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56阅读
  • 12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21):温宿府&库车直隶州&乌什直隶厅(阿克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26
温宿府:冲,繁,疲。阿克苏道治所。阿克苏总兵驻。旧阿克苏回城。阿克译言“白”,苏谓“水”也。汉,姑墨国。三国至北魏属龟兹。南宋时属西辽。元,别失八里西境,封宗王阿只吉。明永乐间入回部。后并于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始内属,改名阿克苏。二十四年,回部平。四十四年,移乌什领队大臣来驻。嘉庆二年,改设办事大臣,隶喀什噶尔。光绪十年裁,置直隶州。二十八年升府。光绪九年,筑新城为府治。东北距省治二千七百八十里。广一千二百馀里,袤八百馀里。北极高四十一度九分。京师偏西三十七度十五分。领县二。西南:格达尔山、铁克列克达山、谷故提山。瑚玛喇克河、哈拉和旦河、托什罕河,皆自温宿东南入,合流,纳毕底尔河,至赛里木为浑巴什河,迳乙思坤庄,叶尔羌河自巴楚州北流注之,又纳和阗河,东南流为塔里木河,入沙雅。驿四:浑巴什、萨伊里克、乔里呼图、齐兰台。柯坪巡司一。大回庄十二。布鲁特诺依古特部游牧地。

温宿冲,繁,难。府北二十五里。道光十九年筑城,回城西北曰旧城。光绪九年设巡司。二十八年置县。汗腾格里山为天山最高之峰,由县西北蜿蜒东北,为与伊犁府及俄罗斯界山。西北支山有萨雷雅斯山、楚克达尔山、萨瓦巴齐山、帖列达坂。东北支山有萨巴齐山、乌西拉克山、木素达坂、铁厂山、意什哈子山。铁梁河出县东,哈拉和旦河溢出之水,至县南合流,注浑巴什河。瑚玛喇克提河、托什罕河,均出县西,东南流,托干什河、毕底尔河自乌什东流注之,为浑巴什河,入府。驿十:在城、虽雅克、札木台、哈拉玉尔滚、阿尔巴特、和约伙罗、巴图拉特湖、斯图托海、塔木哈塔什、噶克察哈尔。大回庄九。卡伦一。

拜城冲,疲。府东四百五十里。汉,姑墨国地。唐为阿悉言城,后并于龟兹。乾隆二十二年内属,置阿奇木伯克理回务。光绪十年置县。天山绵亘北境。东北:哈雷克套山、冰山、大木素尔达坂、明布拉克山。东南:截达坂,有滴水崖、温巴什、托和奈旦、巩伯、和色尔铜矿五。木札拉提河,发源冰山,西南流,纳闹水、铁敏水,折东南,纳特拉布觉克水,为铜厂河。又纳哈拉苏水、宿什勒克水,为渭干河,东南入库车。驿五:姑墨、鄂伊斯塘、察尔齐、赛里木、河色尔。回庄二十一。卡伦三。

库车直隶州:冲,繁。隶阿克苏道。旧回城。汉,龟兹国。后汉建武中,灭于莎车,寻复立,属匈奴。永元三年内属。晋太康中,为焉耆所灭,寻复立。唐贞观中,置龟兹都督府。显庆三年,徙安西大都护治之。北宋时入贡。南宋属西辽。元为别失八里西境。明永乐中,并入回部。顺治、康熙间,准噶尔兼有其地。乾隆二十三年,讨霍集占,伯克阿集以城降,改名库车。库译言“此地”,车谓“眢井”也。二十四年,设办事大臣。设都司,以阿奇木伯克理回务。光绪十年裁,置直隶州。北距省治二千三十里。广六百十里,袤七百里。北极高四十一度三十七分。京师偏西三十三度三十二分。领县一。汗腾格里山支脉绵亘北境。东北有迭拉尔达坂。西北:阿尔齐里克达坂、马纳克齐达坂、泰来买提达坂、阿拉阿奇达坂。西:托和拉旦达坂、千佛洞。北:苏巴什铜厂。龙口河源出迭拉尔达坂,西南流,纳塔里克水、托克苏拉水、卡拉淖水、朵托水,至随鲁庄,分为叶斯巴什河、乌恰萨伊河、密尔特彦河,合流而东,潴为沙哈里克草湖。拉依苏河出城北,分二支,均南流,一入轮台,一入沙哈里克草湖。渭干河自拜城东南流入,迳千佛洞,南流入沙雅。驿五:鸠兹、托和拉旦、托和奈、哈尔巴、阿尔巴特。大小回庄一百二十六。卡伦四。

