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9年4月15日 第 5203 期 A3版■核心提示
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珠三角凭借“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铸就了30年的辉煌成就。国务院在下一个30年的开局之年正式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光荣使命,赋予珠三角“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世界级都市圈,粤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3月底至4月初,省委、省政府召开珠三角九市现场会,9天走遍珠三角九市,提出建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随后,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明确提出“三步走”目标: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面对《纲要》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及带来的挑战,中山准备好了吗?珠三角发展步入“西岸时间” 《纲要》对发展相对充分的东岸强调的是“优化布局”,对发展还不充分的西岸强调的是“提升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珠三角再出发进入“西岸时间”。
《纲要》发布不久,小榄镇一家投资20多年的港资企业老板就辗转找到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鲁云,探讨《纲要》对中山的影响,得出“这是中山及中山企业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后,该老板决定留在中山继续发展。一个企业老板有这样的政策敏感,令李鲁云惊讶不已:中山人有眼光,中山企业有眼光。
珠江口西岸包括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五市,由于香港没有陆路交通直达,内部交通条件相对滞后,与珠江口东岸深圳、东莞相比,珠江口西岸开发还不充分,江门、肇庆发展相对滞后。多年来,“内外部交通路径不畅”的珠海一直期望建设港珠澳大桥,直接接受香港经济辐射,并最终通过《纲要》将美梦成真。
从珠江口东岸发展来看,经过30年改革开放,珠江口东岸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有限,需要向待开发土地资源丰富的珠江口西岸拓展发展空间,因此,深圳市早早谋划建设深中通道,期望与珠江口西岸经济发达的中山相连,进而向西岸腹地延伸。《纲要》将“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纳入建设重点,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棋子。分析认为,广东对外经济合作的重点,以及广东未来经济增长的重心区域,可能由珠江口东岸向西岸转移,依托西岸丰富的资源承载产业转移,刺激新产业诞生。
《纲要》对发展相对充分的东岸强调的是“优化布局”,对发展还不充分的西岸强调的是“提升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珠三角再出发进入“西岸时间”。
从东岸到西岸,珠江口两岸的发展地位在30年之后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纳入《纲要》的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均直通西岸,西岸成为珠三角拓展的新空间,《纲要》提出“珠江口西岸地区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聚焦西岸,无论从沟通珠江口东西两岸来看,还是从打通珠江口西岸交通经络来看,中山的交通“节点”优势都不可替代。港珠澳大桥通过京珠高速、太澳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与中山相接,深中通道恰好是驳接珠三角东西两岸A字型交通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一旦建成,中山可在一个半小时内坐拥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大机场和深圳盐田、广州南沙、珠海高栏和香港葵涌四大深水港,一条连接珠三角东西两岸,融入珠三角交通一体化,辐射粤西的“黄金走廊”便可真正贯通,中山在珠三角A字型交通骨架中的节点作用便会产生倍数效应。据分析,过去由于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不畅,相关项目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部分大项目与中山擦肩而过。建设深中通道,将为中山吸引大项目创造优越条件。
经验主义小富即安”是大敌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发出警示:“经验主义与小富即安”是思想上的两大敌人,要打破发展模式凝固化,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这样一类思想。
中山以1%的土地面积创造全省4% 的经济总量,创造中山模式:制造之城、幸福之城、善治之城、人文之城、绿色之城。而这些是在偏居珠江口西岸、无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创造的,靠的是什么?是思想解放,敢为人先。
然而,《纲要》创造的历史性机遇与一场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交会,给地方和企业提出了一道发展命题:是依赖传统发展路径?还是因应时势谋求科学发展?有识之士形象地把实施《纲要》和应对金融危机视为一次“大洗牌”。对企业而言,这是一次决定兴衰的大洗牌;对城市而言,这是一次决定主要经济指标排位的大洗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发出警示:“经验主义与小富即安”是思想上的两大敌人,要打破30年来的发展模式凝固化,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这样一类思想。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中山市属企业突飞猛进,“十大舰队”风光一时。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山企业相对内敛,缺少惊喜,但埋头实干的结果是,集群经济形成特色,造就民营经济辉煌,同时想方设法招商引资撑起外向型经济半壁江山,创造出代表珠江口西岸特色的发展模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然,比较9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山企业的变化,我们发现中山企业家不事张扬的价值取向,代表了中山相对内敛的城市性格。中山企业家虽敢闯敢干,但缺少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冲动,往往小富则安,表现为企业贷款需求不强,中山的银行存贷比长期徘徊在40%多,与同类城市比差距明显;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不足,至今只有4家A股上市公司。尽管全市创造了400多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涌现不少“隐形冠军”,但难有企业达到百亿规模。
在珠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山要加强融入珠三角都市圈的战略研究,积极参与珠三角分工,在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和发展中定好位,做好名配角。如针对中山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比例偏低的现状,主动接受香港、深圳现代服务业辐射。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鲁云认为,结合中山本地实际,除了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之外,另一个增长极是大力发展中山的服务外包产业,中山可建成“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认为,中山电子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可以做一些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外包,可以给美国、欧洲国家做一些这方面的服务外包。
