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759阅读
  • 20回复

[浙江]绍兴滨海新城=袍江新区+绍兴县滨海工业区+上虞杭州湾新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2-04
http://www.shaoxing.com.cn/news/content/2010-02/04/content_460941.htm

合力共建绍兴共建滨海新城
全力打造绍兴发展大平台



今天上午,市委书记张金如、市委副书记谭志桂等市领导先后来到曹娥江袍江大桥工地、绍兴县滨海工业区、曹娥江大闸、嘉绍跨江大桥和上虞杭州湾新区等地,实地踏看了规划建设中的绍兴滨海新城现场。 (记者 张科勇 文 石皎月 摄)

向北向北向北——从春天开始,我们去寻找大海。那蓝色的呼唤,2500年来,一直流淌在越人的血液里。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一手挽着杭州,一手挽着上海,去追寻那个蓝色的梦幻。

我们攀登在“山会时代”的岩石上,眺望的目光,一次次激起大海中蓝色的浪花。那蓝色的浪花让我们无限地遐想。镜湖的柔波,一直拍打着绍兴的梦幻;时间的隧道里,一直响彻着向北向北的呐喊;古越历史的额头上,镶满了蓝色的忧伤。从这个春天我们出发,走向大海!去追逐那一片向上的蔚蓝。

向北向北向北——我们走向大海,用2500年的文化,作为大海的魂灵,用绍兴人的智慧,装扮大海的容颜。我们信步走向钱塘,我们飞身跃向上海,将绍兴未来发展的告示贴向大海,将绍兴历史呼唤的声音,向大海发布,让绍兴的梦想串起大海蓝色的浪花,让绍兴高高地站在无垠的海边,高高地站在长三角的上空!

向北向北向北——蓝色的月光,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大海,2500岁的城市踩着这蓝色的节拍,向未来迈进,蓝色的希望在这里飞翔!面朝蓝色的大海,四处是明媚的阳光,面朝蓝色的大海,四处是开放的鲜花,面朝蓝色的大海,绍兴人放飞着一束束蓝色的梦幻。(首席记者 周能兵)


来源: 绍兴网-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 季建明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2-04


解读滨海
合力共建一个绍兴发展的新平台
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全力打造发展新平台,是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按照“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初出形象、十年形成规模”的要求,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核心区块现行启动区初具规模,涌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互动发展格局,初步建成具有现代化特征和综合性功能的大城市新组团。
A 新城为何开发?
理由一:构筑发展新平台的需要
全市规划总面积142平方公里的11个省级开发区,已实际开发利用135平方公里,发展空间不足已经成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
规划建设的绍兴滨海新城有土地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土地面积385平方公里,从长远来看,尚有70多平方公里的围涂空间,土地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基础较好,是未来绍兴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理由二:建设大城市接轨大上海的战略举措
规划建设的绍兴滨海新城,位于环杭州湾南岸中间地带,是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先导区域和主力区域,是绍兴大城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城市北进、沿江开发”战略的具体内容,是加快城市迈向“杭州湾时代”的战略部署。
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是我市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重要平台,是顺应全省谋划产业集聚大平台、构筑海洋经济发展带的战略举措,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推进绍兴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举。
同时,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对促进环杭州湾城市联动发展、一体发展,提升环杭州湾城市群在长三角中的战略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B 新城是啥模样?
关键词:规划范围
规划建设的绍兴滨海新城东与宁波余姚接壤,南至上虞市、曹娥江及绍兴县,西界杭州萧山区,北临钱塘江,总面积近500平方公里。
关键词:“一心、两带、三区”
“一心”:嘉绍跨江通道连接线以西、曹娥江下游以东,沥海镇及以北区域,是绍兴滨海新城的核心区块(江滨区)。
“两带”:沿钱塘江的滨海景观带和沿曹娥江两岸的江滨景观带,是绍兴滨海新城的生态功能调节区、城市休闲旅游区、滨江景观居住区。
“三区”:即西区、南区和东区。西区(滨海工业区),属以纺织为主体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城区、国际纺织制造中心和绍兴重要港口区。南区(袍江新区),属以高新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化生态型综合工业新城区和现代化综合物流枢纽。东区(上虞杭州湾新区),属以医药化工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城区和绍兴重要港口区。
关键词:产业定位
绍兴滨海新城将坚持“制造业先行,现代服务业、观光生态农业同步积极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集聚。
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要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立足特有区位优势,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信息科技、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发展现代商贸、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
协调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立足区域农田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切实提升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
C 新城怎么建设?
关键词:开发原则
坚持集约发展。把集聚集约、提质提效作为新城开发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提升新城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坚持统筹发展。统筹协调绍兴滨海新城与内部镇街、开发区块的空间布局,按照“疏密有致”的原则,实现城镇化、工业化良性互动。
坚持联动发展。根据市场导向,着力培育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集聚优势产业,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分工合理、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
坚持持续发展。坚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寻求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实施有序开发,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既打下产业基础,又留有空间余地。
关键词:基础设施
根据新城的目标定位,统筹规划重大基础设施,统一研究确定新城各区块之间及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快速干线、曹娥江两岸航运码头的布局等。启动曹娥江水域整治和保护工作。加快推进越兴路、进港路、滨海大道、展望大道、世纪大道和跨曹娥江连接各区块的桥梁及道路建设,加快嘉绍跨江通道、绍兴中心港区、杭州湾海涂围垦及绍兴滨海新城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为项目入驻和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D 新城体制如何保障?
