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34阅读
  • 8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65):康(喀木/昌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6-06
康:一曰喀木。要寨曰察木多。在前藏东千二百五十里,东界四川,南界珞瑜境及英属阿萨密,西界卫地,北界青海。喀木今曰昌都,亦称前藏,本属呼图克图。康熙五十八年始纳款。设台站,置粮员一。有土城。西南有罗隆宗、舒班多、达隆宗,西北有类伍齐等部落,其南有乍丫。康熙五十八年招抚。又南有江卡,雍正元年招抚,设有官寨。

东:达盖喇山、冲得喇山。南:安静大山,与川、滇分界。西:嘉松古木山。东南:夺布喇山、鼎各喇山。西南:鱼别喇山、里角大山,冬春积雪。又巴贡山、蒙堡山、擦瓦山、云山、雪山、白夺山、纳夺山、黄云山、隐山、喇贡山。东有列木喇岭。罗隆宗东有得贡喇山,山势陡峻。西:得噶喇山。舒班多东有章喇山。西南:吾抵喇山、巴喇山。西:朔马喇山,即赛瓦合山。达隆宗西有必达喇山,沙贡喇山、鲁贡喇山,两山相连。类伍齐西南有瓦合大山,山大而峻,冬春积雪。又有擦噶喇山、叶达喇山。察木多左有昂楮河,源出中坝,因通云南,亦名云河。右有杂楮河,源出九茹,因通四川,亦名川河。二水合流,入云南。澜沧江二源,一源发于匝坐里冈城西北格尔吉匝噶那山,名匝楚河,一源发于匝坐里冈城西北巴喇克拉丹苏克山,名鄂穆楚河,俱东南流,至匝坐里冈城东北察木多庙前,二水合流,名拉楚河,南流至包敦入乍丫。又南流至察瓦寺,甲仓河东北来会。又东南,左受色尔恭河,折南流,至角占,受左贡河。又东南流,迳茶利大雪山入云南,始名澜沧江。潞江在澜沧西,发源于卫地之布喀大泽,渊澄黝黑,又多伏流,蒙古呼黑为“喀喇”,水为“乌苏”,故名喀喇乌苏。迳拉萨北,有池名布喀,橢圜形,广六十里,袤一百五十里,从此池西北流出,入额尔吉根池,转东北,入衣达池,又折东南流,入喀喇池。三池俱纵广五六十里。中有三山,四池环抱。复从喀喇池东南出,纳布伦河,又东受北来二小水,折南转东,至喀喇乌苏,为西宁进藏大道,皮船为渡。转东北流,迳蒙古三十九族地,至伊库山,沙克河西北来会。又东北流,迳苏图克土司,索克河自北来会。折南流,左右各受一小水,转西南会卫楚河。折而东,受雄楚河。又东纳沙隆锡河,转东南流,类乌齐河自北来会。又东南迳必蚌山,至嘉玉桥,为滇、蜀入藏之大道。又东南流,江阳为巴克硕游牧,江阴为波密野番。又东南流,迳桑昂曲宗入江卡。江之外为怒夷,故名怒江。又东南,入云南维西?,折而南下,迳云龙州西徼,右纳扞江,入保山乃名潞江。南流迳潞江安抚司。又南流少东,左纳沙河,转西南至遮放土司,从此出滇境入缅甸。罗隆宗西有偶楮河,源出噶尔藏骨岔海子,海合澜沧江南峡。隆喜楮河源出噶喇山,东流,合偶楮河。舒班多有纳硕布楚河,源出中义沟,北流,迳舒班多城西,合三溪,东北流,入喀喇乌苏。又柱吗郎错河,源出噶喇山,胄楮河,源出吾抵山,均流归偶楮河。达隆宗北有撒楮河,源出朔马喇山。东南:边楮河,流合胄楮河。有俄楮河,源出沙贡喇山,流合叶楮河。类乌齐东北有扎楮河,即昂楮河下流。乍丫有勒楮河,源出昂喇山。乐楮河,源出作喇山。又有甲仓河,源出官角,西南流,迳草里工,又西南,至洛隆宗,合洛楚河,又西南至乍丫寺前。与猛楚河合。有色楮河,源出上纳,夺流入察木多大河。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8:05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6-06
清中期以后,康巴地区属于四川省雅(安)州管,雅州遂成为四川最大的州。民初到
30年代初,康巴地区属于川边特别行政区,这是沿袭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对康巴地区
以及喀木地区的改土归流,也就是说,包括今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地区和昌都地区那时
都被清政府划入川边特别行政区的版图(称喀木地区),全部统属四川总督管辖。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4月,清政府将正在大刀阔斧向喀木边境推进,并试图
将西藏本部也归流的川边边务大臣赵尔丰召回,改授四川代理总督,让他处理棘手的
四川正兴起的保路运动。赵尔丰去后,他的川边巡防军由傅嵩休率领。其时赵与藏方
已达成协议,将四川与西藏的边境线定在江达(今林芝地区工布江达)西之丹达岭,
时川军一部在钟颖的率领下奉中央令从江达向西进入西藏本部,入于拉萨,目的在钳
制达赖五世附英的独立行动。傅曾向中央上折,拟建“川边省”,省会在今四川巴塘,
盖巴塘时在川边改土归流区之中点,且其地甚平广,依金沙江,气候温和,土地膏腴。
赵巡防军行辕即设在巴塘。

