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26阅读
  • 12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65):肇庆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21
  肇庆府:冲,繁,疲,难。广肇罗道治所。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十一。雍正九年增鹤山。同治九年,阳江升直隶厅。光绪三十二年,复改直隶州,阳春、恩平割隶。东距省治二百九十里。广一百一十九里,袤三百九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三度五分。京师偏西四度八分。领州一,县九。

高要冲,繁,疲,难。倚。北:定山。东北:顶湖,有高峡。西北:腾豺山。西江自德庆入县西北境曰端溪,北屈而东,都偃水、笋洞水南流入焉。东合大湘水,屈南,合小湘水,过府治南,新兴江自西南来注之,谓之新江口。又东北,与宋崇水合。过羚羊峡,左纳长利水,右纳苍梧水,入三水。县丞驻金利墟。有横槎、禄步二巡司。高要、新村二驿。

四会简。府东北百三十里。北:金鸡山。南:贞山。东南:北江自三水入。西北:绥江,一名绥建水,自广宁入,东南流,至县治东南,龙江水西北来注之。过消息岭,南别出为青岐水,至三水合西江,东至南津口合北江,入三水。有南津巡司。

新兴冲,难。府西南百三十里。北:巨福、云斛。南:龙山。东北:利山。北:新兴江,源出县南六阬顶山,屈西北流,入东安。迳县西南为锦水,东北至洞口,卢溪水北流合焉。又北与通利水合,是为新兴江也。又西北,入东安。西南:立将巡司治天堂墟。有腰古废驿。

高明疲。府东南七十里。西北:老香山。东北:凌云。西南:表山。西江自三水入。南沧江一名仓步水,出高要,东南流,合云宿水、屏山水,迳县治东南,左纳北港水,右纳清泰水,又东南合西江水入南海。有三洲巡司。

广宁疲。府西北二百九十里。东北:大罗山。西南:高望山。西:绥江自广西怀集入,南流出峡山,南乡水东北流合焉。又南,与顾水合,屈东南,右纳金场水、新招水,左纳东乡水、扶罗水,东南入四会。又龙江水出东北石马山,亦至四会合绥江。

开平疲,难。府东南二百六十里。顺治六年,以新兴县开平屯置,析新会、恩平二县地益之,来属。东北:梁金山。西南:北猎山、罗汉山。蜆江水上承恩平江,东南流,右纳长塘水,东南至赤磡为赤磡水。北双桥水,南流入焉,至县治南,与独鹤水合,是为尖石水也。又东南流为长沙河,过赤水口,入新会。有松柏、沙冈二巡司。

鹤山疲,难。府东南二百六十里。雍正九年,以广州府新会县大官田置,析开平县地益之,来属。在城有鹤山,县以是名。东北:昆仑。西北:云宿。西江自南海入,过县东北境曰古劳河,又曰苏海,合古劳小河,东过大雁山入新会。潭江出县西马耳山,东南至锣鼓潭,屈西错入开平,至新会合恩平江。官田水出东北嶂背山,东南与岚洞水合,入新会为桥亭水也。双桥水出西北云盖村,西南流,至水坪墟曰水坪江,西南过胡卢山入开平。有双桥、药径二巡司。

德庆州冲。府西百八十里。西北:香山,一名利人山。东北:西源山。南:西江自封川入,东流过锦石山曰锦水,又东与渌水合,过州治,端溪水南流入焉。又东过南江口,合马墟水、悦城水。悦城水上源曰灵溪,又曰灵陵水也,东北入高要。有悦城巡司。德庆驿。旧寿康驿,废。

封川冲。府西北三百三十里。东:封门山。东北:白马、留连大山。西江,古郁水,合黔水、桂水自广西苍梧入,东南至灵州。贺江自开建入,左合宁洞、文德水,右合东安江,又东南,右纳蟠龙,左世阳水,迳圆珠山,屈西南入德庆。渌水出东北丰寿山,亦南至德庆入西江。有文德巡司。封川驿。旧麟山驿,废。

开建简。府西北四百一十里。西北:圆珠山。东北:忠谠山。开江在西,即贺江,古谓之封溪水,自广西贺县入,东南至潭霜山,潭霜水合金装水南流入焉。又南,与莲塘水合,过县治西南,左纳金缕水、黎水,右纳大小玉水,屈东南入封川。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48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21
肇庆是远古岭南士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士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历来是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西汉元鼎七年(公元前l10年),汉武帝在高要设盐官,是全国36个盐官之一。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晋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护府,管理西江流域土著民族事务。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升高要为郡,并把广州都督府设在高要,统辖岭南13州。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在这里招收俚、僚子弟兵,积蓄力量,其后北伐侯景,并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从广西梧州移驻肇庆,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历时182年。1646年,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即位称帝,改称永历,在肇庆组织军民抗清。清代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如分巡肇罗道、分巡肇阳罗道、分巡广肇罗道等,道台多设在肇庆。1912年以后,先后设肇罗军政分府、肇阳罗镇守使署、西北军绥靖委员行署等于肇庆;1936年,设置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2个县。