关键词:体制机制
按照整体规划、分片推进、创新体制、合力共建的原则,统一谋划绍兴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优化布局结构,整合各种资源。
建立绍兴滨海新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编制新城的总体规划,审定分区规划及产业、交通等专项规划,协调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及建设,统筹协调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各片区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和抱团发展。建立绍兴滨海新城西区(滨海工业区)、绍兴滨海新城南区(袍江新区)、绍兴滨海新城东区(上虞杭州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城核心区块(江滨区)分区开发建设的体制。
关键词:保障措施
争取把绍兴滨海新城纳入全省正在谋划的产业发展大平台,一些事关新城长远发展或者区位提升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列入省“十二五”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市委、市政府将成立绍兴滨海新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有关重大事项。
高标准编制绍兴滨海新城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分区规划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抓紧编制绍兴滨海新城核心区块启动区的控制性详规。设立新城开发基金,专项用于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推进、紧缺资金调剂、兑现各种奖励等。实行收费减免政策。制定金融支持新城企业发展意见,全方位地开展金融扶持。
关键词:合力共建
各级各部门都要确立合力共建的责任意识,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新城各区块之间既要加强协调、互相合作,又要开展竞争、互相激励。相关部门要把新城的工作列为部门自身工作的重点,在人力、精力和时间上优先安排,给予保证,努力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绍兴滨海新城开发建设的良好氛围。(记者 张科勇)
[ 此帖被zhxq在2010-02-04 20:0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2-04
走马滨海
记者实地聆听一座新城的“胎动”
踏过泥泞的足迹,碾平坎坷的大道,城市轮廓渐渐形成。无论是发展了近10年的袍江新区,或者历史更长的上虞杭州湾新区,抑或是年轻一些的滨海工业区,如今都已经是一片企业林立、商场超市聚集、居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在很多原先的农村人眼中,这里如今的新貌正是城市发展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面对全新“出炉”的绍兴滨海新城,袍江人、滨海人、沥海人流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对进一步发展的渴望和对新城的向往。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向北,我们有这样的胆识。
【区域名片】
袍江新区,其前身袍江工业区创建于2000年7月,下辖斗门、马山两镇,现有人口近10万人。袍江新区成立9年来,工业产值已占市区经济总量的60%。2009年,袍江新区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400亿元,同比增长8%。
现场走访:十年磨一剑,农村胜城市
星罗棋布的高科技企业厂房、鳞次栉比的高端楼盘,4S店云集的汽车城……放眼如今的袍江,已成为集工业、人居、商贸于一体的成熟开发区。很多人似乎对10年前的这里已经没有了印象,不过对于“老斗门”赵清三来说,10年前的家乡依然仿佛历历在目,一大片农田,杂乱的村庄,弯曲的河流,狭窄的田埂,斜拉的管线……
如今的袍江道路宽敞、环境宜人,不少硬件设施比老城区更优越,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买车到袍江,买房也到袍江,“如果绍兴滨海新城建好了,袍江真的成了绍兴的闹市区了,那我们的生活还会更美好。”赵清三和村民都憧憬地说。
部门声音:新城建设,袍江发展迎机遇
“绍兴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绍兴大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袍江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重大机遇。”在接受采访时,袍江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很是兴奋。开发建设9年来,袍江需要构建一个能够纳入全省产业发展的大平台,新城的规划建设,正好为袍江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袍江新区作为规划中的绍兴滨海新城的一部分,具有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公共配套完善等有利特点。推动绍兴滨海新城建设既有利于绍兴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平台,也有利于推动袍江工业做强做优,提升袍江发展竞争力。
袍江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认为,作为绍兴市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主阵地,面对开发绍兴滨海新城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袍江有责任、义务担当起推进新城建设的重任。他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根据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的需要,做好事关新城规划建设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努力为加快规划建设创造条件、打实基础。
【区域名片】
上虞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海涂围垦区,其前身为创建于1998年的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2006年4月,被国家发改委核准为保留的省级开发区。建园以来,园区累计引进企业150余家,总投资达225亿元,外资企业7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家。2009年全年13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9.3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绍兴市11个省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现场走访:昔日“角落头”,今日“桥头堡”
站在上虞沥海九六丘滩涂上,往钱塘江上望过去,数公里长的钢铁栈桥一直从岸边向江面延展开去,工程车忙碌地奔驰着……在2012年,这里将建设一座跨越钱塘江、让“天堑”变“通途”的嘉绍跨江大桥。
