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44阅读
  • 6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86):郁林直隶州(玉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10
郁林直隶州:冲,繁,难。隶左江道。浔州协郁林营驻防。明为州,属梧州府,领县四。顺治初,因明旧。雍正三年,升为直隶州。旧隶桂平梧郁道。光绪十三年,改隶左江道。东北距省治千五百二十五里。广二百七十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二度四十七分。京师偏西六度十分。领县四。北:寒山。东:信石、峡山。东南:天马。东北:大容山。西:石人岭。定川江自兴业入,东南流,左受鸦桥江,右受都黄江。又东南,绿蓝江自北来,西南流,经治南,合罗望江注之,曰南流江。又南,桥丽江即回龙江,自陆川西南流注之,入博白。东夹山,西平山、石井,北北底,西北蒲塘、枫木有汛。有抚康巡司。西瓯废驿。

博白难。州西南九十里。雍正三年,自梧州来隶。南:大荒。东南:蟠龙。西南:九岐、飞云。西北:绿萝山。南流江自郁林入,流经治西,右受绿珠江,左受小白江、大白江。屈西,右合浪马江,至宴石山西麓,陀角江西北流注之。又西南,左受旺胜江,入广东合浦。郁林营分防汛驻城。西南:龙潭汛。有周罗寨、沙河寨二巡司。因明旧置。

北流繁,难。州东六十里。雍正三年自梧州来隶。东北:句漏山,山脉自越南来,东入广东境,郁江南岸一大系也,东会灵山。西北:大容山。南:绿蓝山,绿蓝水所出,南入郁林注南流江。圭江出县东南,有二源,一石梯水,出大云岭,一双威水,出双威山,至三口铺合流曰圭江,西北流,思贺江自陆川东北流注之。右受螭蜍河,经治东入容县,曰容江。郁林营分防汛驻城。东南陆靖、善迳有汛。有双威寨巡司,因明旧置。驿一:宝圭。

陆川难。东南九十里。雍正三年自梧州来隶。东:文龙山。西:鸣石。西北:石湖。东南:大这。北:分水山,二水源出焉:一南流,经治东,馒头岭水自西北绕城南合流曰乌江,又南,左受水车江、龙化江,曰平南江,入广东石城;一西北流,曰回龙江,屈西南,合略峒江,入郁林,曰桥丽江。郁林营分防汛驻城。北马坡、南花槎有汛。有温水寨巡司,因明旧置。有永宁废驿。

兴业简。州西北七十三里。雍正三年自梧州来隶。北:北斗山,与东斗山对峙。西:万石、白马岩。西南:夔龙岩。定川江三源,北源曰龙穿江,出县西北,东南流,通济江自东北绕城来会,岑江自西来会,三江合曰定川江,东南入郁林。郁林营分防汛驻城。北番车、南六纂、西南雷塱、城隍墟有汛。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4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10
玉林历史悠久,原称鬱林。先秦属西瓯之地。秦为桂林郡、象郡管辖。到西汉无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作郡名,自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至唐朝成为郡治、州治、县治。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鬱林州治所迁徙今地,设鬱林州、南流县、兴业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形成鬱林五属(即鬱林州、博白、北流、陆川、兴业四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鬱林州、兴业县皆属广西省鬱林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鬱林州升为府,次年废府设县。1952年8月撤兴业县并入鬱林县。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玉林县。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7年、1988年先后被国务院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1994年被国家科委定为全国星火技术密集示范区,农业部定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10
玉林市历史沿革
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  先秦时期,玉林市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区之一,居住着西瓯、骆越等部族。战国后期,出现西瓯君和骆候,瓯骆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开始行政建制,隶属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继任南海慰秦将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辖据岭南,汉初建立南越国,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广西地区有苍梧、郁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

汉代设立郁林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郁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后复置),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废郁林郡,大业初(605–618年)复置。原治所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初领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2县,公元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晋兴郡废,大业(605–618年)初其地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郁林郡。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

