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39阅读
  • 0回复

[地名探讨]浅议方位词地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12
浅议方位地名


浏览北京的地图,循着布局方正整齐的街路和醒目的地物符号,可以看到一组又一组脉络清晰、等级层次分明、对仗工整的地名群。最显眼的是这些地名中都有表示方位的词,本文姑且把这样的地名称为“方位词地”。为了把想说的问题说清楚,先将方位词地名的概念作一规定。所谓方位词地名,是指用某些表示方位、位置的词,与其它词语组合而成的地名,简言之就是指含有方位词的地名。地名中常见的方位词有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前、后、内(里)、外、经、纬等等。方位词地名的使用很广,行政区域名称、自然地理实体类、居民地(聚落)类、交通设施类、街路及其它人文建筑类名称中都存在大量的方位词地名,如湖南省、湖北省、江东区、江北区、塘南乡、东山、南岭、北高峰、东海、前门、后村、解放东路、延安南路、西黄城根南街、城东大桥、桥北公寓、南塔等。从侧重方位这一概念说,含“山南为阳,水北为阳”意义的,如
华阴县、汉阳市等,也可以说是一种隐性的方位地名。
大凡谈到某一位置(或物体)的方位,必先有确定其具体方位的参照物(或参照位置),不过有的时候、有的场合(例如一般讲话中、某些非特定专业的、不需要严密表述的文字中等)往往予以省略。把方位词用于地名时也不例外。确定一个地名的方位词,总是先要选定(或默认)方位的参照物实体及其名称,这是确定方位的基础和前提。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参照实体的名称称为“主地名”,当用主地名生成一个方位词地名时,则称此主地名为方位词地名中的“主词”。常用作地名参照体及“主地名”的,有山、河、湖、海等自然地理实体及其名称;居民地、道路、寺庙、楼阁、广场、公园、桥梁等人文建筑、设施及其名称,以及行政区域、地理区域及其名称(简称)等等,例如西安城中的钟楼是该市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条大街方位及其名称的参照体,不少城市的环城街路以城区为参照体而命名为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丰台东路、丰台南路、丰台西路、丰台北路这组路名的参照体则一目了然,等等。在方位词地名个例中,对确定其方位的参照体的名称有的予以表现(如上例中丰台诸路的丰台二字及环城路的参照体“城”即表现在各条路名之中),而有的则未予表现,例如上述西安的东、南、西、北四大街的名称中就不含参照体的名称。这种脱落或缺省现象在方位词地名中是较常见的。
方位词地名可视为一种地名的派生现象。即从地名的来龙去脉而论,方位词地名实际上是以确定其方位的参照体名称(主地名)的派生地名。只不过从具体的方位词地名的字面看,某些存有主地名(主词)的方位词地名是一种显性的派生地名(如大佛寺东街、东单北大街等),而缺少了主地名(主词)的方位词地名是一种隐性的派生地名罢了。
在我所知的城市地名中,北京的方位词地名不仅运用得最充分、最广泛、比例最高,而且这些方位词在运用上与实体的地理位置对应得十分准确;在用名称表示地理实体的多层次时,对方位词的运用又十分的精炼和
巧妙,很具特色。本文拟主要以北京的部分地名为例,对方位词地名的几种情况加以讨论。
方位词地名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有不同的归纳。(1)按方位词的位置分类:方位词在地名中的位置,既可以冠在其它词语之前,也可嵌在其它两词之间或尾缀在其它词之后。即可分为前置、嵌入、尾缀三种形式;(2)按在同一条地名中方位词出现的次数分类,可分为单式、复式;(3)按与其他词结合构成的成分特点分类,可分为“主地名+方位词”、“方位词+数量词”等组合形式;(4)按方位词地名中是否含有主词,可分为完全型方位词地名和缺省型方位词地名,等等。以下结合实例分别加以说明(在各种组合方式的讨论中一般略去了通名问题)。
前置式方位词地名,即方位词在其它词之前组合构成的地名,“方位词+数量词”方式和“方位词+通名”方式都属于此类,前者如东四(东四牌楼之简称)、西四,东单、西单等,后者如南门、西山、东陵;东、西斜街、南长街等。这两类方位词地名中有的省略了通名,有的省略了参照体的名称。
嵌入式方位词地名,,这种形式是方位词夹在主地名和次级地名之间。以“主地名+方位词+次级名称(其中包括修饰词与通名等)”方式构成的街路名属于此类,如广安门南滨河街、前门西河沿街、永定门西滨河路等。
尾缀式方位词地名,即方位词是在主地名之后。此类地名常以“主地名+方位词+通名”或“主地名+方位词”方式出现,如山东省、河北省,黄城根北街、宣武门西大街、朝阳门内大,外小街等;有许多以行政区域、地理区域为参照体,以其简称派生的地理区域的方位词地名,如湘西、鲁南、浙东、藏北等。