当地企业家俞先生说,在老一代的沥海人口中,这里素有“上虞角落头,绍兴隔壁头”的说法,曹娥江和杭州湾更是隔断了绍兴与上海的联系,是个交通“死角”,“我自己开车走访客户谈生意,每次都要绕个圈,先从‘角落’里出来,再上公路上高速,以后的话直接过桥就方便了。”俞先生说,未来去绍兴走曹娥江袍江大桥,去上海可走嘉绍跨江大桥,可节省很多时间。“随着新城的规划建设,这个‘角落头’将成绍兴、上虞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我们企业的发展也会更上一层楼。”
部门声音:从“建区”到“造城”,尽快“华丽转身”
“绍兴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将‘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是实施虞绍城市组团发展战略、‘建设大城市、承接大产业’的现实需要,也是自身配套建设的需要。”上虞杭州湾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目前,园区内有数万人员在那里工作,生活、后勤服务全都由临近乡镇消化,为此园区里白天人员聚集非常热闹,但是到了晚上则相对冷清,为此,下一步园区将加大金融商贸、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环境建设,不仅要让人们在这里工作,更要生活于此,居住于此,要把它打造成杭州湾南岸的诗意栖居地。
今年绍兴滨海新城的科研行政商贸区建设将正式启动,争取2011年全面完成基础配套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河道水系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拉开新城框架,从“建区”向“造城”华丽转身。
【区域名片】
南面马鞍山蓊蓊郁郁,北面钱塘江、曹娥江交叉相连,在这片山海之间,崛起了滨海工业区。2002年6月27日,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滨海工业区“扬帆起航”。截至2008年底,工业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57只,投入达到327.7亿元。2006年,滨海工业区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正式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现场走访:荒涂变“热土”,“城市味”渐浓
靠着滨海工业区管委会的高楼窗口往外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映入眼帘,这是规划中的商务写字楼,那是十八层的高层住宅楼,那边还有即将开业的滨海人民医院……这里,正“孵化”着一座新城。
“一瓶酱油,两袋酸菜鱼调料包,还有孙子喜欢吃的话梅、果冻。”在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佳润超市”门口,胡云梅老太带着孙子,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出来,“超市大东西多,什么都有,一开始来的时候,我走在里面路都找不到了。”胡老太笑言,这是她逛过的最大的超市。以前,人们提起“海涂地”,总觉得是一片荒凉之地,如今这片海涂上,到处充满“城市味”了。
部门声音:近水楼台先得月,求精求新快发展
滨海工业区管委会有关人士称,在工业发展及招商引资上,滨海工业区“筑巢引凤”、求“精”求“新”,吹响优势产业招商“集结号”,吸引优质项目进驻,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用更多精力提升纺织印染业产业结构,推行“绿色染缸”,培育一个生态型科技型工业新城。而与此同时的另一个重点,则是进一步激活商贸氛围,激发三产潜力。
据悉,滨海工业区现有常住和外来人口近10万,商贸发展方兴未艾。根据项目建设计划表,记者看到,2010年滨海工业区商贸三产重点项目有7个,包括一个大型商场、十八层的酒店式公寓及商务楼、十八层住宅楼、二十一层的酒店等,目前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随着绍兴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滨海工业区作为沿海地带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发展也将提升到新高度。(记者 阮越才 胡妮娜)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2-04
深读滨海
建设新城,绍兴全面步入“杭州湾时代”
核心提示:杭州湾南岸,蜿蜒的海岸线,把上虞杭州湾新区、袍江新区和滨海工业区3颗“珍珠”由东到西紧紧串联在一起。微风轻拂,海浪轻拍着柔软的滩涂,金光闪闪。这是一片希望之土!
2010年1月20日,市委召开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绍兴滨海新城呼之而出。从“山会时代”向“鉴湖时代”“镜湖时代”的层层推进中,绍兴紧扣经济发展脉搏。绍兴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预示着绍兴由此全面进入“杭州湾时代”。有人说,这对“后危机”时代绍兴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建设中的嘉绍跨江大桥将给绍兴未来发展带来什么?“杭州湾时代”绍兴如何抢发先机?绍兴滨海新城建设能否推动绍兴经济新一轮腾飞?
A 太阳照在海涂上
上虞海涂,满身泥浆的高银龙夫妇面对着一丘又一丘的滩涂,搞了近20年的种养殖。海涂松软的黑土地上,留下了夫妻俩艰辛的脚印。点点滴滴的汗水掉在这片盐碱地上,在执着和坚守中,他们收获过喜悦。他们相信,这里孕育着希望!
然而现在,高银龙夫妇可能还未察觉到,一缕更为温暖的阳光正照向这片广袤的土地。
1月20日,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规划建设绍兴滨海新城成为共识。绍兴市委、市政府沿着杭州湾南岸黄金海岸线,画了一个醒目的圈,绍兴滨海新城的轮廓,开始正式定格在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上。
规划建设的绍兴滨海新城,东与宁波余姚接壤,南至上虞市、曹娥江及绍兴县,西界杭州萧山区,北临钱塘江,总面积近500平方公里。
袍江新区,10年前的袍谷、三江地带,尚是一片村庄、农田错落的乡野之地,如今它已演变为一个经济力量日夜生长的新增长极。
滨海工业区,作为绍兴县产业升级的领头羊,鲜明的产业升级导向,带给滨海工业区的是包括电气机械、汽车配件、精细化工等在内的10余个新兴行业的崛起。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己任的生态型现代工业新城建设,渐成滨海工业区的“金名片”。
上虞杭州湾新区,一张“白纸”上正在描绘出壮丽的画卷,引领上虞经济跨入起飞的跑道……
在大绍兴的海岸线上,3颗“明珠”熠熠生辉。绍兴滨海新城,便是要将3颗“明珠”有机串连起来,“抱团”发光,使之成为未来绍兴的“太阳之城”。
B 打通绍兴“出海口”
经济危机的阴霾尚未彻底散去,区域经济的新一轮角力,已经沿着杭州湾两岸摆开阵势。绍兴何去何从?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绍兴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规划总面积142平方公里的11个省级开发区,已实际开发利用135平方公里,发展空间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全面通车,拉开了宁波建设杭州湾新区的战场,却让绍兴一度陷入了是否会被边缘化的争议……
绍兴文理学院绍兴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章融认为,绍兴介于杭州和宁波之间,一度被人形容是“走廊”,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虽不可能完全把绍兴边缘化,绍兴自己的跨江大桥也在紧张建设中,但来自杭州、宁波都市圈的挤压,也让绍兴倍感紧张。“而一直以来,绍兴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产业平台相对分散,在区域竞争中难以形成合力。”章融认为。
面对竞争,绍兴下一轮发展的“出海口”在哪里?
