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69阅读
  • 7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47):松江府(上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28
松江府:要,繁,疲,难。隶苏松太道。江南提督驻。顺治初,因明制,县三。十二年,析华亭置娄县。雍正二年,又析华亭置奉贤,析上海置南汇,析青浦置福泉,改金山卫为县。乾隆八年,福泉省。嘉庆十年,又析上海南汇地设川沙?,隶府。西北距省治一百六十里。广一百六十里,袤一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京师偏东四度二十七分。领?一,县七。川沙?繁,疲,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故明川沙堡。乾隆二十四年,改董漕同知为川沙海防同知。嘉庆十年,析置为抚民同知。东:大海。有捍海塘三,曰外圩塘、钦公塘、东护塘。夹护塘河二。盐河迳界浜入宝山。其左御寇河,椿树浦水引黄浦东入,与盐河合。三尖嘴、海中、曹家路有汛。

华亭繁,疲,难。倚。东南有柘山、金山。海中有捍海塘。松江上承太湖,东迳笠泽,与东江、娄江而三。今娄江塞,而东江合松江出海,祗一江耳。黄浦江为吴淞支津,首受泖、淀诸水,屈曲流,大洋泾水会之。春申塘水东引黄浦支流,合千步泾,会于北俞塘。又分流迳颛桥入黄浦。柘林营东南,水利通判驻。有盐场曰袁浦,大使驻。镇五:亭林、叶谢、曹泾、柘林、沙冈。柘林、亭林、张泽有汛。都司驻柘林,县丞驻曹泾。亭林巡司一。有铁路。
娄疲,难。倚。顺治十二年置。西北有横云山、机山、天马山。南:泖湖,源出华亭谷,与青浦金山错,古三泖也。斜塘上承泖湖,自青浦入,东歧,合古浦塘及支津,贯城至华亭界,为南俞塘。其北出者为通波塘。斜塘东南合秀州塘、大蒸塘,入金山,为黄浦,又东入上海。有横浦盐场,大使驻。一镇:枫泾。天马镇、泗泾、枫泾有汛。县丞驻白龙潭。小徵巡司一。有铁路。

奉贤疲,难。府东九十里。明于华亭置青村所守御、千户,隶金山卫。雍正二年析置。南,濒海,有塘。有青村盐场,大使驻。青村港,县西,有汛。南桥塘水上游望河泾,自华亭引黄浦水东入姚泾,又东会萧塘,为南桥塘,左得金汇塘,上承南汇界河水,又东为青村港。西有龙泉港,亦受望河泾,错出复入,迳阮港镇,折东抵柘林营而止。镇三:陶宅、南桥、四团。县丞驻四团。南桥巡司一。

金山疲,难。府南七十二里。雍正二年置。故明金山卫,属华亭。初治卫城,寻徙洙泾镇。东南:秦山、查山。海中有金山,县以此名。今隶华亭。东北:泖港,横潦泾西流入之,汇平湖诸水,曰三秀塘。纳秀州塘,迳城南,东达掘挞泾,南汇诸水合泖港入黄浦。南有盐河,循卫城西溢为黄姑塘,歧为里界河、黄浦界河,并北流而合,至大泖港与横潦泾会,又北为黄浦。折东与娄分岸,入华亭。有浦东盐场,大使驻。典史驻卫城。一镇:洙泾。张堰巡司一。洙泾、张堰、吕港有汛。

上海冲,繁,疲,难。府东北九十里。苏松太道驻。黄浦江自华亭入,夹城流,东北至虹口。吴淞江西北来与之合,又东北入于海。吴淞江自嘉定入,纳盘龙浦水、横沥水,迳新泾,又东为古沪渎,迳新闸北、泥城桥、老闸会黄浦江。西堧欧、美各国互市租界,道光二十三年英约五口通商之一。吴淞岸东北四十五里,光绪二十四年开为商埠,海舶殷辏,利尽东南。租界有会审公堂,理华、洋狱讼。有海关,苏松太道监督。又南洋军械制造局,西南。镇四:吴淞、乌泾、吴会、闵行。塘桥、引翔港、闵行有汛。黄浦、吴淞巡司二。有铁路。

南汇繁,疲,难。府东一百二十里。雍正二年置。故明南汇守御所。东:大海。捍海塘二:内东护塘;外外护塘,即钦公塘。西黄浦江自华亭入,迳闸港,折北,左与上海分岸。县西纵河曰鹤坡塘,在新阳镇。会南七灶诸港水,至分水墩,是为港闸。西会金汇塘,入奉贤。县号穷海,独饶盐。东护塘内有运盐河,南自奉贤入。一镇:下沙。置盐场三,盐课大使驻。周浦有汛。县丞驻泥城。三林庄巡司一。

