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中的離島 烏坵鄉民盼燈塔再放光明(中時91/05/22) 2002.05.22 中國時報
離島中的離島 烏坵鄉民盼燈塔再放光明
本報記者蔡慧貞
五月正是烏坵特有植物野百合盛開的季節,只見一簇簇的白色花朵兀自在岩壁、礁石間,雖僅有少許的土壤,仍生氣盎然地迎風招展。一如烏坵鄉民儘管早為世人所遺忘,卻仍堅持在貧瘠、匱乏的烏坵島上努力地生活,只為兌現先祖們許下「永保烏坵」的承諾。
烏坵鄉原本隸屬福建省莆田縣,政府撤遷來台,民國四十三年國防部在烏坵設鄉,劃歸金門縣政府代管。這一代管就過了近半世紀。
全國最迷你的鄉-烏坵鄉共分成大坵和小坵兩島,總面積不過一.一平方公里,現有一一七戶,設籍人口四百卅一人,但實際居住在當地的不過六、七十人。烏坵東距台灣新竹八十一海里、西距大陸湄洲島廿海里,和金門則有七十海里的距離。儘管烏坵由金門縣代管,但實際上從烏坵到金門和到台灣的船運時程差不多,都要七、八個小時。即因烏坵和大陸距離較
近,因此早年烏坵居民都是從福建湄洲島搬遷而來。
稱烏坵是「離島中的離島」並不為過。烏坵鄉分大坵和小坵兩村,鄉公所僅有四人編制,三名鄉民代表,且人跡罕至,不僅陳水扁總統是第一位到烏坵的國家元首,余政憲是首位到烏坵的部長,連金門縣議長莊良時都說,他是此次陪同部長,才第一次踏上烏坵的土地。
林先生是烏坵島上極少數的壯丁,卅餘歲,是新住民。他在十多年前因到烏坵當兵,認識了當地女孩,最後在烏坵結婚,成為烏坵的女婿,也在此落地生根。因為在鄉公所工作,才得以在島上維生,但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就忍痛送到台灣去由父母照顧。原因無他,烏坵當地沒有衛生所,遑論醫院,所有簡易醫療均靠軍方提供,因此不放心孩子留在島上,只能每二
、三個月搭船到台灣看孩子,一家人一年團聚不過三、兩次。如今老婆又懷孕了,每個月都得忍受波浪翻湧七、八個小時的不適,搭軍艦到台灣本島做產檢。林太太說,等到懷孕滿八個月,就要提前到台灣待產了。
不只林太太,烏坵島上的孕婦都是如此。吳美蓮在懷第二胎時,還因為早產,緊急通知海鷗直升機隊載送,但還是來不及,孩子在直升機上出生。所幸母子平安,因此這名有驚無險產下的孩子就取名「海鷗」。
烏坵鄉民需要的所有物資和交通,全靠每十天一班的船艦運輸了,即使要返鄉投票,也必須牽就船班。為了投一次票,到台灣工作的鄉民們需事先請假搭船回鄉,待上十天再回去台灣工作。儘管如此不便,烏坵鄉每次選舉的投票率仍高達五成。不過,烏坵人也不免黯然地說,雖然烏坵的投票率不低,但票數實在太少了,好像也沒有候選人為了爭取選票而多關注烏
坵人一點。
烏坵鄉因孤懸在台灣外海,早已為台灣所遺忘,連負責海岸巡防的海巡署,都因為它距地懸遠,一個月只到烏坵附近海域,象徵性巡邏一、二次,以致於大陸漁民猖狂,大陸漁船每每逼近大坵、小坵島的碼頭邊。烏坵人原本是靠捕魚為生,如今都不出船了。原因無他,大陸漁工剽悍,加以附近海域的漁場,都被大陸漁民的炸魚行徑,破壞殆盡,連原本烏坵特產的
龍蝦,都因為大陸漁工破壞沿岸礁盤,幾乎絕跡。
現在烏坵人要吃魚,只能站在岸上磯釣,或是等候十天一班的船隻運來物資、補給品了。
不同於金門、馬祖等離島與大陸漁工貿易熱絡,儘管大陸漁船近逼烏坵碼頭,卻不見雙方交易。由於大坵、小坵島地小,在沿岸軍方的望遠鏡監視下,烏坵鄉民所有海上活動根本無所遁形,所以完全沒有機會和大陸漁民交易。也因此烏坵鄉民所有物資,都靠台灣運送、補給,當地貧瘠的土地,也只能種植少量的蔬菜,自給自足,新鮮的蔬果、肉品,在當地都極為
珍貴。
烏坵人擁有兩個家,一個家在烏坵,一個家在台灣,似乎是稀鬆平常的事。不是烏坵人有錢可以兩地置產,而是因為當地醫療設施不足,且早在十多年前就關閉了烏坵國小,沒有學校、幼稚園,基於安全考量,也為了學童讀書著想,烏坵的孩子們從一出生,連打預防針都必須坐上七、八個小時的船到台灣打針。因此烏坵的孩子們都約在四、五歲時就離鄉背井,或隨著父母或寄住台灣親戚家。目前全烏坵鄉只剩下一名一歲多的孩童還留在小坵島上。
如今留在烏坵鄉的,七、八十人中多數是老人,他們都是世居於此,或是當年在此當兵服役就留了下來,謀生困難,只能開著小吃店,賣點生活用品、小吃給阿兵哥們。近年來離島駐軍大幅減少,烏坵島上不過一個營左右兵力,當地人謀生更困難了。
尤其在政府開放小三通後,烏坵居民的不平衡感受就更濃了。從烏坵搭船到金門和到台灣的船程差不多,都是七、八個小時,但烏坵到湄洲島只要二小時的船程。因此烏坵人不解,為什麼小三通的範圍不能擴及烏坵,為何烏坵人必須繞道金門,才能前往大陸?
一八七四年清政府選擇在烏坵的山頂,就地取材以花崗石興建了黑色石砌的燈塔,當時高姓、蔡姓、吳姓、林姓等四名來自湄洲島的青年一起守護這座燈塔。當年以煤油燃燒發出的光線可以遠照到湄洲島上,湄洲人也因為烏坵附近魚產豐富紛紛遷居島上,依著大坵、小坵島上的岩壁,以花崗石築起一棟棟的石砌屋。
後來燈塔在抗戰時期曾被炸掉一大截,修復後,改以水銀發電,燈光不若以前明亮了。四名青年的子孫承續看守燈塔的工作,林姓人家最早遷往台灣謀生,一棟棟石砌屋慢慢空置下來。民國四十三年軍方駐守烏坵,基於軍事安全考量,烏坵燈塔被迫熄滅,這一熄燈就是近半世紀。
如今烏坵島因台電屬意做為核廢料放置場,而受到國人的注意。當地居民趁此爭取將烏坵燈塔列為指定古蹟,並希望能重新點亮燈塔。烏坵鄉民長久等待政府關注的心情,一如他們期待燈塔再度綻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