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343阅读
  • 105回复

[乡镇街]乡镇的面积由两条腿和自然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15-09-27
如果平原地区乡镇面积规划为200平方公里,一个县(或地市)管30个乡镇则有6000平方公里,一个省管30个县(或地市)则有18万平方公里。换句话说,河北省调整好城市的布局后可以管30个下级区划单位,从而实现减少管理层级的目标。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15-09-27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如果平原地区乡镇面积规划为200平方公里,一个县(或地市)管30个乡镇则有6000平方公里,一个省管30个县(或地市)则有18万平方公里。换句话说,河北省调整好城市的布局后可以管30个下级区划单位,从而实现减少管理层级的目标。 (2015-09-27 13:42) 
30的管理幅度太大了。这是临界状态。以30作为平均管理幅度,作为个体,那就必然会出现相当多的地方,两级之间的管理幅度达到四五十的情况。
作为对照,现在契丹地级市平均管辖区县的数量大约在7左右。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地级市的辖县超过10。
而即便是在平均线30的情况,在平时也需要设置非常设的联席会议作为协调机构。如果遇到时局稍稍不稳的时代,这个联席会议就要实体化成为派出机构了。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5-09-27 13:54重新编辑 ]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15-09-27
回 uranium235m 的帖子
uranium235m:韓國扣除少數切塊形成的市,絕大多數市郡就是小縣。而且我並沒有說日本實行的是小縣制,而是指日本的一些合併後的市是小縣,不是指所有的市是小縣,也不是指其平均規模是小縣。畢竟日本是民主國家,民意可以影響很多事情。當初將郡完全虛化,僅作地名表記,再想合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像韓國在軍事獨裁時期廢除了邑面自治,而後民主化後直接實行郡市自治,再到後來的郡市合併,以達到近似小縣的規模,這個過程要比日本市町村合併簡單的多。況且隨著老齡化的繼續,會有越來越多的市達到小縣的規模。
而且,我所說的小縣是適用於中小都市圈,在大都市圈中基層政權的規模恐怕就會小一些 (2015-09-27 14:21) 
"而小縣制則是有日本和韓國的市",这话是谁说的?
我再重复一次,你看看日本合并成旧郡规模的基础自治体,都是些什么地方?人口结构如何?
放眼全球,日本的设市标准就已经够高了,总人口5万,其中中心DID 3万。你的标准比它还高好几倍,你想干啥?
你也承认你的小县制是一个小型“都市圈”,而不是单一都市。考虑到行政机构资源集中的天性,那么也就是说在你的小县之内,县城以外的其它城镇的市政建设就理所当然地被忽略了。还是说按你的构想,小县也不负责市政,而是跟地级市一样都是广域?然后政出多门,两级广域扯皮玩儿?

棒子之前的基础自治体是郡的下一级,相当于小乡镇。这是太小了。然后就改用郡作为基础自治体,走了另一个极端。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15-09-27
其实县下的乡村地区区划有一定规律的,只是大家不注意罢了,乡村地区在一定区域内会形成一个自然集镇,以此集镇为中心,与周边村庄形成一个自然集镇区,其规模大体相当于小乡镇时代的乡镇。以山东为例,山东的乡镇普遍设有管区,管区的前身基本是小乡镇时代的乡镇,其区域大体与自然集镇区重合,现在山东的乡镇多数由四、五个管区组成,管区驻地多是自然集镇,设有小学,集市。平原地区的管区规模大体是十多平方公里,平均人口七八千。丘陵地区的管区大约二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五六千。
个人比较赞成法郎兄的观点,以乡镇为基础自治体的话,一个乡镇由七个左右的自然集镇区组成比较合适,平原地区面积大约八九十平方公里,人口四五万;丘陵地区面积100-2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三四万。按楼主平原地区200平方公里设乡镇,规模就太大了,失去了基础自治体的意义。