赵抵成都赴任后,因为开枪镇压保路运动,酿成四川大乱,卒为同志军所困。四川独
立以后,傅率边军还救不果,为同志军擒。其时达赖窥中原乱,自避难地印度大吉岭
返拉萨,藏军复东侵,进围昌都,袁政府命尹昌衡、蔡锷率四川云南军收复失地,尹
军大败藏军,收复波密,但未收复江达,旋英人干涉。袁遂令尹停战。

尹自巴塘调回,旋赴京,为袁所羁。此时藏军再次东侵,围昌都,昌都留守彭日升无
援军接济,久困后被俘,死,昌都陷。昌都陷后,藏军向四川德格进攻,边军节节败
退,最后放弃德格、甘孜。在南线,藏军蚕食四川传统的属地盐井(今属西藏),逼
近巴塘,但始终未能赢得巴塘、理塘等地土司的支持,而土司亦坐大,名义上虽属当
地民政官所管,终不听令。

民国三年(1914年),川边镇守使殷承献将川边防区行辕改设康定,六年,防军旅长
陈遐龄驱逐镇守使,自任之。陈遐龄在位十有三年,一心在四川富庶地区,特别行政
区虽在康定,然十分之七的时间驻守在雅安,致使川边防务荒废。民国七年,陈与藏
政府达成休战协定,将邓柯(电影《柯山红日》发生地原型)、石渠割与藏方,时藏
方挟未成交之中英藏西姆拉会议余威,以英人撑腰,颇嚣张,处处以历史文件要挟陈
等,陈等昏聩异常,对藏汉关系及边疆地理历史一无所知,而中国也缺乏藏学与边疆
地理历史了解的学者,竟至于对藏方在英人鼓惑下的要求全盘接受。

民八、九、十三年(1924),康区彝族叛乱,骚扰稻城、德荣等地,大劫以后,巴塘
等县以至糜烂,几成独立地区,汉官的实际权力仅在康定以西少数地区。

民十九年,驻扎甘孜县的藏汉两军因白利大金寺之争冲突,战事扩大到瞻化与炉霍,
史称“瞻对事件”。先是,陈遐龄介入四川内战,1925年在石板滩之役中,为张冲所
破,乃狼狈向西宁方向溃逃,川边政权遂为刘成勋所据。刘旋拜西康屯垦使,驻雅安,
而弃关外之地不顾(康定人称康定以西为关外),于是乡城稻城等四县又脱离川边。

民国十五年(1926),二十四军讨灭刘成勋,十六年(1927)组织西康特区政务委员
会于康定,十七年(1928)成立西康省于康定。刘文辉先任西康防务总指挥,继任西
康省主席。民十九年瞻对事件以后,国民政府开始重视西康问题,刘文辉驻扎康定期
间,也锐意恢复。

