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28阅读
  • 0回复

[地名探讨]古城地名故事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3-21
冷饭店、常天井、段天井、毛铺……这些乍听起来有些怪异的词汇,可不是什么好吃或好玩的东西,而是一些村名。这些村庄就坐落在平阴县的安城乡。这些奇怪村名的背后,都有一段段有趣的历史和故事。
  飞泉“涌”出天井村
  在平阴县安城乡,村名中带有“天井”的,多达十二个村。
  常天井、段天井、张天井……这些村名其实都是因一眼泉而来。此泉名为天井泉,位于段天井村西北的一个大河沟里。据说是因为其状如天台上的水井而得名。在清光绪年间的《平阴县志》中对天井泉曾有这样的记载:“泉涌甚,势如趵突,喷珠泄玑,声闻数里。”当地人又称其为“天井飞泉”,以此来形容它的气势。这也成为平阴的古八景之一。
  安城乡人颇以天井泉为荣,几个坐落在泉眼附近的村庄便都以“天井”命名:张天井村的村民是在明泰昌(公元1620年)年间迁来此处的,村中多为张姓,便就此取名张天井;同样,常天井村是因为常氏一族在村中比较兴旺,又紧邻天井泉,便取名为常天井;段天井在明洪武年间立村,以姓氏命名为李家庄,清乾隆年间,肖氏一族渐渐兴旺起来,故改称肖天井,后历经多次改名,最终改为如今的段天井。
  一眼天井泉,就让附近的村子如此看重,村名随着姓氏一再更改,唯独不改的却是“天井”二字。看来,这天井泉的影响力不小。那么,如今的天井泉是怎样的情况呢?“天井飞泉”这一景观是否还在呢?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段天井村西北的那条大河沟。据村里人介绍,1958年,村民们在天井泉的北侧筑堤修坝,拦河蓄水,自此,这条大河沟便成了一个水库,称天井水库。此后,天井泉便与天井水库融为一体。
  事实上,天井水库已经处于半干涸状态,潮湿的淤泥,浅浅的河沟。据了解,只有在雨季,水库才会涨满水。我们踩着湿湿的泥土前行,来到水库北面一条浅浅的河沟旁。河沟里依然有水,河沟像一条小河,蜿蜒着纵穿整个水库。在河沟的一边,我们看到有一圈用石块垒砌而成的井台淹没在水里。村民说,这就是天井泉了。只可惜,如今的天井泉没有了“喷珠泄玑,声闻数里”的气势,它已与这水库融为一体。
  对天井泉的由来,村民们之间存在着两个不同的说法。有一说是,在很久之前,二郎神杨戬路经此地,他拿长矛猛地往地上一戳,便戳出了一个五六米深的洞,没想到这洞里竟向外涌出了清泉。还有一说,天井泉是王母娘娘用头上的金簪子使劲往地上一扎,扎出来的一股飞泉。后来,人们便在泉眼四周砌上井台,附近老百姓都来这里取水,此泉常年不涸。
  如今,天井泉已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了,而“天井飞泉”的景观也只能留在人们的回忆中。值得欣慰的是,附近村庄仍以“村名”这一独特的形式纪念着天井泉,让后世的人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滋养了几代人的泉水。
  冷饭店村如今没饭店
  “冷饭店”这个名字乍听上去有些奇怪,让人禁不住猜测:难道这个村子里的人是开饭店的?那又何来“冷”之说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们前往冷饭店一探究竟。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碎石块垒砌而成的房子、灰蒙蒙的土山、蜿蜒的小路、放羊的老人,闭塞而安静。其实,这个村里并没有饭店、饭馆之类,甚至连个小卖部都难以寻觅。那么,这“冷饭店”之名是因何而来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渊源呢!
  明代以前,冷饭店村所处的位置并没有村落,而是荒郊野岭之地。但此地是东昌府通往泰安府的交通要道。那时候,许多赶路的人都在这里歇脚,但由于这里没有人家,歇息的人们只能饿着肚子。距离此处有毛铺村,村里的人发现了这个商机,便做一些饭菜,挑担来此叫卖,生意很是红火。但遗憾的是,每次村民们挑着热腾腾的食物赶到此地时,饭菜都凉了。因此人们只能吃冷饭。
  到了明代嘉靖年间,这里渐渐有了人家,后来发展成一个村落,村名干脆取名为冷饭店。
  毛铺的革命故事讲不完
  在安城乡,毛铺有两个村:东毛铺、西毛铺。
  据说,自秦汉,这里便有人居住。据《毛氏家谱》和村内碑文记载,毛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6年)建村。因村内设有一些店铺,便以姓氏命名为毛家铺。后来村子扩大,形成东、西二村,居东的为东毛铺,居西的便为西毛铺。据村里老人讲,以前毛铺村里的店铺多为小吃店。冷饭店村的形成也应该归功于毛铺村的村民。正是因为有村民去卖饭,才有了后来的冷饭店。在安城,看起来本不相连的两个村子,仔细探究一下,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别小看了毛铺村,它可是安城乡的革命老区。说起毛铺的革命故事和一段段抗战传奇,那可是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毛铺地处平阴、肥城、长清三县交界的深山老林,正是因为它有利的地形,才使得毛铺成为有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毛铺成为我军打击日寇的游击区。在这里,我们的游击队,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山洞与鬼子斗智斗勇,展开了巧妙的周旋。
  尹燕林是当地的一位文化工作者,他曾收集整理了许多革命史料。据他讲述,徐向前、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毛铺根据地战斗过。
  1938年,泰西山区的党组织就秘密来到这里开展活动。当年1月,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在毛铺发动群众,成立了抗日自卫团。当年的5月17日,抗日自卫团冒雨袭击肥城县城,处决了维持会会长,缴获长短枪10余支。5月28日晚上,自卫团再次行动,60多名精干的队员用大刀砍死了酣睡中的日本鬼子8人,杀死鬼子的战马10余匹。这两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斗志。
  抗日自卫团在三个月内,发展到17个大队,一个先锋连以及一个特务连,共计2000多人,近1000支枪。
  革命老前辈万里就曾在毛铺一带辗转抗日,并居住在毛铺以及皂火村等地的山洞内。1940年5月,时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徐向前,曾来到毛铺抗日根据地,在皂火山洞的指挥部里做过重要指示。
  安城不仅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还是革命老区。如今,这里的人们平淡地生活着,不为名利困扰,独享着自己的那一片天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