    从郁林州到玉林市  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郁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郁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政和元年(1111年)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郁林州。清顺治,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郁林直隶州。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3年–1949年,市境各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1941年–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改称玉林地区。1983年10月,撤销玉林县,设玉林市(县级),隶属玉林地区。1995年12月,玉林地区析出地级贵港市,玉林地区辖玉林市、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贵港市辖港南区、港北区、覃塘管理区、桂平市、平南县。1997年4月22日,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县级玉林市分设玉州区、兴业县)。10月,玉林市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玉州区派出机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10
博白,古称白州.开发很早,建置久远.她先秦时为百越之地,秦代属象郡;三国时初为蜀,后归吴;晋隶合浦郡;南北朝置南昌县,为博白建县之始,距今1400佘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南州,后改白州;元属梧州路,明和清都归为梧州府,民国初为苍梧道;解放前是桂东南游击区.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博白地在古代曾是百越人杂居地区,曾住过壮族祖先西瓯骆越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派遣50万大军到岭南“镇守边疆”,开中原汉人南移的先河。汉武帝时又从巴蜀征调万计兵丁,连同江浙沿海兵勇南征移居岭南。同时,一些得罪于朝廷的文人学士,被贬滴到岭南任职。南宋北方元兵压境,为避战乱,大批汉人相继经江西、福建辗转入粤、入桂,与土著民族杂居,辛勤开发,创基立业。

    在汉人大迁徙洪流中,博白地由于有优越地理环境,特别是南流江这条南北水路通途,南移入博的汉人越来越多。他们沿南流江而下,与当地土著杂居。如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率大军经博白,开凿南流江马门滩。晋荆州刺史石崇为交趾采访使,往返南流江。

    唐初,大将军李靖挥师驻足城东“卫公山”(即雷公岭)。咸通六年( 8 5 6年)高骈将军率军从水路南流江下合浦。北宋大将军狄青率兵南征,驻军博白将军岭。官兵南征,大批汉人进白州,促进了博白的开发。同时,一批文武官员被贬白州,如唐大将军周以保,将领崔玄伟,莱州刺史崔远,宋宰相蔡京之子蔡绦,安抚司参议刘子羽被滴白州。加上无数商贾在南流江穿梭来往,南来北去,对博白的文化教育和语言风俗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既促进博白的开发,又推动了语言的融会、变化与发展。

    汉人进入博白后,一方面由于山川阻隔,与中原汉语越来越疏远,逐步脱离北方汉语发展的轨道,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成分。另一方面南移入博白的汉人,或聚群而居,或分散杂处,跟当地土著言语不通,风俗不同,但日久天长,互相往来,引起语言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最后通过互相吸收,经过民族融会,既继承和发展了古汉语,又吸收了一些非汉语的因素,从而形成了本邑方言,即粤方言中的桂南系次方言――地老话。

    正如博白籍的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广西大学教授秦似说的:“谈到乡音,我们乡里讲的是一种土白话,跟玉林、北流、容县、陆川的土白话差不多,属于粤方言的分支。这种土白话保存了《广韵》(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完整的韵书)的声调系统,至今仍有十个调数。”因此,博白籍的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他于1927年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实验语音学时,以博白地老话为研究对象,在 1931年用法文写了 10万字的毕业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颇受导师推崇,从而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一举成名。博白方音也名扬天下。

    现在,地老话分布地域,主要在博白县城和北部的城厢、径口、浪平、双凤、绿珠;西部的水鸣、永安、大利、顿谷、那林、江宁;中部的亚山、旺茂和三滩部分地区等十多个乡镇。方圆六七十里,人口约五十六万,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左右。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10
北流历史悠久 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置北流郡,以境内圭江流向而得名。南朝梁(502—557)置北流县,为北流行政建置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北流县、普宁县(今容县)设置铜州,贞观六年(627年)更名容州,治所在北流长达百余年。历元、明、清、民国,至今县行政建置已有1400多年历史。

