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45阅读
  • 15回复

[唐]唐江南西道(71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12-11
景云二年(711),析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以江南道直辖地区之饶、江、鄂三州,潭州都督府之潭、衡、郴、连、永、邵、道七州,洪州都督府之洪、抚、虔、吉、袁五州,黔州都督府之黔、后思、施、费、夷、辰、沅、珍、溱、锦、溪、舞十二州,播州都督府之播、庄、矩、牂、充、应、琰六州,及淮南道扬州都督府之宣州、山南道荆州都督府岳州,置淮南西道。以洪州刺史兼充江南西道按察使。并割黔州都督府之辰、沅、溪、舞、锦五州置辰州都督府。
       (直辖地区)直辖5州,是为饶、江、鄂、宣、岳。
       【洪州都督府】辖5州,是为洪、抚、虔、吉、袁。
       【潭州都督府】辖7州,是为潭、衡、郴、连、永、邵、道。
       【黔州都督府】辖7州,是为黔、后思、施、费、夷、珍、溱。
       【播州都督府】辖7州,是为播、庄、矩、牂、充、应、琰。
       【辰州都督府】辖5州,是为辰、沅、溪、舞、锦。
先天二年(713),罢播州都督府,所领播、庄、矩、牂、充、应、琰改隶黔州都督府
       (直辖地区)直辖5州,是为饶、江、鄂、宣、岳。
       【洪州都督府】辖5州,是为洪、抚、虔、吉、袁。
       【潭州都督府】辖7州,是为潭、衡、郴、连、永、邵、道。
       【黔州都督府】辖14州,是为黔、后思、施、费、夷、珍、溱、播、庄、矩、牂、充、应、琰
       【辰州都督府】辖5州,是为辰、沅、溪、舞、锦。
开元八年(720),以宣州刺史兼充江南西道按察使。
开元二年(714),潭州都督府所领连州改隶岭南道桂州都督府。
开元十三年(725),改州都督府所领沅州为巫州,舞州为鹤州。
开元十五年(727),黔州都督府所领牂、充、应、琰、庄、矩六州降为羁縻州。
开元二十年(732),改黔州都督府所领鹤州为后业州。
开元二十一年(733),山南东道废夔州都督府之南州改隶黔州都督府。
       (直辖地区)直辖5州,是为饶、江、鄂、宣、岳。
       【洪州都督府】辖5州,是为洪、抚、虔、吉、袁。
       【潭州都督府】辖6州,是为潭、衡、郴、永、邵、道。
       【黔州都督府】辖9州,是为黔、后思、施、费、夷、珍、溱、播、南
       【辰州都督府】辖5州,是为辰、、溪、后业、锦。
开元二十二年(734),以宣州刺史兼充江南西道采访处置使。
开元二十六年(738),割黔州都督府、辰州都督府及山南东道直隶之涪州置黔中道。
开元中,山南东道荆州都督府澧、朗二州改隶江南西道。
       (直辖地区)直辖7州,是为饶、江、鄂、宣、岳、澧、朗
       【洪州都督府】辖5州,是为洪、抚、虔、吉、袁。
       【潭州都督府】辖6州,是为潭、衡、郴、永、邵、道。
开元二十九年(741),以洪州刺史兼充江南西道采访处置使。
天宝元年(742),诸州咸改郡号,改洪州都督府为豫章郡都督府,潭州都督府为长沙郡都督府,以豫章郡太守兼充江南西道采访处置使。岭南道广州都督府所领连山郡改隶潭州都督府。澧、朗二州还隶山南东道荆州都督府。
       (直辖地区)直辖5郡,是为鄱阳、浔阳、江夏、宣城、巴陵
       【洪州都督府】辖5郡,是为豫章、临川、南康、庐陵、宜春。
       【潭州都督府】辖7郡,是为长沙、衡阳、桂阳、零陵、邵阳、江华、连山。
天宝十五载(756),置江南西道节度使,领17郡。都督府虚化。
【江南西道节度使】辖17郡,是为豫章、临川、南康、庐陵、宜春、长沙、衡阳、桂阳、零陵、邵阳、江华、鄱阳、浔阳、江夏、宣城、巴陵。
至德二载(757),罢江南西道节度使,分置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亦称豫章防御使)、衡州防御使。宣城郡改隶浙江西道节度使。
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豫章郡)】辖8郡,是为豫章、临川、南康、庐陵、宜春、鄱阳、浔阳、江夏。
衡州防御使(衡阳郡)】辖8郡,是为长沙、衡阳、桂阳、零陵、邵阳、江华、连山、巴陵。
乾元元年(758),诸州改郡号为州名,增置信州,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增领信州。割衡州防御使郴、连二州改隶岭南道韶连郴都团练使。割豫章防御使所领江、饶二州改隶浙江西道节度使。
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7州,是为洪、抚、虔、吉、袁、鄂、信
衡州防御使(衡州)】辖6州,是为潭、衡、永、邵、道、岳
是年,复析浙江西道节度使所领宣、歙、饶三州置宣歙饶观察使,治宣州,隶江南西道。江州还隶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
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鄂、信、江
衡州防御使(衡州)】辖6州,是为潭、衡、永、邵、道、岳
宣歙饶观察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饶。
乾元二年(759),析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所领鄂州,衡州防御使所领岳州,及淮南节度使所领沔州置鄂岳沔都团练观察使,使治鄂州。罢宣歙饶观察使,宣、歙二州还隶浙江西道节度使。饶州还隶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是年,沔州改隶淮南西道节度使,遂改鄂岳沔都团练观察使为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衡州防御使(衡州)】辖5州,是为潭、衡、永、邵、道
鄂岳(沔)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2/3州,是为鄂、岳、(沔)。
后上元元年(760),复析浙江西道节度使所领宣、歙二州及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所领饶州宣歙饶节度使。是年,罢宣歙饶节度使,各州还属。
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7/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江、(饶)
衡州防御使(衡州)】辖5州,是为潭、衡、永、邵、道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2州,是为鄂、岳。
宣歙饶节度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饶。
后上元二年(761),罢衡州防御使,所领潭、衡、永、邵、道5州改隶山南东道荆南节度使。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还隶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岳州改隶山南东道荆南节度使。
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9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鄂
广德二年(764),析山南东道荆南节度使所领潭、衡、永、邵、道、连、郴七州置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隶江南西道,治衡州。改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为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
