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95阅读
  • 8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57):安顺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6-04
安顺府:冲,繁,难。旧隶贵西道。提督驻。顺治初,沿明制,为军民府。康熙二十六年,裁“军民”字。东北距省治百八十里。广三百十里,袤百六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十二分。京师偏西二十度二十四分。领厅二,州二,县三。西北:西堡司副长官一。西南:安谷、西堡二司,裁。

普定冲,繁,难。倚。明,普定卫。康熙十一年改置,省定南所入之。城内:塔山。东:飞虹、岩孔。南:屏风。东南:旗山。西北:旧坡、新坡山。宁谷河出东山,合数水,西南流入镇宁。簸渡河自镇宁入,东北流入安平。剋孟河出县东南,南流入罗斛。猛渡河出县西南,南流入归化。鸡公河上源为大水河,出县东北,东南流入广顺。东:罗仙关、杨家关。南:半天关。西:牛氾关、大屯关、老虎关、打铁关。驿一:普利。有宁谷废司。上五苑枝土千总,裁。

镇宁州冲,繁。府西五十里。康熙二十六年,省安庄卫入之。南:玉京、青龙。东:东坡山。西:白岩、慈母山。北:九十九陇,周百馀里。南:乌泥江,源出山箐中,汇诸溪涧水,东北定番宁谷河自普定入,合州西诸水,南流入贞丰,注北盘江。簸渡河自郎岱入,堕极河南流,谷龙河合三岔河北流,并注之。东北流,缘普定界入平远。东:猴兒关。西南:土地关、凤凰关、石龙关。驿二:安庄、坡贡。有坡贡汛。东康佐、北十二营二司,裁。

永宁州冲,繁。府西百四十里。城内:顶箐山。东:二龙。南:箭眉。西:普肇、安笼箐山。西北:红崖山。北盘江自郎岱入,拖长江自普安合庚、戌二河,东北流注之,迳城西,纳西坡河、马凉河,又屈西南,马毕河自安南东北流注之,折东入贞丰。西:梅子关。慕役巡检一。有关岭、慕役、上卦三汛。西:沙营顶营长官一。盘江土巡检一。

清镇冲,繁。府东北百二十里。明,威清卫。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省镇西卫,赫声、威武二所入之。东:狮子山。南:马鞍。西:铜鼓。北:羊耳山。鸡公河自安平入,北流,迳城西,曲循城北,错入贵筑,又北入修文。三岔河自安平入,折西北流,牛场河西南来注之,亦入修文。西有滴澄关。

安平冲,繁。府东六十里。明,平坝卫。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省柔远所入之。东:金鼇、高峰。南:圆帽、天台。东南:马头山。簸渡河自普定入,迳天马山,北流入平远。鸡公河自广顺入,羊肠河东流注之。羊肠河双源夹城流,至县南十里而合,又屈东北,与麻线河会,折北折北入清镇。东:铜鼓关。南:沙子关、杨家关。东南:平坝关。

郎岱厅 简。府西百八十五里。明,土司陇氏地。康熙五年平之。雍正九年置。永安协副将驻。北盘江自普安入,迳?西,又东南流,入永宁。簸渡河自水城入,合?北诸水,折东流,入镇宁。东:石龙关。西:打铁关。驿一:毛口。有羊肠巡司一。

