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534阅读
  • 64回复

[市制]撤镇设市是否有人关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28
有人认为撤镇设市将成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方家有何意见?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15-12-27
不要搞那么复杂,够标准就直接设市,或者把较弱的县城搬过来设市。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15-12-27
中国应把所有建制市改为县辖市,只保留北京一个直辖市。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15-12-27
~古墓派~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15-12-27
大镇可以撤镇设为县辖市,管有县辖市的县升格为副厅级县。
省(Province),自治省(Autonomous Province),都市省(Metropolitan Province),特别行政区(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市(Municipality 省辖市),州(Prefecture ),自治州(Autonomous Prefecture),县(County),自治县(Autonomous County);
市(City),邑(Borough),镇(Town),乡(Township);
【虚级:区(District),街区(Neighborhood),管理区(Precinct)】;
村(Village),社区(Community);
居民小组(Residents Group)。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15-05-10
撤镇设市话题重启,有希望落实。2014年重启设市进程,2015年会大规模设市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8-07-30
呃,现在国家又没提小城镇建设了……
适域市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8-07-30
多设市,当然可以加快城市的发展。但在没有改变官本位主义,建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制度下,少设为妙。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8-07-27
还有甘肃省的合作市,也是由合作镇变为县级市的!
还有庆阳的西峰镇,当年也是直接成为西峰市,现在是庆阳市西峰区!
美丽的宁夏我的家……那里有着古西夏的风韵,有着党项先民的英魂,那里更有着勤劳勇敢的穆斯林儿女!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8-07-25
中国目前的虚假城市太多,尤其是县级市部分.有些县级市下面只有一两个街道办事处.而有的是一个街道办事处都没有.完全混淆了县与市的概念.
设县辖市就可以回归县市应有的本质,又不阻碍到市的设置与发展.小城镇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途.
很多人认为县辖市是不可能的. 认为只有市管县,不能县管市.市管县跟县管市是两个概念.
这里的 市就是规模大点的镇,为何不能由县来管辖? 虽宪法没有县辖市一节,但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修宪.而且未来的行政区划改革,必定会要修宪.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8-07-25
撤镇设市确实是以后行政区划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希望08年后,国家出台的新的设市政策能照顾到比较好的中心镇。但是,撤镇设市要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有别,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也不能一卡就死,毫无生机和活力。东部发达地区,比如龙港,柳市,盛泽等发达城镇无可厚非的就要撤镇设市,不能贻误城市的发展,不过要处理好与原隶属行政单位的利益关系,比如龙港和苍南的关系。中西部地区,只要镇区人口超过三万,镇域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亿元,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与主要行政中心距离适当,也可撤镇设市。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8-07-25
县下面规模比较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镇可以设县辖市,跟乡镇平级,但可赋予比乡镇更多的管理权限。
街道办事处只是县府派出机构,不是独立城市建制.无法统计到城市数量里面去。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8-07-25
小城镇可变小城市 国家正抓紧修订设市标准

  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要发展成为带动能力强的小城市。记者近日从民政部了解到,国家正抓紧修订设市标准,优化设市模式,以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连续1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是国家建设部
确定的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并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中国“乡镇之星”。
-------发展县域经济,把黄梅、麻城、赤壁、钟祥、石首等发展成为省辖市,改变“小马拉大车”的现状。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4-02-20
以下是引用hunry在2003-12-28 12:21:29的发言:
目前连撤县设市都不可能,遑论撤镇设市了
不过像这种撤区设市、撤镇设市一般都比较出人意表,属于区划调整中的异数,挺有意思的。
比如96年合作市、阿尔山市、东兴市,90年舞钢市、韶山市、88年古交市等


禁止撤县设市应该是为撤镇设市(县辖市、乡级)做准备,也应该为复市(县级市)为县做准备。
省县直辖,撤销地级,县下设市。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4-02-20
我的朋友最近写了一篇关于撤镇设市的文章,希望能够就教方家,日后发上来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4-01-07
有什么资料的话上传,把贴子顶起来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4-01-05
应该是的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4-01-03
阿尔山不是直接设市的吗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4-01-03
撤镇设市是行政区划里面比较基本的问题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4-01-02
以下是引用lynn在2003-12-31 11:02:21的发言:
全国倒底有哪些镇符合标准了呢?