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9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鄂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衡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永泰元年(765),增置池州,隶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割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所领鄂州,山南东道荆南节度使所领岳州,淮南西道节度使所领沔、黄、蕲置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9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池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衡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5州,是为鄂、岳、沔、黄、蕲
大历元年(766),析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所领池州及浙江西道观察使所领宣、歙二州置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
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衡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5州,是为鄂、岳沔、黄、蕲
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大历四年(769),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移使治于潭州。
大历十二年(777),改鄂岳都团练观察使为鄂岳都团练观察防御使。
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防御使(鄂州)】辖5州,是为鄂、岳沔、黄、蕲
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大历十四年(779),罢鄂岳都团练观察防御使,鄂州改隶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岳州还隶荆南节度使,沔、黄、蕲三州改隶河南道淮宁节度使。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歙二州改隶浙江东西道都团练观察使。池州还隶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
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洪州)】辖10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鄂、池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建中三年(782),升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为江南西道节度使。
江南西道节度使(洪州)】辖10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鄂、池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兴元元年(784),江南西道节度使所领鄂州,荆南节度使所领岳州,淮西节度使所领沔、黄、蕲三州置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江南西道节度使(洪州)】辖9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池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5州,是为鄂、岳、沔、黄、蕲。
贞元元年(785),降江南西道节度使为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割江州改隶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池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6州,是为鄂、岳、沔、黄、蕲、江。
贞元三年(787),复析宣、歙、池三州置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洪州)】辖7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6州,是为鄂、岳、沔、黄、蕲、江。
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贞元四年(788),江州还隶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5州,是为鄂、岳、沔、黄、蕲。
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贞元十五年(799),鄂岳都团练观察使所领黄州改隶山南东道安黄节度使。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领4州,是为鄂、岳、、蕲。
永贞元年(805),升鄂岳都团练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
元和元年(806),淮南道废奉义军节度使所领安、黄二州改隶武昌军节度使领6州,是为鄂、岳、、蕲、安、黄
元和三年(808),降武昌军节度使为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元和十三年(818),废淮西节度使之申州改隶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领7州,是为鄂、岳、、蕲、安、黄、申
宝历元年(825),复鄂岳都团练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
宝历二年(826),废沔州。武昌军节度使领6州,是为鄂、岳、蕲、安、黄、申
大和五年(831),复降武昌军节度使为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大中元年(847),鄂岳都团练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
大中二年(848),复降武昌军节度使为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大中四年(850),鄂岳都团练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
大中六年(852),复降武昌军节度使为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大中十二年(858),割鄂岳都团练观察使所领申州改隶淮南节度使。是年,申州还隶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6州,是为鄂、岳、蕲、安、黄、申
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咸通六年(865),升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为镇南军节度使。
【镇南军节度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6州,是为鄂、岳、蕲、安、黄、申
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咸通九年(869),降镇南军节度使为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
中和二年(882),复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为镇南军节度使。是年,复降为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
中和三年(883),升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为钦化军节度使。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钦化军节度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鄂州)】辖6州,是为鄂、岳、蕲、安、黄、申