沙雅州南百八十里。唐,突厥施沙雁州。乾隆二十四年,设阿奇木伯克理回务。光绪十年裁。二十九年,以沙雅尔回城置县。西北:哈电克套山。渭干河自州南入,折东流,至萨牙巴克庄,为鄂根河,迳沙克理克,分支南流入塔里木河。又东迳阿洽,分二支:一东南流,出为渭干南河,入新平;一东北流,出境为渭干北河,入轮台。塔里木河自温宿东南入,至可可觅,纳渭干河支流,至喀喇墩,东流入新平。西南:下和里海子。西:草湖浣。驿二:在城、亮噶尔。回庄六十四。卡伦三。

乌什直隶厅:要,冲,疲,难。隶阿克苏道。副将驻。汉,温宿国。后汉内附。北魏入龟兹。唐贞观中平之,置温肃州,隶安西都护府。南宋属西辽。元为别失八里西境,封宗王阿只吉。明永乐中,其王西迁,地入回部。后并于准噶尔,名图尔璊。乾隆二十年,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达瓦齐,以城内属,改名乌什。以乌赤山得名。二十三年,设办事大臣、参将。三十一年,筑永宁城,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协办大臣驻之,又设领队大臣。四十四年,移领队驻阿克苏。五十二年,移参赞、协办驻喀什噶尔,仍留办事大臣。光绪九年裁,置直隶厅。东北距省治三千二十里。广一千一百八十里,袤三百七十里。北极高四十一度六分。京师偏西三十八度二十七分。天山支脉绵亘境内。西南:乌鲁山达坂。南:木其别什达坂、登鲁古达坂、屯珠素山。东南:库鲁克达哈山。西北:上齐哈尔达坂。北:廓喀沙勒山、戈什山、哈克善山。东北:贡古鲁达坂、珍旦达坂、英阿瓦达山。托什罕河二源,一自伽师东北入,纳上齐哈尔达坂水,合东流,纳希布勒孔盖河、玉簪河,至乌什庄,别叠水南流注之。又东为毕底尔河、贡古鲁及可可容二水合为柳树泉,南流注之,东流入温宿。驿二:乌赤、洋海。回庄二十八。布鲁特二部游牧地:曰奇里克,曰胡什齐。卡伦十三。?境北及西北均界俄。自喀依车奇哈达坂,至齐恰尔达坂,立牌博六。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9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6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
  汉代,这里为姑墨国地。唐为姑墨州,隶属安西都护府。宋时为西辽所辖,元明为蒙古宗王察合台封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此设阿克苏办事大臣,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设阿克苏道(驻今温宿县)。民国年间,设阿克苏县。1949年后,隶属阿克苏专区。1983年底撤县设市,是阿克苏地区行署所在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26
阿克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阿克苏市在秦汉之际为塔里木盆地边缘城廓诸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附汉朝,姑墨、温宿隶属汉朝版图。自汉代2000多年以来,名称不下十余个。历史上南疆八大城,阿克苏位居中间,起着联络声气,交流经济的重要作用。各族人民两千余年来经营进取,创造了南疆富庶的绿洲经济。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26
温宿县历史悠久。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隶属汉朝版图。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设温宿州、菇墨州,隶属安西大都护府龟兹都督府管辖。明代属叶尔羌汗国。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26
拜城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0—7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秦汉时期已发展为“城郭诸国”,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厚重的文化积淀,被誉为龟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特别是在这里发祥并传播海内外的克孜尔石窟佛教文化和刘平国将军固守边关传承下来的汉唐文化,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凝聚力。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26
新和县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人类活动,龟兹土著、匈奴、羌人、汉人、柔然、突妖、吐春、回鹊·蒙古、回等都曾在此留下生活的足迹。9世纪中叶,回鹤部众酉迁,进入龟兹地区,与当地土著逐渐融合,于是形成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新和县又是古“龟兹国”的“繁锦之区”,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26
库车,维吾尔语意为悠久、长久。库车,古称龟兹。汉之西域都护府,唐之安西都护府及龟兹都督府均曾设于此。清光绪年间设库车直隶厅,后改设直隶州。民国2年(1913)改设库车县。现隶属阿克苏地区。

