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德阳25年如一日建成“生态长城”
作者:吴辉军 发布时间:2008-07-28 06:45:17 来源:中国江西网
--------------------------------------------------------------------------------
经过25年的艰苦治理,德阳县内的山脉一改西北的荒凉,四处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江西网记者 吴辉军 摄)
在缺水少雨的西部地区,鲜有山头郁郁葱葱。而在德阳县,“感知宁夏50年辉煌——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发现了一条一望无际的绿色山脉。而25年前,它也和其他的西北山脉一样,很难见到长有树草。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一道,用25年的时间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在这些山脉上建起了一道可以绕地球赤道3.2圈的“生态长城”,才让这座山脉得以像如今这般面貌。
经过治理后的荒山遍山披绿,和一望无际的梯田交相辉映。(江西网记者 吴辉军 摄)
彭阳县地形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残塬区,境内山多川少,为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地区。1983年建县时,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33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2%,年流失土壤总量约1400万吨,土地贫瘠,植被稀疏,小气候恶化,生存条件恶劣。
1983年起,彭阳县按照“山顶沙棘带帽,山坡两杏缠腰,坡底广种核桃花椒”的方式,改造梯田使斜度小于15度,在山下筑起多道绿化防护带,防户带上种上银杏和植被,并在山体上种草,使“泥不出田,水不下山”。经过25年艰苦卓绝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德阳县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目标,走出了在黄土丘陵地区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富裕群众的典型路子。
截至2007年,全县林木累计保存面积达到192.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22.4%,其中退耕造林76.2万亩、治理沟道449条24.3万亩,全县等级以上道路、城镇、村部、学校和宗教场所得到绿化,累计治理小流域92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63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70%。彭阳人用双手挖出的“88542”工程整地带可以绕地球赤道3.2圈,被日本友人称为“中国生态长城”。
获益于德阳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周边农民通过发展蓄牧业脱贫致富。(江西网记者 吴辉军 摄)
德阳县的小流域治理,改善了周围的植被环境,同时也使周边的农民受益。在刘沟门村,农民利用山上新长出的紫花苜蓿,发展蓄牧业,平均每户养牛4头、羊4只,每户年均2万多元,一举脱贫致富。而德阳县内这样获益于小流域治理而脱贫致富的村庄达40多个。
德阳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水利建设、水土保持、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先进县,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第八批全国生态示范区;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退耕还林先林县、全国绿化模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