单式方位词地名(姑且这样称呼),意思是指同一条地名中方位词只出现了一次,其在地名中的位置可前、可中、可后,以上列举的前置、尾缀式等方位地名属于此类。
复式方位词地名,即同一条地名中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使用了方位词。这种情况往往是出现在含方位词的主地名之后再续次级方位词地名,由
两级带方位词的名称组成一个新的次级序列地名群。如前海西街、西四北八条、东单西大街、东四北大街、右安门内西、大街、东直门北中、西斜
街、西黄城根南、北街,东黄城根南、北街;东直门北大、北中、南小街;西直门南、内、外大街、南小、外南街;广安门外南大街、右安门内西街等等。上述名称中西四、东单、东直门等可视为首级方位词序列地名群。从派生地名的角度而言,可视为是由城区这一概念引出的首级派生地名,其后尾缀北街、南街等等以后则又分别组成了以首级方位词地名为主词(主地名)的次级方位词地名了(从派生的角度说,则是由首级派生地名再派生的次级名称),其余类推。这是把主、次两级分开来说的。如果说
这样的地名整体来分析,由含方位词的主地名和含方位词的次级地名组成的复式方位词地名本身,是在更大范围内的方位词地名群,这是毫无疑问的。“方位词+主地名”(或“主地名+方位词”),其实例很多,如南樱桃园(为“方位词+主地名”形式);右安门西街(为“主地名+方位词”形式)等。“方位词+主地名”或“主地名+方位词”这种方式的特点,从方位地名的构成成分来说是完备而典型的,就是先选定参照物和主地名,其他待
命名街路根据与参照体的相对位置确定其方位词,并以参照体的名称(即主地名)作为方位地名中的主词,然后将方位词与主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即成。因此,这种命名方法的关键是如何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选择主地名。
“方位词+量词”、“主词+方位词+量词”地名,即一个地名中除了方位词以外还在其前(或后)配有数量(序数)词,有的含有主词。这里所说的量词,在地名中用得较多的主要有“大”、“中”、“小”、“单”、“双”及其他数量、序数词等。“方位词+量词”这类地名在北京的地名中也占一定比例,如东四头、二、三、……十四条;西四北头、二、……八条;东四头、西大、南大街;西四北、南、东大街;等等。
完全型方位地名,是指方位地名字面含有主词的情形,本文前述各例中凡将主地名表现在方位地名中的均属此类。
缺省型方位地名,是指方位地名字面不含有参照体名称(主地名),即方位地名中缺省了主词的情形。如前述“方位词+数词”、“方位词+通名”等方式的方位地名属此类。北京的方位词地名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是从城市整体看,方位词地名的对应性很强,例如东、西单;东、西四;东、西直门;左、右安等等遥相呼应,把北京城区的东、西、南、北方向标得一清二楚。这些有名的地片名,通过后缀方位词等,又派生出在方位上也有对应意义的一系列次级地名,形成一组方位对应的地名群;二是方位词地名的层次多、等级分明。较普遍的现象是在首级方位词地名下再发展一至二级次级地名,如西四一一西四北、东、南大街一一西四
北头、二、……八条等,构成以首级主地名为系列的层次分明的地名群。
北京的方位词地名是极其丰富的,本文所举仅为其方位地名全豹之一斑。而且方位地名这一特点也只是北京地名诸多突出特点中的一支罢了。北京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像北京这样大量、典型、复杂、多样、系统,形成洋洋大观的方位词地名,即便在同样是古都的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等城市也难以寻觅。在令今人已无法想象的古代,地名命名思路、规则这样清晰、统一,地名的整体性把握得如此井然有序,虽然地名网络盘根错节,但章法严谨、多而不乱。寻求与北京城市‘建设的中轴、中心对称设计相吻合,方位词地名命名方法的运用,无疑为当初城市发展所需的大批量街路等地命名,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高效途径,真可谓匠心独具,称得上是有创新意识的产物了。从北京方位词地名群的思路、布局及其严密、整体性分析,这一具体命名模式的构思当始于城市建设或大规模改扩建之初,而且在其后城市建设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不论朝代更迭、江山异帜,都保持、沿用了这种命名思想和风格,从而形成了具有突出特点的地名文化。
方位词地名群有地名等级分明、地名序列化程度高、地名的宏观指向和地理区域指位性强等优点,从而可以达到加强地名指位功能的目的。由北京的街路布局和方位地名大量使用的实例证明,在城市地名命名中适当的运用这种方法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编辑黄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