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光启二年(886),改钦化军节度使节度使为武安军节度使。
文德元年(888),鄂岳都团练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
龙纪元年(889),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为镇南军节度使。是年,杨行密取宣州。
大顺元年(890),升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为宁国军节度使。以杨行密为宁国军节度使。
镇南军节度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武安军节度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武昌军节度使(鄂州)】辖6州,是为鄂、岳、蕲、安、黄、申
宁国军节度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乾宁四年(897),武昌军节度使所领申州改隶河南道奉国军节度使。
镇南军节度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武安军节度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武昌军节度使(鄂州)】辖5州,是为鄂、岳、蕲、安、黄
宁国军节度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天复三年(903),降宁国军节度使为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
镇南军节度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武安军节度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武昌军节度使(鄂州)】辖5州,是为鄂、岳、蕲、安、黄
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州)】辖3州,是为宣、歙、池。
天祐二年(905),割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所领歙州改隶歙婺衢睦都团练观察使。复降武昌军节度使为鄂岳都团练观察使。
镇南军节度使(洪州)】辖8州,是为洪、抚、虔、吉、袁、信、饶、江
武安军节度使(潭州)】辖7州,是为潭、衡、永、邵、道、连、郴。
武昌军节度使(鄂州)】辖5州,是为鄂、岳、蕲、安、黄
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宣州)】辖2州,是为宣、池。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16-02-23 11:25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12-11
宣州、池州二州,为明确宣州与升州辖县变迁,也下润升二州也列入。
武德三年:宣州(宣城、怀安、宁国、秋浦、南陵)、南徐州/猷州(泾、南阳、安吴)、南豫州(当涂、丹杨)、桃州(绥安、桐陈、怀德)、扬州(江宁、溧水、丹杨、溧阳、安业)、茅州(句容、延陵、(金山))、润州(丹徒县)、云州(曲阿)置析宣城置怀安县;以当涂县置南豫州
武德四年:宣州(宣城、怀安、宁国)、南徐州/猷州(泾、南阳、安吴)、南豫州(当涂)、桃州(绥安、桐陈、怀德、安吉)、池州(秋浦、南陵)、扬州(江宁、溧水、丹杨、溧阳、安业)、茅州(句容、延陵、(金山))、润州(丹徒县)、云州(曲阿)
武德五年:宣州(宣城、怀安、宁国)、南徐州/猷州(泾、南阳、安吴)、南豫州(当涂)、桃州(绥安、桐陈、怀德、安吉)、池州(秋浦、南陵)、扬州(江宁、溧水、丹杨、溧阳、安业)、茅州(句容、延陵、(金山))、润州(丹徒县)、简州(曲阿)
武德六年:宣州(宣城)、南徐州/猷州(泾、南阳、安吴)、南豫州(当涂、丹杨)、桃州(绥安、桐陈、怀德、安吉)、池州(秋浦、南陵)、扬州(江宁、溧水、丹杨、溧阳、安业)、茅州(句容、延陵、(金山))、润州(丹徒县)、简州(曲阿)省怀安县;
武德七年:宣州(宣城、绥安)、南徐州/猷州(泾、南阳、安吴)、南豫州(当涂、丹杨)、池州(秋浦、南陵)、蒋州(归化、溧水、丹杨、溧阳、安业、句容、延陵、金山)、润州(丹徒)、简州(曲阿)安吉废入长城县,属湖州
武德八年:宣州(宣城、绥安、当涂、泾)、池州(秋浦、南陵)、扬州(金陵、溧水、丹杨、溧阳、句容、延陵)、润州(丹徒、曲阿)
武德九年:宣州(宣城、绥安、当涂、泾、溧水、丹杨、溧阳)、池州(秋浦、南陵)、润州(白下、句容、延陵、丹徒、曲阿)
贞观元年:宣州(宣城、绥安、当涂、泾、秋浦、南陵、溧水、丹杨、溧阳)、润州(白下、句容、延陵、丹徒、曲阿)
贞观九年:宣州(宣城、绥安、当涂、泾、秋浦、南陵、溧水、丹杨、溧阳)、润州(江宁、句容、延陵、丹徒、曲阿)丹杨后废
垂拱四年 688:宣州(宣城、绥安、当涂、泾、秋浦、南陵、溧水、(丹杨)、溧阳)、润州(江宁、句容、延陵、丹徒、曲阿、金坛)复置金山,改名金坛。
天宝元年 742:宣州(宣城、绥安、当涂、泾、秋浦、南陵、溧水、溧阳、青阳)、润州(江宁、句容、延陵、丹徒、丹杨、金坛)更曲阿县为丹杨县。
天宝三载 744:宣州(宣城、绥安、当涂、泾、秋浦、南陵、溧水、溧阳、宁国、青阳)、润州(江宁、句容、延陵、丹徒、丹杨、金坛)更曲阿县为丹杨县。
天宝十一载 752:宣州(宣城、绥安、当涂、泾、秋浦、南陵、溧水、溧阳、宁国、太平、青阳)、润州(江宁、句容、延陵、丹徒、丹杨、金坛)更曲阿县为丹杨县。
至德二年 757:宣州(宣城、广德、当涂、泾、秋浦、南陵、溧水、溧阳、宁国、太平、青阳)、江州(至德)、升州(江宁)、润州(句容、延陵、丹徒、丹杨、金坛)以润州之江宁县置升州。
乾元元年 758:宣州(宣城、广德、泾、秋浦、南陵、丹杨、溧阳、宁国、太平、青阳)、饶州(至德 )、升州(江宁、句容、溧水、当涂)、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勾容、溧水属升州。
肃宗上元元年 760:宣州(宣城、广德、泾、秋浦、南陵、宁国、太平、青阳)、饶州(至德 )、升州(江宁、句容、溧水、溧阳、当涂)、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溧阳属升州。
肃宗上元二年 761:宣州(宣城、广德、泾、秋浦、南陵、溧水、溧阳、宁国、太平、青阳、当涂)、饶州(至德 )、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上元、句容)又更名江宁为上元,升州废。溧水、溧阳仍隶宣州。
宝应二年 763:宣州(宣城、广德、泾、南陵、溧水、溧阳、宁国、太平、旌德、当涂)、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上元、句容)、池州(秋浦、青阳、至德、石埭)
永泰元年 765:宣州(宣城、广德、泾、南陵、溧水、溧阳、宁国、太平、旌德、当涂)、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上元、句容)、池州(秋浦、青阳、至德、石埭)
永泰二年 766:宣州(宣城、广德、泾、南陵、溧水、溧阳、宁国、旌德、当涂)、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上元、句容)、池州(秋浦、青阳、至德、石埭)
大历中766~779:宣州(宣城、广德、泾、南陵、溧水、溧阳、宁国、旌德、太平、当涂)、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上元、句容)、池州(秋浦、青阳、至德、石埭)
光启三年 887:宣州(宣城、广德、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当涂)、池州(秋浦、青阳、至德、石埭)、升州(上元、句容、溧水、溧阳)、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 复置升州。亦有资料认为天祐二年(905)句容、溧水、溧阳方隶升州。
天佑四年(907):宣州(宣城、广德、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当涂、芜湖)、池州(秋浦、青阳、至德、石埭)、升州(上元、句容、溧水、溧阳)、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割当涂县南境5乡、宣城西境2乡立芜湖县,隶宣州。
说明:南陵曾析置义安,后废,时间不详。

