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94阅读
  • 3回复

[辽宁]66年间沈阳32次行政区划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4-26
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之后重新划分的11个行政区,到1948年11月沈阳解放时把22个区改为8个区,从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背景下的行政区划频繁调整,到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区名改为“红”或“卫”,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次行政区划调整,到2010年刚刚开始的这轮崭新的行政区划调整,66年间,沈阳行政区划历经32次调整。
 1945-1948:行政区划改了5次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同年11月,沈阳市区重新划分为11个区,分别是沈阳区、铁西区、北关区、大东区、和平区、北市区、南市区、于洪区、皇姑区、北陵区、沈海区、东陵区。(第1次调整,记者注)
  1946年3月,沈阳市内又划分为17个区(第2次调整,记者注)。1947年9月1日,沈阳市由17个区改划为24个区:除原有17个区外,把和平区南一马路以南划出,增设胜利区;把铁西区劝工、兴华二街以西地区划出,增设建设区;把小西区内原西北工业区全部划出,增设惠工区;把皇姑区西部划出,增设塔湾区;把沈阳区小南关以砖城为界划出,增设南关区。此外,改沈阳区为城内区,将浑河南岸的一部分地区从沈阳县划出,并入市区。(第3次调整,记者注)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之后,由于拟增设的杨官、榆树两区实际上没有成立起来,因此,1947年9月之后,沈阳实际的行政区划为22个区。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跋涉,194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沈阳市。第二天,沈阳特别市政府成立,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当时沿用1947年的行政区划。
  沈阳解放后,沈阳的造城运动由此开始。“1948年解放前,沈阳市内共划分为22个区。1948年11月20日,沈阳特别市政府颁布命令,将市内实际划定的22个区合并为8个区,并决定沈阳市实行市、区、街三级制。”
  翻开《沈阳市地方志》,沈阳市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处长颜秉顺说,当时的22个区是小西、北市、惠工、城内、南关、浑河、东关、大东、东陵、大西、南市、和平、胜利、铁西、永信、于洪、建设、皇姑、塔湾、北陵、北关、沈海。合并后的8个区是北市、沈河、大东、南市、和平、铁西、皇姑、北关。(第4次调整,记者注)
  与此同时,在沈河区设浑河分区,大东区设东陵分区,铁西区设永信分区,皇姑区设北陵分区。1948年11月22日,沈阳特别市政府决定撤销沈阳县,成立市郊办事处,领导原沈阳县所辖4个区。到1949年11月,经土改建政,为加强对市郊各区的领导,逐步将原4个区改划为12个区,即新城子区、苏家屯区、深井子区、马三家子区、陈相屯区、白塔铺区、祝家屯区、蒲河区、官立堡区、旧站区、沙岭堡区、财落堡区。(第5次调整,记者注)
  1951- 1959:区划调整高达10次
  “从1951年2月起,沈阳市多次划分城市中心区和分区,最多时达到21个分区。”颜秉顺说,1951年12月1日,沈阳市发布重新划分市郊行政区划的通知,决定建立4个中心区、21个分区和苏家屯镇。(第6次调整,记者注)第二年,沈阳决定撤销4个中心区,成立20个区和1个镇(第7次调整,记者注)。
  那时的沈阳城有多大呢?今年已经84岁的老会计师尚子万回忆说:“当时的沈阳市很小,东边到小东边门,北边到老瓜堡子,南边到小南门,西边到工人村,四周全是庄稼地,没有人家了。整个沈阳城热闹的地方集中在太原街和中街,太原街只不过是一个夜市,连接太原街与中街的交通工具只有两条有轨电车,其他主要靠马车和人力三轮车。”
  尚子万老人说,解放初期,市内各区的名字太多,多得让人记不住。
  有资料显示,全国解放后,新中国造城运动由此开始,沈阳当然也在其中。
  沈阳是一座有着雄厚工业基础的城市,发展生产是最重要的。1953年2月17日,苏家屯镇改为苏家屯区,归沈阳市直辖,这时,沈阳市共辖和平、铁西、沈河、皇姑、大东、南市、北市、北关、苏家屯9个市内区。同年3月12日,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第8次调整,记者注)
  1954年3月16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市郊办事处,成立东、南、西、北4个郊区人民政府,分辖原20个区。(第9次调整,记者注)“就在这一年沈阳改为辽宁辖市,新民县也改由辽宁省管辖。1955年,沈阳市决定将各郊区人民政府统一改为办事处。”颜秉顺处长告诉记者,1955年4月19日,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又决定撤销苏家屯建制,将其辖区并入南郊区。这时,4个郊区共辖22个办事处。(第10次调整,记者注)
  1956年3月14日,沈阳市决定撤销郊区办事处,改为乡的建制。同年3月底,各郊区共建乡103个。(第11次调整,记者注)
