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57阅读
  • 43回复

[金马外岛]金門古蹟巡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7-02-14
盧若騰墓


  盧若騰,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州,浯洲賢厝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崇禎丙子舉人,庚辰進士,為南明忠臣。盧若騰曾追隨魯王、桂王與鄭成功抗清,曾擔任兵部主事(今國防部常務次長)、浙江布政使司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

  永曆十七年(1663,鄭成功來臺後二年),清軍佔領金門,盧若騰離開金門逃到臺灣去,三月間到澎湖,不幸生病去世,鄭經親自從臺南到澎湖埋葬之。康熙二十三年(1684)臺灣納入滿清版圖,而盧若騰子在金水夢見其父託夢,訴其居於澎湖清苦、孤寒,欲返金門,其子乃迎其骨歸葬,建其墓。盧若騰生前遺囑註明其死後墓碑不需其它落款,但要寫明他是明朝人,故其稱之為「有明自許先生」,又稱「留庵先生」,因此其故居門上有「留庵故居」之匾。著作頗多,曾於永曆十五年(1661)倡修海印寺,留有〈募建太武寺疏〉及〈重建太武寺碑記〉。


●盧若騰墓

●盧若騰墓碑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7-02-14
蔡守愚墓 I


  蔡守愚,瓊林人,為明神宗時進士出身,官拜雲南布政使。

  蔡守愚的墓塚位於湖南高地,雖然這裡當年曾是古寧頭大戰激戰的地方,蔡守愚墓仍舊保持了百分之七十的完整性。蔡守愚的墓前有石羊、石馬,但頭都已被砍斷。相傳因石羊、石馬每到夜晚便會到對岸大登、小登島偷吃田中稻麥,後來對岸的人便渡海來將牠們的頭砍斷。事實上,從配件被搬動的情形來看,應當是小偷搬不動石羊、石馬,只好將頭砍斷帶去賣掉了。

  由於戰爭的關係,蔡守愚墓的兩翼、后土以及文筆都遭到破壞,但大致基本結構都還在,從這座墓塚可以做為研究明清官員塋墓的配制,各品官員的墓塚的長、寬、高都有一定的規格。因墓園後方是一處軍營,現在墓塚前方掘有一大坑,是用來做為防禦工事之用。


●蔡守愚墓碑

●被砍去頭的石羊、石馬
[ 此贴被dymg在2007-02-14 22:1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7-02-14
蔡守愚墓 II


●蔡守愚墓,前有一大坑

●蔡守愚墓前文、武官翁仲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7-02-14
邱良功母節孝坊 I


  邱良功母節孝坊建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是用來旌表邱良功的母親許氏(皇清誥政鎮威邱志仁之妻)節孝事蹟而建造的牌坊。

  邱良功,字玉韞,號琢齋,後浦人。他的母親很了不起,因為在她二十八歲時丈夫去世,當時邱良功才出生三十五天,故其守寡,茹苦含莘,教育邱良功,邱良功長大之後,成為一代良將。在嘉慶年間投筆從戎,其後累積戰功,並平定清代台灣海峽最兇悍的海盜蔡牽,被嘉慶皇帝賜封。當他官拜浙江提督時,母親守寡已逾二十八年,因而奏請旌表,獲得仁宗皇帝嘉許,建造了這座精美的牌坊。

  許氏貞節牌坊是一級古蹟。在台灣、金門、福建地區列為一級古蹟的牌坊只有這一座,由上等的泉州花崗石和墨綠的青斗石雕鑿建造而成,雕工非常細緻,造形頗稱雄偉,是臺閩地區現存牌坊中最為壯觀的一座。這座牌坊有三層樓、三個屋頂。用兩種石頭鑄成。綠色的是青斗石,也稱青草石,比較硬,所以用來雕刻。白白黃黃的就是一般的花岡岩,也就是泉州花岡岩,可以題字。這座牌坊很高,為了怕它搖搖晃晃,所以柱子前後立著四對雄雌的石獅做為夾杆石,將四根柱子夾起來牌坊才不會搖搖晃晃。

