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20阅读
  • 10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59):泉州府&永春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17
  泉州府:冲,繁,疲,难。隶兴泉永道。提督驻。通判驻蚶江。明,领县七。雍正十二年,升永春为直隶州,割德化隶之。东北距省治四百十里。广二百七十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二十四度五十六分。京师偏东二度二十五分。领县五。

晋江。冲,繁,疲,难。倚。城北:清源山。东南:法石。南:狮山。西南:石塔。北:双阳。东北:凤山。东南际海。自惠安迤西,其洛阳港入为洛阳江,会长溪入白屿。晋江上承南安黄龙江,东南为笋江、浯江、溜石江,至磁灶,迳法石汛为蚶江入。少南,陈埭、玉兰浦、植璧港入金屿。屿南石湖即日湖。又东东埔,东北与崇武所直。又西深沪湾,又西南围头镇,又西北石菌、白沙。九溪自南安入,为安海港,合灵源山水入,又西至南安界。县丞驻石狮。浔美场大使。镇二:浦边、围头。巡司二:鹧鸪、雒阳。又庵上废司。驿一:晋安。

南安繁,疲,难。府西四十五里。城北:葵山。西北:鹊髻。南:灵秀。西:九日。西南:觉海。城南金溪二源:自永春入者桃溪、小姑溪,合于便口,又东南歧为二,一南合高田山水,一东合泸溪、凌斜溪。复合为双溪口;自南安入者蓝溪,东迳珠渊汛,左合洞后埔水,右英溪、归溪,又东亦歧为二,东与永春水会,东南迳金鸡山为金溪,至城南为黄龙江,一南合囷山、?解阬山水,至白石复歧,一东迳娘子桥,一南迳官厝,合柏峰山水为九溪,并入晋江。县丞驻罗溪。莲河场大使驻营前。镇一:洪濑。巡司驻大盈。又澳头、莲河二废司。驿一:康店。

惠安冲,繁,难。府东北五十里。东北:龙屈岭。西北:大帽山。东:五公。东南:松洋。南:锦田。西南:盘龙。城西:登科。东际海。自莆田迤西为横屿、洋屿、沙格澳、傅埭、添崎港入,又南峰尾澳、峰崎港入岱屿、吉屿,又南黄崎澳,又南小岞,东北与莆禧所直。胡埭出石佛岭,合籓厝水,迤西大岞,又西崇武澳、獭窟澳,又西下按澳。峰崎港支津西南迳走马埭,合龙津溪、马山埭入。其北洛阳港,至晋江界。又北大溪,入仙游。镇三:崇武、沙格、黄崎。门头乡,盐大使驻。良兴巡司。涂岭废司。驿一:锦田。

同安冲,繁,疲,难。府西南百三十里。北:三秀山。东北:大轮、北辰山。东:九跃。南:宝盖。西:西山、夕阳。南际海。自南安迤南为大嶝屿,莲溪入。又西北石寻港,抵城南,东溪、西溪入。又南下店、浔尾,后溪、深青溪入。迤东高埔、离埔、?洲屿、白屿。其南大岛二,东曰金门,有北大武山,县丞驻。其北官澳,其东峰上,又东料罗。西曰厦门,故嘉禾屿,东南与澎湖直,有洪济山。道光二十二年,金陵条约为商埠。分巡兵备道。光绪甲午后,水师提督驻。五通渡、高崎汛、筼筜港入金、厦之间。悬屿有大担门、小担门,南抵海澄、浯屿。厦门西南隅鼓浪屿,有德、英、日、法领事署。镇六:店头、新墟、下店、大路尾、浯屿、高崎。通判驻马家巷。浯州、祥丰二盐大使。灌口、石浔、刘五店三巡司。驿二:大轮、深青。

安溪疲,难。府西一百五里。西:蓬莱、驷马。南:黄龙山。黄蘖又名午山,为县中众山之宗。北:凤山、翠屏、雪山。东南:北观、金龟。西南:龙塘。西北:鹤顶、佛耳、朝天诸山。县南三里,蓝溪亦曰清溪,源二。西北源出龙岩、漳平东北古格岭,东南流入县。东南迳桃舟隘,西受梯子岭水,南流迳连德坂,南折而东北,迳龟坝南来会,又东北错入永春洲,永春洞口溪自北来注之,又折而东南,复入县。又东迳小横乡南,受熊田溪,溪亦自永春入。又东南受汉阪水,又南至魁斗西,受东溪、三层溪,又东南迳县治西,曰吴埔溪,又南合西源。西源出县西南北岸山东麓,东北流,受白叶山水,又东北迳举溪坝南,受留山水,又东北受溪益水,复合九峰山后溪、胡坑诸水,又折而东南,迳五里埔北,受龙门岭水,又东曰澚江,又东与西北源合。合而环县东南,是为蓝溪。又东迳罗渡南、田隙乡北,入南安。有长坑、湄上二镇。