“后危机”时代,机遇同样存在。有关人士认为,坚持“主动呼应、全面融入、多方联动、错位发展”原则,全面推进接轨上海工作,成为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扩散基地,上海出口商品加工基地,上海纺织品、食品、农副产品的配套基地,上海大企业、大产业配套产品的供应基地,上海工程建设的依托力量,上海居民外出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这便是绍兴面临的机遇。
规划建设绍兴滨海新城,统筹绍兴县、上虞、袍江三地沿海带协调发展,为绍兴全面接轨上海、融入杭州湾都市经济圈,在新一轮发展中扬帆起航打通了“出海口”。
C 迎接“大桥经济”
横跨杭州湾,“大桥经济”格外引人注目。
一位对区域经济颇有研究的专家认为,坐落在慈溪境内的宁波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为“大桥经济”作了最好的诠释。天堑变通途,宁波慈溪把目光瞄向大桥南端桥址附近那片广阔的滩涂,依托大桥的带动效应,大力推进建设杭州湾新区。而倚大桥之势,宁波杭州湾新区在短短时间内,其高速崛起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曾经松软的滩涂,因为大桥的引领,走上了崛起之路。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建设,从根本上拓展了慈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推进产业的规模集聚和优化升级,推进了城市化进程。而飞架杭州湾的大桥,把慈溪原有的制造业和上海雄厚的产业基础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为慈溪接受上海制造业的梯度转移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通道。
海浪拍击着杭州湾南岸,绍兴如何乘势而上?
“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为建设中的嘉绍跨江大桥实现‘软着陆’成为可能。”嘉绍跨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人士说,宁波杭州湾新区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可以说是同步开发、同步建设,绍兴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是迎接“大桥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建设中的嘉绍跨江大桥,让绍兴交通格局由以前的走廊式交通变成枢纽式交通,为绍兴跨入“杭州湾时代”抢占了机会。而直接面向杭州湾的大绍兴海岸带,区位优势将在大桥建成后得到改善,将成为绍兴决胜未来的主战场。
“迎接‘大桥经济’,绍兴早已行动。比如直接得益的上虞,如何抓住建设跨江大桥的机遇,更好地在资金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各个层面接轨上海,上虞一直在做功课。”章融认为,“大桥经济”应该让整个大绍兴受益,扩大其辐射范围。规划建设绍兴滨海新城,能够突破传统行政体制和规模限制,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水平,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将是非常明显的。
D 步入“杭州湾时代”
环杭州湾城市群正在围绕杭州湾展开一场角逐。
北望嘉兴,那里正成为大桥另一端炙手可热之地,5年之前,嘉兴就吹响了从“运河时代”向“滨海时代”进军的号角;引领杭州湾,杭州从“西湖时代”跨入“钱塘江时代”;而东邻宁波,也因杭州湾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新的增长极……
环杭州湾经济圈,在杭州的牵引下发展明显提速。而环杭州湾区域也正在逐渐从一个纯粹地理意义上的区域,转变成以制造业为支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平台。
绍兴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个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平台、跻身全省产业发展的大平台?
