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830阅读
  • 48回复

[首都][讨论]中国最合适的中央政府办公区是信阳附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6-06-05
要迁也是西迁。西安甚至兰州。东部和南部地区还不如北京呢。
扩大基层民主,县乡还政于民。
改现在的省-地-县-乡四级为省-地两级。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6-07-05
我支持西安——“西京长安”![em01][em01][em01]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6-07-08
回复

从文化和历史角度,长安也是好地方,比洛阳好。


中国最强盛的周、秦、汉、唐,都是定都长安,长安代表着中国人的伟大历史和光荣,这对振奋民族精神会很有好处。


不过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利用首都的特权,把长安畸形扩张,那样只会弄巧成拙。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6-07-17

整个中国到现在也没建过纯粹的政治中心呢,不管是国家、省、市、县、或者是乡镇,不管是什么首府,要么原来就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要么尽力扶持为经济、文化中心

本质的问题是谁都喜欢面子,国家有国家的面子,省有省的脸面.......如果把钱都投到西部去,再大的西部也发达了

所以迁都肯定要迁到已经发展的不错的城市,这样的话可以少建不少形象工程,要是迁到小城市,那么起码要投进去几千亿,说不定整个中国都要落后几年,那么“信阳”就是国家罪人了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6-07-30

呵呵,如果只是个人意见,那我也说说我的个人意见

行政首都——北京

立法首都——南京

司法首都——洛阳

从地理上讲,对于中国的本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除此还应该包括辽宁和河西走廊)南京和武汉都是不错的首都选址,前者在文化和传统上更有优势,后者在国防和纯粹地理中心方面则占优

如果是大中国(汉藏蒙回满)那么北京和西安则要更适合,前者控制蒙古和东北很有优势,后者则在西北,青藏有优势

不过有些地方,不管怎么样实际上都是较难控制的,比如西藏和漠北蒙古,这些地方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政治中心和离心,所以应该是国家统治的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说这个无非是想表明不可能有完全理想的定都地点。而且个人觉得,中国不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或巴基斯坦,非洲某些国家,我们的首都应该是要有文化底蕴和传统的。比如,北京,南京,西安做首都就会比较服人(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服气),但是要是河南,湖北,陕西某个小城市要成为首都,我想全国人民没有几个会接受吧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6-07-30

三都的设想也是很不错的,不过觉得北京应该放弃,一则经济和生态上已经不堪重负,二则从历史文化上,北京是胡都,不利于确立华夏正统。

华夏的根在长安,长安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中华民族应该找回自己的根。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6-07-30

以下是引用keating在2006-5-1 7:30:27的发言:

南京在明初和民国,为首都的时间,前者半个世纪,后者20年出头中间还被日本人赶走,就这结果,怎么能说是长远思考?


还有明选择北京,因为成祖长期主持北京,倒可以说是习惯。共和国有什么好习惯的,在入主北京前,首脑在西柏坡,人员都是湖南江西四川人,而国家法定首都在南京,说北京是习惯未免牵强了。




》》宋朝都开封(汴京),结果给蒙古(当时应该算外族吧?)给赶到了杭州;清朝都北京,结果也给八国联军赶出来了;都在洛阳的东汉,结果给董卓一把火烧个精光,…… …

》》朝代的更替自有其内因、外因可以分析,哪有什么“王气”、“宿命”等等的迷信说法?


》》再说了,当今的中国,早就是人民共和了,早不再是哪一家、哪一人的孤家寡人的私有财产了,还担心什么朝代的更替? —— 只要不像日本那样,平均两年不到必换领导人就行!(其实就像日本那样的政治体制,也比朝鲜的那种强权政府好的多的多了!)