此外很有趣的是传统集镇区与西欧平原地区的基础自治体规模很接近,还有一个巧合就是华北平原传统集镇之间的距离大体是三公里左右,这正好与日欧城际轨道交通的设站间距相同。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15-09-27
回 uranium235m 的帖子
uranium235m:他的觀點是以縣轄區為基層政權,而不是鄉鎮 (2015-09-27 17:54) 

不是,你没明白法郎兄的意思,他是说今天的乡镇规模等同于过去县辖区的规模,这种规模做基础自治体是非常合适的,其重点是规模,至于叫县辖区还是乡镇,不过是称谓不同罢了
[ 此帖被天下大同在2015-09-27 21:1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15-09-27
回 天下大同 的帖子
天下大同:其实县下的乡村地区区划有一定规律的,只是大家不注意罢了,乡村地区在一定区域内会形成一个自然集镇,以此集镇为中心,与周边村庄形成一个自然集镇区,其规模大体相当于小乡镇时代的乡镇。以山东为例,山东的乡镇普遍设有管区,管区的前身基本是小乡镇时代的乡镇,其区域大体与自 .. (2015-09-27 17:41) 

乡镇之间的距离是3公里左右明显是太小了。
一般而言,乡镇是历史上形成的,并不是汽车与自行车兴起后。平原地区与山区一样,村庄到乡镇中心的距离是3.5到7.5公里,也就是两个乡镇的距离是7-15公里,一般而言超过12公里就偏大了。
3.5的半径时,面积42平方公里;半径5时,面积86;半径6时,面积125;半径7时,面积170;半径7.5时,面积195。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计算,乡镇距离才3公里,半径才1.5公里,面积不到8平方公里,人口3200人。即使人口密度达到800也才6400人,哪来的四万人的人口?一般而言,平原地区100平方公里的乡镇还是比较可取的,这是照顾了历史和现实;如果选取200平方公里而是着眼于未来,乡镇合并。
顺便说一下,把平原地区的乡镇定位于200平方公里有一些前提条件。那就是乡镇合并前原来的乡镇镇中心人口不算太多,同时,形成了一些大的村庄。据我的观察,在平原地区村庄比较发达,常常会形成一些大的村庄,有的村庄聚集在一起的就有5000人以上,小一些的聚焦在一起的也有500人,一般1000人的算比较正常的。换句话说,乡镇与村庄的区别不算太明显。相反,在山区人口则比较分散,一个自然的村庄有100多人就算大的了,常常就是几十个人聚集而居。山区分散居住是与土地的肥力相关的,也正是由于山区较分散和地形复杂,为发展交通带来的困难。也正是由于交通不便,限制了乡镇中心对远处自然村庄的控制力。也就是说乡镇不宜太大。山区如果采用200-300的面积,必然造成村庄到乡镇办事非常麻烦,不能半日内一个来回。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15-09-27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乡镇之间的距离是3公里左右明显是太小了。
一般而言,乡镇是历史上形成的,并不是汽车与自行车兴起后。平原地区与山区一样,村庄到乡镇中心的距离是3.5到7.5公里,也就是两个乡镇的距离是7-15公里,一般而言超过12公里就偏大了。
3.5的半径时,面积42平方公里;半径5时,面积86; .. (2015-09-27 21:18) 

你没看明白我的意思,我说的自然集镇间距离是3公里,不是乡镇。
我理想的乡镇规模是七个左右的自然集镇区的组合,平原地区八九十平方公里,人口四五万,丘陵地区100-200平方公里,人口三四万。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15-09-27
回 Franc.She 的帖子
Franc.She:30的管理幅度太大了。这是临界状态。以30作为平均管理幅度,作为个体,那就必然会出现相当多的地方,两级之间的管理幅度达到四五十的情况。
作为对照,现在契丹地级市平均管辖区县的数量大约在7左右。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地级市的辖县超过10。
而即便是在平均线30的情况,在平时也 .. (2015-09-27 13:44) 

我在中一帖子中已经说了,管理团队最大规划为8是怎么来的。你在互动区帖子中说的是军队55制的优势。但不能乱套这个理论,说一个县就最好管七八个乡镇,一个市最多也就管七八个县,一个省最多就适合管七八个地市。