归化厅 要。府南百六十里。明,康佐长官司及镇宁、定番、广顺三州交错之地。雍正八年置。岩下河出?西,南流,错入贞丰,复入境。乌泥河西南流来会,复入贞丰。猛渡河自普定入,复东南入罗斛。东:摆浪关。北:银子关。南:红沙关。有大营、坝阳、白岩、猴场、鼠场、牛场六汛。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8:06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6-04
安顺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安顺为古牂牁国北部中心,称夜郎邑。战国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兴起,将牂牁国君及部落驱逐到苴兰(今福泉一带),从而建立夜郎国,当时安顺也是夜郎国首邑。战国时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率军西征云南,夜郎王归降;北方强秦乘虚攻占今贵州东部,切断庄蹻归路,于是庄蹻便驻留云南自立为王,统治夜郎诸国;秦统一后,安顺被划入象郡北部地域。汉武帝时,笼络羁縻夜郎君长,授与其王印,此即小夜郎。汉成帝时期,各君王争雄不服朝廷,被汉灭,至此牂牁国历时540余年,夜郎国历时250余年后宣告灭亡。三国时卢鹿部蒙族的济火因助汉廷平叛有功,汉遂封其为罗甸王,赐普里部统治。魏晋时期汉族官宦入驻贵州,此时期政区名称频易,牂牁郡即被分割为牂牁、夜郎、平夷三个小郡,安顺仍隶属于夜郎郡。唐中叶封普里部君长为普宁郡王。宋时为绍庆府,羁縻二十二个小州,安顺称普宁州;元宪宗七年(1257),普里部归附朝廷,隶属于曲靖宣慰司。

  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任命普定女总管适尔为普定府土知府,许世袭;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军经贵阳、安顺、普安入滇扫清元朝残余势力。据《大定志》记载“普定卫明建城碑记,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钦依旨于普定府选择地名阿达卜建筑城池,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十七日完备。”鉴于安顺地理优势,明朝廷在卫城时,即着手以安顺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顺土州城的地位,洪武十六年(1383)、十八年(1385)分别撤普定府和普定县,将习安州并入安顺州。万历三十年(1602)升安顺州为安顺府,府、卫同城。由于地利之便,安顺成为黔中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清顺治十七年(1660)设总揽云贵军政大权的云贵总督,总督驻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贵州安顺;康熙元年(1663)罢去云贵总督,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改设贵州总督衙门于安顺,到康熙五年撤贵州总督,设云贵总督,移驻贵阳,康熙六年(1667)贵州提督自贵阳移驻安顺;民国三年(1914)安顺府更名为安顺县。1949年11月22日,中共安顺临时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设置安顺市,市、县分治,年底撤县并市。1963年恢复安顺县名。1966年市县第二次同城分置。1990年合并县市称安顺市。2000年6月设地级安顺市,原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6-04
早在一万六千年前,普定穿洞一带已有人类生活,穿洞人的活动,拉开了普定历史的序幕。春秋战国时期,普定属牂柯夜郎辖地。唐贞观四年(630),设始安县, 县治就在普定马场上官寨一带。元至正十一年(1351),置习安州,州治也设于马场上官寨,属普定路所辖。明洪武十四年(1381)顾成筑今普定县城。十九年(1386),分别在上官寨,十二营寨置西堡长官司, 十二营长官司,属安顺州。崇祯三年(1630),在今普定县所在地置定南守御千户所,属镇西卫。清康熙十一年(1672)裁定南所入普定县(今安顺市)。民国3年(1914),普定县移治定南,划拨安顺,镇宁、郎岱、织金、平坝等县插花地组成新的普定县,县名沿用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6-04
镇宁县
元置镇宁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析永宁、镇宁二州地置纳吉堡,二十二年(1389)于纳吉堡置安庄卫,嘉靖十一年(1532)徙镇宁州治于安庄卫城。1914年改镇宁州为镇宁县。1963年成立民族自治县。县府驻城关镇。