五代:
天佑十四年(917),宣州(宣城、广德、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当涂、芜湖)、池州(秋浦、青阳、至德、石埭)、升州(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分上元县南十九乡、当涂县北二乡复置江宁县。
吴武义二年(920),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池州(秋浦、青阳、至德、石埭)、金陵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当涂、芜湖、广德、铜陵)、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改升州为江宁府。
吴顺义六年(926年),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池州(贵池、青阳、至德、石埭)、金陵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当涂、芜湖、广德、铜陵)、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秋浦改贵池。
天祚三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池州(贵池、至德、石埭)、金陵(江宁)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芜湖、广德、铜陵、青阳、繁昌)、建平军(新和州)、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青阳县改属南唐国江宁府,改当涂县为建平军(南唐先立);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割南陵5乡,复置繁昌县(治所在县西北延载乡),属江宁府。
升元二年(938年):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康化军(贵池、至德、石埭)、江宁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芜湖、广德、铜陵、青阳、繁昌)、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建平军  池州升为康化军
保大末(943-957):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康化军(贵池、至德、石埭)、江宁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芜湖、广德、铜陵、青阳、繁昌)、润州(延陵、丹徒、丹杨、金坛)、雄远军  改建平军作雄远军

北宋
江南东路宣州、池州、升州(江宁府)、太平州、广德军
开宝八年(975):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广德、繁昌、芜湖)、池州(贵池、至德、石埭、铜陵、青阳)、升州(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平南军 宋平定江南后改雄远军为平南军;以广德、繁昌、芜湖隶宣州;铜陵、青阳还隶池州;改江宁府为升州
太平兴国二年(977):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广德)、池州(贵池、至德、石埭、铜陵、青阳)、升州(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太平州(当涂、繁昌、芜湖),以平南军置太平州,繁昌、芜湖来隶,复置当涂县;
太平兴国三年(978):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广德)、池州(贵池、至德、石埭、铜陵、青阳、东流)、升州(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太平州(当涂、繁昌、芜湖)东流从江州来隶
太平兴国四年(979):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池州(贵池、至德、石埭、铜陵、青阳、东流)、升州(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太平州(当涂、繁昌、芜湖)、广德军(广德、建平);广德置广德军,析广德县郎步镇置建平县,隶广德军
天禧二年(1018):宣州(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池州(贵池、至德、石埭、铜陵、青阳、东流)、江宁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太平州(当涂、繁昌、芜湖)、广德军(广德、建平)改升州为江宁府
两浙路润州(镇江府)
熙宁五年(1071):润州(丹徒、丹阳、金坛)省延陵入丹阳
政和三年(1113):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润州改镇江府

南宋
两浙路润州如故: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
江南东路
建炎三年(1129):改江宁府为建康府
乾道二年(1166):改宣州为宁国府。
余如故。
宣州(宁国府)(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
池州(秋浦、至德、石埭、铜陵、青阳、东流)
江宁府(建康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
太平州(当涂、繁昌、芜湖)
广德军(广德、建平)


江浙行省
建康府(建康路、集庆路)、溧阳路
至元十二年(1275):建康置建康安抚司
至元十四年(1277):建康路(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州)建康府改建康路,溧阳改溧州
至元十五年(1278):建康路(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府(溧阳)溧州改溧阳府
至元十六年(1279):建康路(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路(溧阳)溧阳府改溧阳路
至元二十七年(1290):建康路(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溧阳路降为溧阳县
元贞元年(1295):建康路(上元、江宁、句容、溧水州溧阳州)溧水、溧阳升为溧水州、溧阳州
天历二年(1329):集庆路(上元、江宁、句容、溧水州溧阳州)建康路改为集庆路
...............
镇江府路
至元十二年(1276):镇江府路(丹徒、丹阳、金坛)置镇江府路
至元二十六年(1289):镇江路(丹徒、丹阳、金坛)镇江府路改镇江路
...............
宁国府(宁国路)、太平府(太平路)、池州(池州路)、广德军(广德路)
至元十四年(1277):宁国府改宁国路,太平府改太平路,池州改池州路,广德军改广德路;辖县不变
宁国路(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
池州路贵池、至德、石埭、铜陵、青阳、东流)
太平路(当涂、繁昌、芜湖)
广德路(广德、建平)


应天府
丙申年(1356):应天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州溧阳州)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江南行中书省治
洪武二年(1369):应天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扬州府(真州(六合))溧水州、溧阳州降为县
洪武九年(1376):应天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江浦)割和、滁二州及六合县置,隶应天府
洪武二十二年(1389):应天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江浦、六合)
丁酉年(1357):淮海府真州六合 扬州路改淮海府
辛丑年(1361):维扬府真州六合 淮海府改维扬府
丙午年(1366):扬州府真州六合 维扬府改扬州府
洪武二年(1369):扬州府六合 废真州,六合直属扬州府
洪武二十二年(1389):扬州府六合改隶应天府
弘治四年(1491):应天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江浦、六合、高淳)析溧水县高淳镇置高淳县。
..........
镇江府
丙申年(1356):三月改镇江路为江淮府,十二月改为镇江府;辖县不变(丹徒、丹阳、金坛)
太平府
乙未年(1355):太平路改太平府,辖县不变(当涂、繁昌、芜湖)
池州府
辛丑年(1361):池州路改九华府,寻改池州府,辖县不变(贵池、至德、石埭、铜陵、青阳、东流)
宁国府
丁酉年(1357):宁国路改宁国府,辖县不变
辛丑年(1361):宁国府改宣城府,辖县不变
丙午年(1366):宣城府改宣州府,辖县不变
吴元年(1367):宣州府改宁国府,辖县不变(宣城、泾、南陵、宁国、旌德、太平)
广德直隶州
丙申年(1356):广德路/广兴府(广德、建平)广德路改广兴府
洪武四年(1371):广德州广德、建平)降为广德直隶州
洪武十三年(1380):广德州(建平)省广德县入州


