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10阅读
  • 0回复

[其他]【轉帖】關於舊郵電式地名拼寫方面的問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8-10

曾世英,《中國地名拼寫法研究》,頁73-76

  我國舊郵電式的地名拼寫法是前清末葉制訂的。在國內有關文獻中尚未見到記載,而在 1908 年英國倫敦的中國內地會為傳教士編印的英文版《中國地圖》 (Atlas of Chinese Empire) 的序言裡有這樣一段引文:“為了訂立中國的羅馬字母拼寫標準,1906 年春在上海舉行了帝國郵電聯席會議。一個重要的條件是拼寫的地名必需適和於打電報,這就排除了連寫符號、送氣符號和發音符號。因此,除了廣東及廣西、福建的一部以外,基本上北方的 ch 由南方的 k 或 ts 代替(如 Peking、Tientsin、Tsinan 等)。對外通商慣用的拼寫法一般保留,…在無法區分地點時,地名後附加省名的縮寫。”
  這段郵電聯席會議上的記錄勾劃了舊郵電式地名拼寫法的大致輪廓。這裡所說的送氣符號應指用同一拉丁字母代表漢語音位上跟不送氣音相對立的送氣音的附加符號 ',例如當 p、t 代表不送氣音時,p'、t',就代表送氣音。發音符號則指用同一個元音字母表示不同音值時所加的符號,例如 e 和 ê、u 和 ü。
  在郵電聯席會議舉行的時候,威妥瑪和翟理斯的兩本華英字典都已出版。前者不僅有送氣符號 ' 和發音符號 ê 和 ü,而且還用數字區分聲調(四聲)。後者現在看到的是 1912 年的第二版,那裡雖也有送氣符號 ',但發音符號則只在字母 u 上出現作 ü,而字母 e 上並不出現。郵電聯席會議上據以作出決定的第一版翟理斯字典,迄今沒有見到,其中有無送氣符號和發音符號尚待查考。如果沒有的話,為了排除送氣符號和隔音符號,郵電業務上之所以採用“翟理斯式”拼寫法,道理很清楚。否則的話,為甚麼不用“威妥瑪式”而用“翟理斯式”,就有點費解。但有一點似乎近情的,即郵電式並不是原封不動的“翟理斯式”,因此“翟理斯式”和“威妥瑪式”兩者之間的差異跟舊郵電局名採用送氣符號與否不應等同起來。
  舊郵電局名之沒有採用送氣符號 ',是否根據了第一版的翟理斯字典,還是無條件的把它丟掉,這裡不去追查。但沒有出現,卻是事實。由於舊郵電局名中把漢語裡一整套共六對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混同起來,響影到 102 對聲母,所以異名同拼的情況是十分嚴重的。例如福建的漳州和江蘇的常州,舊郵電局名同拼 Changchow,而在江蘇的 Changchow 後加註省名的縮寫 Ku;遼寧的蓋平和河北的開平,舊郵電局名同拼 Kaiping,而在遼寧的蓋平後加註省名的縮寫 Liao。漢語併音則分別為 Zhangzhou、Changzhou,Gaiping、Kaiping,而不需一個加省名的縮寫,一個不加。
  為了區別異名同拼,郵電內部雖然可以任意地在某一地名後面附加省(區)名的縮寫,在另一地名後不加的辦法來解決。但在社會上應用時,如果張冠李戴,錯了位置,就有問題。譬如說在江蘇有人寄信到常州,因為在本省只寫 Changchow,不寫 Changchow Ku,郵局分檢時會當作漳州,寄往福建。這是舊郵電式在當時的缺點,今後改用《漢語拼音方案》,這方面的問題就可以大大縮減。
  此外,舊郵電局名還採用了同音異拼的辦法,從而帶來拼寫系統上的混亂,具體事例見本文之(六)。