  這八隻獅子裏中間這一隻曾經顯靈過,代表母親許氏顯靈,所以地方人士就把祂封為獅王,變成有神,其他成為裝飾。而這頭獅子因為有靈,所以地方人士將其戴彩帶,並拜拜,特別將其油漆。從前由阿兵哥保護油漆,阿兵哥自己帶有手榴彈,所以在獅子身上畫了一顆手榴彈,因此看起來像配了一顆手榴彈,那是吉祥的象徵。

  在頂檐之下,豎立著雙面刻有「聖旨」的石匾;石匾下鐫刻著金色的「欽旌節孝」四字。橫額上刻著:「誥贈振威將軍邱志仁妻,欽命提督浙江全省等處地方,統轄水陸軍功節制各鎮,加一等,記大功六次,晉封三等男爵世襲邱良功之母,誥贈一品太夫人許氏坊」的字句。

  牌坊中間有龍鳳,門額底下是有官員題字,如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蔣有光等。在左邊是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王得祿就是跟邱良功合作消滅蔡牽的人,他是嘉義人。上面中間部分有很多人物圖像,都是教忠教孝。再上去就有他的事功。因屋頂裂開移位,有縫隙,最近要修復。第二個頂檐上有一圖像,這是漢朝名相楊震,左邊有一人手拿金元寶在賄賂他,那人認為沒人知道,可是楊震郤說有四人知道,那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左邊圖案底下有兩隻羊,有人穿著匈奴服裝,這就是蘇武牧羊。楊震拒絕賄賂的畫與蘇武牧羊的畫,帶有貞節之意,以此來突顯許氏的節操。


●邱良功母節孝坊 

●胸前佩一枚「手榴彈」的獅王

●邱良功母節孝坊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7-02-14
邱良功母節孝坊 II


●邱良功母節孝坊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7-02-14
陳禎恩榮坊


  位於陽宅會山寺右前方空地上的陳禎恩榮坊,是為了崇揚父以子貴,榮恩誥贈而建造的牌坊。

  陳禎,字應加,明時浯洲陽翟(今金沙陽宅)人,出生年月日不詳,只知為明武宗正德十年乙亥(1515)貢生,曾任廣東長樂縣訓導,誥封員外郎。生子二人,次子陳健,世宗嘉靖五年丙戌(1526)進士,曾任南安、南寧知府。父以子貴,陳禎逝世後,君恩及身,誥贈刑部主事(據《萬曆重修泉州府志》)。恩榮坊上題有「誥贈刑部員外郎陳禎」等字,就是明英宗賜予陳禎的恩典,後由其子所立,為四柱三間沖天式牌坊,由花崗石建造而成。

  陳禎恩榮坊,面寬六公尺四五,高五公尺,明間較左右次間寬闊,是金門地區僅存的明代石造牌坊。它的價值與特色在:第一,造型不同,與許氏貞節牌坊那種高大、配件繁雜的樣式來比較,顯得相當地簡潔,即使原先的配件遺失不少。中間上頭有相當簡單的鯉魚尾(又稱鴟尾)及葫蘆造型(用以辟邪壓勝),四個柱子亦用葫蘆形的旗夾,讓柱子不會搖搖欲墜。向外第二根的柱子上有兩隻石獅子,是後來金門縣政府派人到中國大陸,請師傅按照舊照片重新雕刻再放置上去的,因此石頭的顏色、年代都不一樣。第二,是中華民國臺、澎、金、馬地區惟一的一座「恩榮坊」,一般常見的有節孝坊、孝子坊、重道崇文坊等。第三,造型比較寬。第四,沒有什麼人在上面題字,所以顯得很樸素。