》》其实我觉得:定都在南京的南朝、定都在杭州的南宋,都是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得比较快的年代!尤其是南朝,它虽然不是一个强势政府(我最讨厌强权政府!),但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史上,有着它不可磨灭的一页(不清楚的可以自己回去翻翻历史书,祖冲之就是南朝人)! —— 南方人在这一方面确有其长处,这其实更符合当今世界国际间利益相争的形势、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地方如果穷的像朝鲜似的,朝鲜那块地,它白送给人,人家还不一定要! —— 中国是大国,希望keating这样的人,不要老有受虐的心理,整天担心这个来打你、那个来进攻的,还是放心、放手地去发展你的河南才是硬道理,搞的像现在这样,人人听到河南都摇头,就那民风,还想着要做首都?说得难听一点,恐怕迁过去后,不利中国给世界的形象!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6-08-08

lz说了很多道理,但很奇怪,既然要一个“小首都”,却又希望靠这个首都去带动哪里哪里的经济发展,这不是很矛盾吗? 也许这种设想是对的,但按照大家目前的做法,根本实现不了。


福州前一阵子传闻市政府要搬迁到东区,马上东区的房价、店租全涨了。 虽然市政府建在哪里,其实跟你买哪里的房子住没什么关系,但这就是现实中民众的心态。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6-09-07
以下是引用天地君亲师在2006-7-30 11:39:07的发言:

三都的设想也是很不错的,不过觉得北京应该放弃,一则经济和生态上已经不堪重负,二则从历史文化上,北京是胡都,不利于确立华夏正统。


华夏的根在长安,长安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中华民族应该找回自己的根。



赞成放弃北京这个胡都,但长安恐怕难以承受作为首都的压力,特别是容易搞特权。


建议迁都汉中,将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汉中谷地作为京兆区,新首都定位于政治、文化、科技中心,生态环境、安全因素都不错,也靠近大地原点。



[em05]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7-02-09
中原河南历史上乃是民风纯朴之地 不过近年来名声直线下降 河南/新疆一类的提起来就让人色变 还是先管好自己吧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7-02-15
耶路撒冷别人抢着要,我可怜的长安,谁把你遗弃?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7-02-26
去过几次信阳,并不像想像的理想之地,出产小麦,品质产量不高,也出产水稻,品质产量不高,地形南高北低,不符合建都的要求,不理想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7-03-06
夹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江河中间的位置,包括南阳、襄樊(阳)、信阳等地是根本不适合建都的。

尽管它们都带有阳字,这只是从小的流域来看的,从中国大的地理环境来考量,它们离长江和黄河均较远,实在是不阴不阳,呈左右夹击之势,人心不稳。并且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基本一致,这一地带被两大江河所挟裹,难存人气、财气,历来是建都和建城之大忌。但由于这一地域广大,没有城市出现也是不现实的,可是几千年来,这一地域尽管也不乏历史文化名城,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强势中心,就能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根据我本人的反复揣磨,如果我本人没有猜错的话,南阳和襄阳都是相对于洛阳来讲的,这两个城名至少在汉代甚至以前就出现了。洛阳是几千年的统治中心,具有强势地位。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洛阳的统治,在洛阳的正南面的两个重要位置命名了两个阳,用来保证洛阳有足够的阳气。南阳在洛阳之南,很自然的就叫南阳。襄阳的“襄”有扶助和赞助之意,有词语叫共襄盛举,就是协助洛阳完成盛举,此外,襄通“镶”,就是又在南阳的正南面又镶了一个太阳。可见古人对地名命名是很讲究的。汉光武帝正是南阳人,如果襄宛适合定都,他决不会弃襄宛而奔洛阳,古人尤其擅长阴阳地理学,相信古人的没错!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7-03-06
引用第41楼洛土2007-02-26 22:45发表的:
去过几次信阳,并不像想像的理想之地,出产小麦,品质产量不高,也出产水稻,品质产量不高,地形南高北低,不符合建都的要求,不理想

