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开发之对策
2007-08-10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需要依靠外力推动而发展的区域,如果不能实现外源经济本土化,那么这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势必受到怀疑。从西北四省区(指陕、甘、宁、新,青海则并入藏青经济板块)的经济发展看,就客观情况而言,固然由于缺水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但就全球范围而言,包括缺水因素在内,生存环境恶劣的地区很多,有些地区并没有因为缺水导致经济发展的滞后。从官方统计数据看,2006年西北四省区GDP突破了10000亿元,与上海市相当;户籍人口总数也达到了8000万人。不管从单位面积产出,还是人均生产总值,西北四省区都偏低,西北四省区如何发展?抑或出路何在?
陕西
如何提升陕西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一是要防止“荷兰病”发生的可能,充分发挥关中地区科研、教育和军工产业优势,抓住国家大力扶持装备产业的机会,以航空、航天和工业装备产业为龙头,提升陕西产业结构;二是针对陕西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物工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三是有选择地根据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在最大限度低排放前提下,有重点地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需要指出的是,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煤化工成为了西北投资“热点”,但煤化工又是耗水产业和有一定污染的产业,这需要在选址时,充分考虑水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重点发展以金融、物流和旅游休闲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西安应主要依靠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功能,成为陕西乃至整个西北的经济、文化、信息、交通中心。
在发展区域经济方面,一是根据以西安-咸阳为中心已经形成的“米”字形交通框架,发展沿路经济带,重点向陕北和陕南延伸发展,把一些中心城镇发展起来,形成有机的经济网络,陕南可以选择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作为突破口,陕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外来资源开发与当地百姓致富如何结合问题,为此,可以适当提高在安置本地劳动力就业、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资源开发“门槛”;二是根据陕西全省不同区域环境特点和要求,确定禁止、限制、重点和优化四类开发区域,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协同发展,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口丹江口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的秦岭、大巴山、米仓山等重要区域,要做到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对于缺水但又蕴藏丰富能源矿产的陕北一定要限制开发,而不是全面开发,对于关中地区要做到优化开发;三是陕西大部分县域划分,都以不同河流的分水岭为界,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要以流域综合整治开发为重点;四是陕南、陕北的山区、丘陵等地,县域人口较少,大部分县域人口在30万以内,甚至有的县域如铜川市宜君县、宝鸡市太白县和麟游县、延安市甘泉县和黄龙县、汉中市佛坪县和留坝县、榆林市吴堡县、安康市宁陕县和镇坪县等人口不足10万(2006年数据),仅为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一个镇的规模,因此,发展这些县域经济,关键问题是抓好中心镇建设,使其成为所在县域人口集聚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区,而广大山区、丘陵地区则作为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域;五是针对一些地级市(如榆林、延安等市)存在的“小马拉大车”情况,应划小地级市范围,把一些经济相对较强的县,升格为省直管市;六是加快西安、咸阳、渭南等关中城市一体化进程,由于受行政区划限制,西安主要市域界于渭河和秦岭之间,这使得西安发展空间非常狭小,为此,西安应率先与咸阳实现一体化,在渭河两岸构建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带。
甘肃
对甘肃而言,43万平方公里安置2600万人口本不应成为难事,更何况甘肃有市场需要的丰富矿产资源和适宜农业发展的绿洲,但现实的甘肃又是一个贫困的甘肃。如何振兴甘肃?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甘肃目前的主要优势产业都是资源导向型产业,如白银的铜、金昌的镍、庆阳的油气、兰州的铝等,产业链较短,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甘肃处于中国几大气候带、几大地形带的过渡地带,气候、地貌类型的多样,为甘肃发展特色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先天条件;此外,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
由此,甘肃在产业发展路径上,一是具有先导发展优势的企业要实行“走出去”战略,如历史上玉门油田的职工曾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石油工人,转战南北,为大庆等油田的开发作出了卓越贡献,目前金昌、白银等有色金属公司和兰州石油化工、化工机械等公司储备了一批技术、管理人才,针对可开发资源日益减少的趋势,可以跳出甘肃,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二是延伸资源导向型产业链,如煤电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水电铝一体化等,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培育、扶植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林果产业,如特式牧业、果蔬业;四是针对休闲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五是针对甘肃居于中国西北中心的特点,发展物流业;六是为增加就业机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生产服务业。
在区域经济或城市经济发展方面,甘肃以乌鞘岭为分界,西面为河西走廊,为内陆河流域,以绿洲经济发展为主要特色;东面以高原和山地、丘陵为主,为外流河流域,以河谷经济为主。河西走廊以绿洲经济为主,源自祁连山冰川雪水的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党河等河流,不仅冲积形成了武威、张掖、酒泉、瓜州、敦煌等绿洲,而且也为绿洲上农牧业和城镇发展提供了丰富水源;乌鞘岭以东区域,主要为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城镇主要分布在黄河干流、渭河、白龙江等河谷地带,城镇以带状形式分布。
如何发展甘肃区域经济或城市经济?根据甘肃东西狭长的具体情况,一是除了兰州作为甘肃的经济中心外,结合区位、产业基础和人口规模等因素,甘肃还要以酒泉-嘉峪关、天水作为甘肃次级经济中心,予以重点培育;二是重点发展地级市,把地级市作为城市化的重点;三是根据区域自然条件,以特色产业为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如发展特色水果产业、药材加工产业等;四是针对甘肃工矿城市众多且工矿企业历史悠久的情况,除了玉门、长庆两大油田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外,对属于地方政府的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等企业,应打破“划地为牢”的做法,积极推进“走出去”或“引进来”战略,同时,大力发展非矿产资源导向性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五是为解决“地改市”后所存在“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问题,从区域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可实行嘉峪关与酒泉合并、金昌与武威合并、白银与兰州合并方案。依据有二:一方面,嘉峪关、金昌、白银都是“先有企业、再有城市”,且可开采矿产资源所剩不多,而发展非矿产资源导向性产业要有区位条件更好、人口规模更大的城市作为依托;另一方面,两城由于都为同一流域,两城合并更有利于流域合理开发和水资源合理使用。