青浦繁,疲,难。府西北五十里。东:铏山、佘山。东南:凤凰山、薛山。北:福泉山。西:卢山、辰山。北:吴淞江。淀山湖西受太湖水,播为诸荡,南与泖湖合。北会硃家港水入于江。有赵屯浦、大盈浦、顾会浦、盘龙浦,俱分受吴淞水,入黄浦。镇六:泗泾、金泽、硃家角、赵屯、七宝、白鹤江。北铏山、小徵有汛。县丞驻七宝。淀山、新泾巡司二。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8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29
建制沿革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的封邑在现上海一带,故上海别称申。4~5世纪时,松江(现代苏州河)下游一带称扈渎,此为上海简称沪的由来。唐时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南宋咸淳年间,上海已是贸易港口。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从华亭县划出东北五乡建立上海县 ,县治设于上海镇上。1553年,为了抗倭,上海筑起城墙,成了方圆4.5千米的城区,城市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清代辟为商埠,成为贸易大港。自1843年上海开埠,上海租界成了各国殖民主义势力在中国渗透扩张的政治据点及其经济侵略与经济掠夺的大本营。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台宫慕久公布《地皮章程》,规定英国居留地的范围与租地办法;1849年4月6日法国取得上海居留地;1857年7月11日成立工部局,并在租地人大会上擅自修改《地皮章程》,英法美还开始雇佣武装巡捕。1863年9月21日英、美租界合并;1899年英、美公共租界扩充地界,并改名为国际公共租界。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7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成立上海特别市市政府;1930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改组为上海市政府;1933年,把数百年治于上海旧县城里的上海县,迁治于北桥镇;1942年英美政府决定放弃租界(当时租界仍被日军占领),翌年1月签字。194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为直辖市,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榆林、杨浦20市区,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杨思、洋泾、高桥、真如10郊区,共辖30区。1952年分洋泾区为东昌、洋泾2区;江湾、新市2区合并为江湾区;1956年,废老闸区入黄浦区,北四川路区入虹口区,北站区入闸北区,常熟区入徐汇区,静安区的东部入新成区,西部入长宁区,嵩山区北部入邑庙区,南部入卢湾区,郊区中高桥、洋泾、杨思3区合并为东郊区,吴淞、江湾、大场3区合并为北郊区,真如、新泾、龙华3区合并为西郊区,废水上区。1958年1月,以江苏松江专区的上海、宝山、嘉定3县改属上海市,11月,苏州专区的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6县与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归入上海市;1961年浙江舟山县(现舟山市)嵊泗人民公社划入上海市,1962年复归浙江省。1988年撤消宝山县与吴淞区,设立宝山区。1992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设立新的闵行区;撤消川沙县设浦东新区;撤消嘉定县设嘉定区。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29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置华亭县。后改称为松江县。元代升格为为松江府。划归上海之前是松江专署。在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鼎盛时期,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恰逢松江建县1250周年,松江人民在金秋十月隆重纪念建县1250周年和举办第三届"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示松江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29
奉贤因相传孔子弟子言偃来境讲学,后人为敬奉贤人而得名。距今约4000年,境内已有人类栖息。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吴、越,后属楚,秦、汉、两晋、南朝宋、齐①时归海盐县,南朝梁、陈②时原海盐县东部置前京县,地属前京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前京并入常熟县,至开皇十八年(598年),析出东南境置昆山县,地属其境。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海盐复治于马嗥城,先后隶于苏州和吴郡,地属其境。