章融认为,绍兴滨海新城在更高起点上为绍兴规划了新的产业集聚平台和大城市发展平台,迎合了绍兴融入杭州湾、接轨大上海的趋势,为绍兴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关人士表示,规划建设的绍兴滨海新城,位于杭州湾南岸中间地带,是浙江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先导区域和主力区域,是绍兴大城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绍兴迈向“杭州湾时代”的战略部署。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对促进环杭州湾城市联动发展、一体发展,提升包括绍兴在内的环杭州湾城市群在长三角中的战略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 张兴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2-04
众说滨海
开发建设新城,绍兴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核心提示:1月20日,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讨论了《关于加快推进绍兴滨海新城建设的意见》,并把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作为今年我市要重点抓好的六方面工作的内容之一。
“绍兴滨海新城”六个字首次进入大众的视野,让人充满期待。为此,“晚报会客厅”邀请了参与绍兴滨海新城前期调研的市政协有关负责同志、城市规划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起畅谈绍兴滨海新城规划建设的背景、优势、意义等等。
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
陈为民(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从国际国内以及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和绍兴城市发展现状看,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而我个人也参与了这项决策出台前的调研工作。
去年3月份,市政协成立嘉绍跨江大桥区块规划建设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由10多名政协委员组成,我就是其中一位。课题组成立后,成员历时半年进行调研,先是到绍兴滨海新城所涉及的上虞、绍兴县等地现场考察、摸底,还到其它“因桥而兴”或“因桥开发”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经验、开阔视野,重点了解了江苏苏通经济开发区、芜湖长江大桥等省内外成功的区块开发建设案例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绍兴城市北进,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是交通优势,嘉绍跨江大桥建成后,南北交通畅通,绍兴前往上海、嘉兴地区的车程缩短了近1个小时,还有绍兴滨海新城区域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其次是资源优势,绍兴滨海新城区域内土地宽广,有土地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同时水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大力发展养殖业,还可以发挥港口优势,完善产业结构;再次就是产业优势,绍兴滨海新城跨越多个行政区域,目前滨海工业区的纺织、印染业和上虞杭州湾新区的化工等产业已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绍兴滨海新城将依托这些优势,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分工合理、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
绍兴城市规模不大、老城区周边发展空间饱和,由“鉴湖时代”向“杭州湾时代”是跨越之举,是绍兴建设大城市、接轨大上海的战略举措;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是绍兴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求真务实“保增长,求发展”,保障“创业创新、走在前列”得到落实,绍兴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将大大提高区域竞争力。
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城市功能发展进一步完善
王富更(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这些年,绍兴城市发展飞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从当前发展情况看,越城、柯桥和袍江三大块可利用空间不大,绍兴城市发展要跳出传统三大块,从“山会时代”到“鉴湖时代”再到“杭州湾时代”,这是绍兴大城市向北发展的必然趋势。
之所以这么说,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绍兴其它方位早进入发展期,地处北部的绍兴滨海新城可以说还是一块“处女地”,且该区域资源丰富,土地广袤、人口稀少、水资源充裕,这些都是发展工业的沃土;袍江地区从曾经的工业区变成新区,对工业和人居都很受重视,但用地越来越紧张,势必使一些大型企业向周边迁移,从而为绍兴滨海新城开发迎来契机;嘉绍跨江大桥建成后,加上绍兴滨海新城区域内便利的交通,如果不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势必成为一种资源浪费;杭州湾钱塘江周边行政区域建设已如火如荼,挖掘“大桥经济”潜力成为共识,绍兴要跟上其它城市的发展步伐或者走在前列,建设绍兴滨海新城是迫切之举。
从我掌握的情况看,绍兴滨海新城涉及上虞、绍兴县等多个行政区域和开发建设单位,市委、市政府应该统一思想,而不能你一套我一套,要避免重复建设。因此要开发建设好绍兴滨海新城,最主要的是搞好规划布局。跨江大桥建成后,加上绍兴滨海新城区域内现有的交通条件,可以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业,还有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型项目,从而带动一批产业链。当然,绍兴滨海新城区域内拥有广阔的海涂,可以充分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我一直在关注绍兴城市的建设发展,基本了解城市发展的大方向。从目前看,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是对绍兴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这里说的功能应从城市方位的着重点来理解:中秀,越城区和镜湖新区要秀气,前者突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后者则保护镜湖湿地;东新,主要是绍兴经济开发区和迪荡新城,突出城市的新;西市,主要是柯桥轻纺市场的繁华;南闲,以平水副城为主,突出旅游休闲;北工,就是如今的北进,即把绍兴滨海新城建设成现代产业新城。