偶一直希望能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资料
是啊,主要是缺乏数据支持,但现在好象没有哪位仁兄有这方面的资料。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3-12-31
现在的问题不是设不设,而是如何设。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3-12-31
现在的政策就很难说的,说不定就设了也未必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3-12-31
全国倒底有哪些镇符合标准了呢?
偶一直希望能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资料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3-12-31
第2章 撤镇设市的必要性分析
2.1 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2.1.1 地位
小城镇作为区域和国家发展中具有独特功能的社会经济实体,在整个国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城镇作为我国地方性城市网络的结节点 ,有利于地方城市网络的形成,并构成对区域性城市网络的支持,同时也对城乡关系的协调起着积极作用。更具体地看,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乡经济交流和文化传递的中转站。无论是城市的工商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还是思想观念、道德风尚,生活方式,又扩大农村的辐射、影响,小城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城镇在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2.1.2 作用
中国小城镇的作用不仅为官方所关心,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题目,对小城镇作用的理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小城镇是截留日益增多的农村外移劳动力的“蓄水库”。中国的决策者很清楚,大量人口和有限资源对国家建设所造成的巨大困难,中国拥有世界上1/4的人口,却只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且仅10%左右的土地宜耕作 。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不断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土地上无事可做,最终导致大量农村人口的迅速外流。80年代初期就有报道称,中国有3/5的农民在做工,1982年,约有1亿农村劳动力无农活可干,把受赡养者考虑在内,即使人口迁走2.7亿也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从1982年起,大量农村剩余人口离开农村涌向城市而形成的“民工潮”,开始成为政府关注的事情 。据测算,按现有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下去,中国人口最高峰是16亿,如果城市化水平为75%,那么城市人口为12亿,还有7.6亿的城市化任务,其中包括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即机械增长)两个部分 。显然需转移的劳动力相当多,然而现有的城市吸收剩余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事实上,大城市的住房和市政基础设施负担很重,城市已拥挤到无法再吸收更多的移民。因此,少城镇的发展可以看作是阻止过剩的劳动力流入大中城市的更有效的“蓄水库” ,很显然,小城镇发展得越多,移入城市的人口数量就越少,大中城市增长也就越易得到更好的控制。第二,小城镇是周边农村地区贸易、加工和服务业中心。斯金纳应用中心地理论指出,小城镇是中国农村中心地级体系的核心,是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连结点 。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促进了乡镇企业和乡镇工业的繁荣,为移民和城镇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得利润已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使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已经成为与广大农村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业化中心,进而成为周边农村地域贸易、加工、服务业的中心。第三,小城镇是现代化城市生活及新技术革新从城市中心向农村扩散过程中的中转站。小城镇是城市和农村社区相互作用最激烈和关系最密切的地方 ,是多数农民最先接触城市生活及运动、娱乐、宗教和节日活动的场所。乡村—城市的相互作用通常是通过小城镇的农村集市而实现的,对多数农民来说,首次接触城市居民和城市生活方式是通过参加农村集市来实现的。同时,小城镇还是信息交换中心,费孝通指出:“在这些地方,人们谈论着城市、城镇及村庄的各种信息,并扩散到周围的村庄。这是农民彼此得到从农村技术到说媒等各种信息的场所 。小城镇还是农民学习城市生活方式的场所,或者说是现代生活方式从城市向农村传播的催化剂和助推器。费孝通从农村妇女发型变化和为农村妇女服务的发廊中看出了这一点 。这些都说明了小城镇在现代化的影响及在现代化扩散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2 镇建制的局限性
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镇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建制得以认定,行政地位得以规范,与乡一样作为县辖的基层行政区划建制。建制镇作为城市体系的末梢,有力地带动了设镇地域地经济社会发展。几十年来,有些镇已经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有些镇的第二、第三产业得到大发展,工商贸易活动活跃,集聚人口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初具小城市的规模。随着建制镇的不断发展,镇建制的局限就越发明显地暴露出来。镇建制地主要问题是镇政府缺乏完整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具体看来有两点:一是条块分割,关系不顺;二是镇政府缺乏独立的一级财政。