  建国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1995年,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到目前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四会两市(县级),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21
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古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21
高要古为百越之地,其古文明历史可溯及新石器时代。在金利镇石角村,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代水上栅棚木结构建筑遗址。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设县置政,因羚羊峡(古称高要峡)居高扼要故名高要县,至1993年撤县设市,历时二千余年,一直未更县名,乃广东少见。

高要秦时属南海郡。秦亡后,赵佗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派兵平定南越,始置高要县,隶属苍梧郡。

三国、两晋时期高要仍属苍梧郡。南朝宋元嘉中(424~453年),高要改属南海郡。梁天监六年(507年)置高要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高要郡置端州,辖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等七县。大业三年(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治于高要。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端州,辖高要、平兴两县。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端州属岭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端州为高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端州,之后,经五代,历南汉,仍按唐制。宋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端州隶广南东路。元符三年(1100年),赵佶登位,升端州为兴庆军。重和元年(1118年)徽宗赐名肇庆府,乃改兴庆军为肇庆府。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挥兵南下,攻克肇庆,改肇庆路为肇庆府。

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桂王朱由榔监国于肇庆,年号永历。顺治七年,清军攻陷肇庆,高要仍属肇庆府。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府制撤销。高要县初属粤海道。民国时期,高要县先后隶西区善后委员公署、西江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8日高要解放,初属西江专区。1952年12月改属粤中区,1956年1月又改属高要专区,1958年12月隶江门专区,1961年属肇庆地区,1988年属肇庆市管辖。1993年9月28日高要撤县建市,改称高要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委托肇庆市代管。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21
四会是广东古县之一,始建于秦朝33年(公元前214年),当时辖区幅员辽阔,江河众多,四方之水交错汇流,故称“四会”。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遣任嚣、屠雎略取岭南陆梁地,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秦代始置四会市,属桂林郡。

  汉高祖四年(前203),赵佗据岭 南立南越国,四会市为其属地。 三国 吴黄武五年(前226),将县东南部(即今三水、鹤山、新会、江门、开平、台山、斗门等县市部分地区)划出置平夷县(后改为新夷县、新会郡)。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撤销新招、乐成、化成3县并入四会市。大业三(607),复置南海郡。四会市与化蒙县同属于南海郡。

  唐五德五年(622),以四会、化蒙三县地置南绥州。并复置新招、化注(原称乐成)、化穆(原称化成)3县,同隶于州。龙朔元年(661),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来四会,在扶卢山(信大南山北麓)藏匿于猎人队伍15年。

  北宋熙宁六年(1073),四会割属端州(后改肇庆府)。

  明洪武八年,在县治东建分巡岭西道行署。

  民国九年秋,取消县以下的都、铺行政区划制,改用区、乡(镇)建制。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21
新兴县历史 源远流长,汉高祖十一年,南海群尉南越王赵佗率众来新兴狩猎获得白鹿,筑鹿台于越王殿村,即如今新兴集成镇南塘村。这也许是新兴史籍的最早记载。汉元鼎六年,新兴开始 设置县制临允县。古称筠城,又叫新州,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

新兴县上古时期曾属南裔之地、百越之地,未列入汉族政权的统治疆域。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起,它是秦王朝新置的行政区域之——象郡的辖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今新兴县是 当时的交州合浦郡临允县的疆域。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226年),临允县改隶苍梧郡。以后,这个县也改名新宁县。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新宁郡。因郡、县同名,就改新宁县名新兴县。这是 新兴得名的由来。它和新宁郡同隶广州。东晋后期,新兴县易名为新城县。宋、齐两朝都沿东晋建制。梁在新宁郡设置新州;新城县复名新兴县。这是新兴县称新州的开始 。陈沿梁的建制。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宁郡为信安郡,不久废信安郡,复置新州,州治是筠城(今新兴县新城镇)。唐时新州时废时复。天宝元年(742年),废新州,设新兴郡,不久改名新昌郡。乾元元年(758年),恢复新州,州治仍是 筠城,隶岭南道。五代,新兴县建制仍沿唐制,被南汉政权统治。赵宋时,新州、新兴县同隶广南东路。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新州与春州(今阳春县)合并,称新春州。天禧四年(1020年),撤消新春州,恢复新州、春州的建制。元至元十 六年(1279年),在筠城设置新州路总管府;新州路隶江西行中书。十九年(1282年),新州路降为散州(比府级低),仍称新州;撤消新州路总管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新州;新兴县改隶广东布政司、岭西道、肇庆府等建制。此后这个县的疆域由大变小,先后分出若干地方另建新县。清时 ,新兴县隶广东布政司、肇罗道、肇庆府等,疆域如旧状。民国时,新兴县隶粤海道、西区绥靖委员公署、西北区绥靖委员公署和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新中国诞生后,新兴县隶广东省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粤中行署、高要专区、江门专区。1958年与云浮县合并,称新云县。1961年,撤消新云县,恢复新兴、云浮县,新兴县隶肇庆专区。1988年到1994年,隶肇庆市 。1994年,云浮建地级市,改隶云浮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4-21
高明原本是一座古老的城邑。明朝宪宗皇帝颁发圣旨,在这条清清的沧江之滨开基建县,取高爽明亮地形之意,立此地名为“高明”。