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集聚优势与创新的互动
陶坚(绍兴市委党校副校长)
抓紧启动绍兴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发展新平台,发展大产业,是集聚要素的重要选择。从绍兴的实际看,目前现有区域空间严重不足,缺失活力,缺少张力,缺乏竞争力,已成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此,打造发展平台更为紧迫和现实。而建设绍兴滨海新城,恰是推进绍兴城市发展和构建产业平台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绍兴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需要强调的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推进平台建设,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投入,是集聚优势与创新的循环互动,是通过政策、制度、组织、文化等机制创新和恰到好处的弹性运作,将人才、技术、地缘、信息、贸易、金融等要素高效配置,在蓄势增能的同时辐射释放,使区域内外优势资源间,在合作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经济极、经济场,发挥资源集聚增效效应,提升创新发展优势。
抓紧启动绍兴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是关系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也是对我们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要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绍兴滨海新城开发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地推进绍兴滨海新城开发建设的进程。
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经济发展的“路线图”
章融(绍兴文理学院绍兴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绍兴的地理位置相对尴尬,因为介于杭州和宁波之间,随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有人越来越担心绍兴被边缘化。其实不然,我们绍兴也在热火朝天地建设跨江大桥,这就是主动迎接“大桥经济”的有力证明。不仅如此,上虞杭州湾新区也早就行动起来,他们在资金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多个层面主动接轨上海。
当然,与我省其他城市的经济实力相比,绍兴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产业平台还相对分散,在区域竞争中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开发建设绍兴滨海新城,要突破传统行政体制和规模限制,充分发展“大桥经济”,扩大其辐射范围,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
我认为,绍兴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在更高的起点上为绍兴规划新的产业集聚平台和大城市发展平台,帮助绍兴主动融入杭州湾、接轨大上海,为绍兴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间声音
徐辉(上虞沥海人,目前在上虞城区工作)
我出生在沥海,但早已到城区打工,像我这样的沥海人比较多。说实话,沥海海涂资源丰富,养殖业和蔬菜生产都不错,但发展规模不够,因此相比上虞其他乡镇,沥海经济实力还处在下游。如今建设绍兴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给我们沥海发展带来契机,沥海人以后可以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不过我希望,绍兴滨海新城建设尽量不要破坏沥海海涂的生态环境,且应该充分发挥其价值,搞生态农业。
吴兆伟(市区市民)
绍兴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对全体绍兴人来说都是件喜事,希望绍兴经济早日融入杭州湾、大上海。绍兴滨海新城在规划上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才能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提升绍兴影响力。
网友“大刀江南”(旅游业从业者)
对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的绍兴来说, 绍兴滨海新城这个区域水土资源丰富,我觉得有开发建设的空间,且能有效地融入周边地区发展,积极接轨上海,增强绍兴城市竞争力。不过,我希望绍兴滨海新城不要完全搞工业,也可以开发住宅,像袍江一样开发一些住房,让老百姓置业多一个选择地;不过,开发住宅一定要完善交通和配套设施,否则难有好的市场表现。(记者 张兴刚)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2-04
桑田滨海
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A千古传说
“坍东京,长绍兴” 杭州湾里曾埋葬了一座“大都市”
绍兴有句民谚,叫“坍东京,长绍兴”,说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现在的上虞杭州湾新区近200万亩的滩涂底下,原来埋葬了一座传说中的东京城。
传说,这个东京城人口稠密,街道繁华,是当时东方的中心。过了多年平和的生活以后,人们渐渐起了邪念,世风日下。上天将降罪于这里的人,先派个神仙来试探人心。神仙化身卖油郎,挑着油篓子沿街叫卖,不管人家给多少钱,也不管人家装油的家伙有多大,都给装得满满的。买油的人越来越多,油篓子里的油好像永远卖不完,而东京城里的人心,倒给卖油郎看透了。
但是,有位男孩却要求把多余的油退还给卖油郎。神仙觉得这个男孩没有贪婪之心,于是告诉他,如果发现那边庙门口的石狮子眼里流血的话,就赶快背着老母亲往南逃。于是,男孩天天去看那石狮子,见狮子的眼睛好好的,就安心回家去了。再说庙边上有个摆肉摊的杀猪佬,天天早上杀猪卖肉。这天杀猪佬杀了猪,到庙旁水沟里洗手,却发现没水了。杀猪佬就在石狮子的眼睛上擦了擦血手,又去刮猪毛了。
男孩一早来看石狮子,一看狮子眼睛果然流血了,就转身回家背着老娘往南逃。只见白茫茫的海水就涨了上来,男孩跑得累了,想在松树底下休息一下,回身看到海水还在脚后跟,连忙转身再逃。后来实在没力气了,就停了下来。说也奇怪,海水也正好在那里停住了,只见身后的东京城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孩子想松口气的地方,现在叫松厦(崧厦),停下来的地方叫沥海,意为海水立住之地。