  同年7月25日,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沈阳县,撤销东、西、南、北4个郊区的建制。除将原东郊旧站分区和北郊蒲河分区的一部分划入大东区,将原蒲河分区的另一部分划入北关区外,其余地区全部划给沈阳县。同时,成立苏家屯区,列为市内区。这时,沈阳市共辖北市、沈河、北关、大东、南市、和平、铁西、皇姑、苏家屯9个区。同年11月,沈阳县划归辽阳地区管理。(第12次调整,记者注)
  颜秉顺告诉记者,1959年1月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铁岭专区的铁岭、法库、康平、开原、昌图、西丰和原辽阳专区的沈阳、辽中、新民、台安10县划归沈阳领导。至此,沈阳市共辖9个市区10个县。(第13次调整,记者注)
  一个月之后,沈阳市撤销北市、南市、北关3个区建制,分别并入和平、沈河、大东等区。这时,沈阳市只辖和平、沈河、大东、铁西、皇姑、苏家屯6个区和10个县。(第14次调整,记者注)
  同年12月31日,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沈阳县建制,其所辖地区划为市内邻近的各区。不能忽略的是,在1959年的最后一天,沈阳市设立了新城子区,这个区从1960年1月1日正式办公。它的意义在于,沈阳市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行政区域。至此,沈阳市的辖区变成了7个区和9个县。(第15次调整,记者注)
  上世纪60年代:区名改为“红”或“卫”
  “1964年,沈阳市又设立了东陵、于洪两个郊区,这时,沈阳市共辖和平、大东、沈河、铁西、皇姑、苏家屯、新城子、东陵、于洪9个区和铁岭、昌图、法库、康平、开原、西丰、新民、辽中9个县。它们在日后的城市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颜秉顺告诉记者,到了1966年8月10日,沈阳市又决定从新城子、东陵、苏家屯3个区各划出部分地区,分别成立辉山区和祝家屯区。(第16次、第17次调整,记者注)“然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盲目大炼钢铁、大建楼堂馆所,导致有的城市盲目扩建,城市人口数量激增。”颜秉顺说,1960年11月,全国计划会议宣布“三年不搞城市规划”,这个决定遏制了外来人口流入城市。不过,接下来的自然灾害又让人无暇顾及城市规划与发展。六十年代初期的几年时间里,全国城市数量在减少。
  十年“文革”期间,沈阳城市化进程与全国一样,严重停滞。1966年9月21日,沈阳各区都改变了名称:皇姑区改为红卫区、铁西区改为红工区、和平区改为红旗区、沈河区改为红星区、大东区改为卫东区、东陵区改为东风区、苏家屯区改为八一区、新城子区改为永红区、于洪区改为向阳区、辉山区改为红山区、祝家屯区改为红峰区。(第18次调整,记者注)
  1968年5月,各区恢复原名称;同年6月,撤销了辉山、祝家屯两区建制,其所辖地区分别划回新城子、东陵、苏家屯3个区。(第19次、第20次调整,记者注)
  尚子万回忆说,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解释限制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脚步。他说:“那一阵,我们居住所属的街道,都变成了人民公社,许多人不懂城里的公社与农村的公社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他和他的同事,都先后把自己的几个子女全部送到农村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他周围的邻居家里都没有了年轻人。同时,农村户口转变身份变得更加严格,农民想成为城里人几乎不可想象。曾有一份知青回忆录中这样写到:“十年间,有1700万城镇知青到了农村和边疆……中国城市规划方面的队伍全部解散。”
  1969年12月26日和1970年1月1日,辽中县和新民县又分别被划为沈阳管辖。(第21次、第22次调整,记者注)
  1985年:面积是当初的1.8倍
  1978年11月,沈阳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市内各区所辖的人民公社改为街道办事处。1980年4月19日,沈阳市革命委员会改为沈阳市人民政府。各县、区相继成立人民政府。“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把城市规划重新提上日程,被禁锢了10年之久的城市建设热情重新迸发出来。”颜秉顺说,1978年3月,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做好城市的整顿工作”,即“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会议还提出,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科学的城市规划,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市长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好。”
  1983年,费孝通先生《小城镇,大问题》一文发表,一段时间里,小城镇为主的分散式发展道路成为理论界与决策层的主流思潮,全国小城镇遍地开花,小城镇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发展。
  对这段历史,尚子万老人至今记忆犹新。1983年2月,沈阳市改革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实行社政分开,全市共建103个乡政府。1985年1月29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全市有32个乡改为镇建制。到1985年年底,辽中、新民两县和4个郊区共辖74个乡,分别是辽中13个乡、新民20个乡、苏家屯10个乡、新城子8个乡、于洪12个乡、东陵11个乡。(第23次、第24次、第25次调整,记者注)
