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70阅读
  • 7回复

[其他]兰州市城关区要更名“金城区”,于史无据,张冠李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1-07
证据一:

  西固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廓。古为边陲重镇,羌戎之地,秦昭王时始入秦版图,属陇西郡。西汉昭帝(公元前81年)始置金城县,隶金城郡。东汉、三国因之。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金城郡由苑川迁郡治所于今西固区钟家河一带,仍领属金城县。西魏地属子城县,隋袭魏制,唐属五泉县,五代(公元763年)为吐蕃据有。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为防御西夏,在此筑堡设防,称西关堡,隶属兰州。元灭金后,废西关堡,地属巩昌府。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在西关堡旧址重建城堡,始称"西古城"。清代属皋兰县,同时改名西固城。民国时仍属皋兰县。 1949年8月兰州解放,置皋兰县第五区。1953年3月皋兰县第五区在川区的西固、柳泉、柳荫、桃园、钟家河、瞿家营、陈官营7乡和山区的范坪、光月、陈井子3乡靠川区的前山部分划归兰州市,建置兰州市第五区,行政区划调整为7个乡。1955年11月区政府驻地"西固城"改名兰州市西固区,沿用至今。以后,1956年8月兰州市河口区并入,1958年皋兰县金沟乡划归西固区范坪乡,1959年7月临洮县杨家乡划入,1964年8月关山公社(原杨家乡)划出归永靖县辖,几经调整,是为现成区。

  城关区历史悠久,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原始先民游牧和居住。殷、周时期诸羌聚居,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县(治所于今西固区钟家河一带),北魏属子城县,隋属金城县(治所于今西固区钟家河一带),隶金城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为五泉县,宋崇宁三年改为兰泉县,元代属兰州。明代降州为县,称兰县,属临洮府,为肃王府所在地,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复为兰州,仍属临洮府。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为省会所在地,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正式成立兰州市称兰州府,当时省、府、县和陕甘总督均驻今城关区,称皋兰县。民国2年(公元1913年)将兰州、巩昌二府合并,称兰山道,治兰州,领15县。1941年将皋兰县城关区分出,设立兰州市(与现在城关区相等)。1942年兰州市区划分为八个区。1947年从七、八两区分出部分保甲,组成第九区,当时九区中今城关区有八区之地(全部或一部分)。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兰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有的九个区,建立了区街(乡)人民政权。建国初期,城关为兰州市的县级行政区,辖区设第一至第七共7个区公署。1953年调整为一、二、三、六等4个区政府。1955年经过两次区划调整,将1953年扩并后的一、二两区合并,因位处旧城区而定名城关区,三区更名为东岗区,六区改称盐场区。1958年盐场区撤销并入城关、东岗两区。1960年底,东岗区撤销并入城关区,至此,城关区区域范围基本固定。1968年曾改称东岗区,1973年8月恢复现名至今。
皇权不下县派

中央——高级政区(省、都、郡、邦)——统县政区(道、府、畿、盟)——县级政区(县、州、邑、厢、旗)——县下政区(乡、镇、坊、苏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1-07
证据二:

地名来历:兰州市辖区县

├城关区
1955年,兰州旧城区名城关区,1968年改称东风区,1973年恢复城关区一名。
├七里河区
七里河地名因区政府驻地距兰州城西七华里,境内有一河流穿过而得名。七里河区历史悠久,隶属多有变更,除金时建阿干县外,再未单独建置。1949年兰州解放后,设有七里河乡,始有七里河地名。1956年正式建立七里河区。
├西固区
西固地名因1866年战乱,城外百姓入城,避乱得福,取御敌坚固之意而得名。西固区是今兰州城区最早建城的地方。据史书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在今西固城附近的黄河南岸(今西固区钟家河)筑城,取名金城。后为金城郡。北魏归子城县辖。隋设兰州总管府,西固从之。宋元丰五年(1082年)在此筑“西关堡”,以抗西夏。明重修西关堡,称西固城。清同治后,改此地名为“西固城”。1955年正式成立西固区。
├安宁区
其名源于明代古称“安宁堡”。此堡所该地原东门外建于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关帝庙内的《安宁堡神庙记》石碑文记载:“弘治乙丑,石淙杨公(杨清)总制军务,以兰州西北要冲,……在郡谕河西三十里,置安宁堡。”安宁区初建于1953年。
├红古区
红古因该地的红古城而得名。1960年设立红古区。
├皋兰县
皋兰以县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皋兰汉属金城郡,隋置兰州,唐属五泉县,宋为兰泉县,金为兰州,清置皋兰县。
├榆中县
因地处榆塞之中,故名榆中。榆中县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
├永登县
晋十六国时出现了“永登”地名,大约取“永远攀登”之意。其后,地名多次更易,直到1928年才恢复了东晋旧称——永登。
皇权不下县派

中央——高级政区(省、都、郡、邦)——统县政区(道、府、畿、盟)——县级政区(县、州、邑、厢、旗)——县下政区(乡、镇、坊、苏木)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1-07
结论:

经过一番对兰州市历史的考究,明理者不难发现,兰州市西固区是汉代、北魏 “金城郡金城县” 的治所所在;而兰州市城关区从未作过汉魏时期金城县的治所,也不是金城郡的治所,而是唐代 的“金城郡五泉县”、宋代的“兰州兰泉县”、明代的“临洮府兰县”........。
可见兰州市城关区历史上从未叫过“金城”,实际上“金城在(兰州市)西固(区),城关(区)是五泉”;有怎么能提案将兰州市城关区更名为“兰州市金城区呢”?
变更城市区划名称可要为全市人民负责,对历史尊重,千万不可张冠李戴,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邯郸学步啊!!!!!!!!!!!!!!!!!!!!!!!!!!
皇权不下县派