这个民间故事是绍兴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卢祥耀讲给记者听的。他说,他也是在30多年前作为浙江绍剧团编剧,到当时的上虞围垦海涂指挥部体验生活时听当地人讲的。他告诉记者,这虽然是个民间传说,但从中可以看出绍兴古代城乡地域变迁的印迹。他认为,如今的宁绍平原上曾出现过一个古代的城市雏形不是没有可能的。而且人类的进化应该是无数次地遭受灾害而又无数次地再繁衍发展的过程,“东京”城的沉没应该是越地史前人类的一次大劫难,而不是单纯的臆造传说。可能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没有载入史册,但留下的这个千古传说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越地史前人类活动早就形成了村落,如今滨海一带曾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B历史渊源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越先民翻开袍江文明史的最初篇章
“袍江是一块非常古老的土地。”《绍兴市志》总纂、越文化研究专家任桂全告诉记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越先民就已经在这里农耕狩猎,翻开了袍江文明史的最初篇章。附近发现的马鞍仙人山、陶里壶瓶山和袍渎里谷社古文化遗址,就贯穿了从新时器晚期到春秋战国的漫长历史时期。“就拿里谷社出土的文物来说,有两样东西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一样是纺织用的陶纺轮,另一样是瓦片,一种是越大越难做的大瓦,一种是宫廷里用的筒瓦。”
此后,这里又作为山阴、会稽两县在北部平原上的分界处,兴修水利,改造农田,发展生产,由聚落而市镇,从自给自足到商品交换,最后进入现代文明。前人创下的业绩,从斗门的建造、马山的开市、三江闸的启用,到袍渎、姚家埭、丁墟、富陵、荷湖、朱家潭等村镇的次第形成,几乎都可以从宋元以来的地方志中找到蛛丝马迹。
“那里有些地方的名字甚至是从越王勾践时期沿用至今的,比如马鞍镇的安城,就是原先越国的仓库所在,储藏着大量的兵器。”任桂全说,袍江这一带的发展很快。远的不说,就以农村集镇斗门为例,民国时期进城的固定班船每天就有18班次。绍兴城里人有“吃牛肉,赶斗门”的说法,说明当时城乡已经在互动。
袍江一带值得称赞的还有它十分典型的平原水网。“这里河网的密度特别高,那妩媚多姿的水将田野分割成无数洲渚,从高空中往下看,恰如飘浮在水面上的片片荷叶,景色相当秀丽。”越文化研究专家卢祥耀也持相同观点,他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一片浅海。“潮水来的时候这里是海,潮水退的时候则是沼泽地。经过不断地围海造田,向杭州湾挺进,一直到明代汤绍恩筑了三江闸后,袍江这块土地才算真正稳定下来。”
C地理成因
沧海变桑田 钱塘江畔的“此消彼长”
规划建设中的绍兴滨海新城,北临钱塘江。如果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钱塘江,这其实是一条非常独特的河流。对此,浙江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在《绍兴历史地理》中有非常详细的阐述。
“山会平原以北,历史上称‘海’或者‘后海’,实际上乃是钱塘江的河口段或称杭州湾。”陈桥驿说,钱塘江是一条具有涌潮现象的潮汐河流,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同时,它的特殊性还在于河口的摆动,有时紧靠山会平原北缘,有时则移向北岸,分成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三路。据历史记载,绍兴这里应该是南大门。春秋战国以后,虽然整个汉代没有留下有关江道移动的直接记载,但是可以认为江道基本稳定在南大门。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在绍兴城西北15里的梅山上北望,就可以看到钱塘江以及江上的帆船。一直到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江道主流第一次转向北大门。于是,山会平原以北,萧山与山阴两县交界处的瓜沥、九墩等处沙地,就在这个时候发展了晒盐业,这是山会平原北部对南大门涨沙进行利用的首次记载。但江道的这种摆动仍然是不稳定的,南大门的逐渐淤塞并且趋于稳定,大概要到清朝雍正前后了。一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江道也才在北大门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南大门一带就逐渐淤积,成为一片沙地。
陈桥驿说,钱塘江河口段江道迁徙对绍兴的发展来说有很重要的“地理因素”。因为江道本身流经绍兴境内,特别是由于其迁徙变化,对山会平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天两次的钱江潮汐,侵入山会平原的大小河流,造成平原北部的长期泛滥。在江道走南大门时期,这种影响就特别强烈,而江道北移以后,这种影响就显著减轻。
清初以后,除三江口一段外,漫长的山阴北岸与钱塘江完全隔绝,这是山会平原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记者 徐霞鸿)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2-04
愿景滨海
这里将崛起一座特色新城
从“山会时代”迈向“鉴湖时代”“杭州湾时代”,将城市做大做强,这是一座千年古城的梦想。“绍兴现有的经济平台太小了!”有人感叹,发展空间不足已成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
而靠海,恰是绍兴的天然优势,“综观那些迅猛发展的大城市,有几个不是靠江、靠海?”我市有学者指着环杭州湾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激情洋溢地点评着。
往北,往北,面朝大海,绍兴人民找到了绍兴滨海新城这新的发展大平台,这里北临钱塘江,土地平坦开阔,地广人稀,总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同时地理位置优越,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建成,嘉绍跨江大桥正在建设中,环杭州湾经济圈正迎来一个嬗变的新时代,而绍兴滨海新城恰好位于环杭州湾南岸中间地带,如何抓住机遇,绍兴城市建设正面临着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而绍兴滨海新城将成为未来绍兴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另一个令人关注的有利条件是,作为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与协作的必然产物,“经济区”这一概念正广泛兴起,许多地区都在全力推进跨行政区域的大平台建设,我市谋划建设绍兴滨海新城,正是顺应全国发展大势所采取的一个大动作。
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绍兴滨海新城,10年之后将会展现怎样的风采?
近看城东、袍江
昔日冷清乡村,已成现代化新城
1992年,一个遥远的年份,那时的绍兴城东虽与老城区仅一河之隔,但却是城乡两重天,“露天粪缸遍地都是,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旧式农村的模样。”置身于鸡犬之声中,谁能想到城东会有今天的模样?
