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92阅读
  • 3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67):阳江直隶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21
  阳江直隶州:繁,难。隶高雷阳道。旧阳江县,隶肇庆府。同治五年,升为直隶?。光绪三十二年,改为直隶州。东北距省治七百三十里。广一百三十里,袤一百一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一度五十二分。京师偏西四度三十分。领县二。北:北甘山。东南:北津山。又海朗,一名镇海山。南滨海。海陵山在海中。西:漠阳江自阳春入,左合轮水河,东南至河口市,左合第八河,右歧为西河,又东南至州治南为鼍江,亦谓之恩江也。左纳那龙河,为北津港,西河水自西南来注之,东南过虎头山入海。紫萝水源出紫萝山,下流为三鸦港,入海。坡尾河出罗王嶂,与织篢河合。又东南为丰头港,亦入海。又西南有双鱼港。又有北额港,上源即望夫水也。有太平巡司、那龙巡司,后废。有太平驿、莲塘驿,亦废。盐场一,曰双恩。

阳春冲,难。州西北百七十里。旧隶肇庆府。光绪三十二年来属。东南:射木。东北:铜石。西:漠阳江,源出县北云浮山,曰云浮水,东南流,合云霖水,屈西南,左纳罗凤水,右纳博学水,至县治西北,北泷水西流合焉,东南入阳江。又西,双■E1水,出东安,南合双龙水,又南屈而东,麻陈水自西南来注之,又东过古良镇,屈东北,合于漠阳江。有古良、黄泥湾二巡司。乐安废驿。

恩平简。州东北百五十一里。旧隶肇庆府。光绪三十二年来属。石神山在北,一名鼇山。龙鼍山在西南。南有恩平江,亦曰锦水,上源为岑洞水,出西北双穴,迳东南至平城山,君子河东流合焉。又东与横槎水合,屈东北,左纳牛冈水,右纳金鸡水,又东入开平。又东南,长塘水,亦至开平合于恩平江。又西南:那吉水,南至阳江,其下流为那龙水也。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48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21
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度。公元前214年派军队攻打珠江流域的越族,秦统一了岭南越族地方后,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两阳初属其中的南海郡,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汉武帝派兵打败了匈奴后,于公元前111年(武帝元鼎六年)新设了合浦郡高凉县,政治中心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另一说在麻汕上塘村)。高凉县包括今阳江市、恩平市西部、茂名、高州、电白、化州、吴川和罗定的部分地方。高凉县是粤西地区最古的县。
  东汉末,两阳属东吴统治范围。公元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将高凉县从汉时的合浦郡分出,设为高凉郡,转由广州管辖,下统三个县:安宁县(今阳江市区及其东部)、高凉县(今阳东县北部地方)、西平县(今阳东县白沙镇、江城区埠场乡、平岗镇、阳西县程村镇邻近部分地区)。两阳由县升郡。
  南北朝时,两阳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了。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高凉郡从广州分出,连同杜陵郡、宁康郡、阳春郡等合设为高州。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从公元527年至649年),管辖今阳江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包括良德)。阳江由郡升格为州,下管郡,郡管县,历时122年,是祖国南疆的交通要冲、军事重镇。
  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隋政权把安宁县、高凉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阳江县。在阳春郡中设阳春县。阳江县、阳春县从此得名。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阳江县、西平县、阳春县、杜陵县等从高州分出,建为恩州,属广州都督府管辖。恩州州治在阳江,从贞观年间唐太宗时建恩州起至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撤除恩州,阳江、阳春各自为县止,两阳被称呼为恩州达719年。此后。江、春两县归肇庆府管辖。
  公元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阳江县两次升格为直隶州,下辖阳春、开平、恩平等县。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阳江直隶州改为直隶厅。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阳江直隶厅再改为直隶州。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撤除州府,复设阳江县、阳春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江、阳春属江门粤中专区;1953年改属粤西行署;1956年改属湛江专区;1958年冬,合阳江县、阳春县为两阳县;1961年复分为阳江县、阳春县。1983年9月为江门市属县。1988年2月10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属地级市建制。下辖现在的阳春市、阳西县、阳东县和江城区。1992年增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1998年又增设岗侨管理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21
阳春