●恩榮坊

●恩榮坊,可見其上之鯉魚尾

●恩榮坊旁之會山寺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7-02-15
文臺寶塔


  位於金城鎮古城村南磐山嘯臥亭北側的文臺寶塔,是一座由花崗石疊砌而成的五層實心塔,也是金門三塔中目前碩果僅存的石塔,現列為二級古蹟。

  南磐山面對廈門的往來交通要道,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因航道關係在南磐山上設高五層的寶塔。當時金門總共有三座寶塔,分別是太武山、矛山及南磐山的倒影、矛山及文臺三塔。其中太武山的倒影寶塔高一丈八尺,計七級,塔頂刻有「文峰聳秀」四字,原為太武山十二勝之一,可惜在民國七年因地震而崩塌。位於水頭村的茅山寶塔,則因為八二三砲戰時被中共當作射擊的地標,國軍即因此軍事因素在戰爭末期將它拆除。

  另有一派說法認為,從前的志書,都不記載塔上銘文,而稱文臺寶塔為航海標誌,而南磐山高,距海遙遠,遠眺蒼海波濤,文人騷客,登臨此地,心胸舒暢,祭拜魁星,希求功名,所以將塔名之為「文臺」。如為航海標誌,在嘯臥亭前,視野遼闊,建塔更為合宜,不須隱於虛江嘯臥碣石後,但此說法亦有待商榷。

  文臺寶塔的平面呈六角形,底層基座以上共分五層,層與層之間,用突出的石板做為屋簷,由下而上,逐層縮小,頂端再鎮以矛尖寶頂。在頂層下一條石塊上,橫刻著「奎星鰲舉」四字,條石下有一塊方石,方石上浮刻「魁星踢斗」圖案。不過,就塔邊小販葉太太補充說,在陽光照射下,所看到的字應為「奎星聳照」才是。

  文臺寶塔附近,碑碣林立。磐石上,鐫有「文臺寶塔」四個大字;「湖海清平」是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百戶陳煇所手書;另外則是近人的「碧海丹心」及張大千的「國之金湯」墨寶。


●文臺寶塔

●全體師生於塔前合影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7-02-15
海印寺石門關


  海印寺位在太武山兩最高峰間凹地,原名太武巖寺。因太武山上巖石糾紛縈紆如印章篆刻,所以雅稱海印,巖稱海印巖。太武巖寺也叫海印寺,便是因此而來。每年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善男信女登高進香,盛況空前,與浯島城隍遷治慶典並稱金門民間兩大節慶活動。

  海印寺始建於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主祀白鬚公樂山通遠仙翁。明神宗萬曆八年庚辰(1580)由金桂峰捐俸重修。金門八二三砲戰時曾受重創,戰後重建成為今日的風貌,供俸的主神也改為觀音佛祖、如來及十八羅漢。

  海印寺左前方,太武山關旁,有圓拱石門一方,叫石門關,是太武山十二奇之一,以幽奇見稱。石門關用石砌造,上有翼角起翹反宇屋頂的石護檐,中央開拱形門洞,穿過門洞,可通往門後的石室,宛若出入的關口,因此稱為石門關。門的上方,有橫額一方,題「海山第一」四字,為明忠臣盧若騰於明王永曆十五年(1661)所書,但因後人忌諱而將盧若騰的署名磨去,只留下「永曆辛丑」字樣。現列為三級古蹟。

  盧若騰,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州,浯洲賢聚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卒於明永曆十八年(1664),享年六十七年。崇禎丙子舉人,庚辰進士,為南明忠臣。一生風情豪邁,著作頗多。曾於永曆十五年倡修海印寺,留有<募建太武寺疏>及<重建太武寺碑記>。