同样本着拉大城市框架的理念,1992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绍兴经济开发区正式设立,从此,城东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原有的区域范围内已基本建成。2004年11月,为顺应城市经济发展趋向,适应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发迪荡新城的重大决策。如今,不过5年的时间,走在迪荡林立的现代高楼之间,宛如一脚踏进了大都市,迈入迪荡湖城市公园,又仿佛走进了城市的后花园,一个区域性现代商贸和商务中心、绍兴大城市的水乡景观标志区雏形正在形成。
让我们再把眼光投向城市的北边。还有谁记得10年前的袍江?大片的农田,杂乱的村庄,弯曲的河流,狭窄的田埂,斜拉的管线……正是在这样一片工业“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政府吹响了开发袍江工业区的号角,力图将其打造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10年过去了,如今的袍江不但实现了现代化工业新城的建设目标,同时在2007年成功实现转型,从此告别了单一的工业化时期,进入了全新的“新区”发展时代。昔日冷清的乡村,已然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与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绍兴古城遥相呼应。
远眺钱江新城和浦东
赶超世界大都市的脉搏,在这里跳跃
2001年3月,萧山、余杭撤市设区,杭州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为杭州“保老城、建新城”,构建城市新格局提供了广阔空间和现实可能。
以新的市区版图为指引,杭州人发现:波涛滚滚的钱塘江,历史性地成为新千年杭州跨越发展的前沿阵地,历史性地成为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新突破口。“钱江新城”这个名词,也逐渐映入人们的脑海。
规划建设中的钱江新城,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距西湖风景区4.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8公里。
钱江新城的定位是“杭州未来的CBD”,即以金融商务功能、行政办公中心为主,辅以商业、休闲、旅游等居住配套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目前,钱江新城核心区已经建成,随着杭州大剧院、市民中心等众多市政配套的交付使用,一幢幢写字楼拔地而起,钱江新城的CBD雏形已显,并逐渐成为杭州旅游的新亮点。
如今,上海浦东,也已然成为继深圳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开发区”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典范。十几年过去了,浦东新区正发生着令人目瞪口呆的变化,一幢幢商务大厦、一个个生活小区在荒野苇草中拔地而起,上海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都已移到了浦东:金茂大厦里,1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进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无数的跨国公司总部、国内大企业集团把总部设在这里;浦东外高桥港区巨大的吞吐量,已使它成为全球第二大港;越来越多的国际会展在浦东举办……有人评价说,上海赶超世界各超级大都市的脉搏,是在浦东这一主战场上跳跃的。
祈望新城
这里将崛起一座特色产业新城
在总结浦东发展的经验时,有人指出浦东开发坚持产业功能定位高起点,实现了越过一般工业化直接进入后工业化的发展跨越;坚持城市建设高起点,实现了从城市郊区到都市中心的发展跨越。而这些,我们的绍兴滨海新城在规划之初就有了深层次的谋划,相信依托环杭州湾经济带的快速发展,随着绍兴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新城必将成为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先导区域和“主战场”,成为绍兴发展的“桥头堡”。10年之后,我们会看到:
在那里,物流繁忙——向东有北仑深水良港,向西有萧山国际机场,向北有嘉绍跨江通道,杭甬高速、上三高速、杭甬运河、曹娥江贯穿其中,曹娥江大闸和闸前大桥已经建成,连接袍江和上虞的曹娥江大桥、杭甬客运专线以及上虞5000吨级出海港口也已经建成——在海陆空立体发展的交通网络下,绍兴滨海新城成为长三角乃至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那里,会崛起一座特色产业新城,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人们从事的要么是独具特色的行业,要么掌握着行业发展的制高点,绍兴滨海新城成为绍兴特色经济的一张新名片。
在那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相互融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在那里,生活环境优美,沿钱塘江有滨海景观带,沿曹娥江两岸有江滨景观带,它们是绍兴滨海新城的生态功能调节区、城市休闲旅游区、滨江景观居住区。
在那里,可以实现所有的城市功能,人们买房置业,逛街购物,与朋友小聚,尽情地享受生活。面朝大海的人们将有着更为开阔的胸襟和更为包容的气度。
新闻延伸
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
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我市有分析人士指出,现代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打破行政区划,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发展思路,容易导致产业重复布置、争抢资源等弊端。去年一年中,国务院共批复11个区域发展规划。许多地区抓住这一机遇,正在全力推进大平台建设。
辽宁沿海经济带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地处北部湾海域北端的中心位置,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个城市,面积4.25万平方公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区域,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发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记者 钟宏娇)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2-04
可以上图????
可以上图????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2-05
顶下~~
谁不说俺家乡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2-05
希望绍兴早日重新崛起!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2-05
未来绍兴中心城市的格局应该就是: 越城区+柯桥(绍兴县)+百官(上虞市)+滨海新区     这次能把上虞拉进来到是让人意外,绍兴县到是情理之中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2-05
浙江省内有海岸的地级市每个都是高唱滨海新城歌谣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2-05
杭州大江东  宁波慈溪杭州湾新区  绍兴滨海新城  嘉兴滨海新城
浙江即将有大范围的行政区域调整,敬请期待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2-05
引用第10楼寒江于2010-02-05 21:56发表的  :
未来绍兴中心城市的格局应该就是: 越城区+柯桥(绍兴县)+百官(上虞市)+滨海新区     这次能把上虞拉进来到是让人意外,绍兴县到是情理之中

把上虞拉进来也在情理之中啊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2-07
希望绍兴城建再上一层楼!
想了解现行城市规划方面的见解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2-08
算什么级别的。。。
向伟大的巴斯克民族致敬  
永远追随纯血统的毕尔巴鄂竞技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2-08
副厅级。杭甬绍三地这次环杭州湾新城的开发委都是副厅级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2-08
回七楼:图片链接就行了
谁不说俺家乡好?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2-10
上图!

太小,看PDF
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page/2/2010-02-04/34/14831265246549934.pdf
[ 此帖被纸醉金迷zj在2010-02-10 23:01重新编辑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2-10
2002年,冯顺桥任市委书记时,《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就把上虞海涂画进去了。

2007年,绍兴市里推出“越州新城”规划,当时大搞宣传造势


现在悄无声息。

所以,对这次的滨海新城,我不抱希望。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2-19
回 19楼(纸醉金迷zj) 的帖子
越州新城 就是现在的镜湖新区大滩 外滩地块 只是不去称呼罢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