顺治二年(1645):江宁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江浦、六合、高淳)、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改应天府为江宁府,仍领八县。
雍正八年(1730):江宁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溧阳)溧阳改属镇江府。
光绪三十年(1904):江宁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溧阳、太平厅)析丹徒、丹阳、江都、泰兴诸县所辖太平洲置太平厅,隶镇江府。
清季,宁国府、太平府、池州府、广德直隶州名称、辖县未改变
中华民国
镇江、南京两地
民国元年(1912):太平厅改太平县,移治三茅镇;江宁、上元二县地一月置南京府,四月改江宁县
民国二年(1913):太平县改扬中县
民国三年(1914):金陵道(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丹徒、丹阳、金坛、溧阳、扬中)
民国十六年(1927):各县直隶江苏省(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丹徒、丹阳、金坛、溧阳、扬中)、南京特别市,析江宁城区为南京特别市
民国十七年(1928):(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镇江、丹阳、金坛、溧阳、扬中)丹徒改名镇江县
皖南三府一州
民国元年改广德州为广德县
民国三年改建平县为郎溪县
行政督察区暂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待完善










[ 此帖被杜春明在2015-01-21 02:20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12-11
歙州新安郡
隋:新安郡(休宁、歙、黟)  
唐初:歙州(休宁、歙、黟)
永徽五年654:歙州(休宁、歙、黟、北野/绩溪)析歙置北野,旋更绩溪
开元二十八年740:歙州(休宁、歙、黟、绩溪、婺源)析休宁置婺源
天宝元年742:新安郡(休宁、歙、黟、绩溪、婺源)歙州改新安郡
乾元元年758:歙州(休宁、歙、黟、绩溪、婺源)新安郡复改歙州
永泰二年762:歙州(休宁、歙、黟、绩溪、婺源、祈门)析黟及饶州之浮梁置祈门
附:
乾元元年758:置宣歙观察使,治宣州,辖宣歙池三州。
上元二年761:废,以三州隶浙西。
大历元年766:复置宣歙池观察使,治宣州。
大历十四年779:废,以三州隶浙西。

[ 此帖被杜春明在2015-01-21 02:49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12-11
洪州豫章郡,上都督府。右西道采访使,治洪州
隋:豫章郡(豫章、丰城、建昌、建城)
武德五年622:洪州(豫章、丰城、钟陵)、孙州(南昌)、靖州(高安、望蔡、华阳、宜丰、阳乐)、南昌州(建昌、龙安、永脩、新吴)豫章置钟陵、南昌,以南昌置孙州。更建城为高安,以以县置靖州,又置望蔡、华阳、宜丰、阳乐四县。
武德七年624:洪州(豫章、丰城、钟陵)、孙州(南昌)、米州/筠州(高安、望蔡、华阳、宜丰、阳乐)、南昌州(建昌、龙安、永脩、新吴)靖州曰米州,又更名筠州
武德八年625:洪州(豫章、丰城、建昌、高安),孙州废,省南昌、钟陵,筠州废,省华阳、望蔡、宜丰、阳乐,以高安属洪州;南昌州废,省永脩、龙安、新吴,以建昌来属洪州
永淳二年683:洪州(豫章、丰城、建昌、高安、新吴)析建昌复置新吴
长安四年704:洪州(豫章、丰城、建昌、高安、新吴、武宁)析建昌置武宁
景云元年710:洪州(豫章、丰城、建昌、高安、新吴、豫宁)改武宁为豫宁
宝应元年762:洪州(钟陵、丰城、建昌、高安、新吴、豫宁)更豫章曰钟陵,更豫宁为武宁
贞元中785-805:洪州(南昌、丰城、建昌、高安、新吴、豫宁)更钟陵名南昌。
贞元十五年799:洪州(南昌、丰城、建昌、高安、新吴、豫宁、分宁)析武宁置分宁
天佑中904-919:洪州(南昌、丰城(吴皋)、建昌、高安、新吴、豫宁、分宁)丰城曰吴皋
洪州豫章郡,上都督府。县七:(有南昌军,乾元二年置,元和六年废。)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12-11
江州浔阳郡、饶州鄱阳郡、信州


隋:九江郡(湓城、彭泽)、鄱阳郡(鄱阳、余干、弋阳)武德四年:江州(浔阳、湓城、彭泽)、饶州(鄱阳、乐平、新平、余干、玉亭、长城、弋阳、上饶析鄱阳银城故地置乐平,析鄱阳置新平,析余干置玉亭、长城二县;更湓城名浔阳,别析置湓城县;析弋阳置上饶
武德五年:江州(浔阳、湓城、楚城)、浩州(彭泽、都昌、乐城、广晋)、饶州(鄱阳、乐平、新平、余干、玉亭、长城、弋阳、上饶)以彭泽置浩州,又析置都昌、乐城二县;析鄱阳置广晋县,隶浩州;析湓城置楚城县
武德七年:江州(浔阳、湓城、楚城)、浩州(彭泽、都昌、乐城、广晋)、饶州(鄱阳、乐平、新平、余干、长城、弋阳、上饶)省玉亭入长城;省上饶入弋阳
武德八年:江州(浔阳、彭泽、都昌、楚城)、饶州(鄱阳、乐平、余干、弋阳)浩州废,省乐城,以彭泽、都昌隶江州,省广晋入鄱阳焉;省湓城;省新平;省长城入余干
武德九年:江州(浔阳、彭泽、都昌、楚城)、饶州(鄱阳、余干、弋阳);省乐平
贞观八年:江州(浔阳、彭泽、都昌)、饶州(鄱阳、余干、弋阳)省楚城
证圣二年 696:江州(浔阳、彭泽、都昌)、饶州(鄱阳、余干、弋阳)、玉山隶衢州析衢州须江、常山和饶州弋阳三县之一部置县
开元四年 716:江州(浔阳、彭泽、都昌)、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新昌、弋阳)复置浮梁,改曰新昌
天宝元年 742:江州(浔阳、彭泽、都昌)、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弋阳)更新昌名浮梁
至德二载 757:江州(浔阳、彭泽、都昌、至德)、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弋阳)析鄱阳、秋浦置至德,隶浔阳郡(江州)
乾元元年 758:江州(浔阳、彭泽、都昌)、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浮梁、至德)、信州(弋阳、上饶、永丰、常山、玉山)至德改隶饶州;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及建、抚之地置信州,常山寻改隶衢州;析置永丰
永泰元年 765:江州(浔阳、彭泽、都昌)、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浮梁)、信州(弋阳、上饶、永丰、玉山)至德改隶池州
永泰二年 766:江州(浔阳、彭泽、都昌)、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浮梁)、信州(弋阳、上饶、永丰、贵溪、玉山)析弋阳置贵溪
元和七年 812:江州(浔阳、彭泽、都昌)、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浮梁)、信州(弋阳、上饶、贵溪、玉山)省永丰