镇宁因县境有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而闻名于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6-04
关岭之名,如按传说之时计算,算得上是贵州省中县名来历较早的县份之一。相传三国蜀丞相诸葛亮南征时,曾与部将关索在此安营扎寨。由于关索将军体恤民众,深得民心,士人感之,遂以岭命名为"关索岭",县以岭名。明洪武五年(公元1392年)命关索岭守御千户所入永宁州,1913年废州置永宁县,1914年更名为关岭县,1958年省入镇宁县,1961年复置县,1981年3月成立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6-04
清镇县
明初属贵州宣慰司辖地。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清政府清镇县,隶安顺府。
中华民国成立后,沿清制,清镇仍归安顺府管辖。
1953年,贵阳专区机关迁到贵定县,改称贵定专区,清镇即属贵定专区。
1956年,贵定专区撤销,清镇划归安顺专区。
1958年,清镇划归贵阳市辖。1963年,清镇划归安顺专区。
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经国务院批准,自1996年元月起,清镇市划归贵阳市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6-04
郎岱镇位于六枝特区南部,据《安顺府志》和《贵州通志》记载,郎岱镇古属牂牁国,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属夜郎境地。夜郎国灭亡后属牂牁郡。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设郎岱厅,厅城为郎岱,民国二年改为郎岱县。就历史文化而言,到目前为止,郎岱镇是我市清代古城风貌保存较为完好和明、清历史文化沉定较为深厚的古镇之一。时至今日,其街道布局、竖向空间仍保持着清代风格;清代时期的建筑保存数量较多,目前尚保存有150余栋清朝民居建筑及数百米清代城墙,寺庙、会馆、宗祠等古建筑且保存较好;在现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该镇古代很多民风民俗一直传承、延续至今;有关夜郎的传说在该镇也比较多。从清代开始,就有人在这里对夜郎古国进行研究,并留下了研究资料。如清代学者孙清彦就著有《郎山说》,并被刻成碑文保存至今,认为郎岱就是夜郎国的都邑。对该镇夜郎文化的研究,一度是不少学者的热点选题,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还曾出现多个研究郎岱古夜郎文化的流派;该镇区位优势明显,位于贵州十个万亩大坝之一的郎岱盆地中心地带,从清朝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是县级行政的首府,像这样的古镇在我省为数不多。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6-04
六枝特区
  原为郎岱县地,雍正九年(公元1713年)置郎岱厅,1913年废厅置县,1960年县政府迁六枝下云盘,改置六枝市,1962年撤六枝市置县,1966年六枝县店子、六枝、营盘、九龙及普定县大用、索考、抵簸、镇宁县木岗公社置六枝特区,六枝县复名郎岱县。1970年撤郎岱县并入六枝特区,1978年置六盘水市时为三特区之一。郎岱之名早于建置,明初之时就有称谓:一说是建城于古郎山之间,故名;另一说是土语转汉译而得名。郎岱本为彝族的世居地,据《郎岱县访稿》载:"郎岱苗夷(这里指苗族彝族)杂处,未设厅治以前政权操之土司,东部有温氏,南部有陇氏,西北有安、沙二氏,而以陇氏为最强。"这里的温氏、安氏、沙氏等应是彝族的家支或小支系名称。当他们以外表现自己时或者是被外界认识时,必是以强者出现,陇氏最初是以家支名出现,后来变成地名进而演变成行政建置名。这里郎岱应是陇氏的音转。关于六枝名称,"六"字当地不念"liu"而是念"lu"。 "lu"与彝语的"倮""落"等反映地理状况和方位的内容有关,即居住在某之上的地方,这是一种看法;另一种看法是,六枝特区在清朝时设有"枝"这种基层的行政区划组织,当地共设有六个枝,故名。以所辖基层组织数量及地域命名。

六枝特区原名郎岱县,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麓,是古夜郎国所在地。早在20世纪中叶,她就以丰富的煤炭资源闻名于世,60年代初又被国家列为“三线建设”重点之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6-04
紫云历史悠久,春秋属牂柯国地,战国时属夜郎所辖,秦属象郡,汉置谈指县。唐置降昆县,属琰州,隶黔中道。宋置和武州,隶夔州路。元置和弘州,属普定府,后改镇宁州。明置康佐长官司,清置归化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与福建归化县重名,遂以城西紫云洞更名紫云县,寓意“紫气祥云”。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定番(今惠水)长寨后,红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及中央军委纵队等先后经过紫云境内,紫云人民革命武装斗争蓬勃发展。1949年12月紫云和平解放,建立县人民政府,属安顺专区管辖。1956年4月紫云县改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辖。1958年12月撤消紫云县,划归望谟县和长顺县。1961年8月恢复紫云县建置。1965年8月紫云县划归安顺专区。196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至今。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