同样,我也知道班级教学中一个小班最大规模是36人是怎么来的,不并不是意味着一个国家最多可以管36个省,也不是说一个省最多可以管36个下级行政单位。但我没有说,我就想知道,你所说30个已经接近管理的极限是怎么来的。
你能说一下不,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记得你说过七八个的规模,也说过十五六个的规模适宜,这里现雯30个接近极限,这是怎么来的。可否赐教?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15-09-28
回 uranium235m 的帖子
uranium235m:你看他前面的回覆,他說將現在的縣至少變成原來的四分之一才是縣轄區,而現在的鄉鎮明顯小於這個規模 (2015-09-27 21:43) 
我的县辖区是清代分县的三、四分之一。由此推算,其规模约是现代县级的八分之一。十八省加上满洲一共要设约两万个基础自治体,约为日本的10倍有余。这个数量比现在的乡镇数量少,因为部分省份没有合并乡镇。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5-09-28 02:24重新编辑 ]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15-09-28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我在中一帖子中已经说了,管理团队最大规划为8是怎么来的。你在互动区帖子中说的是军队55制的优势。但不能乱套这个理论,说一个县就最好管七八个乡镇,一个市最多也就管七八个县,一个省最多就适合管七八个地市。
同样,我也知道班级教学中一个小班最大规模是36人是怎么来的,不并不是意味着一个国家最多可以管36个省,也不是说一个省最多可以管36个下级行政单位。但我没有说,我就想知道,你所说30个已经接近管理的极限是怎么来的。
你能说一下不,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记得你说过七八个的规模,也说过十五六个的规模适宜,这里现雯30个接近极限,这是怎么来的。可否赐教? (2015-09-27 21:39) 
现在府右街能“直接”管理约30个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现在地级市才是负责内政的主角。省的主要任务已经是协调地际。地区间的协调工作在省内就已经解决大部。跨省协调的工作已经不多。如果你把省变成直接负责本地内政的地方当局,并且分省,那就必然成倍增加省际协调的任务量。这样如果不设置实体化的大行政区,府右街必然被踢爆。BTW:从现在契丹各级衙门的机构设置也可见一斑。省级的衙门除了没有外交和国防以外,跟府右街的机构设置大同小异。然而从地级市开始往下,就开始变得像地方政府了。你听说过省级政府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的么?
其二是有按大行政区设置的省际联席会议。虽说是不是常设机构,但这也进一步减少了府右街直接负责的协调任务。然而这也已经到了极限。腊肉时代初期在大行政区的分理下也搞过分省。当时全国的省和直辖市大约是40个。然而1954年废除大行政区的同时,就是大规模撤销直辖市,并把之前拆分的省份重新合并。你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呢?这时的腊肉也就60岁吧,正是当皇帝最佳的年龄。国内也无战乱。这么一个与天地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奇人,怎么不直接——或在联席会议模式下——管理40个省市呢?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15-09-28
由于中国的人口较多,中国的学校不比外国,一个班可以只胡二三十人,一般情况下,中国的一个班级50人就算比较小的。要想一个学校有活力,就需要同一学科间的教师之间有竞争,换句话说,同一个年级的同一个学科至少需要2名。同时,由于文理分科,而理科又比文科要多,大学招收的理科生超过总人数的70%,文科只占30%,甚至不到30%。由于中学的文理分班不一定与高考招生的比例完全一致,我们可以考虑文理的比例为1/2,换算过来,一个文科教师上2个班,两个教师上4个班,理科班可能就是8个,一个年级就需要12个班。只有达到了12个班的规模以后,一个学校内的教师之间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学校才有活力。一个班50人,12个班600人,一个初级中学就需要有1800人。如果只算初中,不算高中,由于初中不分文理科,一个年级就需要200人以上,达不到这个规模初中的教学质量就没有保障。
