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派文化的问题,我再解释一遍.我觉得和吴文化确实有差异,把其等同于吴文化更是荒谬.吴文化和海派文化同源,但同源并非表示就是一样的.犹太教还和基督教同源呢.日本和服,假名还和汉服,汉字同源,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吴文化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拿来主义地结合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而成.今天的苏州文化,杭州文化就是吴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不是很好么?海派文化就不同了,它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固然也有本土文化成分,但总体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其西方文化成分主要是受法国和白俄影响的小资色彩强烈,崇尚享乐主义的拉丁文化,和香港的继承自英国人的崇尚奋斗和工作的资本主义精神强烈的新教文化明显不同.以欧洲和美国来比较,我觉得海派文化和吴文化的区别要远远大于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区别.就看其名字,会发现只有欧洲文明,西方文明,却从来没有美国文明一说.而中国呢,也只有中华文明,华夏文明,没有汉文明,吴文明的说法.但上海却有公认的海派文明和所谓蓝色文明的说法,这说明海派文化已经自成体系,和吴文化,中华文化的母体已经分离.当然不能否认它也继承了不少本土的东东.关于海派文化的扩张,并非虚妄之言.我们不妨来看看欧洲和美国的差异,和上海作个比较
1.欧洲人说美国人只是他们的表兄,却不说堂兄,更不说亲兄弟.这说明什么呢?美国人也不认为自己是欧洲人,只是欧洲人的后裔,虽然主流文化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也受黑人拉美亚裔等少数族群的影响,但不会一概说盎格鲁撒克逊人,也有德意志,爱尔兰,苏格兰,波兰,意大利,匈牙利,甚至犹太人.可是有些上海市区人偏偏要把全体上海人称为"吴",似乎其他族裔,越,淮,鲁,粤,闽,鄂,津.....这些地方的人都很丢脸似的.这究竟是郊区有族群歧视倾向,还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2.一百年前的欧洲流行"美国威胁论",其盛况绝不亚于今天的"中国威胁论",出现了敌视美国的情绪,排斥美国货的行为,当时甚至有人提议英法德三国联合起来,共同抵制美国的经济侵略和可能的军事入侵.而现在,郊区人和江浙人对上海市区人有看法,要求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对上海经济的扩张和过分强势感到担忧,看起来很过分吗?
3.今天的欧洲,对于美国文化十分警惕.好莱坞,迪斯尼乐园,英语霸权,麦当劳,肯德基,可乐,流行音乐,百老汇,感恩节,美国的各种商业符号,还有美国式的生活方式,美式资本主义......这些对欧洲本土的文化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众所周知,法国人是最坚决保护和珍爱其本土文化的,他们甚至认为,欧洲是全球抵制美式文化的最坚固的堡垒.其他的欧洲人,也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母语文化不在受强势的美国文化影响下衰亡.欧洲文化人每年都要举办各种电影节和艺术节,环保主义者指责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各国政府相继出台各种鼓励和保护本土语言和文化的措施和法律,欧盟也毫不犹豫地把微软一分为二.而按照我们某些人的观点,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是一样的,何来入侵之说?欧洲人要抵制美国文化,把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对立起来",岂不做作可笑?我也想:难道是因为欧洲人和美国人有仇?或许欧洲人实在吃得太饱穷极无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欧洲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可口可乐,摇滚乐和性解放摧毁了古老的西方文明.毫无疑问,这3样东东都来自美国,难道这不是说:美国文化摧毁了西方文明?!这种说法姑且对错不论,但至少表明当时的欧洲有一部分人是这么看的.这些问题,不值得上海市区人深思吗?一个上海郊区人要求保护自己的本土文化母语文化,抵制强势的海派文化的影响力和同化力,难道真的很可笑,很无聊,甚至很"罪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