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1日 来源:京华时报
三新街道办事处揭牌。本报通讯员张甲秀摄
昨天,拥有近40万人口的昌平区东小口正式开“拆”:原东小口地区办事处(镇)辖区被拆分为4个区域,在保留东小口地区办事处(镇)的基础上,新设天通苑南、天通苑北、霍营3个街道办事处。三个街道办事处打破现街道科室的规制,下设四部、一室、一中心,试点“大部制”管理模式。
新成立街道与东小口镇平级
原东小口地区办事处(镇)位于昌平区东南部,辖区内既有天通苑、回龙观东区等超大型居住区,也有16个相对落后的农村,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小口辖区人口37.9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仅4.2万人,外来人口20多万,另有13万非本地的北京户籍人口。东小口镇的人口数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但镇政府只有70多个行政编制,管理存在诸多难题。2008年,东小口被北京市确定为城乡接合部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
昨天,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宣布了东小口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安排:将原东小口地区办事处(镇)辖区拆分为4个区域,保留东小口地区办事处(镇)建制,并新设3个街道办事处,形成“一镇三街道”的格局。
三个街道分别是天通苑南街道、天通苑北街道和霍营街道,三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均为5平方公里左右,辖区人口约10万人,每个辖区既包括几个社区也包括若干农村。街道办事处与东小口镇为平级单位,统一归昌平区政府领导。
取消科室试点“大部制”
“东小口的改革并不只是进行拆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管理上的创新,我们要按大部制的思路,强化社区的服务和管理职能。”昌平区发改委主任李志杰表示,“大部制”的管理模式将是东小口新设三街道的重要“特征”。
据介绍,三个街道内不再像现有街道那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是将现有街道的14~16个科室简化为四部、一室、一中心。四部,即党群工作部(负责党务和群众工作)、社区工作部(负责社区管理)、综治维稳工作部(负责辖区安全)、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部(主抓城市管理);一室即一个综合办公室(负责机关管理),一中心就是行政服务管理中心,是和老百姓对接的窗口。
“这种设置精简了工作人员的人数,但却强化了社区服务和管理的职能。”李志杰说,此外,对东小口地区现在所有的工商所、税务所、城管分队、派出所等各种职能部门也不会把事权划分到每个街道,而是统一由东小口地区来协调这些部门对辖区进行管理。但是诸如准生证办理这样的归于街道办事处办理的事情,将会由街道办事处来具体协调办理。
昨天,三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揭牌。据了解,目前三个办事处统一在一个办事处办公,预计明年7月份将回到各自辖区,目前,居民仍需到东小口镇政府办理各项事务。
>>对话
“大部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天通苑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黄先锋
记者:从最基础的街道设置14~16个科室,到现在6大部门,您觉得这种变化优势是什么?
黄先锋:昌平区的这三个街道是北京市“大部制”改革的试点。“大部制”的优势就是更集约化。首先是人员的集约化,原来一个人负责一个部门,他要忙的话,他就很忙,没人帮他,他要闲的话,他就闲着,他不会帮别人。现在我们把相关的人员都集中在一个部里,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共同来负责,就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每个人的作用,共同来做这项工作。
记者:就是说不是每个人各管一摊了?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黄先锋:对,你有可能主负责计划生育,那你只是主负责而已,但是你忙的时候,我负责团委的工作,我也可以帮你。我们是一个部的,我们共同来干这个部里的事。
记者:和原来的科室设置来比,人员能节省多少?
黄先锋:我们天通苑南街道现在的行政编是30人,事业编30人,总共60人,其他两个街道的编制也是这样。就目前来讲,北京市一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大概都在100人以上,而服务的人数可能还没有我们街道多(10万人)。
记者:除了节省成本,“大部制”还有什么好处?
黄先锋:把分散到各个科室的工作集中到一个部门。一个部有一个领导,并且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是由街道办副主任兼任。他有一定的处理权和决定权,所以他处理事情的时候更有力度。老百姓办起事来,也方便,不再需要在各个科室之间协调来协调去。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6个部门,我找到6个副职,就把整个机关全管了,原来领导班子十几个,科长十几个,现在等于简化我的工作,我有精力管管大的谋划,细小的事务少了。
本报记者王硕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