中央——高级政区(省、都、郡、邦)——统县政区(道、府、畿、盟)——县级政区(县、州、邑、厢、旗)——县下政区(乡、镇、坊、苏木)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1-07
不要在不同版块发相同的贴子!
请楼主注意!!!
duhuanyu的管理帐号,任何人不得动用。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2-26
----西固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廓。古为边陲重镇,羌戎之地,秦昭王时始入秦版图,属陇西郡。西汉昭帝(公元前81年)始置金城县,隶金城郡。东汉、三国因之。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金城郡由苑川迁郡治于此,仍领属金城县。西魏地属子城县,隋袭魏制,唐属五泉县,五代(公元763年)为吐蕃据有。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为防御西夏,在此筑堡设防,称西关堡,隶属兰州。元灭金后,废西关堡,地属巩昌府。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在西关堡旧址重建城堡,始称"西古城"。清代属皋兰县,同时改名西固城。民国时仍属皋兰县。 1949年8月兰州解放,置皋兰县第五区。1953年3月皋兰县第五区在川区的西固、柳泉、柳荫、桃园、钟家河、瞿家营、陈官营7乡和山区的范坪、光月、陈井子3乡靠川区的前山部分划归兰州市,建置兰州市第五区,行政区划调整为7个乡。1955年11月区政府驻地"西固城"改名兰州市西固区,沿用至今。以后,1956年8月兰州市河口区并入,1958年皋兰县金沟乡划归西固区范坪乡,1959年7月临洮县杨家乡划入,1964年8月关山公社(原杨家乡)划出归永靖县辖,几经调整,是为现成区。
皇权不下县派

中央——高级政区(省、都、郡、邦)——统县政区(道、府、畿、盟)——县级政区(县、州、邑、厢、旗)——县下政区(乡、镇、坊、苏木)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2-26
----七里河区以境内小河流"七里河"而得名。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生息。商周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六国后属陇西郡。汉、三国、西晋时属金城区郡,西魏归金城郡子城县。隋隶兰州总管府金城郡子城县,后改属金城郡兰泉县。唐归兰州金城郡五泉县。北宋属秦凤路兰州兰泉县。清为兰州府皋兰县管辖。民国时期至解放前分属兰州市及皋兰县。1949年8月26日区境解放,成立兰州市第八区区公署。1952年区公署改为区人民政府。1955年改名为七里河区,隶属兰州市至今
皇权不下县派

中央——高级政区(省、都、郡、邦)——统县政区(道、府、畿、盟)——县级政区(县、州、邑、厢、旗)——县下政区(乡、镇、坊、苏木)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2-26
----红古区古为西羌地。秦时属陇西郡,西汉初为张掖、陇西两郡地,后魏属广武郡的广武县,唐武德二年改属兰州。现红古辖区大部原为永登县管辖,部分地区一度为皋兰县所辖。1960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永登县的八宝、通远、七山、红古等4个公社划出成立红古区,属兰州市管辖。1963年8月将鳌塔、河桥、连城、永和、七山、兴隆、通远、临坪公社划归永登县,红古区只辖窑街、红古、河嘴、平安4个公社,并设立窑街街道办事处。1971年至1981先后设花庄、海石湾两个街道办事处。1986年12月部分村与海石湾街道办事处合并,成立了海石湾镇。
皇权不下县派

中央——高级政区(省、都、郡、邦)——统县政区(道、府、畿、盟)——县级政区(县、州、邑、厢、旗)——县下政区(乡、镇、坊、苏木)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2-26
----安宁历史悠久,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安宁属金城县所管。五代、金时期,安宁直属兰州帅府的兰泉县所管。元朝时期,兰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帅府,安宁直属兰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兰州降州为县名兰县,安宁属兰县,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兰州复升为州,安宁仍属兰州。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筑安宁堡,安宁以此得名。清康熙二年(公元1661年)置兰州卫,雍正三年废卫复兰州府,今安宁地直属兰州府。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设皋兰县,安宁地遂属皋兰县。 中华民国二年,废州府,设道,并兰州、巩昌二府为兰州道,皋兰县属兰州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改区,皋兰县直属甘肃省为兰山区。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5月),全省划分为七个行政督察公署,兰山区为第一行政-督察公署。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兰州市政府成立,下分八镇,今安宁十里店、孔家崖乡属河北镇,刘家堡、沙井驿属皋兰县中山乡。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兰州市将原有镇改为八个行政公署,后增设第九区,河北镇改为第六区,李燕路(现十里店)、镇远堡、真乐庄(现孔家崖)归属第六区,吊场以西至沙井驿属皋兰县中山乡。 1949年兰州解放后,废旧政府及保甲制度,成立区乡公署,今安宁区的十里店、孔家崖属第六区,吊场以西至沙井驿为皋兰县第一区管辖。 1953年,经区划调整成立兰州市第七区(科级建制)。1955年6月,第七区被命名为安宁区人民政府,列为县级。后几经调整,于1984年11月将安宁乡分设为十里店、孔家崖、吊场、刘家堡、安宁堡、沙井驿6个乡,保留原十里店、西路、沙井驿三个办事处至今。
皇权不下县派

中央——高级政区(省、都、郡、邦)——统县政区(道、府、畿、盟)——县级政区(县、州、邑、厢、旗)——县下政区(乡、镇、坊、苏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