  這裡有一點是需要指出的。舊郵電局名並是完全依照所謂舊郵電式拼寫的。在舊郵電式拼寫法規定以前,我國的有些地名已有人用拉丁字母拼寫,郵電局名沿襲照用。例如北京拼 Peking,福州拼 Foochow,以至鎮江拼 Chinkiang……等都不是舊郵電式 (也不是“威妥瑪式”)。後來由於年長日久,對於原來的規定可能日漸遺忘,而“威妥瑪式”的影響卻在擴大,因此後期的郵電局名拼寫法中,在系統性上出現了分歧混亂。例如北字大多數拼 peh,但有一部分拼 pei,新字多數拼 sin,一部分拼 hsin,清字多數拼 tsing,一部分拼 ching……等。甚至同一地名中也出現了不同的拼音體系,例如四川的北碚場拼作 Pehpeichang,其中北字作 peh,是舊郵電式,碚字作 pei,是“威妥瑪式”,崇慶拼作 Chungking,其中崇字作 chung,是“威妥瑪式”,慶字拼 king,是舊郵電式。
  舊郵電局名把廣東及福建、廣西的部分地名照地方音拼寫的辦法可以說南一種歷史現象。這是有兩個背景造成的。七八十年以前,由於交通不便,沒有全國通行的語音來給那裡的地名拼音,只有以地方音為拼音的依據,這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當時我國郵電管理權已落入帝國主義分子之手,他們任意妄為是必然的。今天當全國各族人民都有推行通用語言,以利交流情況,更好團結的願望時代,如果採用遷就方音的辦法,不僅在漢語地區已經過時,就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過分強調也是不足取的。
  關於舊郵電式地名拼寫法的作用問題,我們認為它在一定時期內是起過一些作用的,但今天來說,它的作用已由逐漸削弱而走向消失。上面提到有人在對舊郵電式拼寫法不夠滿意的同時,指出在通郵通電時只要照它書寫,就可投遞無誤。所以解放以前,舊郵電局名的拼寫法不僅在國內和國際業務上通用,而且只要有了郵電局名,英國出版的地圖上就首先照用。這裡說明一個問題:可能有人以為“威妥瑪式”拼寫法既然是英國人設計的,英文裡拼寫我國地名時必然採用。其實不然而是誤會。英國人拼寫我國地名時,一般是以地圖為依據的,而英國出版的地圖,不說剛纔提到的那本 1908 年出版的《中國地圖》完全採用郵電局名拼寫法,即使直到 1958 年出版的《泰晤士地圖集》對我國的漢語地名,在下文關於“威妥瑪式”的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到,也幾乎全部採用了我國舊郵電局名的的拼寫法。這本地圖集在西方國家之間有較大影響,因此我國舊郵電局名不僅在英國廣為使用,而且在其它採用拉丁字母拼寫文字的國家裡,除了對漢語另有拼音設計的國家,並且那裡也只對一部分常見地名有自己的拼寫法外,一般也就照用了。
  舊郵電式地名拼寫法不僅有上面指出的技術上的缺點,而且它是在舊社會裡,帝國主義分子利用他們竊取的權力,為自己謀便利,但並不符合我國語言情況,而強求在我郵電業務上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國自己的、科學的、法定的方案,它在批准以後,我國的郵電局名已於 1958 年起改照《方案》拼寫。舊郵電式拼法既然在我國郵電業務上不再使用,那麼,它就失去了活動的場地,也就失去了作用。即使在在國際上由於習慣勢力在一定時期內在某些場合還會繼續使用,但也只是日暮途窮而已。
  最後應當指出,所謂舊郵電式地名拼寫法並不是對我國各民族語言的地名說的,它只適用於漢語的地名。其它民族語言的地名,如內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的郵電局名,當時並未有何規定,從現有資料分析,少數民族語言的舊郵電局名,大部分採用了當時國外流行的拼寫法,也就是直接從少數民族語言拼音的。
Please read: A personal appeal to Wikipedia founder Jimmy Wales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