永春直隶州:繁,难。隶兴泉永道。明,县,属泉州府。清初因之。雍正十二年,为直隶州。泉州德化、延平大田割隶。东北距省治四百十里。广百八十五里,袤百八十八里。北极高二十五度一十八分。京师偏东一度一十八分。领县二。西北:大鹏山、雪山。东:昆仑。东南:花石。西:陈岩。西南:龙山。北:浮空。东北:乐山;雪山,桃溪出,为陈岩溪,合锦溪为埔兜溪,左合新田溪,又东迳东平山为洑溪,左合冷水坑水。又北,东为磁灶溪、石鼓溪,合龟龙溪,又东为州前溪,留湾溪,左合新溪支津,又东南与小姑溪并入南安。新溪出西北天马山,其经流东入仙游。西北熊田溪自德化入,屈西南为碧溪,右合上窑水、南洋水,其西洞口溪,并入安溪。黄坂镇。

德化难。州西北三十里。治龙浔山南麓。北:绣屏。东北:石牛。东:龙门。东南:天马。南:双鱼。西:五华。西北:戴云,浐溪出,为东埔水,会李山水,南,西为白泉溪;又南,右合黄洋溪、花桥溪,为石溪、苏溪、涂坂溪,右合龙潭水,左盖竹溪、郭坂溪、丘店溪,又东为西门溪,至城南,是为浐溪。右合大云溪、黄斜溪,左丁溪。又东北,左合龙门溪,右碧潭水,至高漈。左合龙潭水及上云溪,又东北迳岱山,左合南埕溪,折西北,左合卢溪,又东北入永福。西北小尤溪、锦屏山水、汤岭水,分入大田、永春、尤溪。东北石牛洞水,入仙游。内洋镇。小尤、杨梅诸废巡司。