首都又不是用来种粮食,拿这个当反对理由就可笑了吧。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7-03-06
引用第42楼石头2007-03-06 16:14发表的:
夹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江河中间的位置,包括南阳、襄樊(阳)、信阳等地是根本不适合建都的。
尽管它们都带有阳字,这只是从小的流域来看的,从中国大的地理环境来考量,它们离长江和黄河均较远,实在是不阴不阳,呈左右夹击之势,人心不稳。并且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基本一致,这一地带被两大江河所挟裹,难存人气、财气,历来是建都和建城之大忌。但由于这一地域广大,没有城市出现也是不现实的,可是几千年来,这一地域尽管也不乏历史文化名城,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强势中心,就能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根据我本人的反复揣磨,如果我本人没有猜错的话,南阳和襄阳都是相对于洛阳来讲的,这两个城名至少在汉代甚至以前就出现了。洛阳是几千年的统治中心,具有强势地位。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洛阳的统治,在洛阳的正南面的两个重要位置命名了两个阳,用来保证洛阳有足够的阳气。南阳在洛阳之南,很自然的就叫南阳。襄阳的“襄”有扶助和赞助之意,有词语叫共襄盛举,就是协助洛阳完成盛举,此外,襄通“镶”,就是又在南阳的正南面又镶了一个太阳。可见古人对地名命名是很讲究的。汉光武帝正是南阳人,如果襄宛适合定都,他决不会弃襄宛而奔洛阳,古人尤其擅长阴阳地理学,相信古人的没错!

笑死人了,明显的历史地理盲,胡编乱造瞎胡猜。

“南阳”地名的由来

南阳地名由来已久。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几个强大的诸侯国都有这个地名。如齐之南阳(今山东邹县),晋国修武南阳(今河南修武县)、楚国南阳(今南阳市)。

“南阳”这一地名,见于早期古籍的,当为《战国策:秦策四》:“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鲍注“南阳”时,恐人误会,特加以说明。南阳,“荆州郡,非修武所谓”。明确指出南阳即荆州之南阳。南阳为楚所有,“楚败于南阳”指汉水之北的南阳。

其后,南阳一直是楚、秦、韩国的角逐地。秦占领此地后,遂于秦昭王35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阳郡”。郡冶设在宛城,秦之“南阳郡”包括整个南(阳)襄(阳)盆地及其边缘地区。南阳这一地名从它一出现,就是一个地区的概念,就是指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的这一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而不是一城一县的地理概念。

对于“南阳”地名的解释,有下列几种:一是张衡的《南都赋》曰:“陪京之南,居汉之阳。”二是汉刘熙《释名、释州国》云:“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名也。”三是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云:“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以北”。四是元胡三省《资治通鉴》注:“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五是《明嘉靖南阳府志》:“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曰南阳。”六是清《古今图书集成、南阳府建制沿革考》云:“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七是中华书局1965年新编《辞海》云:“在古之南方,而居阳地”。七是中华书局1965年新编《辞海》云:“在古之南方,而居阳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要对全国各地的地名统一命名,删去重名。于是钦定将山东省的那个邹县“南阳郡”改名为“薛郡”,将修武“南阳郡”更名为“河内郡”。郡治“南阳城”更名为“安阳城”,而保留了“楚国南阳郡”的地名,南阳做为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地名保留了下来。

从此,不管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怎样变易,如秦、汉、三国时期的“南阳郡”,晋代之“南阳国”,唐代之“邓州南阳县”,宋代之“南阳县”,元明请三代之南阳府,“南阳”这个地名一直在沿用着。

====================
《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县以北的地区。襄水(汉江襄阳段)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7-03-06
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沔水》篇均记: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襄阳是以襄水得名。可是,襄水是指哪一地理实体?是汉水的别称或是汉水改道的称呼,还是另外有一条襄水呢?
  