————————————————————
按日本的模式,教师是由都道府县的教委统一聘用的。市町村区负担的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承包制。所以一所学校的每个年级最少设置一个包括三个教学班的平行年级组,就已经可以保证竞争了。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私立学历教育发达,公立学校完全按照学区招生,平均配置师资。
中国人口多,但如果发展水平相当的话,待业的老师也会比较多。我不知道现在外地的情况如何,但以我县的情况而言,师范生不好找工作,已经是很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了。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15-09-28
回 uranium235m 的帖子
uranium235m:這句話我已經在上個回覆中說明了,再重複說明也不需要
机构完备、职能健全(规模介于契丹现行市辖区与街道办之间)的基层综合行政机构的辖区,在城市不超过10万人,在乡下不超过5万人。如果辖区范围超过这个规模,你连清国那时的行政效率都满足不了。这就是为什么,清国大量设置分县,以及日本从中核市开始设区。所以剩下的问题就在于,根据城市化水平和人口的聚集程度,是否选择以这个规模设立基层政权。
BTW1:特例市无需设正式的行政区,多设置一两个分理副职就够了。这样做的原因就是管理幅度太小,还不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层级,就像某异次元岛屿的一些大号市镇设置的黑区。
BTW2:要不是不那么搞效率会低到无法忍受,你以为官府特别是清国那个专门以掠夺汉地为己任的外来少数统治当局愿意多花那么多银子养那么多官吏?
uranium235m:合併成明治時期的郡的基層政權有的是人口增加的地方,有的是人口減少的地方,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再重复一次,日本的基础自治体的规模根本不是你的小县。划分行政区划的意义在于行政管理和服务。行政管理和服务的首要对象就是人。你看那些合并成旧郡规模的市有几个人?你跟无人区较什么劲儿呢?
更何况,我已经把日本的市町村区的平均规模跟契丹现行各级区划做了比较了。还看不懂或故意装不懂的话,我也没办法。
uranium235m: 我從來沒說過我的設市標準,何來“你的标准比它还高好几倍”?這腦洞開的有點大。
你不是要把十几万人的小县当成城市区划么?难道是两层扯皮玩儿?
uranium235m:日本的中核市,政令指定都市可都有廣域自治權限,如果你認為這兩種市也會和都道府縣扯皮,我也沒辦法
在中核市和指定市的建制范围内,对已经下放给建制市的广域自治权限,道府县无权自行行使。
uranium235m:是否是極端,口說無憑,沒有證據,而僅僅是根據自己設想的理論來判定,未免太沒有說服力了
我的依据应该已经跟你讲过多次了,其一是明清以来中国、支那、契丹三国几百年的地方制度演变过程,其二是欧美日等先进国家近百余年地方自治的发展趋势。你的呢?脱离行政成本和效率,只知照猫画虎,却不知行政区划背后的成因的,恐怕也是你吧?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5-09-28 05:34重新编辑 ]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15-09-28
回 天下大同 的帖子
天下大同:其实县下的乡村地区区划有一定规律的,只是大家不注意罢了,乡村地区在一定区域内会形成一个自然集镇,以此集镇为中心,与周边村庄形成一个自然集镇区,其规模大体相当于小乡镇时代的乡镇。以山东为例,山东的乡镇普遍设有管区,管区的前身基本是小乡镇时代的乡镇,其区域大体与自 .. (2015-09-27 17:41) 
我也认为,作为基层政权的大乡镇、县辖区之下也肯定要有小乡镇、片区作为分管区域。片区的下面才是居委、村委。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15-09-28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乡镇之间的距离是3公里左右明显是太小了。