江州、南康军
五代
南唐顺义七年(927):江州(浔阳、彭泽、都昌、德安)升蒲塘场为德安县。
南唐升元二年(938):江州(浔阳、彭泽、都昌、德安、湖口)升湖口戍为湖口县。
南唐升元三年(939):江州(德化、彭泽、都昌、德安、湖口、瑞昌)江州设奉化军;升赤乌场为瑞昌县;改浔阳县为德化县。

太平兴国三年(978):江州(德化、彭泽、都昌、德安、湖口、瑞昌、星子)升德化县星子镇为县
太平兴国七年(982):江州(德化、彭泽、德安、湖口、瑞昌)、南康军(星子、建昌、都昌)以江州星子县建为军,洪州建昌、江州都昌来隶。
饶州
唐: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浮梁)
五代:
南唐升元二年(938): 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义,改乐平县地邓公场置德兴县,隶饶州;
宋:
端拱元年(988):饶州(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安仁)以余干县安仁场(开宝八年974置)升为县

信州
唐:信州(弋阳、上饶、贵溪、玉山)
南唐:信州(弋阳、上饶、贵溪、玉山、铅山)以上饶、弋阳二县置铅山场,寻升铅山县,属信州
宋:
开宝八年(975):信州(弋阳、上饶、贵溪、玉山、铅山)平江南,以铅山县直隶京师,寻还属信州
淳化五年(994):信州(弋阳、上饶、贵溪、玉山、宝丰、铅山)升弋阳之宝丰场为县;
景德元年(1004):信州(弋阳、上饶、贵溪、玉山、铅山)废宝丰县为镇
康定中(1040-1041):信州(弋阳、上饶、贵溪、玉山、宝丰、铅山)复置宝丰县
庆历三年(1043):信州(弋阳、上饶、贵溪、玉山、铅山)复废宝丰
熙宁七年(1074):信州(弋阳、上饶、贵溪、玉山、铅山、永丰)析上饶永丰镇为县
江州隶江南西路
信州、饶州、南康军隶江南东路

[ 此帖被杜春明在2014-12-12 16:42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12-12
       江南西道,是唐朝的一个道。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依据自然地理形势和着意加强冲要地区军事力量的要求,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等10道。随着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形势的变化,“道”地广土阔,所辖各地情况差异很大,中央难以有效管理监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根据一方州县的多少、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以及对地方加强管理之需要,在10道的基础上析分为15道,即从原关内道分出京畿道,河南道分出都畿道,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江南西道治所洪州,辖境包含今江西、湖南大部及湖北、安徽南部地区(除徽州)。


       安史之乱后,湖北南部设鄂岳道,湖南设湖南观察使,江南西道只剩今江西省。从此江西省被称为江西,历时一千二百余年未变(宋朝称江南西路、元朝称江西行省、明朝称江西布政使司、清朝称江西省)。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12-12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12-12
虔州南康郡
隋及唐初:虔州(赣、虔化、雩都、南康)
永淳元年682:虔州(赣、虔化、雩都、南康、南安)析南康置南安
神龙元年705:虔州(赣、虔化、雩都、南康、南安、大庾)析南康置大庾
天宝元年742:虔州(赣、虔化、雩都、南康、信丰、大庾)更名南安为信丰
贞元四年788:虔州(赣、虔化、雩都、南康、信丰、大庾、安远)析雩都置安远


