个白痴竟然认为树木倒下不运出来是浪费,真是不愧“白痴”这个称号。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3-08-18
“这地方和这点人口,和庞大的整个国家及其人口相比,实在是小得可怜。它所能引起的问题,怕也只能是点小问题。 ”
典型的不通世事的酸腐文人,引起问题的不是他的人和地方,而是改名这件事,他使得以风景区命名立的很远的地方广域行政区的变态行为走上了又一个高潮。当初黄山市也是一个这种变态行为的高潮。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3-08-19
可叹
我想杭州的香格里拉饭店 肯定是注册了商标权,或许会和中甸闹上法院——又轰动又能提高知名度,而且还可做免费广告,何乐而不为!——一笑
举中华全族之力,灭岛夷独夫之心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3-08-21
呵呵~互利!
呵呵~
互利!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3-08-28
可是对行政区地名的神圣感和由此产生的美感呢?
说务实有用的话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3-08-30
香格里拉的确好听点。如果迪庆藏族自治州要改为地级市的话,叫做香格里拉市好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3-08-30
如果那样可更是变态到家了。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6-06
何况,香格里拉是不是真的在中甸还有争议,四川有一个县(我忘了具体的县名,就有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乡)。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6-06
这种改名还支持,不谈也罢?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6-07
楼主在中甸住的时间可真够长,不过,我已不小心在云南生活了30年,若非要以时间长短来抢夺话语权,楼主恐怕得先把后半生再次交给中甸。在此之前,云南人更有资格说话。据本人在云南的N个朋友(包括同学、湖棚狗友等)反馈,香格里拉这个名字确实很美,但强行插入中甸县,却真TMD无耻。地名不是不能改,但要改之有道,这不是美学不美学的问题,而是对传统的尊重。地名没有生命,可以任由某些领导在脑袋来回晃动之间改来改去,但这么做的后果,却注定要怀上地方文化强行变异的怪胎。中甸改名只有,究竟给当地人带来了多少银子,问问中甸人就知道。我曾数次去过中甸,深知该地区的绝世之美,换句难听话说,即便把中甸改为茅坑(姑且这样比喻,希望中甸人见谅),也丝毫不会损伤其旅游业发展的半分。中甸依然是中甸,让NND香格里拉见鬼去吧!
顺便答复10楼,你说的乡在四川稻城,也是后来改的。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6-07
以下是引用1:100000在2004-6-7 17:21:24的发言:
楼主在中甸住的时间可真够长,不过,我已不小心在云南生活了30年,若非要以时间长短来抢夺话语权,楼主恐怕得先把后半生再次交给中甸。在此之前,云南人更有资格说话。据本人在云南的N个朋友(包括同学、湖棚狗友等)反馈,香格里拉这个名字确实很美,但强行插入中甸县,却真TMD无耻。地名不是不能改,但要改之有道,这不是美学不美学的问题,而是对传统的尊重。地名没有生命,可以任由某些领导在脑袋来回晃动之间改来改去,但这么做的后果,却注定要怀上地方文化强行变异的怪胎。中甸改名只有,究竟给当地人带来了多少银子,问问中甸人就知道。我曾数次去过中甸,深知该地区的绝世之美,换句难听话说,即便把中甸改为茅坑(姑且这样比喻,希望中甸人见谅),也丝毫不会损伤其旅游业发展的半分。中甸依然是中甸,让NND香格里拉见鬼去吧!
顺便答复10楼,你说的乡在四川稻城,也是后来改的。

尽管极端,不无道理 .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6-07
中甸改“香格里拉”确有实惠,至少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资源获得了最大的宣传效果。

建议以中甸-稻城-木里为中心,共建“香巴拉”旅游圈。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6-07
稻城县香格里拉乡!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6-07
以下是引用戊己校尉在2004-6-7 18:03:30的发言:
中甸改“香格里拉”确有实惠,至少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资源获得了最大的宣传效果。
建议以中甸-稻城-木里为中心,共建“香巴拉”旅游圈。



索性把滇西北、川西南组合成一个香格里拉省,不允许各县市乡使用香格里拉名字!这样得益范围还大呢!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6-07
索性把滇西北、川西南组合成一个香格里拉省,不允许各县市乡使用香格里拉名字!这样得益范围还大呢!