  1986年12月24日,沈阳市政府决定,苏家屯、新城子、于洪、东陵4个郊区,按城市区管理,既管城区,又管农村,以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这个决定从1987年1月1日起实行。(第26次调整,记者注)
  到了1985年以后,沈阳城市化趋势逐年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倍,市区9个区总面积3495平方公里,其中,5个中心城区面积为163.3平方公里。
  颜秉顺介绍说,1981年的沈阳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至1990年,总体规划目标基本完成,但实施城市总规划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城区人口规模的突破,给原来就缺口很大的能源、交通、住房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规划确定的城市用地,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1984年,国家对沈阳市实行计划单列,1987年,国务院批准沈阳为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列入辽东半岛开放地区后,沈阳市在东北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加重。
  从1989年开始,以沈阳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依据,对城市总体规划做了相应的补充。
  1993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两个县划归沈阳管理,同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民撤县设市。(第27次、第28次调整,记者注)
  新世纪:造城运动的崭新开始
  沈阳市浑南新区始建于1988年5月,199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开发区之一。浑南新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南部,在沈阳的城市内河浑河的南岸,总面积80平方公里。(第29次调整,记者注)
  “要说沈阳的真正造城运动,应该是从2000年开始。”颜秉顺说,现在东西快速干道和三环高速,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但实际还不仅仅这些。
  2002年4月,沈阳成立了规划工作小组,请来了同济大学专家,历时8个月,形成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初稿,从这个时候开始,沈阳的新一轮“造城运动”才刚刚开始。
  2002年6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的重大决策,开创了铁西改造发展的新纪元。(第30次调整,记者注)
  2002年12月14日,沈阳市政府办、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承办了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专家论证会,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等参加听证会。这次听证会,沈阳提出了更加宏伟的空间目标,即“一城四星”、“东山西水”、“一廊两带”、“十片八楔”。2006年10月,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郑州郑东新区成立之后,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了——沈阳沈北新区。(第31次调整,记者注)
  2006年3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沈阳市北郊区新城子区与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沈北新区。沈北新区范围北到市区北边界、东到棋盘山西边界、南到北三环、西到沈山铁路,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共辖9镇、5乡、256个居民点。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4-26
第31次调整的介绍里的关于郑东新区的说法有严重问题。其次是沈北新区自身和浦东、滨海相比恐怕是形似而神不似。
欢迎扫描二维码头像关注行政区划代码的演变史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4-26
总的来说是不错的资料。但是同楼上所说,第31次调整的问题比较突出。也不知道是哪个无知无良记者的流毒,现在一提到沈北新区都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四个新区”,实在是妄自菲薄了。如果是行政区名称叫“新区”的正式的市辖区,浦东是第一个,沈北是第二个,当时只有这两个。去年年底滨海成立,现在也只有这三个。郑东新区从来就不是正式行政区。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5-04
原来如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