中国历史上曾是丝绸王国,从内地生产的丝绸经西安——兰州——哈密、敦煌,在新疆境内分三条线路:北路为哈密——吉木萨尔——伊宁;;南路:敦煌——若羌——且末——和田,后分别进入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地区,最远到达罗马。而地处丝绸之路中道(中路:敦煌——吐鲁番——库车——喀什)要冲的库车,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荟萃之地,因此,这里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加之这一带有着天山南麓的独特景观和古龟兹的民俗遗风,盛行了2000年的佛教,为龟兹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文化,留下了敦煌以西,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石窟壁画,以及浑然天成的龟兹乐舞,同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培育出伟大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因而,凡是到过这里旅游的中外人士,都赞赏她是丝路中道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26
“库车王府”位于新疆库车县城,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的。

到本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2004年库车县政府投资1300万元,根据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库车王府”。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5-26
库车古称"龟兹国",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在这里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做"第二个敦煌莫高窟"。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

    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有名之国也。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6县市。都延城,唐代称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古城)。西汉时隶属于匈奴。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龟兹服从于汉。神爵二年(前60),汉廷在龟兹东乌垒城设西域都护。王莽时重又隶属于匈奴。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使班超经营南道,北征匈奴,西域各国重与汉通。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龟兹降汉。汉以班超为都护,居龟兹它乾城。但因与中原交通被阻,西域都护撤回。终汉之世,龟兹叛服不常。魏晋时,龟兹遣使入贡。其后,先后顺属前凉、前秦、北凉。又向北魏遣使朝献。5世纪中叶,龟兹一度为柔然部控制。5世纪末,曾隶属于西方强国?哒。此后,龟兹曾先后遣使于北魏、北周和南朝的梁。隋代时,龟兹臣属于北方西突厥汗国。炀帝大业十一年(615),曾遣使入朝。唐初,龟兹与唐有交往,但仍附属于突厥。贞观十八年(644),唐军攻焉耆,龟兹与焉耆连兵相拒。二十一年,唐兵进击龟兹。翌年擒 其国王、权相,唐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显庆三年(658)唐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都城,下设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龟兹开始成为唐朝统治西域的中心。由于吐蕃势力进入西域,唐被迫多次放弃龟兹等四镇。直到武则天长寿元年(692),才恢复四镇 ,此后约百年间,安西都护府得以稳定在龟兹,故龟兹王城又称作安西。在德宗贞元六年(790)前后为吐蕃攻占。

    840年后,龟兹进入西州回鹘势力范围,人种也逐渐回鹘化。随着黑汗王朝(操突厥语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亚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强盛,大概在11世纪末 ,龟兹脱离西州回鹘,归附喀什噶尔汗,皈依伊斯兰教。从此,龟兹不再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权。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入清版图,定名库车。龟兹地区气候温热,盛产麻、麦、葡萄、梨、桃等;出良马、封牛;山中有矿,故黄金、铜、铁等冶铸业闻名西域;又因处在丝绸之路干线上,中转贸易发达,龟兹锦尤负盛名。在伊斯兰化以前,一直以佛教为国教,是西域小乘佛教的中心。龟兹乐从前秦吕光西征时传入河西,再入中原。隋乐有西国龟兹、齐朝龟兹、上龟兹三部。入唐后,龟兹乐又编为十部乐之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5-26
沙雅,是沙雅尔或沙合雅尔的转音,历史悠久;远在汉朝之前,龟兹就与中原有较密切的交往,沙雅就是龟兹国的属地。

    神爵二年汉朝成立西城都护府,首府初设乌后迁于龟兹,派将军郑吉为都护。至此,以龟兹为中心,将全部西域诸国纳入汉朝的版图,龟兹则成为西域政区的首府。

    东汉一朝确立之后,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即统领西域。从永平十六年到永元三年东汉委任的都护窦固、耿忠先后驻军于它乾城。其后的都护班超长期屯军于此,以维护西域的平静。龟兹成为西域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的中心。

元明时,龟兹受蒙古汗管辖。

清光绪二十八年沙雅正式建县。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9年,杨增新虽然由新疆最后一任巡抚而变为新疆督办,但他是清朝胥吏,仍依附北洋军阀,相沿清制,政区未改。

沙雅自1919年——1945年,先后经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三位军阀统治,但皆以区、乡、庄的形式划分行政。