索性把中国改名为香格里拉国,这样得益的范围岂不更大?
坚决反对中甸改名为香格里拉!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6-08
中国的名胜古迹比香格里拉名气大的多的是,只是在那里比较少,设一个省足矣。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6-11
看任何事情都不能太极端,改名有得有失,各地区情况不同。

我反对什么“黄山市”、“五大连池市”,但支持“香格里拉县”,西藏的定日县也应该改名为“珠峰市(县)”或“珠穆朗玛市(县)”。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6-11
中甸这个名字其实也蛮美的,相反,我认为香格里拉多少有舶来品的味道。若非有理想主义的光环,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名字
我是行政区划的保守派,但是是有革新精神的保守派!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4-06-12
不想讨论/
但反对北极星曲解了原意还敢骂人!不是治学应有的态度/
引用:"如果去过中甸,细心一点看一看的话,可以发现丛林里有很多倒下的树,任其腐烂,但是并没有运走,这就是封山令的结果。"
说出这种话,证明这文章的作者是个生态学的白痴。腐烂的树木对于森林生态体系的能量和物质循环都是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些森林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环境基础。这个白痴竟然认为树木倒下不运出来是浪费,真是不愧“白痴”这个称号。
注:楼主没有说“这是浪费”。
主張①省province府metropolis※(道region)-②郡city county縣county-③市city鎮township鄉municipality區borough※(坊precinct-社區commune村莊village)三級政府六級區劃■衆議院參議院聯合立法-地方自治-司法獨立......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4-06-13
搜寻来的,“中甸古称建塘,藏语意为胜利的草原,中甸一词原作忠甸,似为汉语,又说为纳西语,中意为漂亮,甸意为草坝子。”

按,中甸是清雍正2年,改土归流后始建“中甸厅”,应该是汉语称谓,当地是群山环抱的小盆地(坝子),因此,中甸应中间的平地,没有什么特殊含义。而“建塘”,藏语意思很好,但转成汉字后完全失去原来的意味。

相对来说,“香格里拉”既有知名度,引申的含义也不错,在当地藏语中的发音也包含美好的意思,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名称。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4-06-14
当地人会不会介绍说:我是香格里拉人?
什么都没有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4-06-14
问题是香格里拉是不是真的在中甸?
如果日后有更可靠的证据发现真正的香格里拉原来是在稻城县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中甸更名的罪行可是更大了!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4-06-14
以下是引用尹人在2004-6-14 2:11:38的发言:
问题是香格里拉是不是真的在中甸?
如果日后有更可靠的证据发现真正的香格里拉原来是在稻城县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中甸更名的罪行可是更大了!


不影响!
虽然《失去的地平线》的原型约瑟夫· 洛克实际到过的地方,一般认为是在木里及稻城一带,但詹姆斯· 希尔顿所描绘的这个“香格里拉”,实际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梦幻,飘荡着田野牧歌的理想之地”。
“香格里拉”虽非实指,但一般世人喜欢按图索骥,就像内地人乐于考证“桃花源”到底在哪儿一样,世界上也公认“香格里拉”应为深山里某个与世隔绝的藏族地区。这样就给大家一个机会,从帕米尔高原的长寿之国“洪扎”(坎巨提),彩云最高的地方“拉达克”,到横断山区的木里、九龙,乃至跑马溜溜的康定,都可以声称自己是“香格里拉”,就看谁认为必要,而且能先抓住机会。
康定、拉达克这样的世界名域当然不屑,但对于中甸、稻城、乡城等等本来默默无闻的地区来说,“香格里拉”确实是他们走向世界的捷径。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4-06-14
地名为经济服务,中甸更名的深层原因。
如果真的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了也值得。但如何让后人同时记得过去的名字,没有人操心!!
甸字地名为云南一大特色。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