一般而言,乡镇是历史上形成的,并不是汽车与自行车兴起后。平原地区与山区一样,村庄到乡镇中心的距离是3.5到7.5公里,也就是两个乡镇的距离是7-15公里,一般而言超过12公里就偏大了。
3.5的半径时,面积42平方公里;半径5时,面积86;半径6时,面积125;半径7时,面积170;半径7.5时,面积195。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计算,乡镇距离才3公里,半径才1.5公里,面积不到8平方公里,人口3200人。即使人口密度达到800也才6400人,哪来的四万人的人口?一般而言,平原地区100平方公里的乡镇还是比较可取的,这是照顾了历史和现实;如果选取200平方公里而是着眼于未来,乡镇合并。
顺便说一下,把平原地区的乡镇定位于200平方公里有一些前提条件。那就是乡镇合并前原来的乡镇镇中心人口不算太多,同时,形成了一些大的村庄。据我的观察,在平原地区村庄比较发达,常常会形成一些大的村庄,有的村庄聚集在一起的就有5000人以上,小一些的聚焦在一起的也有500人,一般1000人的算比较正常的。换句话说,乡镇与村庄的区别不算太明显。相反,在山区人口则比较分散,一个自然的村庄有100多人就算大的了,常常就是几十个人聚集而居。山区分散居住是与土地的肥力相关的,也正是由于山区较分散和地形复杂,为发展交通带来的困难。也正是由于交通不便,限制了乡镇中心对远处自然村庄的控制力。也就是说乡镇不宜太大。山区如果采用200-300的面积,必然造成村庄到乡镇办事非常麻烦,不能半日内一个来回。  (2015-09-27 21:18) 
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纯粹的农业社会了。农业社会也不是未来的趋势。所以考虑问题也就不要再基于土地、种植业的逻辑。山区的那种小种植业如果不能转型为农家乐、高附加值种植业(果蔬、经济作物)或者别的服务行业,那就不如放弃掉,把人口集中到镇区。
按我的设想,现代化的基建设施也只能保证配备到镇区,以及平原地区的村落。给山区的村落覆盖现代化的基建设施和生活配套,成本太高了。不论是从保护生态的角度也好,还是基建成本的角度也罢,这种地方还是保持原生态更好一些。

另外,对于同级区划而言,一般存在这样的一个规律,即越是人口稀少的地方,辖区规模越大,而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辖区规模越小。你这样正好搞反了。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15-09-28
在人口十分稀少、实在没有成规模聚落的地方,也可以设置小广域(姑且称之为乡),作为最低等的基层政权。其总体规模一般不满万人。
乡虽然是基层政权,但其实能做的事情很少。首要原因就是人口稀少,自身也没有那么多资源。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上级当局(以其分支机构为代表)在这个区域内直接负责的事情“很多”。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15-09-28
回 uranium235m 的帖子
uranium235m:日本那些合併成舊郡的地方都是無人區?話說的這麼絕對真的很好?比較平均規模有什麼特別大的意義?姚明和潘長江平均身高一米八有什麼意義?
小縣只是一個泛稱,小縣之“小”指的是相比於現在的縣,而“縣”也是泛指縣級政區,有幾萬人的縣,有幾十萬人的縣,也有幾百萬人的縣。連你自己都說了“对已经下放给建制市的广域自治权限,道府县无权自行行使”,怎麼到了小縣就成了扯皮玩?莫名其妙。
另外,中國從來就沒真正意義上實行地方自治過,你扯所謂的幾百年來的地方制度沒什麼太大意義。你說學習西方,且不說西方的廣域政權,光說基層政權,難道要學習法國一樣豆子大點的基層政權打死不合併?還是學習美國一樣市境奇形怪狀?別總假裝中國是高稅收,高福利,本地人口生育率較高,又有外來移民補充,人民生活自由散漫,不工作就有政府救濟的西方國家。
對了,英格蘭的行政區劃雖然有些亂,但是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的行政區劃則相對整齊一些,這三個王國都相當於州府郡,而其下都是單一管理區,除了個別地方實行市郡分治,很多單一管理區的規模就相當於我所設想的小縣。英國還是個西方國家,當地民眾居然能適應在你看來基層政權如此“龐大”的地方的生活。
研究某级地方政权或行政区划的规模,当然要看其规模的统计分布,包括平均规模,而不是以少数特大或特小的个例当成普遍情况研究。如果你一定要如此偏激的话,那么我也可以从海南省的规模与湛江市规模相当而得出结论,契丹的省、地两级规模相当。你觉得这样偏激有何意义?
