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冲击挑战 擎起淮海经济区的新时代担当
2020-05-27 10:11:00来源:央广网
国务院2018年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省际交界地区合作示范样板。淮海经济区是国家“两横三纵”的城市化空间格局的主要节点区域,位于纵轴沿海通道与横轴陆桥通道的交汇处。
淮海经济区一方面要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同时还要增强保障经济安全、民生就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功能,为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供新的动力支撑。
淮海经济区应该发挥特殊的地缘区位优势,利用区域内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激发新动能、塑造新竞争力。
保障京津冀和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淮海城市群产业基础较好,具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借助北京和长三角科创走廊的产业和人才资源,通过区域的再工业化进程,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由于成本约束和空间约束无法布局的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凭借区域内外的空间可达性和就业本地化的优势,打造“收放自如、进退裕如”的回旋空间,将制造业产品、农副产品和公共服务力量快速组织供给到京津冀、长三角及相关区域。
服务“一带一路”,提升双向开放水平。淮海经济区位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东方起点,整体处于对内对外的物流大通道之中,陆海交汇的枢纽地位十分显著。在疫情期间,区域内多地的中欧班列不间断运行,为大量外贸企业、制造业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把握了先机。应进一步发挥整体效应和联动优势,整合重构区域内的物流中心和设施网络,构建更加高效完善的交通走廊,增强与陆桥沿线的城市群合作互动能力,为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作出独特贡献。
有效拉动国内投资和市场需求,激发区域活力。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该在区域范围内协商共建、集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形成的资源浪费,通过有效的投资拉动实现洼地崛起,带动人口结构优化,增加大量的中等收入人群,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
优化华东、华北和中原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淮海经济区处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和东中部结合地带,与华东、华北和中原地区紧密相连,黄河和淮河流域在此汇合并与大运河交织,区域河湖水系发达,具有良好的生态廊道资源。当前,区域内有6个城市纳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3个城市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区域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意义。淮海经济区应该更好地发挥跨区域生态治理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价值,进而优化华东、华北和中原地区的整体生态安全格局。(苏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