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270阅读
  • 60回复

[金马外岛]金門列島簡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7-02-12
古寧頭戰史館

  民國三十八年,共軍夜襲金門,與國軍在西北方之喉口、林厝、古寧頭一帶,展開長達三天三夜之激戰。國軍奮勇作戰,終獲大勝,史稱「古寧頭大捷」,這個血戰之區稱為「古寧頭戰場」。民國七十三年,軍民在戰場遺址上闢建古寧頭戰史館,陳列戰役文物史料、槍械配備等,紀念此一聖戰。其外型以仿古城門式建築。
[ 此贴被dymg在2007-02-12 21:0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7-02-12
莒光樓

  莒光樓是由國軍工兵將士所興建,莒光樓的造型是仿造北京故宮的角樓。八二三砲戰時,被第一顆砲彈擊中,吉星文將軍身亡。莒光樓前有鄭成功時代的禮砲,但後被金門縣政府用來當做霧砲,每天固定於早上十點、十二點時鳴放,用以警告附近的船隻不要觸礁。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7-02-12
馬山觀測所、播音站

  馬山位於金門島最北端,退潮後距大陸角嶼最近處僅二千一百公尺,是觀測大陸海岸活動最佳之據點。經戰備坑道抵達觀測所,可藉高倍望遠鏡遠眺對岸大陸沿海。所旁之馬山播音站,為對大陸心戰喊話之前哨站。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歷史沿革


舊金城明代古街

  金門古名浯洲,又名仙洲,或稱浯江、浯島、浯海、滄浯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屯戍海疆,為防倭患,在島上(今舊金城)置 守禦千戶所,築城設寨。因其形式「固守金湯,雄鎮海門」,故取名「金門城」。


西園鹽場與風獅爺

  金門之開拓可上溯至晉代,中原六姓義民為避胡禍,落腳於此。唐朝設立牧馬場,由陳淵率十二姓牧馬於此,自是島民逐漸繁衍。宋神宗時金門始納入中國版圖,南宋設立鹽場。金門文風鼎盛,大儒朱熹曾渡海來金講學,人才輩出,有「海濱鄒魯」的美譽。

  金門與臺灣的關係,明、清以來即相當密切。鄭成功自料羅灣發兵光復臺、澎,追隨之先民為數甚多,如:「開臺進士」鄭用錫即為金門人、「開澎進士」蔡廷蘭為金門移民的後裔,而鹿港與艋舺現仍留有金門會館的古蹟、新竹市尚有金門厝的地名等,足見金門、臺灣實血脈相承。


毋忘在莒勒石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自大陸進駐金門,金門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除了三十八年的「古寧頭大捷」外,還有四十三年的「九三」砲戰、四十七年的「八 二三」砲戰、四十九年的「六一七」砲戰,諸役皆捷,揚名中外,成為臺澎的屏障,從此臺澎金馬也成為「生命共同體」。

  自民國四十五年七月十六日起,金門地區實施戰地政務,迄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終止並解除戒嚴,軍民分治。而首屆民選縣長也於八十二年底產生,八 十三年春並選出了首屆縣議員,向地方自治的嶄新里程碑邁進。

  為了彰顯金門的歷史地位及維護珍貴的史蹟、文化和自然資源,八十四年十月十八日內政部營建署正式成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成為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也是第一座以保育史蹟及文化景觀資產為主旨的國家公園。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7-02-12
●振威第後之泰山石敢當 



石敢當

  在金門房子很密集,縱橫交錯,為了防範妖魔鬼怪,都有一些保護措施。在門的上面,就用瓦鎮,有的用瓦將軍,有的用小型風獅爺。有的再用碗來避邪壓煞,然後上面再用八掛、符令,這有避邪壓煞的保護作用。(泉州人的習慣,金門也屬於泉州,故用之)。