战国(前3世纪),阳春为百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兵第一次南征百越下岭南,置南海郡,阳春地属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第二次南征百越,在岭南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阳春地属桂林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为合浦郡高凉县地。

  三国吴赤乌元年(238年)置莫阳县,属高兴郡,为阳春地建县之始。

  晋太康元年(280年),撤高兴郡,莫阳县属高凉郡。今阳春境北部为苍梧郡临允县地。

  南朝宋元嘉年间,在原临允县南部(即今县境北部和西北部)分置龙潭县、甘东县,均属新宁郡。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撤销莫阳县,改设阳春郡并置阳春县,这是以“阳春”名建县之始。阳春郡辖阳春、甘泉二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撤销阳春郡,阳春县属高州;龙潭县改称铜陵县,分甘泉县置西城、流南二县,均属端州。大业二年(606年)复置高凉郡,阳春县属之;撤销西城、流南二县,并入铜陵县,属信安郡管辖。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春州,州治在今阳春市区,并恢复流南县,春州领阳春、流南二县。同年又分春州置勤州(又称铜陵郡),从铜陵县分置富林县,勤州领铜陵、富林二县。春、勤二州隶属岭南道。武德五年(622年)恢复西城县,属春州;撤销勤州,将富林县并入铜陵县。不久,西城、流南二县并入阳春县。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恢复勤州,辖铜陵县。长安二年(702年)又撤勤州,铜陵县改属春州。

  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勤州及富林县,勤州领铜陵、富林二县。天宝元年(742年),春州又称南陵郡,并析阳春县置罗水县属之;勤州又称云浮郡。乾元元年(758年),春州仍领阳春、罗水二县;勤州由富林徙治于铜陵,又称铜陵郡,领铜陵、富林二县。

  五代(907-960年),属南汉,复置流南县,春州领阳春、罗水、流南三县;勤州领铜陵、富林二县。

  宋开宝五年(972年)撤销春州,阳春、罗水、流南三县改属恩州。次年,复置春州,撤销勤州;并将富林县并入铜陵县,罗水、流南二县并入阳春县;春州领阳春、铜陵二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撤销春州,阳春县改称新春县,属新州辖。天禧四年(1020年),再复春州,新春县复称阳春县,春州领阳春、铜陵二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春州,把铜陵县并入阳春县,阳春县属南恩州。

  元代沿宋制,阳春县仍属南恩州(至元十三年至十八年曾改称南恩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阳春县改属肇庆府。万历五年(1577年),从阳春县划出富林及西部山区并入东安县(1914年改称云浮县)。

  清代沿明制,阳春县仍属肇庆府。

  民国元年至13年(1912~1924年),阳春县属肇罗阳镇守使管辖。民国14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专员公署管辖。民国25年10月,改隶广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7年1月,改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专员公署。民国38年2月,改隶广东省第十行政区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22日,阳春县解放,隶属粤中地区专员公署。1950年7月,明代由阳春县划出并入东安县的西部山区,从云浮县划归阳春县。1952年5月,阳春县改属粤西行政区(因署治湛江,1956年改称为湛江专区、湛江地区)。1958年11月至1961年3月,阳春县与阳江县合并为两阳县。1961年3月,复设阳春县。1983年9月,改属江门市管辖。1988年1月,归阳江市管辖。1994年5月5日,阳春撤县设市(县级),由阳江市代管。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21
恩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秦汉时期属南海郡地。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称思平县。三国吴(222年)时名海安县。南齐改称齐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名海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为恩平县。宋初并入阳江县。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复置恩平县,属肇庆府辖。1958年11月与开平县合并,初称开恩县,后称开平县。1961年3月复置恩平县。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