宁夏
如何发展宁夏经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既要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也不能完全依赖于煤炭资源,因为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链,包括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都严重依赖于水,而水资源并不是宁夏的优势资源;另外,环境容量也限制着宁夏煤炭深加工的无限制发展。因此,宁夏既要发展一定规模的煤炭深加工产业,更重要的是要发展立足长远的非煤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产业和有一定基础的装备产业等;另外,发挥宁夏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在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上提升档次,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
在区域或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宁夏不应该根据优势资源确定区域或城市开发规模和开发类型,而应根据环境容量和“最短板”的水资源总量确定不同区域或城市开发规模和开发类型;目前,宁夏主要城镇都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清水河两岸,尤其总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的银川平原,对于宁夏而言,600万左右总人口充其量只相当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地级市的人口规模,如果宁夏要在银川平原形成一个介于兰州城市群和呼包鄂城市群中间的城市群,仅包括宁夏所有人口都还不够,因此,宁夏只要把银川平原规划好、发展好,也足以提升宁夏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于不适宜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的干旱地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地区,可以创造条件让原住民外迁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银川平原居住,这样既有利于银川平原经济发展,又能保护生态脆弱地区自然环境。
新疆
新疆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接替区,这应该来自于中央政府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新疆是中国重要战略资源开发接替区;另一方面,新疆居于亚洲中部的区位条件和拥有幅员辽阔发展空间。但需要指出的是,新疆不能落入中东、南美开发模式,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宝钢、神华、中粮、国投等20多家国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参与了新疆企业重组和资源开发,但由于实行集团公司合并纳税政策,真正留下由资源转换而成的财富不多。
如何发展新疆经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一是新疆目前还必须在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可存载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导向性产业,并延伸产业链,新疆应加快推进独山子和库尔勒等地的石油化工项目、伊犁和哈密等地的煤电煤化工、罗布泊盐化工、阿勒泰有色金属项目等建设;二是针对新疆幅员辽阔、气候独特的自然条件,可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棉花、牧业、果蔬等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针对新疆位居欧亚大陆中心的独特区位条件和亚洲“西油东送”、“西气东送”等特点,应大力推进能源运输通道建设,包括管道、高等级公路、铁路建设,这不仅是新疆经济发展所需,也是中国摆脱过分依赖马六甲通道局面、提升能源安全所需;四是鼓励新疆企业推行“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要鼓励资源开发型企业到邻国投资,另一方面要鼓励市场需求导向型企业到邻国投资;五是随着远距离交通工具的改善和城乡居民财富及休闲时间的增多,国内外游客到新疆旅游也变得越来越便捷,新疆凭借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将成为新疆重要产业。
从区域或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新疆应如何布局?
一是新疆城镇以环状分布形式存在,但反映在行政区图上,新疆的县级行政区大多以“条”状或“块”状存在,且政区分界线也是“横平竖直”,犹如非洲政区图上的国界线一般。另外,新疆与其他省区不同,地方政府与建设兵团管辖范围犬牙交错,体制矛盾突出。由此,行政区划创新已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新疆应该把为做大乌鲁木齐而成立的米东新区作为突破区域限制而进行行政区划创新的试验田。
二是对于新疆来说,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点不在村,而在县城及其一些中心镇。因为新疆经济为绿洲经济,只有在绿洲上的县城或中心镇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且能够容纳较多的农村急需转移的富余人口。另外,这些环状分布的城镇也最有可能形成新疆城市群。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天山南北山麓两大城市带,未来这两大城市带应是新疆工业布局和转移人口最多的区域。
三是尽管新疆幅员辽阔,人口相对稀少,但新疆也可望形成以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库尔勒、独山子-奎屯-乌苏、和田等为中心的城镇群或经济集聚中心。其中,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应突破发展空间限制,进一步加强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一体化步伐,使得乌鲁木齐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喀什作为南疆的经济、交通中心,自古就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的交通枢纽。未来中国通往南亚巴基斯坦和中亚塔吉克斯坦等地的能源通道都将以喀什为中心。喀什连同周边的疏勒、疏附及阿图什等县市应在经济、规划建设等方面强化一体化功能,提高喀什对外经济辐射功能,使得喀什成为中国著名的边境中心城市;和田连同墨玉、洛浦等县都处在同一绿洲上,这里气候条件独特,农牧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人口相对集中,可望发展成为南疆又一经济中心;伊宁地处伊犁河谷,农牧业发达,煤炭等资源丰富,加上靠近哈萨克斯坦,有望成为边境中心城市;库尔勒是南疆的交通中心,另外,也是塔里木油田后勤基地,随着南疆油田大规模开发和大型炼油项目的布局,库尔勒连同焉耆、博湖、和硕、和静等县都处在博斯腾湖流域,将成为新疆重要的工业中心;独山子-奎屯-乌苏所组成的城市群,既是新疆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又是新疆重要的农业产区和通往北疆的交通中心,应统一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新疆的重要经济中心。(刘奇洪/河海大学苏南经济研究所)
http://www.godpp.gov.cn/llzh_/2007-08/10/content_10825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