高明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置县,县治明城,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解放后曾与鹤山县合并,称高鹤县。1981年12月恢复建制。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4-21
“广宁”这一名称的来历,据说是由于在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秋,朝廷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后,从原四会县中划分出一部分另外设置县,意为“广泛安宁”。广宁县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广宁,唐虞时代为南交。夏、商、周三个朝代为杨州之南裔。春秋战国时为百粤地,大概是泛指扬州和汉水以南的土著民族,包括吴、越、南蛮、百濮、岭南地区的瓯、骆等(当时的岭南地区还未有正式的地名)。秦朝为南海郡。秦末天下大乱,南海尉赵佗占据着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并自称南越武王。汉初为南越国,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广宁属南海郡之四会县。

  宋武帝元嘉十三年,即公元463年,建置绥建郡,郡下管辖七个县,把四会县中的官细乡立为新招县,古蒙乡立为化蒙县,银屯乡立为怀集县,加上化穆县、化注县、绥南县共七个县,同属绥建郡,隶于广州府。齐时曾改缓建郡为缓安郡,梁时复改绥安郡为绥建郡。随文帝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废缓建郡、南海郡,把新招县、化穆县、化注县并入四会,以四会县化蒙县同属广州府。隋炀帝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又复置南海郡,曾把当时晋康郡的威城县并入化蒙县。唐高祖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以四会、化蒙两县地建置南绥州,并复置新招、化穆、化注三县同属之。唐太宗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改南绥州为贞州,把新招县并人四会县,把化注县并入化蒙县。贞观十三年,即公元639年,废贞州,把化穆县并人四会县,与化蒙、怀集、游安等县同属广州府。宋太祖开宝四年,即公元971年,把化蒙县并人四会县。至宋神宗熙宁六年,即公元1073年,四会县改属端州府,不属广州府了。宋徽宗重和元年,即公元1118年,端州府改为肇庆府。明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割四会县永集乡的太平、永义两都,清泰乡的大圃都,重山乡的柑揽都,共三乡四都十一国,而设置广宁县。

1952年5月,广宁、四会合并为广四县;1954年7月分设;1958年10月,两县又合并为广四县;1961年4月再分设至今,建县以来一直隶属肇庆(政区)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4-21
开平市前身是开平市。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从新会、新兴、恩平三县划割6都,合置开平市,设县治于仓步(今苍城镇),隶属肇庆府。建县至今有350年历史。

  置县至今,辖境几次变动。清雍正十年(1732)划出双桥都及古博都的部分归鹤山县。


  明朝时,境内地方分属广东布政司肇庆府的新兴、恩平、新会县所辖,然而这些地方俱离所属县治甚远,施政管理上都感到鞭长莫及。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境内苍步(今苍城当时属恩平县长居都)一带,盗贼复炽,抢掠从南路过往新兴、肇庆的客商。广东提督(省级武官)殷正茂命令岭西兵备佥事(武官名)李材(江西省丰城人)率兵剿盗,李材挥兵剿平了苍步一带盗群,为了此地能够长治久安,发动民工及兵丁从山上运来石头,筑成石垣,并围以竹木,外挖深堑为池塘,建成一屯,以便屯兵为营,扼守这一要地。屯建成后,为纪念李材剿平苍步一带匪患,便命名为"开平屯",取"开通敉平"之义("开通"是指闭塞的地方开发通达的意思;"敉(音米)平"是使时局安宁太平的意思)。但民间由于习惯称此地为苍步,城屯建成命名后,人们便简称为苍城。

  到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明桂王在广东肇庆建立南明的小王朝。这年二月间,本地乡绅张巨麟、张朝鼎、许熙祥、戚元吉等前往肇庆朝见明桂王,联呈诉说在明癸末年(公元1643年)开平建县有案,未及施行,力请现今施行立县,以符民望。于是南明桂王批准立县,确定以原开平屯的"开平"二字为县名。三月,开平市正式建制,明桂王派出伍士昌为开平市第一任县令。县令伍士昌到任之初,借仓步大户宅院为临时县署视事,并着手与新会、恩平、新兴三县划定县界、交接户口清册等,同时筹建县治,将原开平屯改建,扩大为开平市城,建造新县衙、学宫等等。县城建成后,由于出自历史原因,称新县城为苍城或开平市城兼而有之。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4-21
鹤山市于公元1732年(清雍正十年)建制,因市内有山形似鹤而得名。建国后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