在一体化格局中谋篇布局 中山与珠三角其它城市一道参与《纲要》实施,就要站在珠三角打造世界级都市圈的宏观高度,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谋划中山未来。
《纲要》吹响了珠三角再出发的号角,环顾四周,周边城市借势发展、谋势发展的势头令人警醒。珠海市总投资超3100亿元的67个大项目中,超过1/3为交通、物流项目,试图以“一桥、双港、三铁、八高速”打通珠海的交通经脉。2009-2012年,高栏港经济区总投资将达1310亿元,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达2178亿元。江门市加快融入珠三角都市圈,启动交通一体化规划,进一步密切与“广佛”、“港深”都市圈的联系,并提出发挥后发优势,成为珠三角新的经济增长极。惠州市“抓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石化、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都以大批大项目为支撑,石化产业有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等项目,电子信息产业有TCL液晶模组、三星电子等项目。可以想见,中山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态势,放慢发展步伐,就可能拉大与标兵的距离,并被追兵超越。
中山与珠三角其它城市一道参与《纲要》实施,就要站在珠三角打造世界级都市圈的宏观高度,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谋划中山未来。
目前,建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战略已形成。2月27日,深圳、惠州、东莞三市主要领导人在深圳召开联席会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打造“深莞惠经济圈”,争当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3月19日,“广佛同城框架协议”在两城交界的南海签署,在广佛同城的基础上,“广佛肇经济圈”的轮廓日益清晰,将于2012年建成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线,将肇庆至广州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肇庆顺理成章地被谋划为广佛产业转移的“后花园”。“珠中江经济圈”在这次珠三角现场会上提出,得到珠海、中山、江门三市高度认同,三市即将签署框架性合作协议。
然而,将三大经济圈进行比较后发现,广佛肇经济圈和深莞惠经济圈分别有广州和深圳担起龙头角色,可望借助其强大辐射能力,带动经济圈发展。唯珠中江经济圈缺少大城市的带动效应,珠海作为区域龙头,因目前尚处于珠三角交通末梢,强大的港口物流优势无从显现,又缺乏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体系,需要与中山、江门联手做大,三市的合作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障碍,几个城市间充分利用优势互补,在更大区域内谋求产业布局和资源共享,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合理流动。
中山处于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交会点,担负着重要节点角色,意味着中山在参与珠中江经济圈协作的同时,有条件承接另外两个经济圈的辐射。因此,在加强经济圈内合作的同时,要把中山的发展放到珠三角城市群的大框架中去谋划,借助周边深水港、航空港等集聚的优势,不求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按大工业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内谋求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临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
此外,《纲要》作为国家战略,不可能涵盖所有产业、所有领域,有识之士表示,《纲要》没明确定位的,也是中山的拓展空间,可大胆试,大胆闯。
城市软实力决定中山未来在珠三角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是未来珠三角城市竞争的一个关键领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竞争力。
中山是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中山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五,中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港口十强、世界港口百强,然而,中山城市知名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分析认为,中山城市营销略显不足,尽管城市荣誉很多且层次很高,但区内缺少一呼百应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在各类突出城市形象的大舞台上难有中山声音,以至中山难以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难以吸引高端服务业企业入驻经营,这些都是城市软实力相对不足的表现。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所做的中山城市形象调查,北京只有38.5%受访者知道孙中山的故乡在广东,只有4.9%的受访者到过中山,99%的受访博士没有到过中山。表现在旅游方面,少有游客将中山作为旅游目的地,今年春节期间,孙中山故居游客比增一倍,但中山过夜客反降,酒店开房率普遍不足6成。
城市软实力是相对于城市硬实力而言的。在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硬件设施等硬实力之外,体制机制、文化水平、人文环境等软实力尤为重要。软实力是城市文化、形象、品牌等的综合体现,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条件和精神力量。
在珠三角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是未来珠三角城市竞争的一个关键领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竞争力。
应该说,多年来,中山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了前面,从建宜居城市到建适宜创业、创新、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从建全国园林城市到建全国生态城市,从建全国文明城市到建文化名城,中山在城市文明建设中不断提升。中山需要继续发挥这些优势,将城市文明度转化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孙中山是中山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是宝贵的城市资源,要利用孙中山先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挖掘、整合中山文化旅游资源,将有助于提升中山的国际形象,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提高整个城市品位,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让中山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以文化为切入点走得更好更快。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鲁云建言:中山要定位在赶超中国、世界先进城市上,第一步,在国内率先建成“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第二步,在亚洲建成“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第三步,在世界范围建成“三个适宜”新型城市。李鲁云认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接下来要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在推进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在做好创新审批方式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两个试点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