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名称的来历:因为珠海的区域在珠江出海的八大门(虎门、横门、蕉门、磨刀门、泥湾门、鸡啼门、崖门、虎跳门)所在区域,也就是“珠江出海的地方”,简称“珠海”。
今天的珠海市包括了以前的珠海县和斗门县,以前的珠海县划分成了今天的香洲区和金湾区,以前的斗门县撤县改为今天的斗门区。今天珠海市大部分地区原属中山县(今中山市),小部分地区原属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
1949年10月30日,珠海内陆地区解放,1950年8月3日万山群岛海岛地区解放。
1952年12月31日,建立渔民县,宝安、东莞、中山3县所属海岛为渔民县的行政区域,县址设在唐家,由粤中行政区领导。
1953年4月7日渔民县正式定名为珠海县,将中山县属的中山港乡、东莞县属的万顷沙及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大横琴、小横琴、南水、北水、高栏、荷包、淇澳、龙穴、内伶仃、外伶仃、三门列岛、万山群岛、担杆列岛、佳蓬列岛等全部100多个海岛划归珠海县,县政府设于唐家,隶属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5年珠海划为边防区,设立上涌、下栅边防检查站和发边防居民证。
1959年3月22日,珠海县撤并入中山县。
1961年4月17日恢复珠海县建制,县政府驻香洲。
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撤县改为珠海市,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市人民政府)设在香洲。同年11月升格为省辖市。
1980年8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批准在珠海设置经济特区,面积为6.81平方公里。1983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珠海经济特区范围面积为15.16千方公里。
1989年4月5日,珠海经济特区面积调整为121平方公里(香洲区的内陆地区、横琴岛和淇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