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乘东风崛起百万人口大城市 [复制链接]
今年 8月 17日,省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那么,宝鸡大城市建设起于何时,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后如何发展? “没想到几年工夫,宝鸡这个在我印象中狭小的山城竟然变得这么大,这么开阔!” 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开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陈仓大道上,在北京工作的强全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家乡。也就几年工夫没回宝鸡,渭河两岸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竟成片崛起,呈现在他眼前的,完全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宝鸡真的变大城市了!”许多人在见证了高新区、蟠龙新区火热的建设场面后,同样发出这样的感叹。“宝鸡几乎每一天都在变大 !”在这里投资的外地客商眼里,宝鸡更是充满魅力!
仅仅 9年前,“宝鸡要建大城市”还只是个让人振奋的消息。那时,正值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不久,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这样的字眼一经在省委的文件中出现,就立刻让宝鸡成为许多人瞩目的焦点。
而 2009年 6月 25日国务院关天经济区规划的重磅出炉,让宝鸡这个西部城市首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宝鸡迎来了最具机遇和挑战的战略发展期。
今年 8月 17日,省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上,《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正式出台。省长赵正永表示,省上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宝鸡大城市建设,将宝鸡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吸纳、集聚、辐射功能的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百万人口大城市”! 2010年,当宝鸡的城市人口达到 80万、市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时,宝鸡人突然感觉到他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离昔日的梦想如此接近!
九年,宝鸡的“大城市”之路走得异常坚定!特别是近年来,在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宝鸡的大城市建设更是突飞猛进。
弹丸之地 何以海纳百川
时间回溯到 2002年。
当时,宝鸡建成区面积只有 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50余万。每平方公里近万人吃喝拉撒,别说发展,生活都越来越成问题:交通拥堵、商业区行政区挤在一起、老城区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孩子上学难、市民看病难等矛盾日益突出……
更为严峻的是,兄弟城市的快速发展让我市狭小的空间捉襟见肘,大企业想进来没空间,一些本地企业急于拓展纷纷外迁……
此时的宝鸡被特殊的地域位置所束缚,南北分别是山和塬,中间又是穿城而过的渭河,怎么办?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宝鸡走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
回想起当时的情况,许多人都为宝鸡的出路担忧:别说是发展,如果任由企业流失、人才流失,再失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宝鸡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而且,在当时,宝鸡交通枢纽的地位随着国家公路、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已经明显弱化。怎样才能让宝鸡真正担起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重任?宝鸡的困惑被省委看在眼里,因为宝鸡能否有作为不仅仅是宝鸡自己的事情,还涉及周边地域的发展能否得到有效带动,因此,解决宝鸡的问题迫在眉睫。
省委十次党代会为宝鸡开出了药方:宝鸡要建大城市!
从那时起,宝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期。
成长之旅 从此扬帆起航
宝鸡开始了自己的“成长之旅”。
为了实现城市“东扩”,我市首先将原来的宝鸡县撤县设区。 2003年 5月,经国务院批准,陈仓区正式设立。这次调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变更,更重要的是,通过撤县设区,宝鸡城市骨架被迅速拉大,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且,宝鸡人从此跳出了多年来紧套在思想上的地域桎梏,宝鸡似乎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
8年过去了,回头再看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不为当时的决策叫好。正是有了这次跨越,市区向东才成为可能。现在你只要沿陈仓大道走一走,沿途看不尽的高楼大厦和建设场面会告诉你,宝鸡正走在一个率先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此后,我市为了减轻老城区负担,主动将行政中心东移,上千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搬离了中心城区,不仅大大减轻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还为商业中心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南移”战略也于同年拉开帷幕。于 1992年成立的宝鸡高新区,在原来仅有 1.49平方公里的起点上,迅速发展成一片 13平方公里的开发热土,日本住友、法国施耐德、德国西门子等世界 500强企业云集……
在这一轮的大城市建设中,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迅速壮大,一大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机械装备制造、钛金属材料加工、真空电力电器等产业在这里得到充分发展。宝鸡站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高点上。
突破发展 宝鸡实现新跨越
2009年,对于宝鸡来说“双喜临门”。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新的《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制定出台,提出了“力争到 202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14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 130万人”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家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支持宝鸡在“大关中”率先发展,建成百万人口特大城市。
如果说此前宝鸡建设大城市的定位还只是出于一种区域需要的话,那么,这一次,宝鸡则是真正被纳入到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
宝鸡能否胜任这一历史重任,能否在关天经济区当好副班长?这是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
面对挑战,唐俊昌给全市人民鼓劲:加快宝鸡发展,胜在思路、贵在创新,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宝鸡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审时度势,提出了“五大突破”的奋斗目标,将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大城市建设、园区经济、农民收入以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市工作的核心。
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性的发展思路大转型。大城市建设,不仅是一次城市建设的革命,更是一场产业革命、一次思想大解放。
作为副班长,宝鸡没有百亿、千亿级的企业集团不行,没有与之匹配的城市空间不行,没有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和城市文明照样不行!