虔州(赣州)、南安军;隶江南西路
唐:虔州(赣、虔化、雩都、南康、信丰、大庾、安远)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析雩都县象湖镇淘金场置瑞金监,瑞金之名始此,因“掘地得金,金为瑞”故名。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西南地置上犹场。因境内有大山,状似犹蹲,高耸于场治北面,古称大犹(猷)山(即油石嶂),山下有犹水(即油石河)。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上侧,故名上犹。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吴杨隆演改虔南镇为虔南场。时龙南即虔南场,地属信丰县,隶虔州。
南唐保大十年(952):虔州(赣、虔化、雩都、南康、信丰、大庾、安远、上犹)改南康上犹场置上犹县,沿用场名。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虔州(赣、虔化、雩都、南康、信丰、大庾、安远、瑞金、石城、龙南、上犹),瑞金监改置为瑞金县,隶属江南西道昭信军。升石城场为石城县。以信丰虔南场置龙南县,隶虔州
太平兴国(976-984):虔州(赣、虔化、雩都、南康、信丰、大庾、安远、兴国、会昌、瑞金、石城、龙南、上犹)析赣县之七乡置兴国;析雩都六乡于九州镇置会昌
淳化元年(990-994):虔州(赣、虔化、雩都、信丰、安远、兴国、会昌、瑞金、石城、龙南、上犹)、南安军(南康、大庾、上犹)以虔州大庾县建为军。
宣和三年(1121):虔州(赣、虔化、雩都、信丰、安远、兴国、会昌、瑞金、石城、虔南、上犹)、南安军(南康、大庾、上犹)
绍兴二十三年(1153):赣州(赣、宁都、雩都、信丰、安远、兴国、会昌、瑞金、石城、龙南、上犹)、南安军(南康、大庾、上犹)改虔化为宁都,改虔南为龙南,取百丈龙滩之南为义。
嘉定四年(1211):赣州(赣、宁都、雩都、信丰、安远、兴国、会昌、瑞金、石城、龙南、上犹)、南安军(南康、大庾、南安)

[ 此帖被杜春明在2014-12-12 17:07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12-12

吉州庐陵郡
隋:庐陵郡(庐陵、泰和、安复、新淦)
武德五年:吉州(庐陵、新淦)、南平州(太和、永新、广兴、东昌)、颍州(安福)以太和置南平州,并置永新、广兴、东昌三县;以安福县置颍州
武德七年:吉州(庐陵、新淦、安福)、南平州(太和、永新、广兴、东昌)颍州废,安福隶吉州
武德八年:吉州(庐陵、新淦、安福、太和)南平州废,省永新、广兴、东昌入太和,隶吉州。
显庆二年657:吉州(庐陵、新淦、安福、太和、永新)析太和置永新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12-12

袁州宜春郡
隋:宜春郡(宜春、萍乡、新喻)
唐:宜春、苹乡、新喻。(本作"渝",天宝后相承作"喻"。)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12-12