  石敢當本來的名字是「泰山石敢當」,原來要加上「泰山」兩個字,泰山是五嶽裏的東嶽,東嶽泰山是管理全世界、宇宙間的妖魔鬼怪,所以泰山的山神是最了不起的,妖魔鬼怪看到泰山的山神,都動彈不得。而有一些比較小的地方不寫泰山石敢當,只寫石敢當,這是因為石敢當愈大則法力愈大,而且師傅做泰山石敢當愈大型的,愈容易受傷,因為法力大的關係,所以不可以隨便做。一般來講,泉州人的習慣是,在路衝的地方的房子所住的人家,為了怕被沖到,所以採取的保護措施就是設石敢當,如此一來妖魔鬼怪不會傷害到這戶人家。(古寧頭李將軍鎮威第,有一座石敢當,有獅子、古錢寶劍,外加八卦,上寫泰山石敢當,那可以說是最完整的石敢當)。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7-02-12
符令

符令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7-02-12
風獅爺 I

  風獅即風師,又稱風伯。在《風俗通義‧嗣祀典篇》說:「風禮風師者,箕星也,箕主簸揚,能致風氣。」由於「師」與「獅」同音,以訛傳訛之下,民間便相信風獅爺能鎮住風砂。

  金門人立風獅爺的由來是在明末清初時,島上居民因苦於風患,邪祟叢生,並且使植物不易生長,於是各個村莊便開始在廟口、村莊路口樹立風獅爺,以期鎮風,演變而成為聚落的守護神。風獅爺已成為今日金門的象徵之一,庇佑百姓,驅魔鎮風,是金門特有的人文景觀與無價之文化資產。風獅爺多為石雕,造形則各有特色。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7-02-12
風獅爺 II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高粱酒

  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大捷」以後,政府有鑑於財政困難,必須有效開拓財源,乃於民國四十二年創設九龍江酒廠於舊金城,開始生產高梁酒,迄今已有四十餘年的歷史。金門高梁酒系列,香醇甘冽,遠近馳名,金酒之收入長期以來是金門經濟發展之生命線,每年為縣政建設籌措十餘億元之資金。主要產品有特級高梁酒﹝俗稱白金龍﹞、陳年特級高梁酒、金門白干、金門二鍋頭、大麴酒及各類藥酒等。

  金門地區高梁總產量為三百餘萬公斤,大小麥為六十餘萬公斤,全數由金門酒廠分赴各村里以優惠的價格收兌,供釀製高梁酒之用。近年來由於地區農民種植高梁逐年減少,復因金酒產能擴增,每年均需由外國進口部份糯性高梁配合釀製。金酒每年總生產量為六百九十餘萬公斤,其中百分之七十運交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在臺配售,另保留百分之三十在金門地區銷售。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7-02-12
鎮水塔(水尾塔)

  由於它的位置在海邊,故又稱水尾塔。先夯高一座臺基,再築起一座佛塔,塔上逆時針依序刻有佛、法、僧、寶,各具法力,它是佛道結合民間信仰的性質。鎮水塔在臺灣地區一座也沒有,但在大陸地區倒是普遍可見的。以前海水倒灌幾丈之後,古龍頭(今古寧頭)一帶的南山、北山兩村落就遭水患,但奇妙的是,自從水尾塔完峻之後,海水只要淹到塔底就會自然消退,兩村落也就不再受到海水倒灌之苦,稻田、家畜、養殖及生命財產同時得到了保障,所以當地人都很相信鎮水塔的力量。現被列為三級古蹟。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7-02-12
金門古蹟巡禮


一、古屋
黃氏酉堂別業 金水國小 得月樓
振威第(李光顯宅) 豐蓮山牧馬侯祠 魁星樓(奎閣)
瓊林蔡氏祠堂 西山前李宅 總兵館
盧若騰故居 甲政第 將軍第
邱良功故居 漳州府學正堂第 林斐章故居

二、古墓
邱良功墓 陳楨墓 盧若騰墓 蔡守愚墓

三、古牌坊
邱良功母節孝坊 陳楨恩榮坊

四、其它
文臺寶塔 虛江嘯臥 漢影雲根
海印寺石門關 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 明代古街
模範街 觀德橋 西園鹽場
浯島城隍廟 六甲鶯山廟 北山古洋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