   通过历史资料显示,汉水在襄阳附近并没有改过道,襄水不是指汉水。从《水经注••沔水》篇中得到证实。此篇中记:“沔水又东,和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为东鸭湖,……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又北,径檀溪,谓之檀溪水。溪水傍城北注,……西去城里余,北流注于沔。一水东南出……,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襄阳县志•山川》也记:“襄水即今襄渠”,“襄水则凡西南诸山之水,由长渠入汉者借是也”。光绪年间的《襄阳县志•山川》也载:“今檀溪已涸,而襄水不改,城西南诸山之水,皆归渠入汉”。这些史料清楚记载了襄阳城南确有襄水和它的地理位置。只因“每岁夏秋泛涨,民地万余亩田辄为泽国”(《襄阳县志•城防》),南北朝时张邵已于两岸筑堤,防治水患,历朝沿袭疏浚,到明代改称襄渠,清代沿用,襄阳人俗称南渠由于名称随着历史的演变,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对襄水这一名称,显然较为陌生了。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7-11-28
俺也觉得这儿挺合适的,京九,京广,宁西等几条干线都经过这儿,再修个机场就得了,
兼顾东西南北.

赞成.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7-11-28
中国九州,九个疆土,九疆—九江,支持迁都江西九江
日联冬夏,雪梦罗浮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2-06-21
引用第37楼石头于2007-03-06 16:14发表的 :
夹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江河中间的位置,包括南阳、襄樊(阳)、信阳等地是根本不适合建都的。
尽管它们都带有阳字,这只是从小的流域来看的,从中国大的地理环境来考量,它们离长江和黄河均较远,实在是不阴不阳,呈左右夹击之势,人心不稳。并且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基本一致,这一地带被两大江河所挟裹,难存人气、财气,历来是建都和建城之大忌。但由于这一地域广大,没有城市出现也是不现实的,可是几千年来,这一地域尽管也不乏历史文化名城,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强势中心,就能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根据我本人的反复揣磨,如果我本人没有猜错的话,南阳和襄阳都是相对于洛阳来讲的,这两个城名至少在汉代甚至以前就出现了。洛阳是几千年的统治中心,具有强势地位。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洛阳的统治,在洛阳的正南面的两个重要位置命名了两个阳,用来保证洛阳有足够的阳气。南阳在洛阳之南,很自然的就叫南阳。襄阳的“襄”有扶助和赞助之意,有词语叫共襄盛举,就是协助洛阳完成盛举,此外,襄通“镶”,就是又在南阳的正南面又镶了一个太阳。可见古人对地名命名是很讲究的。汉光武帝正是南阳人,如果襄宛适合定都,他决不会弃襄宛而奔洛阳,古人尤其擅长阴阳地理学,相信古人的没错!

嗯,我很赞同你的观点!洛阳一直是不错的选择,现在冒出个郑州竞争,不过也有优势,我认为不过陇海线才行。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2-06-22
澳大利亚人口不足两千万,首都人口几十万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中国十几亿的人口而言,定个稍微合适的地方做首都,也不可能不发展到几百万人口。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2-06-22
引用第44楼赤天亢帝于2012-06-22 00:53发表的  :
澳大利亚人口不足两千万,首都人口几十万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中国十几亿的人口而言,定个稍微合适的地方做首都,也不可能不发展到几百万人口。
这个说法也太扯淡了吧。
首都人口和全国人口根本不能用个固定比例来算的。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2-06-22
引用第6楼igoing于2006-04-09 12:01发表的  :
那里好象也是艾滋、骗子等很多中心,有这么多中心了,还不够吗?

你这种人说的什么话?地域攻击吗?
立法首都西京长安。
行政首都中京洛阳。
司法首都东京开封。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2-06-22
照此说来,首都就定信阳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2-06-22
引用第4楼天地君亲师于2006-04-07 21:56发表的 :
当了首都不过最多增加二三十万人而已,现代首都只是一个中央政府的办公地,现代基于服务概念的中央政府办公区,只要建设必要的中央政府办公机构就可以了,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服务模式。这里既不是什么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也不是什么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新闻中心,也不是跟么高科技中心,全国交通中心。就是一个单纯的政府办公区而已。

——————————————————————————————————————————————--
这样描述未来迁都信阳还是可行的,不过我认为信阳风水不如邓州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