抚州临川郡
隋:临川郡(临川、南城、崇仁、邵武
武德五年:抚州(临川、南城、永城、东兴、崇仁、宜黄、邵武、将乐)析南城置永城、东兴二县;析崇仁置宜黄县;析邵武置将乐
武德七年:抚州(临川、南城、崇仁、宜黄)省永城、东兴入南城;省将乐入邵武,隶建州(垂拱四年 688又析邵武及故绥城县地复置将乐,仍隶建州,此处不题)
武德八年:抚州(临川、南城、崇仁)省宜黄入崇仁
景云二年 711:抚州(临川、南城、南丰、崇仁)析南城置南丰
先天二年 713:抚州(临川、南城、崇仁)省南丰
开元八年 720:抚州(临川、南城、南丰、崇仁)复置南丰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12-12
鄂州江夏郡
隋:江夏郡(江夏、武昌、永兴、蒲圻)、沔阳郡(沔阳、监利、竟陵、甑山、汉阳)
武德四年:鄂州(江夏、武昌、永兴、蒲圻)、沔州(汉阳、汊川)以沔阳郡之汉阳、汊川二县置沔州,汊川为析汉阳置,一说汊川为故甑山地;沔阳、监利、竟陵三县属山南道复州,此处不题。
天宝二年 743:鄂州(江夏、武昌、永兴、蒲圻、唐年)、沔州(汉阳、汊川)开山洞置唐年
宝应二年 763:鄂州(江夏、武昌、永兴、蒲圻、唐年)、沔州(汉阳、汊川、孝昌)以淮南道安州之孝昌隶沔州
建中二年 781:鄂州(江夏、武昌、永兴、蒲圻、唐年、汉阳、汊川、孝昌)沔州废,县隶鄂州
建中四年 783:鄂州(江夏、武昌、永兴、蒲圻、唐年)、沔州(汉阳、汊川、孝昌)复置沔州
元和三年 808:鄂州(江夏、武昌、永兴、蒲圻、唐年)、沔州(汉阳、汊川)省孝昌
宝历三年 827:鄂州(江夏、武昌、永兴、蒲圻、唐年、汉阳、汊川)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充武昌军节度使、鄂岳沔蕲黄观察使,奏请废沔州,宝历三年将汉阳、汉川并入鄂州。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12-12
岳州巴陵郡
隋及武德初:巴州(巴陵、华容、沅江、湘阴、罗)
武德六年:岳州(巴陵、华容、沅江、湘阴、罗)巴州更岳州
武德八年:岳州(巴陵、华容、沅江、湘阴)省罗县入湘阴
垂拱二年686:岳州(巴陵、容城、沅江、湘阴)更华容名容城
神龙元年705:岳州(巴陵、华容、沅江、湘阴)更容城名华容
神龙三年707:岳州(巴陵、华容、沅江、湘阴、昌江)析湘阴置昌江
乾宁中894-899:岳州(巴陵、华容、桥江、湘阴、昌江)更沅江名桥江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12-12
潭州长沙郡、衡州衡阳郡、邵州邵阳郡
隋:长沙郡(长沙、衡山、益阳、邵阳)、衡山郡(衡阳、洡阴、湘潭、新宁)
隋末:建州(邵阳、武攸)萧铣割据邵阳,设置 建州
武德四年:潭州(长沙、醴陵、衡山、湘乡、益阳、新康)、南梁州(邵阳、邵陵、建兴、武冈)、衡州(湘潭、临蒸、新城、重安、耒阳、新宁)、南云州(茶陵、安乐、阴山、新兴、建宁)析长沙置醴陵;析衡山置湘乡;析益阳置新康;改萧铣建州为南梁州,并置邵陵、建兴二县,改武攸为武冈;衡阳改置临蒸、新城、重安;置南云州,又析置茶陵、安乐、阴山、新兴、建宁五县
武德七年:潭州(长沙、醴陵、衡山、湘乡、益阳)、南梁州(邵阳、武冈)、衡州(湘潭、临蒸、耒阳、新宁)、南云州(茶陵、安乐、阴山、新兴、建宁)省新康(入益阳)、邵陵(入邵阳)、建兴(入武冈),省重安、新城入衡阳,
贞观元年:潭州(长沙、醴陵、衡山、湘乡、益阳)、南梁州(邵阳、武冈)、衡州(湘潭、临蒸、耒阳、新宁、攸)南云州废,以攸县隶衡州
贞观十年:潭州(长沙、醴陵、衡山、湘乡、益阳)、邵州(邵阳、武冈)、衡州(湘潭、临蒸、耒阳、新宁、攸)南梁州改邵州
圣历元年 698:潭州(长沙、醴陵、衡山、湘乡、益阳)、邵州(邵阳、武冈)、衡州(湘潭、临蒸、耒阳、新宁、攸、茶陵)析攸置茶陵
神龙三年 707:潭州(长沙、醴陵、湘乡、益阳)、邵州(邵阳、武冈)、衡州(湘潭、临蒸、耒阳、新宁、攸、衡山)潭州衡山改隶衡州
景龙二年 708:潭州(长沙、醴陵、湘乡、益阳、浏阳)、邵州(邵阳、武冈)、衡州(湘潭、临蒸、耒阳、新宁、攸)析长沙置浏阳
开元二十年 732:潭州(长沙、醴陵、湘乡、益阳、浏阳)、邵州(邵阳、武冈)、衡州(湘潭、衡阳、耒阳、新宁、攸)改临蒸为衡阳
天宝元年 742:潭州(长沙、醴陵、湘乡、益阳、浏阳)、邵州(邵阳、武冈)、衡州(湘潭、衡阳、耒阳、常宁、攸)更新宁为常宁
元和后:潭州(长沙、醴陵、湘乡、益阳、浏阳、湘潭)、邵州(邵阳、武冈)、衡州(衡阳、耒阳、常宁、攸)湘潭改隶潭州
[ 此帖被杜春明在2015-02-07 16:26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12-12
永州零陵郡、道州江华郡
隋:零陵郡(零陵、湘源、永阳、营道、冯乘
萧铣:零陵郡(零陵、湘源、梁兴、灌阳、永阳、营道、冯乘)?萧铣析营道置梁兴,析湘源置灌阳
武德四年:永州(零陵、祁阳、湘源、灌阳)、营州(营道、永阳、唐兴、江华)梁兴改唐兴;冯乘析置江华县,冯乘改隶岭南道贺州,此处不题。
武德五年:永州(零陵、祁阳、湘源、灌阳)、南营州(营道、永阳、唐兴、江华)营州改南营州
武德七年:永州(零陵、祁阳、湘源)、南营州(营道、永阳、唐兴、江华)省灌阳
贞观元年:永州(零陵、湘源)、南营州(营道、永阳、唐兴、江华)省祁阳
贞观四年:永州(零陵、祁阳、湘源)、南营州(营道、永阳、唐兴、江华)复置祁阳
贞观八年:永州(零陵、祁阳、湘源)、道州(营道、唐兴、江华)省永阳
贞观十七年:永州(零陵、祁阳、湘源、营道、唐兴、江华)省道州,县隶永州
上元二年 674:永州(零陵、祁阳、湘源)、道州(营道、唐兴、江华)复置道州,营道、唐兴、江华隶焉
文明元年 684:永州(零陵、祁阳、湘源)、道州(营道、唐兴、云溪)江华改云溪
天授二年 691:永州(零陵、祁阳、湘源)、道州(营道、唐兴、云溪、永阳)复置永阳
长寿二年 693:永州(零陵、祁阳、湘源)、道州(营道、武盛、云溪、永阳)唐兴改武盛
神龙元年 705:永州(零陵、祁阳、湘源)、道州(营道、唐兴、江华、永阳)武盛改唐兴,云溪改江华。
天宝元年 741:永州(零陵、祁阳、湘源)、道州(弘道、延唐、江华、永明)营道改弘道,唐兴改延唐,永阳改永明。
大历二年 767:永州(零陵、祁阳、湘源)、道州(弘道、延唐、江华、永明、大历)析延唐置大历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12-12
郴州桂阳郡
隋:桂阳郡(郴、临武、卢阳)晋宁?
萧铣:桂阳郡(郴、义章、平阳、临武、卢阳)?晋宁?萧铣析郴置义章、平阳
武德七年:郴州(郴、临武、卢阳、晋宁)省义章、平阳
武德八年:郴州(郴、义章、平阳、临武、卢阳、晋宁)复置义章、平阳
贞观元年:郴州(郴、义章、平阳、临武、义昌、晋宁)卢阳改义昌
贞观八年:郴州(郴、义章、平阳、临武、义昌)省晋宁
咸亨二年 671:郴州(郴、南平、义章、平阳、临武、义昌)复置南平,一说为武德四年置
咸亨三年 672:郴州(郴、南平、义章、平阳、临武、义昌、资兴)复置晋宁,改资兴
如意元年 692:郴州(郴、南平、义章、平阳、隆武、义昌、资兴)改临武为隆武
神龙元年 705:郴州(郴、南平、义章、平阳、临武、义昌、资兴)改隆武为临武
开元十三年 725:郴州(郴、南平、安陵、义章、平阳、临武、义昌、资兴)改义章为安陵
天宝元年 741:郴州(郴、蓝山、高亭、义章、平阳、临武、义昌、资兴)改安陵为高亭;改南平为蓝山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