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区算是国民政府时代专有名词。在1930年代围剿红军时期,各省绥靖公署就下设绥靖区,不过这时候只是分区清剿的界限而已。
1945 年抗战胜利,国共相争,国民政府又在收复区先后设立了19个绥靖区,区内设司令部及行政公署,其长官由军人担任,称司令官兼行政长。军事方面,绥靖区有正规军可供指挥,还有权建立和使用保安部队;政治方面,绥靖区可以任免地方县长、专员,可以在区内直接征收军粮、截留财赋,还设政务委员会处理地权问题、健全经济组织。
抗战时期,为了调理军政关系,国民政府采取过前线重要战区长官兼任省主席的做法,第六战区长官陈诚兼湖北省主席、第九战区长官薛岳兼湖南省主席、第十二战区长官傅作义兼绥远省主席、第三战区副长官韩德勤兼江苏省主席、冀察战区长官鹿钟麟兼河北省主席等。绥靖区类似这种做法的延续,但战区时代还尊重省的原有权能和辖区,绥靖区则在辖区内基本上瓜分光了省政府的人财物权,成为军政一体的地方行政机构,形成一种特殊的行政区。虽然也有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兼山东省主席、第一绥靖区司令丁治磐兼江苏省主席的例子,但政令未必能出本绥靖区。
大致统计一下19个绥靖区在各省的分布,以绥靖区司令部兼行政公署驻地为准,括号先有数字的表明该绥靖区多次成立的顺序,地名前的数字用来标排同一个绥靖区在不同省区内移动的过程。
江苏省
第 1绥靖区(原第1方面军总部改编,司令官汤恩伯、李默庵、周嵒、丁治磐,常州-南通-淮阴,第1绥靖区苏中苏北作战的主要对手就是粟裕)、第4绥靖区(原第2集团军总部改编,司令官刘汝明,2临淮关)、第7绥靖区(新设,张雪中,淮阴)、第9绥靖区(新设,司令官李良荣、李延年,2沭阳-海州,后来改编为第6兵团)
山东省,该省的绥靖区均隶属徐州绥靖公署-徐州剿匪总司令部,主要是对付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
第2绥靖区(原第2方面军总部改编,王耀武,济南,莱芜、济南各役的实际指挥机构)、第3绥靖区(第33集团军总部改编,冯治安,2临城-台儿庄,1948年淮海战役时起义投共)、第9绥靖区(新设,李良荣,1临沂)、第10绥靖区(新设,李玉堂、兖州,兖州战役覆没)、第11绥靖区(新设,刘安祺,青岛,后来改编为第21兵团,山东最后撤退的部队)
河南省,该省的绥靖区原属郑州绥靖公署,后改隶徐州剿匪总司令部,1947年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后,大部分野战军化,放弃辖区,部分东撤徐州地区。
第 3绥靖区(冯治安,1商丘)、第4绥靖区(刘汝明,1许昌-开封-商丘)、第5绥靖区(1、第22集团军总部改编,孙震,驻马店;2、武汉行营前进指挥所改编,张轸,信阳)、第6绥靖区(第26集团军改编,周嵒,2商丘),第12绥靖区(新设,陈鼎勋、李振清,新乡,河南最后投降的据点)、第13绥靖区(新设,王凌云,南阳-新野,后被宋希濂第14兵团吞并)。
安徽省,该省原本全是第8绥靖区的地盘,省主席也是绥靖区司令夏威兼任,刘邓入大别山后属于国防部九江指挥所-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指挥,但后来北面划出一个14绥区由徐州指挥,南面又划出一个7绥区归京沪杭警总指挥。
第 4绥靖区(刘汝明,3蚌埠,退来蚌埠数日就改编为第8兵团)、第7绥靖区(2、新设,张世希,芜湖,渡江战役中崩溃)、第8绥靖区(第10战区长官部、第 21集团军总部改编,夏威,合肥,后该第10兵团)、第14绥靖区(新设,李觉,阜阳。这个绥靖区存在时间很多,受罪不小,1948年刘邓以两个纵队一个旅围攻阜阳,驻军重建的74师57旅死守成功)
湖北省,该省的6、7绥靖区是为了围剿中原新四军设立的,完成任务后一个北移,一个撤销。15绥区、21绥靖区是刘邓入大别山后设立的,属武汉行辕,后转给华中剿总,还真让刘邓给灭了一个。
第6绥靖区(第26集团军改编,周嵒,1沙洋)、第7绥靖区(1、第30集团军总部改编,王陵基、萧之楚、大治),第15绥靖区(新设,康泽,汉口-襄阳),第21绥靖区(新设,潘文华,宜昌,后并入川鄂边绥靖公署)
湖南省,隶属华中剿匪总司令部,主要对付中共的地方部队。
第16绥靖区(新设,霍揆彰,咸宁)、第17绥靖区(新设,刘膺古,常德)
陕西省,隶属西安绥靖公署,主要应对进入豫西陕南的解放军陈赓兵团和地方部队。
第18绥靖区(新设,董钊、曹日晖,咸阳-宝鸡,胡宗南放弃西安后并入南郑警备司令部)、第19绥靖区(新设,高桂滋、谢辅三,商县-石泉,胡宗南放弃西安后改编为暂5军)
除此之外,各个战区还有一些自设的绥靖区,东北有五个排序号的,华东也有徐兖、淮安绥靖区,华北有冀东绥靖区,至于职能如何,是否有上述正牌绥靖区的权力那么大,就不清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