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yan在2003-1-28 22:47:32的发言:
你的观点仍然只是你的观点,只是有一点,你在论述的时候已经建立在自己的观点上当然得出自己的结论。
站在帮着无锡的立场上当然你可以认为宜兴给无锡好,换个角度,我是不是可以说,正是因为宜兴有旅游资源,划给常州不正可以弥补常州旅游资源的不足吗?宜兴划给常州,难道在宜兴玩了之后就不能去无锡了?“而不会出现常锡争抢旅游资源”-------为了搞大另一个,就可以牺牲邻居的利益?旅游资源只能给无锡而不能给常州?
环保园是这几年才有的事,而区划早在83年就定了,不考虑时间概念,用今天的结论去论证昨天的结果,怎么站的住脚?即使看今天,在常州高新区,也在建设环保园!“常州则不具备支持宜兴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因为无锡的经济发展的是比常州好,但是我告诉你一个事实,一个宜兴朋友亲耳对我说过,宜兴情愿给常州而不给无锡,因为放在无锡,宜兴是排在最后的,得不到重示,而在常州,却是数一数二的,仅次于武进,可能会得到比现在更重视的发展。江阴有离心力是因为江阴自己的经济发展的好!
说到交通中心,实际上是无锡在依自己的经济实力,抢常州的地位,去看看新长铁路吧,如果走江阴---常州----宜兴一线,是又快捷,线路也最短,可现在却偏要无锡打个弯,人为地制造所谓“交通中心”。
太湖污染是整个太湖流域城市必须联合治理才有效的,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即使常州不再拥有太湖,常州也永远是太湖边的城市,光靠苏州无锡就行了吗?而且,太湖南岸还有湖州呢,照你这么说,一个城市管不是更好,要苏州的太湖也给无锡吗?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是会有所不同,你要我改变角度,我站在无锡的立场上会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但是,如果你站在常州的立场上呢?你会有什么结论?
对于区划问题的确要考虑经济,但是不可能不考虑地理、历史和文化,光考虑经济,在行政区划上会出现弱肉强食的局面。更何况宜兴划的这么牵强。另外,地区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难道行政区划也要随着经济的变化而不停地变化?
目前常州的经济和苏州无锡是有差距,那是题外话了,不过提醒一句,20年前常州是第一个从中小城市崛起的,当时的风头盖过了苏州无锡,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
既然你还有兴趣继续讨论,那就继续下去吧。
一、我不是从结论来论证论据的。相反,因为对宏观经济有点兴趣,我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考察过宜兴。
二、“正是因为宜兴有旅游资源,划给常州不正可以弥补常州旅游资源的不足吗?”
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观念。凡是有好事大家都沾一点,结果就是大家都办不好。
举两个例子吧:计划经济时代,苏锡常都有电视机厂(都是省部级定点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自相残杀的结果是一家也没有活下来;设想一下吧,如果只有一家,三市共同的市场支持着它,是不是活下来的可能性大一些呢?其二是,太鬲渔业,为解决常州市区人的吃鱼问题,成为常州市区的一块飞地,无形中大大地增加了管理成本--现在你也明白没有必要这样平均分配了吧。
城市经济,或者区域经济,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有生命力。切不可别人搞什么,我也搞什么。坦率地说,常州在这些年来之所以落后苏州无锡这么多,关键就在于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产业链,或者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反观苏锡,不断地接受上海的幅射,在上海产业升级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现在常州看到别人搞旅游就也搞旅游,别人搞环保就搞环保,实际上是在继续重蹈覆辙。
宜兴划归无锡,实际上对双方的旅游经济都有利;如果划给常州,必然导致又一轮的重复建设(景点、宾馆),导致太湖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前黄山就有类似的问题,后来成立黄山得以解决)。
三、“环保园是这几年才有的事,而区划早在83年就定了,不考虑时间概念,用今天的结论去论证昨天的结果,怎么站的住脚?”
这样思考这个问题是很可笑的。事实正好相反,因为有了无锡的支持,宜兴才能得以建设环保园。而且,你也知道,宜兴环保园和无锡高科园是国家级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区两园”。实际上,无锡高科园已经够得上国家级高科区了,干吗拉上宜兴?因为宜兴环保园不够独立申请的条件,这就是无锡对宜兴的巨大支持。
我曾和宜兴的几个科处级官员聊过归锡归常的问题,他们的说法和你的亲友相似:归常,市区对我们的照顾会多一些。但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宜兴的经济和无锡已经密不可分了,他们更承认,这么多年来,没有无锡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宜兴的发展不会有这么好。(83年时,宜兴还有几个贫困乡)他们更笑谈:现在的有奶的便是娘,现在无锡对我们的支持更大,当然我们紧靠无锡。
四、“说到交通中心,实际上是无锡在依自己的经济实力,抢常州的地位,去看看新长铁路吧,如果走江阴---常州----宜兴一线,是又快捷,线路也最短,可现在却偏要无锡打个弯,人为地制造所谓“交通中心”。”
这个又是你的错误了。第一,无锡地处苏南中心,从无锡过是很自然的。第二,无锡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干线铁路从经济中心过,服务于经济中心,这是铁路的选线原则。无锡的运输量远大于常州,难道把无锡的货拉到常州符合经济原则?成为交通中心,地理条件固然重要,自身是经济条件才是决定性因素。商丘此处京九和陇海两大干线的交汇处,她能成为交通中心吗?
(在这个问题上,你是典型的“以果求因”。)
五、太湖治理的问题,首先你要认识到她的重要性无论如何提高都不为过!如果太湖成为死湖,长江三角洲经济也就死了。
一市管湖当然好,但太湖实在太大了,无锡和苏州哪一个城市都管不过来。至于说到湖州,我不得大佩服当时把太湖整个划给江苏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了。湖州地处太湖的下游侧(部分地区是上游),他们对太湖的治污问题关心程度并不亚于苏锡。但常州这段太湖岸线相对于苏锡处于上游,问题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
六、“对于区划问题的确要考虑经济,但是不可能不考虑地理、历史和文化,光考虑经济,在行政区划上会出现弱肉强食的局面。”
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主次。必须认识到,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行政区划属于上层建筑,和经济的关系不用我再赘述。
计划经济时代一切讲平均,表现在行政区划上尤其明显(如果83年市管县时的决策者能预计到苏锡常今天的样子,苏南就决不会是今天这种行政格局--不过我仍认为当时的划分还是基本成功的。)
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在行政区划也是如此。经济辐射能力决定了你的管辖范围,行政命令是解决不了的。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主张马鞍山划给南京了。如果说“弱肉强食”不合理,那么难道人为肢解经济体系,“打土豪分田地”就合理了吗?用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的思想来看待行政区划,只会阻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影响经济发展,从而使我们长久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时代。只有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待,才能促进经济,促进城市发展。世界每一座城市的发展无不印证了这个道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不是人为凑成的。
七、在这个问题上,我想说的话已经基本说完。原则上我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