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關北京想興建磁縣浮的帖子,想到了地鐵區域快線的問題。我認為北京需要的不是磁懸浮,而是地鐵的「區域快線」。目前北京地鐵的覆蓋範圍雖然廣,但都是沿線站數較多較密的「慢線」,結果每天上下班高峰都擠的嚇人。
香港地鐵在設計新線時,會讓客流量較少的路線同時充當分流的「區域快線」,在市區路段只設數站,而與市區作為大動脈的傳統地鐵線交滙。
香港運輸負荷量最高的是紅色的荃灣線,每天早上由北向南運載大量乘客到港島的中環商業區,傍晚則運載大量乘客由南向北運回九龍的住宅密集區。
過去荃灣線每到上下班時間,就擠得嚇人。後來港鐵興建了主要通往大嶼山島的東涌線(橙色),該線在市區只設五站,即荔景、南昌、奧運、九龍、香港。由於大嶼山人口本來就很少,在可見將來也不會多到哪裏去,所以這條東涌線進入市區後,就兼用作「區域快線」,在市區的五個站,四個都與其他線路交接(而且都設計成直接到對面月台即可轉線的模式,轉線不用走上走下)。
設想一下,本來由荃灣線北端出發到中環上班的市民,他們本來要坐荃灣線(紅色)一站一站坐到中環,途中不斷有乘客上車,大家都是要去中環或從中環轉線到港島上班。現在,他們都選擇坐到荔景時,轉去東涌線,嘩啦嘩啦就到同樣位於中環的香港站了。如果坐荃灣線,由荃灣出發到中環,約需45分鐘,如果荔景轉東涌線,由於東涌線站數少,則25分鐘即到中環。
同樣,由於荃灣線北邊的乘客很多都分流到東涌線,所以荃灣線的負荷也大大減少1/3。
我認為,北京地鐵應考慮住宅區或商業區的分佈,再建立地鐵的區域快線,例如可考慮這樣的一條線:
天通苑北-立水橋-惠新西街南口-東直門-建國門-北京站
又或者這樣的一條:
龍澤-積水潭-西單-北京南站
再或者這樣的一條:
土橋-通州北-四惠-國貿-王府井-西直門
如果幾條「區域快線」再互有交匯點,效能就更高。
「區域快線」的道路,與公路的高速段是相同的。全個城市十分平衡的密集分佈地鐵站,不代表就一定高效,反而因設站過密,而使地鐵有時反不如走城外環路高速快。像北京這種在天通苑有居民數極多的住宅區,而他們大部份都是定向到建國門一帶上班的,實在沒必要要求他們一站一站坐到建國門。這情況下「區域快線」就很有必要修建。
[ 此帖被香港來的沛在2010-05-27 06:3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