●海印寺

●石門關「海山第一」

●古石室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7-02-15
模範街


  昔日鄭成功在此訓練陸軍,故又名「內校場」。民國十四年由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向僑界集資,興建這條具日本大正時代建築風格的街道。由三十二間單栱栱圈連廊式洋樓店屋所組成,橫、直街呈丁字形排列。模範街基本上仍為中國式建築,一戶一栱,迴廊較窄,窗飾及鳥踏的造型變化多,如傳統之象徵防火的「鯉魚吐水」等。街尾大榕樹處原為文應舉之豪華大宅,在對日抗戰金門淪陷時,日軍據為指揮所,遭美軍炸毀。模範街十四、十六、十八號三戶設有露臺,有綠釉欄杆。在街角轉彎處的房屋栱門因力學因素要做小一點,並建三層樓以登高禦敵。


●模範街

●模範街建築充滿特色的窗飾及鳥踏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7-02-15
浯島城隍廟


  金門在民國四年(1915)以前不設縣,一直都是同安縣的一部分,是都、堡,到了民國四年才正式設縣。在還沒有設縣以前,金門本來就有城隍廟,因為是此地為分縣,有武將、分巡,在此種情形之下也有城隍廟,不過那時的城隍廟規模小。民國四年,金門正式設金門縣後,正式有城隍廟。此地城隍廟最近又重建,因此沒有列入古蹟,非常可惜。雖然如此,我們仍可了解到整個行政體系和民間信仰可以結合在一起。沒有縣就沒有縣城隍。主要是水師、海防通判的官員來祭拜,故有清代官員的匾。另外有游擊(五品官)的匾。

  城隍有六部師,為其六個部下,也就是六個配神。這裡屬於很傳統的,其配神上面插金花,衙役有八個,代表城隍有八個部下,文武通判、牛頭馬面、五爺六爺、七爺八爺等。另外要去看神龕,一種是漆金粉,一種是貼金箔。貼金箔有兩種貼法,一種是一張一張的貼,一種是擂金粉。其上有嘉慶年間鎮守福建金門總兵官,金門最高武將是總兵官,但是習俗上因打仗關係,常常有提督、將軍來駐守,事實上行政官是總兵正二品。


●浯島城隍廟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7-02-15
虛江嘯臥


  虛江嘯臥碣位於文臺寶塔南側,乃明代平倭名將俞大猷駐金時所題鐫,是金門摩崖石刻最豐富的地方,現列為二級古蹟。俞大猷,號虛江,晉江人,曾在此地駐兵對抗日本浪人。俞大猷的門人楊宏舉,也曾在這裡建了一座石造的「嘯臥亭」,額題「後樂」,可惜後來毀於戰火。康熙以後有許多名人亦來到此地刻字而成名勝。

●虛江嘯臥碣

●虛江嘯臥,可見許多刻字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7-02-15
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


  此地位於太武山上、金門島中央,適可眺望南北海灣,不但可以觀看軍隊調動、部署,更是延平郡王鄭成功昔日奕棋之所在。旁有一重修倒影塔石碑。


●位於太武山上之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

●重修倒影塔碑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7-02-15
觀德橋


  觀德橋為瓊林(蔡氏)村落前往水頭之官道。建於道光庚戌年桐月,原來設有欄杆,已毀壞不存。其特點為橋頭有石獅,橋尾則無。現被列為三級古蹟。


●觀德橋碑

●觀德橋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7-02-15
六甲鶯山廟


  鶯山廟對面本來有一個村落,其中有位許百萬,他在村落的海邊蓋了一棟很漂亮的,雙落、雙護龍的閩南建築,以前大陸的船甚至能開到他家的門口,所以他家門口就供奉一尊風獅爺,供奉之後,很奇怪,附近鶯山廟及六個村落的雞鴨都不會叫了,可能是因為這座風獅爺剛好朝北,觸犯到了北北東的風神,因而對這邊的廟造成傷害,於是後來請了一尊石將軍並供奉之,起了鎮壓的功用,後來這些村落的雞鴨就會叫了。