  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后,直至清初该区一直属华亭县境。

  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奉贤县,辖原华亭县东南部白沙、云间乡。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29
金山地区在6000年前即已成陆,东晋时期海岸线远在今岸线以南的王盘山一带,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金山地处滨海平原,古东江、青龙江贯穿南北,既有渔盐之利,又有航运、灌溉之便,经济开发较早。春秋时期,不但已有聚落,且有城堡建立。相传西周康王在金山北麓筑金山城,亦名康城或东京城。秦置海盐县。南北朝时先后分海盐东北境置前京、胥浦两县,县治都设在今金山南境。隋代一度并入盐官县。几经分合,到唐天宝十年分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金山属华亭。清顺治十三年为松江府娄县地。清雍正四年始置金山县,县治设于金山卫城。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金山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杭州湾的形成,金山海岸不断内坍,风潮海溢频繁,常使内陆成为斥卤之地,至清雍正年间才基本稳定,千余年间海岸后退近20公里,大片平原沃野被吞噬入海,大小金山成为海中岛屿。杭州湾的形成,又使金山成为太湖流域重要的海运港口和军事要冲。五代以前,大小金山附近为古金山港,福建等地航商,经常在此泊船贸易;五代吴越时,曾在古金山港口筑城堡戍守;南宋驻金山水军,拱卫京都临安。南宋时,金山沦海以后,海港移至小官镇旁青龙港,更显繁荣。明洪武年间在小官镇置金山卫,统领7个干户所,辖境东起宝山,西达乍浦,左右策应,绵亘几百里的沿海地带,堡墩林立,防务整肃,并有巡海船40艘驻卫,屹然为太湖流域东南之屏障。明成化年间,堵塞青龙港口,加固海塘,增强了对海潮灾害和外敌入侵的防御力量,然太湖东南出海口从此完全封闭,水流北出黄浦,境内河道流速减低,钉螺革生,成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海思虽有减轻,而南旱北涝则加剧,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金山卫也因失去海港条件而日趋衰落,县城遂于清乾隆二十四年移治朱泾镇。
地处海防前哨和苏、浙、沪边境的金山人民,在备受封建压迫和自然灾害的同时,又饱经兵燹之苦,明代倭寇的多次骚扰,明末清军南下时对金山卫的争夺,清代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民国初年直皖军阀混战,都使金山人民遭受惨重损失。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金山沿海登陆,直下沪宁,沿途烧杀掳掠,更使金山生灵涂炭,许多村镇化为废墟。晚清以来,旧中国政治腐败,苏浙地区土匪公然出没,加之官吏横征暴敛,地主残酷剥削,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长期的内忧外患,贫困饥馑,激励起金山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清宣统元年(1909年),高旭等一批进步文人发起组织南社,本县有40余人参加。他们以文学为武器,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李一谔、袁世钊等共产党人,在本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组织——中共浦南特别支部(即金山独支)和枫径独立支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金山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农民协会和盐民协会几乎遍及全县,声援北伐的运动搞得热火朝天。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江苏省委巡视员陈云领导下,组织了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了农民军和赤卫队,发动了枫泾暴动和新街暴动,打击土豪劣绅,震撼了松(江)、金(山)、奉(贤)和平湖等地统治当局。,抗日战争时期,本县沦陷区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袭击敌伪据点,伏击小股敌人,摧毁敌人封锁线。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策反分化国民党军警,拦截辎重船只,收缴枪枝弹药,组织工人、学生护厂护校。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迎来了1949年5月13日金山的解放。
解放后,金山开始了历史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剿匪肃特,建立基层政权,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保障了社会和生产秩序;开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年开始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近40年的努力,已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初步形成农副工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城郊型综合经济。 1966年,县境扩大后(松江县有200余平方公里面积、13万人口划入本县),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64亿元。l988年底工农业总产值达18.77亿元,比1966年增长10.4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19.7%,上升到87.5%。社会总产值28.83亿元。人均国民收入2177元。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机盎然。
1997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29号):金山县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以原金山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山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卫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1-29
闵行”的地名得名于“闵行镇”:闵行镇原名敏行市,在今闵行区南部,敏弘治时形成集市(一说嘉靖时有山东人闵其来沪游学,卒后葬此,故名)。1930年置镇,1960年置区时,取境内镇名命名为“闵行区”。

“闵行”地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约500年。该志卷二《山川志·镇市》中称:“敏行市在十六保”。以后在历代松江府和上海县志书中有关闵行的记载逐渐增多,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失实之处。列举如下:

