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63阅读
  • 3回复

[历史地名]地方志中的地名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13
地名的来历是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近来阅读一些地方志,发现很多地方志对本地的地名作了一番考证,言之凿凿。我逐渐把它们贴在这个主题下,不知是否有价值?

为了节约空间,一般只贴出县级行政区划以上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13 23:47:58编辑过]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3-12-13
上杭县名由来考
唐大历4年(769年),汀州刺史陈剑上书皇帝,分出当时龙岩县所辖的湖雷下堡(今永定县的下湖雷)置场,叫上杭场,以理铁税。南唐保大13年(955年)徙上杭场于秇梓堡(今永定县高陂北山),至宋淳化5年(994年)升上杭场为上杭县,隶福建路,属汀州。
  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编纂的四部《上杭县志》的建置沿革均称:“邑名上杭团旧场而言,形如木簰(大筏)之浮水上也,亦称杭川。”
  1980年12月,上杭县地名办公室编印的《上杭县志地名录》称:“‘上杭’一名以公元769年成立上杭场‘以理铁税’始使用。今上杭县属汀江两岸,当时属长汀县管辖,长汀县治设今上杭县北约5公里处的长汀村(因设过州治又称旧州,可能是今上杭城郊的九洲村),故上杭两字属外来的古地名,出自何处,史料上无可考证。但又有一说:上杭是个居民点,如像一个个木筏,沿溪向上航行,改‘航’为‘杭’而得名上杭。如果此说可靠,‘上杭’二字应是源于黄潭河流域或是湖雷河流域。”
  一种说法是,唐大历四年刈龙岩湖雷下堡置场,因其地形象木排浮在水面上,寓“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经·卫风·河广》)之义,称上杭场,隶汀州。宋淳化五年升场为上杭县。
  另一种观点认为,引《诗经》句“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取“杭”字为县名的说法不妥。理由是:上杭场治最早在永定湖雷,当时已有上杭之名,故县名与今县城无关,取诗经句作县名,系确定县治之后,文人学士引经据典,附会上去的。上杭县名,应从湖雷的地理环境去考察。(湖雷所在的)永定河发源于高陂,经坎市、湖雷、永定城关、洪山而与汀江汇流。汇流后汀江汇入狭谷地段,滩险、流急、船舶难于通行。汀江航运以此为界,分上下两段。湖雷在此上段的支流位置。“杭”字的字典释义有“渡”与“方舟”的意思,以上段河段行船之意,故称“上杭”。又“杭”即“硿”(hāng),即一段两旁高山、中间低谷的地理形势,而湖雷正是这样。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3-12-13
蛟河县志:
蛟河县县名考
蛟河县自建县以来,有额穆、蛟河两个县名,两个县名的来历考证于下:
一、额穆:
最早称俄莫惠,也称额穆赫索罗,清末简称额穆索,宣统元年(1909),建县时又简称额穆。
额穆地处珠尔多河与马鹿河交汇处,是清代吉林至宁安、吉林至敦化、珲春的重要交通驿站。额穆赫索罗,系满语“额穆赫”为水滨(河边)之意,“索罗”是“十人戍所”之意。

二、蛟河:
蛟河的命名,经考证有四种说法:
一是蛟河地处蛟河、拉法、嘎呀三河交汇处,蛟河下游北岸,故得名蛟河;
二是在清初形成居民点时叫“蛟哈必拉”,系满语,是乞丐(叫花子)的意思。清末简称蛟哈、蛟河;
三是,据传很早有一年,此地暴雨成灾,今蛟河河水泛滥,河中出现象蛟龙模样的动物翻滚而下,因而得名蛟河;
四是,蛟河,满语发音“蛟别拉”,是狍子河之意,后转音成蛟河。
上述四说,第二说较为有据。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3-12-25
新罗与杂罗考辨
摘自龙岩地区《长汀县志》附录·历代志书记论考选
《元和郡县图志·汀州》载:龙岩县,先置在汀州界杂罗口,名杂罗县,属汀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龙岩县。大历12年(777年),皇甫政奏改隶漳州。
《太平寰宇记·龙岩县》载:唐武德以前为杂罗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龙岩,隶漳州。又《汀州》条:汀州,按《地理志》历代土地旧与长乐郡同。唐开元24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汀州。州初置在杂罗,以其地瘴,居民多死,大历14年(779年)移理长汀白石村,去旧州治三百里,福州观察使承昭所奏移也。
《福建通志·地理·汀州》载:汀州本晋新罗县之地,宋、齐、梁、陈、隋皆省。唐开元21年(733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广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奏置,因长汀溪以为名。或谓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南,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为汀,故名。初治九龙水长汀村(古新罗地),领县三:长汀、黄连、杂罗。23年(735年)以建州沙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临汀郡,改杂罗为龙岩,黄连为宁化。
《福建通志·地理·龙岩州》载:州本晋新罗县苦草镇也,唐武德以前于杂罗口置杂罗县,后属汀州。天宝元年改龙岩县,以县有龙岩山也。大历12年皇甫政奏改隶漳州。
《福建通志·龙岩》(民国版)按语云:“杂罗置县,《元和志》不言时代,《寰宇记》谓在武德前,旧《唐志》乃以为开元24年(736年)置,殆合于24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治新罗而误也。然新罗自新罗,杂罗自杂罗。新罗乃汀州统名,杂罗为龙岩专名。李志、乐记,龙岩下皆称杂罗,杂必非新字之误。乐记汀州长汀下之杂罗则当作新罗,涉于龙岩条而误耳。《牛肃纪闻》(乐记所引)本多误也。
《临汀志·名宦》记:陈剑,唐大历4年(769年)为刺史。先是,开元间置郡治新罗,凡两迁东坊口。剑始至,闻鼓角声堙郁不畅,进吏民问状。曰:“不宁惟是。年谷不登,民多疾疫。”剑曰:“治虽草创,堪数迁耶?”□眙久之。乃更卜西五里卧龙山之阳曰白石村,疏其利病,请之朝而改筑焉。距今五百余载,城池官守虽有增益,而府治基址无改于旧,民皆德之。其名虽不载于史,长者相传,与汀相为长久云。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