一场突破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幕拉开了!
随着陕汽 30万辆轻型汽车工业园落户蔡家坡,一个大胆的机制创新就已经注定将在我市的发展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2009年,我市将蔡家坡地区渭河以南的五丈原镇,东至龚刘渭河大桥、西至蔡阳大桥、北至渭河河堤、南至秦岭北麓台塬,面积约 25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几乎同时,市上将陈仓区和渭滨区的 6个镇交由宝鸡高新区托管。这是一次打破常规的机制创新,不受空间和地域限制,摆脱了过去的行政区划制约,一次创新性的施政行为让宝鸡高新区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国核宝钛、徐矿太阳能光伏、陕汽金鼎 15万吨汽车零部件铸造、赛威特种重型机床、西电中低压输配电、宝成航空精密制造基地等一大批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相继在这里落户。高新区领导高兴地说,到 2015年,宝鸡高新区将实现一次更大的跨越:年经营总收入达到 3000亿元,区域生产总值达到 750亿元。
在“五大突破”的强力推动下,喜讯不断从这里传出: 2009年底,宝鸡石油钢管突破百亿,成为继东岭之后宝鸡第二家百亿企业; 2010年,宝鸡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力推动下,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一大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与之相随的,是宝鸡市区在迅速“长大”,到 201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了约 8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了 80余万。
项目支撑 让发展脚步更坚实
让我们看看大城市建设中几个有标志性的“节点”项目。
陈仓物流园区。……
西宝客专南客站。这是大城市建设当中“南移”战略的一大突破点,建成后将成为我市特大城市的人流、物流、商贸中心,战略地位十分显赫。
科技新城。……
蟠龙新区。今年 7月,蟠龙上塬公路建设项目破土动工,以此为标志,蟠龙大道将展开全面施工。此外,冯家山水库引水、电力配套等基础设施也正在向塬上突进。这里,将成为大城市的生态花园。
此外,位于市区石鼓山南部的茵香河区域,……茵香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启动,南起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区大门,北到西宝南线大桥,将建设亲水观光驳岸、台级式花池、花世界、廊桥等自然生态景观,形成近水、临水、滨水的景观效果,使游人能近距离接近水体。它将成为除中华礼乐城、中华石鼓园、渭河公园之外,宝鸡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大作!
今天,无论你是攀上市区北塬蟠龙塬,还是沿高新区往东南走,你都会被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所吸引。
……市规划局一位干部告诉记者,我们的大城市建设承载的不仅是人口,更重要的是产业。近年来,我市把产业发展放在大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布局了不同的产业发展区域,这是我市大城市建设最鲜明的特色。
展望未来 1小时生活圈不是梦
“ 1个小时到西安, 2个小时到天水、平凉, 3个小时到兰州, 4个小时到成都,5个小时到北京……”这是我市对未来大交通的设想。
这不是梦。正在建设的宝(鸡)平(凉)和宝(鸡)汉(中)高速,将重写宝鸡南北方向“无高速”的历史。宝平高速路基工程已全线贯通,整个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年内全线建成通车。
为了实现大城市的“大十字”交通,在陆路上,纵横通八方的八条“黄金道”正在筹建,其中有从合阳到凤翔的合凤线、大荔到凤翔的大凤线、乾县到岐山的乾岐线、太白到凤县的太凤线等,东西方向的 4条,南北方向的 3条。其中,合凤线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其他线路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全长 88公里的“环城高速”,以及“机场连接线”,目前也正在积极准备。
在铁路方面,除了陇海铁路、宝中铁路、宝成铁路外,记者了解到,自麟游矿区北部引出,途经麟游、凤翔,止于宝鸡二电厂,全长约 86公里的麟游矿区运煤铁路专线已经奠基,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新中国成立 60多年来,飞机场一直是宝鸡的一个空白,一个大城市,如果没有机场,何以为“大”?
记者了解到,我市谋划的凤翔支线机场,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还有城市轻轨,还有五星级甚至六星级的酒店……还有更多你我想不到的惊喜!
按照规划, 9年后的宝鸡,将真正成为西北除省会城市之外,第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