2.2.1 条块分割,条条利益强化,镇政府职能不健全。
镇政府是我国行政区划中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但其大量管理权限是由县政府赋予的。县(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在镇设立的下属机构(俗称“七站八所”)越来越多,最多可达30多个,而且相当多的是由县级机构派出,实行垂直管理体制,镇政府只有部分管理权甚或一点都没有。近几年简政放权时,县(市)直各部门常常把那些无利可图并需镇政府支付管理费用的,如农技站、水利站、种子站等农口各站的人、财、物的管理都下放给镇管,而那些有利可图并对镇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部门,如银行、税务、工商、交通、邮电、粮食等机构的人、财、物都由县(市)主管部门管理,造成镇政府人权与事权不统一。镇政府要安排这些方面的工作,须经县(市)主管部门统一,否则寸步难行。且县(市)直各部门争相出台一些“条条”政策,强化条条管理,大大削弱了镇政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能力。如工商部门出台的市场建管分离的政策,主管部门收取镇农用机动车管理费而不管、不给镇修路等,镇政府职能执行“条条”的规定,没有调整的权力。
2.2.2 镇级财政功能不健全
小城镇建设必须能够促进小城镇的自我发展和正常运转。在小城镇初步建立起来和吸引相应数量的农民进镇之后,能否在运转中不断提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对于推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实力尤其是财政实力是小城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基础。1994年,全国实行以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体制改革,划清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然而不少地方分税制并没有达到小城镇,在县级财政与镇级财政关系上仍然存在“统收统支”的情况,镇级财政还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一级财政,没有独立的财税机构和镇级金库,没有健全的预决算制度,没有真正做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县镇财政的这种“统收统支”分配体制,镇级只能是县财政的支出单位,不少镇财政处于“吃饭财政”的状况,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表明,1996年全国建制镇平均财政收入508.69万元,在扣除工资发放等日常开支和农业支出外,已经所剩无几 。一些镇把道路建设转嫁给村委会,收益回报好的项目靠社会集资,一些社会效益不好,短期收益回报相对差的项目只好搁浅。镇级财政对今后直接掌握的财力不能进行较为长远和可靠的预期,难以对小城镇的长期发展制定有财力保障的规划安排和实施方案,难以在较高层次上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2.2.3 机构编制不符合小城镇发展要求
目前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尚无法统一规定,一般采取把镇按照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等指标划分为不同层级,然后确定机构编制区间。如华南某省规定,镇政府综合办事机构设置:一般镇5个,较大镇6-7个,特大镇8个;镇政府编制,一般镇25-35名,较大镇40-50名,特大镇65-75名。一般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大、特大的建制镇已初具城市框架,产生了按照城市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要求,随着建制镇规模扩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镇内公共社会事务大量增加,需要镇政府提供服务、加强管理。但现有的机构、编制的限额不能适应小城镇进行城市管理的要求。一些镇就大量招收、聘用临时工,或从其它单位借用人员。表面上看镇政府使用编制很少,但实际上吃财政饭的人相当多,这也成为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撤镇设市的基本构想
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经济过程,设置建制市是适应城市化要求的行政行为。建制市的设立对城市化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增设建制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要求,设市数量和速度要适度,要与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发展相协调。1998年底,我国除有668个设市城市外,有建制镇19000多个,包括县驻地镇和县辖镇。据测算 ,1981-1990年,新城市发展速度加快,10年间新增城市224个,年均增长24个,90年代预计新增城市257个,平均增加26个,但自1997年国务院冻结设市进程,扼制设市过热的势头,1991-1998年底共设市201个,平均设市25个,2000-2020年预计新增城市560-580个,平均年增28-29个。另据测算,今后20年总计应设830个市,平均设市40个,考虑到小城镇的作用,设市速度可能略快于平均30个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未来20年,新设市600个左右是可以接受的,年均设市30个左右的速度要快过以前20年的设市速度,现行以整建制改市为主的设市规模要转变为切块设市模式为主,也就是撤镇设市。一是因为符合改市条件的县已不多,1998年-1997年整县改市419个,占县总数的20%强;二是切块设市可以使设市速度大大增加;三是块块设市能够避免县制老化问题,极大地刺激设市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撤镇设市就是要有序发展一批小城镇,引导少数具备条件的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发展为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使全国城市化水平有明显提高。撤镇设市必须以发展小城镇为基础,基本构想是:第一,每县(市)发展1-2个县(市)中心镇,全国选择2000-4000个中心镇予以重点扶持;第二,在2000-4000个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中,选择300-500个镇区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镇,创造条件,到2010年发展成为15万人左右的小城市,部分有条件的可发展为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第三,其它中心镇发展为5-10万人的县域中心,进而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第四,进一步提升小城镇质量,强化城镇功能,引导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4 撤镇设市的战略意义