大田简。州西北二百六十五里。南:大仙山。西南:台阁。东:银瓶。东南:文笔。北:双髻。东北:白鹤。县前溪上承小尤溪,东南自德化入,合龙背岭水为梓溪。又西北,左合小坑水,折东北为汤泉溪,至城南,汇为塔兜潭。又东北迳京口,右合仙峰溪,左上华水,至漈头,英果溪合渡头溪自其西来会,又北入尤溪。西南沈口溪,入宁洋。其南武陵安水入漳平。有桃源巡司。花桥废司。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31 17:10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17
泉州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西周时期为七闽之地,春秋战国时属越地,从秦到隋,先后属闽中郡、闽越国、建安郡、晋安郡所辖。东晋时期,由于北方连年战乱,大量中原晋人南迁入境,开始了泉州的大规模开发,泉州现有人口大部分属中原晋人后裔,泉州的母亲河遂被称为“晋江”。
  泉州在三国吴永安三年(260)为建安邵东安县地。南朝梁天监中(502—519)析晋安郡地置南安郡,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县。唐武德五年(622)置丰州,领南安、莆田、龙溪3县,州治设今南安丰州。景云二年(711)改名泉州。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析南安县地增置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938)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宋宣和三年(1121)改清溪县为安溪县。至此,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县。元至元十五年间(1278)为泉州路,领县不变。明洪武二年(1368)改称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县为直隶州,并划德化、大田属之,与泉州府同属共泉永道。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时属“兴泉(泉海)省”。1934年7月分设第四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1935年10月缩并为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至11月除金门县外各县相继解放,成立福建省第五专区。1950年3月改为泉州专区,10月称晋江区,1955年改为晋江专区(德化县1950年划归第七专区,1951年再归晋江区)。1971年称晋江地区。1985年撤晋江地区,设省辖地级市泉州市。自1949年9月起除续领原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泰、德化、莆田、仙游、金门、同安10县外,1951年从晋江县析出城区和近郊建县级泉州市,1956年增辖福清、平潭、永泰、大田4县,1958年划出同安县归厦门市,1959年划出福清、平潭、永泰3县归闽侯专区,1963年划出大田县归三明专区,1970年划出莆田、仙游县归莆田地区,同时同安县划入晋江地区,1973年同安县复归厦门市,1987年析晋江县4乡镇置省辖县级石狮市。晋江、南安分别于1992年、1993年撤县设市,1997年鲤城区析置丰泽、洛江区,2000年惠安县析置泉港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17
唐开元六年(718)析南安县东南部置晋江县,以晋江命名,《晋江县志》载:“晋南渡时,衣冠土族避地于此,帮曰晋江”,历属泉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路、泉州府、厦门道。1949年9月1日解放,属晋江专区。1951年划县城及近郊置泉州市(今鲤城区),县政府迁青阳镇。1987年析置石狮市。1992年撤销晋江县,设立县级晋江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17
 南安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建县,名“东安县”,后曾改用晋安,梁安等,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南安县。她历史上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境内丰州金鸡古港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17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因县治城北有山似螺又简称“螺”。历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泉州路、泉州府、厦门道。1949年8月24日解放,属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17
同安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被称为"文明之邦"、"海滨邹鲁"之地。夏商周时属扬州,春秋战国为越地,秦为闽中郡,汉称东安县,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县,始称同安。至今1700多年历史。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建城,东西长,西北狭,形似银锭,故称银城。历史上同安曾辖金门、厦门两岛及集美、杏林、海沧和龙海市的部分地区,并曾设巡检司于澎湖,兼领台湾。1949年9月19日同安解放,1973年归厦门所辖,1996年11月20日撤县设区,今为厦门市辖区中最大的行政区。
厦门市思明区(包括原思明、开元、鼓浪屿)、海沧区、湖里区、集美区这4个区在唐开元二十年(732)称新城,大中元年(847)设嘉禾里,属同安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置嘉禾千户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厦门城建成,置中左守御千户所。清顺治七年(1650)郑成功驻兵厦门,于十二年(1655)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复名厦门,属台厦兵备道同安县,雍正五年(1727)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1843年辟为通商口岸。1912年同安县析置思明县,1912年于此设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1925年废)。1935年设厦门市。1949年10月17日解放,为省辖市。1980年10月创办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3月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厦门特区连同杏林、海沧地区为台商投资开发区。
  厦门市同安区在晋太康三年(282)置同安县,属南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县西南4乡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历属泉州、清源郡、清源军、平海军、泉州路、泉州府、兴泉永道、南路道、厦门道,第五、第四行政督察区。清乾隆四十年(1775)析置马巷厅(1912年废)。1912年析置思明县,1914年析置金门县。1949年9月19日解放,历属第五专区、晋江专区、厦门市、晋江地区、厦门市。1996年撤县设厦门市同安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4-17
安溪县地处闽南,置县逾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安溪被称为“龙凤名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中国特种茶类乌龙茶的故乡,驰名中外极品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福建闽南地区最主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85年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县份。
安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从境内考古发掘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表明,沿蓝溪两岸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辛勤劳作,在夏商时代已经孕育着古代文化,而且积淀相当丰富,其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主要来自中原文化南移。唐朝至五代南唐,河南光州一带有不少名士墨客避乱前来安溪潜隐定居。南宋抗金名将刘琦去世后谥吴王,葬在参内乡圆潭村。宋代理学家朱熹,见安溪山水幽奇,曾题咏“清溪八景”。他们对安溪早期文化起着启迪和传播的作用。特别是唐末“未有清溪县,先有寥长官”的廖俨、五代开先县令詹敦仁率先负起布施教化重任,劝勉诱导后人读书,对安溪早期文化的开拓、发展,贡献更大。
行政沿革: 安溪置县逾千年。周时为闽越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属会稽郡,三国时属吴之建安郡,晋代为晋安郡,隋唐时为南安县地。唐咸通五年(864年)置小溪场。后周显德二年(955)设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县。历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泉州路、泉州府,厦门道(兴泉永道)。1949年9月3日解放,属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现辖24个乡镇、460个村。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4-17
永春古称“桃源”。隋开皇九年(589)析南安县西北乡置桃林场(治所在今石鼓镇桃场村)。后唐长兴四年(933)升为桃源县,以其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曰桃源。后晋天福三年(938)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遂以境内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县,治所在上场堡(今桃场村)。宋开宝二年(969)迁大鹏山南今址。历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泉州路、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为直隶州,辖大田、德化两县。1913年废州为县,属南路道(厦门道)。1949年8月23日解放,历属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4-17
唐贞元中(785~805),析永泰县西南地置归德场。五代唐长兴二年(931),升场为县;因归德场辖区内有归化、灵化、新化三里,故取县名为“德化县”;属长乐府。后汉干佑二年 (949),改隶清源军。宋属平海军。元属泉州路。明、清属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永春直隶州。1913年,属南路道(1914年,改称厦门道)。1928年,废道直属省辖。1934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3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5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7年4月,仍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解放后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为泉州专区;同年改称晋江专。1950年,划归第七专区辖。1951年春,再属晋江专区(1970年,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属泉州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4-17
明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历属延平府、永春州、厦门道。1949年9月6日解放,历属永安专区、晋江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

