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01阅读
  • 2回复

[区划改革动向]北京回应区划调整七悬疑 称不会影响历史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7-08
新华社报道,就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中普遍关心的七个问题,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了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  记者:提出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已有几年的时间,为什么到现在才付诸实施?
  吉林: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行政区划经过了多次调整。1958年基本形成了这次调整前的格局。但是,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行政区划对首都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多年来,各方面对北京的行政区划提出过不少意见和建议,希望市委市政府调整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在内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结构体系安排的重要内容,既包括行政区域及其层级的划分,也包括相应行政建制的设立。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调整行政区划,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把握机遇,稳妥推进。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各区县、各部门都在积极研究和谋划“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抓住这样的机遇,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区划,不仅对于更好地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一是当前调整核心区区划,有利于所在区根据新的区划,在更大的空间上制定出高水平的发展规划。二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天津、重庆等许多地方都开展了行政区划调整,为我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三是市政协常委会在研究“十二五”规划时,正式提出了调整区划的建议案。区划调整的问题已经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四是在2005-2006年间,从提高核心区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出发,市委市政府专题对核心区功能调整作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有了必要的工作基础。五是区划调整的设想征求了四个区领导同志的意见,大家普遍表示拥护和支持核心区区划调整工作。从总体上看,现在推进这项工作,合时宜、顺民心、有基础。
  记者:目前的行政区划调整后,对未来北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吉林: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南城加快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不仅能够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首都“四个服务”功能,而且能够推动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更好地改善南城群众的生活条件。具体讲,调整核心区的行政区划有这样几条好处:一是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均衡发展。通过调整核心区行政区划,推动要素、资源、服务的均等化配置,这既是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内在要求,又是建设世界城市,以更高的水平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具体体现,将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奠定重要的工作基础。二是有利于整合利用核心区资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统筹利用空间资源,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发展的制约,促进核心区北部的优势资源向南辐射延伸;可以对核心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更高层次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文保区真正走上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点的科学发展道路;还可以更好地统筹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进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流动,发挥更大效益。三是有利于推进核心区发展建设,增强首都服务功能。通过调整核心区行政区划,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核心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及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四个服务”的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把首都功能核心区打造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区。
  记者:对新设立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在功能定位上有哪些调整,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样的?
  吉林: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承担首都功能、履行“四个服务”职责的最主要载体,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完善首都城市功能作出贡献。在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新设立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将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目前,各区县正在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个时候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行政区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抓住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机遇,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在更高的水平上搞好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工作。关于这个区域未来发展的目标,我认为经过努力,使这个地区“四个服务”的能力与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相适应,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相匹配,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特点,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示范区。
  记者:国务院批复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如何具体实施?
  吉林:对国务院批复的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面贯彻落实。要把国务院批复精神体现到推进区划调整的各项方案之中。当前,最为重要的是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核心区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突破原有行政区划的制约,促进北部的优势资源向南部辐射延伸,实现整体提升、联动发展,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更高层次上对核心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提高核心区古都风貌保护的力度和水平,增强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特色,促进核心区真正走上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点的科学发展道路,极大地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三是最大限度地统筹利用核心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减少资源的过度分割和重复消耗,促进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流动,发挥更大效益,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记者:国务院批复要求“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这些方面具体怎样体现?
  吉林:这次调整核心区行政区划,是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能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在工作中,我们按照中央的指示和国务院批复的精神,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简”主要体现在,把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的区级行政机构精简整合,推动区级机关尽快实现机构整合、工作整合、人员融合,从而实现精简行政机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强管理服务能力的目标。“统一”主要体现在,按照统一政策安排干部。这次行政区划的调整是两个区的合并重组,不是谁吃掉谁。在干部安排工作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做到人岗相宜,根据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按照统一的政策安排干部。不会因为区域和部门的不同而出现政策上的差别,更不会搞孰轻孰重、亲疏远近。“效能”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要以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科学发展为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要通过工作整合,大幅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发挥现有行政资源的潜力和作用。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核心区城市管理综合配套改革,以更高的水平实现对核心区的统一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管理,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三是要打通原来相互分割的财政体制,实现市与两个新区以及两个新区内部财力的优化配置。
  记者:宣武、崇文所在的北京南城是北京文化肇始之地,有人质疑,宣武、崇文名称的消失会对北京城历史文化的延续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有何回应?
  吉林:行政区划的调整主要涉及行政区域的划分和行政建制的设定。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并未打破原有的历史文化脉络。历史上崇文区、宣武区的称谓,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区是以数字顺序为名,后来才以地域为名,有了东单区、西单区、崇文区、宣武区等。崇文、宣武的历史文化比这两个区的名称长远得多。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不仅不会对原宣武、崇文的历史文化造成影响,而且由于调整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在更高水平上保护和发展崇文、宣武的历史文化。当然,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对古都文化的保护工作。
  记者:“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对此,应该怎样理解?如何具体实施?
  吉林:古都风貌是首都北京的一笔宝贵财富。多年来,各区都加大了古都风貌保护的力度,但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各区都根据自身特点,各自制定了发展规划,造成了各行政区之间规划建设的重点各异、力度不同、政策也不统一,甚至出现重复建设、业态雷同的现象。通过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使行政区划与城市区域功能相协调,可以增强市区两级的科学调控能力,解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不足的矛盾,在更大范围内对旧城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从而改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不断延伸和发展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风貌。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7-09
你相信吗?为什么不是合并后不是宣武、崇文?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7-21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不仅不会对原宣武、崇文的历史文化造成影响,而且由于调整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在更高水平上保护和发展崇文、宣武的历史文化。当然,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对古都文化的保护工作。”
————————影响不影响历史文化,不是谁的嘴巴大谁就说了算。实际上他已经间接承认了对原宣武、崇文的历史文化造成影响。没有文化的政府,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弃“宣武、崇文”,而取“东城、西城”,与没文化的农民给孩子取名“大狗子、二丫头”有什么两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