一、关于“闵行”镇的由来

历代府、县志中,开始时关于闵行名称来历问题均未涉及,直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刻印的《上海县志》中才称:“闵行镇以姓得名”。此后的一些志书都存此说,但未提供依据。至民国七年((1918年)出版的《上海县续志·古迹·冢墓》中“隐士闵其墓”的释文却出现了如下的记载:“在二十一保一图(民国《上海县志》更正为十六保十八图——笔者),横沥启秀桥北。其,山东人,嘉靖间游学来沪,卜居黄浦之滨,殁后葬此。闵行镇以此命名。镇八景之一,曰闵墓蒹葭。乾隆初图册载有户名。”此说遭到闵行镇人黄艺锡的否定,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黄编辑刊印的《闵行诗存·跋》中说:“闵行之名见于张经传,当时误“行”为‘港’,事见嘉庆《上海县志》”。明张鼐《吴淞甲乙倭变志》“嘉靖三十五年丙辰五月初一日,倭船五十余自吴淞入上海,十九日五更乘潮南下,直抵闵行”。是闵行之名已见嘉靖年记载,《上海县续志》乃称:“‘闵其,山东人,嘉靖间游来沪,卜居黄浦之滨,殁后葬此,闵行镇以此命名。盖传文之误矣’”事实上,“闵行”二字在明正德七年(1512年)刻印的《松江府志》中就已出现。因此,可以肯定,它与名不见经传,游学来沪,死后葬此的闵其是毫无关系。所谓的闵行镇八景之一的“闵墓兼葭”,在清乾隆年间黄家锟和道光年间李媞二人各自所作的专写闵行的“申江十景”诗中,以及同一部《上海县续志》的《名迹·古迹》“闵行乡(实为闵行镇——笔者)十景”中均未包括此景,说明闵其在闵行的影响并不大。说“闵行镇以此(指闵其姓—一笔者)命名,缺乏依据。当然,这并不否定“闵行镇以姓得名”,但是,它的来龙脉,现无法考证。

二、闵行镇在横沥东还是西

近代,闵行镇域已包括横泾(即横沥)东西两岸,但在古代到底位于横泾东抑或西,由于府、县志中记载混乱,使人难以弄清。明弘治《上海志》称:敏行市在十六保。但从明正德《松江府志》和嘉靖《上海县志》开始,就出现了“闵行市在十六保,横沥东”的记载,两者不同。因为,根据历代图经资料,横沥以东为二十一保,横沥以西为十六保,不可能横沥东在十六保。因此,所谓“横沥东”,笔者认为这是二十一保一图的“俗称”,即清嘉庆《上海县志》纂修李林松在“嘉庆《上海县志》凡例”中所称的“土名”。就如同嘉靖《上海县志·物产》(卷一)中“西瓜佳者出黄土桥”一样,此“黄土桥”并非指桥,而是专指十六保十八图。也就是说,当时的闵行已存在于横沥的东、西两岸,即在横沥西的十六保和横沥东的二十一保一图,只是后世志者未发现其矛盾而因循照抄。直至清嘉庆闵行镇人李林松纂的《上海县志》才加以纠正,称:“闵行镇在十六保十八图,……南枕黄浦,横沥贯之……”,但改得也不彻底,在同书的“兵防”篇中仍称:“闵行镇在上海十六保,西为横沥……,”其参与协纂的嘉庆《松江府志》也未作更正。而根据闵行镇在横沥西有元代建造的洞真道院和度门寺;明洪武六年在横沥东二十一保建有黄浦巡检司署和嘉靖前横沥上已有沟通两岸的桥梁,我认为古代的闵行镇市应包括横沥东、西两岸,至少自明正德以后应是如此,但其集市的主体在横沥以西,即十六保,因弘治《上海志》巳提到闵行的黄浦渡在十六保,而此渡口在兵防中很早就是府城松江到柘林、青村、南汇三堡的重要通衢,所传的秦皇驰道就在此处过黄浦江。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1-29
南汇历史
大约2千多年前,由“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成陆,故称“南汇嘴”,曾称“海曲”、“南沙”。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为御倭寇,在南汇嘴(今惠南镇)筑城设守御所。南汇成陆于唐代前后,1726年建县,建县时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县名“南汇”。
  1949年5月16日,南汇解放后归苏南松江公署管辖,1958年11月,国务院决定将其改为上海市辖。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曾先后三次进入年财政收入超亿元(双亿元)的全国十大富县行列。2001年8月,正式撤县建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1-29
青浦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们已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后代。被国务院名命为“菘泽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见证。在福泉山、刘夏、玲家角等地至今还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类生活遗址。据文字记载,早在东晋时期,青浦东北部的青龙江畔,就是当时的海疆边防重地,先今白鹤镇的“沪渎村”,就起源于晋朝边疆烽火报警台“沪渎垒”的古遗址。以次来推,上海简称“沪”的来历应从青龙江畔的“沪渎垒”算起。唐朝夭宝五年又在此设“青龙镇”,据史书记载,是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集镇和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龙镇任镇监。青浦,以她丰富的古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