大田境内,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夏属扬州地。周属七闽地。秦属闽中郡。汉为南平地。唐属江南东道福州,南唐归剑州。宋隶南剑州。元归福建道延平路。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县时,隶属延平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县升为永春州,大田县隶属永春州。
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大田县隶属南路道。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大田县仍隶属之。
民国16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大田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大田县隶属兴泉省。
民国23年7月,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四区(区署在仙游)。
民国24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全省又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六区(区署在龙岩)。
民国35年1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九区(区署在永安)。
民国36年4月至38年9月5日,全省行政区划重新调整设7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六区(区署在永安)。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全省行政区划为8个专区、2个市,大田县划归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区署在永安)。
1949年9月6日大田解放,隶属永安地区专员公署。
1956年6月,永安地区专员公署撤消,大田县改属晋江地区专员公署。
1963年3月,设三明地区专员公署,大田县改属之。
1983年7月,撤消三明地区专员公署,设三明市,大田县隶属之。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4-17
金门县历属泉州所辖。旧名浯洲,又称仙洲、浯岛、沧浯、浯江、浯海。古为荒岛,晋元帝建武年(265),中原发生五胡乱华,原居中原的苏、陈、吴、蔡、吕、颜等六姓民众,不甘受异族的统治,于是搬迁于此,这是金门最早有民众定居的记载。唐贞元十九年(803),牧马监陈渊率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肖等十二姓民众到达金门屯住牧马,金门成为牧马监地。五代(907~925)时,王审知建立闽国称王,把浯州编入泉州属邑。后唐时唐明宗长兴四年(935),福建省设同安县,金门属于同安县。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宋代大儒朱熹任同安县主薄,在金门设有燕南书院,这是金门被雅称为“海滨邹鲁”的由来。宋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立都图(设4都、辖9图)隶凤翔里,属马巷绥德乡。元初建场征盐,至正六年(1346)置管勾司,至元十二年(1352)改司令司,课盐税。明洪武元年(1368)改盐场为踏石司,旋改为盐课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于此筑城建垣,以防倭寇。因此处乃战略重地,内捍厦漳泉,外制台澎,大有“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势,因此就把“浯洲”改为“金门”。并设守御千户所。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驻守金门,并于此率船队东征收复台湾。清康熙三年(1664),清军进驻金门,毁城废址,徙民内居。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反清,金门复为郑成功之子郑经所守。清康熙十九年(1680),郑经退守台湾,清设总兵驻守。清雍正元年(1723),置浯洲盐场大使,清雍正十二年(1734),移同安县丞驻此。清干隆三十一年(1766),县丞移灌口,由安海通判接任。清干隆四十年(1775),通判移马巷,田赋归马巷厅分征。清干隆四十五年(1780),复设县丞。清同治七年(1868),改置协副将及中军都司。1913年,属思明县。1914年,金门升格为县,初属厦门道,后由省直辖,县政府驻金湖镇。1937年被日军侵占,1945年光复。金门本岛沦陷后,县政府迁大嶝乡。1949年,大、小嶝岛及角屿解放后,成立大嶝区,由南安县代管。1955年,成立金门县人民政府。1970年,大嶝公社归同安县管辖。1985年地市合并,金门县归属泉州市。现金门县由台湾当局暂时管辖。现辖有金城镇、金沙镇、金湖镇、金宁乡、烈屿乡等。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