2.4.1 撤镇设市增加城市数量,是适应城市化规律的必然要求。
中国城市化实际水平在35%-37%之间,同西方发达国家80%的城市化水平相比,差距非常大,同西方发展中国家50%的城市化水平也仍有相当的距离。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会水平也是公认的 。我们已经到了迫切推进城市化的阶段了。有城市化问题研究的学者认为,城市人口比重在10%以下为城市化史前阶段,10%-20%为城市化起步阶段,20%-50%为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50%-60%为城市化基本实现阶段,60%-80%为城市化高度发展阶段,80%以上为城市化自我完善和城乡完全实现一体化阶段 。按此规律,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一方面需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另一方面需增设大量城市。根据前文表述,撤镇设市是快速增加城市数量的方法,也是符合城市化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
2.4.2 撤镇设市有利于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
设立建制镇,目的就是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别。但由于其定位不明确,应该属于城市体系但不享受城市待遇,应该与乡有民县区别却实际上乡镇不分;设立标准低,建设标准低,对农民进镇落户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实际上有些村已经超过了设镇标准。改革开放20年,延续几十年的城乡分割体制并没有因小城镇的兴起而被打破。由于行政体制的局限,现有的改革措施对促进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没有特别之处,不能从根本上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撤镇设市,将合乎条件的小城镇纳入到城市轨道上来,使小城镇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让城市文明直接辐射到广大的农村腹地,加速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2.4.3撤镇设市有利于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撤镇设市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政治上看,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区划体制,解决现行行政区划建制老化问题,调整各级行政区划范围,保证国家的统治和长治久安。从经济上看,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是一种调动地方积极性、拉动内需、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就地向城市转移问题,而且能够更强有力地将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模式向农村地区扩散、传播,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推进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3-12-31
结束语
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十五”期间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新时期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十五”期间或更常一段时间内使我国城市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是“十一五”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但是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自有其规律。因此,必须依照城市化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笔者突破农村城镇化的传统思维定势,提出了以撤镇设市作为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的构想,围绕促进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目标,吸取国内外城市化理论成果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撤镇设市的构想提出比较充分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操作办法。但这项工作相当艰巨,因为:第一,大规模撤镇设市是一个新构想,思想上可能大胆超前,至今没有学者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缺乏足够理论依据;第二,建制镇升级为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课题,涉及到行政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第三,大规模撤镇设市,涉及到对现行行政区划进行重大修订,需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总体设计,本课题难以在有限篇幅内照顾到各层级的理论分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