●鶯山將軍

●鶯山廟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7-02-15
漢影雲根 I


  漢影雲根碣,位於金城鎮古城村古崗湖南側的獻臺山(土名東紅山)上,是明監國魯王朱以海所御題鐫刻之碣石,由於該石已經崩落,四個字中的「根」字已不見,只留下「漢影雲」三個大字倒立地上。目前被列為三級古蹟。民國五十九年,由社教館仿拓四字於真蹟石塊對面的另一巨石上。

  監國魯王監督南明失敗,鄭成功迎於此。魯王四處遊歷,在獻臺山上觀大陸思明州,而題「漢影雲根」四字,意為魯王思念江山故國,而追隨之文人亦在其下刻字記述此一過程。

  漢影雲根碣石對面有明朝遺臣諸葛倬。吳兆煒、鄭纘祖、鄭纘緒等人的詩詠。詩前誌序:「監國魯王遵澥而南,駕言斯島,揮翰勒石,為『漢影雲根』四窩字,意念深矣。倬等瞻誦之餘,同賦詩誌慨。」詩後落款:「永曆歲次甲午仲秋朔 恭題」,可見這個碑碣乃是明永曆八年(1654)八月以前,魯王寓居金門時所刻。詩刻的旁邊,約五公尺遠的石壁間,有明崇禎進士董颺先所題的草書「闢沌」二字,字跡堅挺秀拔。而董颺先為鄭成功夫人─董太夫人的叔叔,亦為當地人。

  魯王朱以海,字巨川,號恒山,又號常石子,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九子荒王朱檀的第十代孫,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戊午(1618),永曆十六年(1662)薨於金門,享年四十五歲。魯王生前抗清復明,輾轉東南沿海,長達十八年,其間除了離開兗州到浙東,以至任監國,前後共七年,又駐南澳三年以外,寓居金門累計八年之久,在島上留下了不少遺跡,其中以漢影雲根碣最能代表他的慨然之氣。

  獻臺山下的古崗湖位於舊金城東南方,是一座半人工湖。古崗湖原稱古坑,以陳為大姓。周側群山環抱,湖濱楊柳低垂。湖畔古崗樓建於民國五十三年,碧瓦紅牆,古色古香。原是先總統 蔣公因喜愛此地,故將古崗湖北岸墓園拆除改建為古崗樓,是由淡水畫家、修廟專家及古文物收藏家莊武男先生負責興築而成。


●社教館仿拓之漢影雲根

●漢影雲根(已倒臥)

●漢影雲根碣對面明代遺臣之詩序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7-02-15
漢影雲根 II


●董颺先所題之「闢沌」

●古崗樓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7-02-15
明代古街


  舊金城明代古街路頭房子的砌法可考證金門從明至清的屋舍砌法。古街的街頭街尾設隘門,路中的石板路為明洪武年間所鋪,而整條街的房屋造型長、寬、高雖然並不一致,但高度皆較一般民宅矮,原因是金門風大,路口有明代古井。


●明代古街入口

●明代古街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7-02-15
西園鹽場


  西園鹽廠為南宋時所建,背靠金龜山,附近有運鹽鐵道以及台車,為金門地區所僅見的「鐵道」。


●西園鹽場大門與風獅爺

●主任與廢棄的台車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7-02-15
北山古洋樓


  北山古洋樓,是林姓華僑的房子,很豪華,古寧頭大戰時,這棟房子因位居路口要衝,曾被共軍據為指揮部,稍後國軍反攻指揮部,有許多老百姓被扣押在裏面,有許多人聽聞國軍反攻,因而好奇而伸出頭看,腦袋就飛了,因為國軍分不清是是敵是友。這棟房子很美,兩邊寫福祿,中間寫 祥,那豪字已經被打掉了,這邊是雙喜臨門。因死的人太多,裏面死了上百人,門上貼符,牆上彈痕累累。


●北山古洋樓

●北山古洋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