民二十二年六月,国民政府令青海马步芳、四川刘文辉从南北方向会攻失地,战斗进
行顺利,汉军收复石渠、甘孜,以后再复德格、炉霍,将藏军赶出现在的四川和青海
境内。这个时候,盐井(在巴塘西南)、稻城、乡城等县的土司纷纷向政府投诚,至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国民政府已能有效行使权力于四川康区。汉藏双方边境的稳定
一直维持到全国解放。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6-06
林芝,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
  1959年9月,则拉宗、德林宗和贡穆宗3宗合并成立林芝县,驻地尼池村,直属林芝专署。1964年林芝专署撤销,林芝县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林芝行署成立,林芝县又划归林芝行署管辖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6-06
墨脱,藏语意为“花朵”。
  1881年波密王在墨脱设宗。1927-1931年噶厦政府与波密王之间爆发战争,波密王战败。噶厦政府将墨脱分封给色拉寺、倾多寺和松宗寺,三寺各自建宗,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7月建县。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2月划归林芝地区管辖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6-06
米林,藏语意为“药洲”。
  米林县的前身为则拉岗宗。1959年8月成立米林县人民政府,因县府设在米林村而得名,隶属林芝专区管辖。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后,又划归林芝地区管辖。

波密,藏语意为“祖先”。
  1954年,合曲宗、易贡、倾多3个宗统一管辖,1959年12月波密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林芝地区。1964年后划归昌都地区管辖。1986年1月恢复林芝地区,波密县划归林芝地区管辖。

朗,藏语意为“显现”。
  1959年并朗宗、古如朗杰宗、加查宗和金东谿建立朗县,由山南地区管辖。1982年林芝地区成立,朗县划归林芝地区管辖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6-06
贡觉,藏语意为“贡”活佛在“觉”地方定居。
  民主改革前,贡觉分为贡觉宗和三岩宗,属昌都28宗之列。1959年10月1日贡觉县人民政府成立,1966年底县驻地由莫洛村迁至喀沙。县府现驻莫洛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6-06
察雅,藏语意为“岩窝”。清代史料中写作“乍丫”或“扎雅”,相传17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嘎曲·扎巴江措在克贡村附近山头的悬岩下修行,后人就把他修行的地方叫作“察雅”。
  唐时属吐蕃统治范围。唐末至宋朝又归“德巴”割据势力统辖。元朝时为亦思马尔甘万户府的辖地。明初隶属于磨儿勘招讨司。永乐年间,归翰君南哥巴藏卜管辖。清朝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皇帝册封麻滚寺第四世活佛罗桑郎吉为那门汉。并赐“讲习黄法那门汉之印”,敕封察雅全部土地为其采邑,百姓为其属民。清末,赵尔丰在川边施行改土归流,察雅亦在改流之列。1911年清政府在察雅设理事官。1912年察雅设县。1915年后察雅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改称察雅宗,设立“拉让”府。1959年1月察雅宗解放委员会成立,1959年7月成立察雅县。县府现驻烟多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6-06
芒康,藏语意为“善妙地域”。
  清雍正四年(1726年),在境内的南墩建立界碑,此碑以东属四川管辖,西划归西藏,为芒康台吉地。1911年设江卡委员,1912年改设宁静县和盐井县,属川滇边务大臣管辖,1950年10月12日藏军第九代本德格·格桑旺堆率部起义,两县解放,1959年7月分别成立宁静县和盐井县人民政府,1960年4月两县合并称宁静县,1965年11月改称芒康县,县政府设在嘎托镇,隶属昌都地区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6-06
洛隆,藏语意为“南谷”或“南川”。
  现洛隆县辖境包括原洛隆宗、硕督(又称硕搬督)宗辖地。唐代时为吐蕃属地。元代隶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代后期属昌都寺。清雍正三年(1725年),由雍正皇帝将洛隆宗关送给达剌喇嘛作为布施地,直接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辖,后因功德林活佛去内地朝见皇帝有功,西藏地方政府将硕督宗的管辖权转授予功德林,宗本由功德林直接委派。洛隆宗仍由西藏地主政府管辖,宗本由地方政府每三年任命一次。1950年11月分别成立洛隆宗、硕督宗解放委员会,隶属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管辖。1959年11月洛隆宗和硕督宗合并成立洛隆县,隶属昌都地区,县址由康沙迁到孜托镇。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