从1945年以沙雅解放初期,沙雅改区为乡,全县分设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明礼、明廉六乡及新民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5-26
乌什县是丝路中道有地。距阿克苏市以西偏北112公里。汉代为温宿国属地。唐辖于温宿州。五代十国时称"于祝"。北宋称"倭赤"。元明归另失八里所辖。清代在乌什设办事大臣,后设乌什直隶厅。民国2年(1913)设乌什县。1949年后,归阿克苏地区管辖。
  乌什有"塞外江南"之称。县城内外清泉萦回,林木蓊郁,向为自治区绿化先进县。在城中央,气势非凡的燕子山突兀而起,山上海贝化石俯拾即是。周围尚存一些丝路古迹。据考,班超、唐僧等到都有曾到过此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5-26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裕固族的共同祖先,亦即Uighur的古代译名。关于回鹘的族源,史学界长期存在着争议,有匈奴说、丁零说、铁勒说、突厥说、鲜卑说和西域土著说等多种说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争论,近几十年来意见渐趋一致,主张铁勒说者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说法之所以能为多数人接受,主要是因为此说于史有据。如《旧唐书·回纥传》载:“回纥……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新唐书·回鹘传》亦称:“回鹘……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大致相同的记载又见于《旧五代史·回鹘传》和《宋史·回鹘传》等史籍中。

  当然,回纥又不等同于铁勒。铁勒部族众多,计达四十部,回纥只是其中的一部,该部在南北朝时写作袁纥,隋作韦纥,唐朝作回纥。《旧唐书·回纥传》、《新唐书·回鹘传》及《唐会要》卷九八《回纥》等历史文献记载,回鹘族分为内九族和外九部。内九族又称“九姓回纥”,包括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貃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耶勿九个氏族;外九部又称“九姓乌古斯” ,包括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蜜、葛逻禄九个部落。内九族是回纥最基本的氏族集团,以药罗葛为首,日后回纥可汗多来自该氏族。这九族统名为回纥。外九部是回纥与其他八个部落构成的集团,以回纥部落为首。到744年漠北回纥汗国建立以后,这些不同的部落亦统名曰回纥。

  788年,回纥统治者向唐朝上表,奏称改名回鹘,得准,故以后的史书一般都以回鹘命名之。宋代仍遵循这一传统,一般称之为回鹘,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仍称回纥。蒙元时代,常被译作畏兀儿,有时又译做瑰古、乌鸽、畏午儿、委兀儿、畏吾儿、畏吾尔、畏吾而、畏吾、畏兀、卫兀、外五、伟吾尔、伟吾而、伟兀、伟兀尔等。清代称为回子、缠回等。写法很多,不下六十种,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才由新疆省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将其定名为“维吾尔族”。为便于叙述,除引用原典和其他特殊情况者外,本文概称之为回鹘。

  回鹘源自铁勒,铁勒又源自匈奴统治下的丁零部落。丁零又作丁灵、丁令,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与匈奴同时兴起,但在匈奴强盛时曾被征服。秦汉时期,其分布范围极其广袤,东支游牧于从阿尔泰山至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之间的广大区域,西支则主要活动于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汉末魏晋时期(3~4世纪)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迁时,丁零族人也有很多纷纷入塞,在“五胡十六国”和北魏时期均曾在中原各地活跃一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该部又以铁勒为名,“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其中袁纥氏游牧于土拉河一带,解批氏游牧于今天山一带。后来铁勒部不断发展,游牧于蒙古草原东部和南部的许多部落被称为高车。5世纪末叶,高车部屡遭柔然征发,其中的副伏罗氏在其部落首领的率领下,从土拉河经阿尔泰山,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了自己本族的政权。柔然多次派兵征剿,均遭败绩。后来高车集团内讧,互相残杀,力量开始削弱。到北魏明帝(516~528)初,高车终为柔然所败,首领弥俄突被杀,高车政权崩溃。当546年突厥国建立后,铁勒/高车为其所属。隋大业元年(605),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大肆屠杀铁勒/高车诸部首领,引起反抗,契苾部、薛延陀部首领被推立为可汗和小可汗,参与其事的尚有其他铁勒部落,如韦纥、仆固、同罗、拔野古和覆罗等部。

  隋唐之际,回鹘分布在突厥北之娑陵水(色楞格河)流域,人口达十万,过着游牧生活。部众推时健俟斤为君长。在他死后,其子菩萨以智勇双全,作战时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而受部众拥戴,继承其位。菩萨绳其祖武,战功显赫,其母乌罗浑“性严明,能决平部事” ,使部内秩序井然。回鹘从此强盛起来,开始以独立的、具有较强大军事力量的一个民族而出现于历史舞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5-26
唐朝时,回纥取“迅捷如鹘然”的意思,改作回鹘。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