北流人杰地灵 明代进士李宏曾任四川道监察史10年,清代中进士13人,其中阙邦觐19岁中进士点翰林,被誉为“北流神童”;新进士李绍昉宝和殿复试获一等一名,授职翰林院编修,担任国史编纂,其才思敏捷,学问渊博,时人誉为“才压三江”。现代北流籍的著名专家、学者有国学巨擘陈柱、有机化学家凌育宸、画家马达、铁道工程专家冯介、教育家兼诗人冯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陈一百、光学家顾去吾、水电专家窦音桂、音乐家何名忠等。北流还是一代名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的故乡,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10
陆川县历史沿革

秦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于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后,今陆川县地属象郡地。
西汉  初属南越国地。元鼎六年(前111年),属合浦郡地。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

三国  先属蜀,蜀先荆州后属吴,为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
晋  因旧制,属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

南北朝  宋泰始七年(471年),合浦郡合浦县地属越州。南朝齐(479-502年)析合浦郡合浦县地置陆川郡。梁陈(548-581年)降陆川郡陆川县。这是陆川县正式建制的开始。

隋  隋初(581-604年)为陆川县,属合浦郡。大业元年(605年)省入北流县。

唐  在今陆川县境设有陆川、温水、龙豪、南河、龙化五县。这是县地分合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武德四年(621年)复置陆川县。县地在北流县罗卞和陆川县的一部分。初属南岩州,生改称潘州(贞观六年即632年)、东峨州(乾封三年即668年)、禺州(总章二年即669年)、温水郡(天宝元年即742年)、禺州(乾元元年即758年)。武德四年(621年)又析合合浦县地置龙豪县,县地在陆川县南龙豪乡大垌、洞心二堡(今大桥、横山二乡)。初属南州,后改称白州(武德六年即623年)南昌郡(天宝元年即742年)白州(乾元元年即758年)武德四年析南昌县地置温水县。因南有温泉而得名。县地在陆川县的关厢、泗里、沙湖、朗垌、南中各堡(今陆城镇、温泉、米场、沙湖各乡)。初属南州。

五代十国  初(907-960年),先属楚,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南汉将领刘严遣兵攻容州,楚国将领姚彦章不能守,奔长沙。刘严遂取容州。从此,属南汉容州都督府所统领的顺州,辖龙化、温水、龙豪、南河四县和禺州辖的罗卞县(即陆川县)。

宋  开宝五年(972年),废顺州,禺州、罗卞县更名为陆川县,省龙化、温水、龙豪、南河四县入陆川县,县治设在北流县卞二、三里,九年(976年)移治公平。淳化五年(994年),迁县治于旧温水县治(今陆城镇)。陆川隶属广南西路容州都督府。

元  至元十六年(1279年),撤容州都督府为容州路总管府。陆川属容州路总管府。

明  洪武元年(1368年),撤容州路,立梧州府。陆川属梧州府。

清  初(1644年-1724年),属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广西巡抚李绂奏升郁林为直隶州,改属郁林直隶州。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属郁林府。民国2年7月隶属郁江道。3年6月改隶属苍梧道。16年直隶广西省政府,19年隶属郁林民团区,21年改隶属梧州民团区,23年隶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5年7月改隶浔州行政监督区,10月改隶属郁林行政监督区。29年4月改隶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1年3月改隶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3年4月改隶属第九区行政督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放初,陆川县属玉林专区。1951年7月,隶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设玉林专区,陆川属玉林专区。1971年,专区改称地区,陆川县隶属玉林地区,至今不变。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10
兴业县历史悠久,自南朝陈天嘉二年(公元561年)即置石南郡,唐朝设置兴业县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2年8月批准撤销兴业县,归并玉林县。1997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兴业县。全县总人口68万人,辖15个乡镇,总面积1486.7平方公里。是原国民党代总统、爱国名将李宗仁"连升三级"的吉祥之地。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