秦以前,鹤山地属百越。秦、汉时属南海郡。三国吴国黄武元年(222年),在今新会县境立平夷县,今鹤山地属平夷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平夷改称新夷县,属广州郡。南北朝时属新会郡。隋,属新会、义宁两县,隶于南海郡。唐,改隶于广州。五代、南汉隶于兴王府。宋属新会、义宁两县,隶属广州及新州。元沿前制,明隶属广州府及肇庆府。清顺治六年(1649年)至建县前,鹤山分属新会、开平两县。雍正十年(1732年)从新会划出古劳、新化、遵名三个都及开平的双桥都全部,古博都的部分地方,新置鹤山市,在今之大官田筑城为治所,治所称鹤城,隶属肇庆府。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4-21
汉武帝元年,即公元前111年,置端溪县,唐初置康州,南宋为德庆府,明初为德庆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德庆县,1959年与原封川县合并为德封县,1961年复设.

德庆,古称康州,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皇祐4年,广西广源州蛮首领依志高起兵反宋,德庆(当时称康州)没有城墙,很快就被沿江而下纳侬军攻陷。有鉴于此,德庆于侬乱平息后的皇祐6年开始筑建砖城。城墙高一丈,厚8尺,周长230丈,仪能容纳州署及仓库,是一座小城。城址范围即今天朝阳西路县法院,看守所的全部和县医院的西半。旧州城经历南宋和元代,三百年间有过几次修葺。

  德庆州始建于北宋祐6年(1054年),德庆,取义于“崇德致庆”,得名于宋赵构由康王称帝,因康州(今德庆)是他的潜邸,于是“颂其以德致庆”,升康州为德庆府。德庆历史悠久,早在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开始设县,并以县城边的端溪水命名为端溪县。德庆从开始设县至今,已有2110年的历史。县城即今德城镇,不但是县治所在,还在较长一段时间作为州、郡政权的治所,是西江中游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如南北朝至隋朝一段时间曾为晋康郡治所,唐至宋一段时间曾为德庆府府治等。德庆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久远,作为湖南广西进入广东通道之一的德庆,早在战国时代,就受中原文化影响 ,汉字早已在这一地区流行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4-21
封开县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洲,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区,刺史治就设在封开,使封开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将广信的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广州之名也都源于此。

而封开县是在1952年由封川县、开建县合并,取二名首字得名而来。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4-21
封开县地据"浔、桂、贺三江之口,当东西两广之交"。是岭南地区人类最早的落脚点,亦是古代岭南与岭北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之一,兵家必争之地。汉武帝时的广信县治即设于此。从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起,到东汉朝末年,曾两度成为整个岭南的首府。

  广信(封开的汉朝名字),设置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广信成为交趾剌史部的治所,是在元封五年即公元前106年,从原治所赢娄移来,统辖岭南苍梧等9个郡。其后370年间,广信县为岭南的首府。三国吴元兴元年(264年),分交州、广州,番禺则为广州的治所。苍梧郡隶属广州,领广信等县。

  晋元熙二年,即公元420年,分广信县地置封兴县。

  南北朝时,宋元嘉三年,即426年,又分封阳县地置开建县。天监年间,再分广信县地置梁信县。
梁,普通四年即523年,分广州置成州、南定州、建州,广信隶属成州,梁信县为成州州治所。

  隋,开皇三年,即583年,取消广信县并入苍梧郡。开皇十年,590年,更成州为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信县为封川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封州设苍梧郡,封州为郡治,隶属广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封州。武德五年,析静州之苍梧、豪静、开江三县置梧州治苍梧。梧州即由此得名。贞观元年,627年,全国设10道,梧州、封州属岭南道。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梧州改称梧州郡。
天宝五年,746年,梧州郡复称苍梧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又复称梧州。

  宋,至道三年,997年,全国划分15路、以原广信为界,分广南东路、广南西路。梧州属广南西路。

  明代,1566年至1644年,两广总督府是设在肇庆的,而后,又从清初至乾隆年间的100多年,即1644—1747年间,肇庆仍是两广总督府,在这200年间,正是利玛窦入粤,最早带来西方先进文化之际,他之所以到西江流域的肇庆而不到广州,是因为当时岭南首府是在肇庆——也就是古广信近侧,再加上明代1469年至1566年这100年,两广总督府就设在梧州。所以,加上广信的370多年,这里在中古与近古作为岭南古都的时间,就长达近700年,占有岭南开化的2000多年之中的三分之一,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