还有,你看看,那些辖区与旧郡重合的市,人口有多少?合并的话,人口不超过20万,没有任何意义。即便将将超过20万,也未必能批准升格。

不错,最近几百年来中国没有实施过地方自治,但有悠久的郡县制历史,广域和基层政权的运行都有悠久的政治经验。也正因为没有实施地方自治,判定地方行政效率高低的依据也就是能否在维持基本治安的基础上更多地搜刮民财。换你去当清国的大酋长的话,想想为什么要设置相对前朝远为发达的县下机构?少养点儿官吏,多敛点儿财享乐一下,岂不更好?以农业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剩余,养个官吏可比现代工业社会贵多了哦。
而不论中外,大多数国家的正式的基层行政机构的辖区规模都在大几万人的规模上下。突破了这个规模,行政效率连满清的水平都满足不了。以你奉为圭臬的南棒为例,邑面层面就是法定的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那可不是契丹现在的乡镇下面设立的片区甚至居村委会能比得了的。
BTW:至少在宋代以前、特别是汉朝,当时中国的朝廷和地方的关系,是地方郡县合力养活朝廷。终身制的郡守、郡守自带的随员,当时的郡县可以算是不世袭的采邑。这才能理解,为啥两汉时代的官员,往往最高理想就是到地方谋个太守的职位养老。那简直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我也已经重复过多次了。我意淫制度时完全不考虑低出生率问题。低出生率是需要克服的社会问题,需要用其它手段解决,而不是需要适应的社会背景。以国家灭亡为前提设计国家的制度,有什么意义?
请问,你对小县的定位是什么?是市政当局,还是区域当局?如果是前者,那就是放弃县城以外的市政建设,继续假装全中国只有几千万或将将过亿的人口。如果是后者,就是跟上级当局扯皮玩儿。
几百万人的县?你确定这还是县?什么县能装下那么多人口?然后呢?继续按农村的模式管理?

最后,关于英国。它们的整体制度,包括地方制度在内,都是一团乱麻。实施宪政三百年,连个成文宪法都没有。为什么英美法系国家的律师特别赚钱呢?赚的就是这个钱。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5-09-28 14:09重新编辑 ]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15-09-28
回 Franc.She 的帖子
Franc.She: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纯粹的农业社会了。农业社会也不是未来的趋势。所以考虑问题也就不要再基于土地、种植业的逻辑。山区的那种小种植业如果不能转型为农家乐、高附加值种植业(果蔬、经济作物)或者别的服务行业,那就不如放弃掉,把人口集中到镇区。
按我的设想,现代化的基建设施也 .. (2015-09-28 05:39) 

这是基层区划的悖论,而不是什么反了。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人口越密,管理的面积可以越小,人口越稀,管理的面积可以越大。这是经济的角度。
如果从管理的有效性,区域的稳定性来看,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管理的面积可以越大,山区交通落后,管理的应该越小(除了新藏等地的无人区)。这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
我数学学得不怎么样,不过,我想以上的这两种考量的角度并不是直线,而是类似于抛物线的两条线。我们需要求的就是这两条抛物线的交叉点,从而取得大体上的平衡。
国家的规划不可能规划到村庄,但下层的却不能不顾及村庄的生活。你要人家由村庄住进乡镇,人家还不一定愿意,你要人家搬就得拿钱出来……
面目前中国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也没有拿出那么多钱的意愿,同时,村民自然演化到住进乡镇与大城市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中西部山区可能需要20~30年,平原地区的村庄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15-09-29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这是基层区划的悖论,而不是什么反了。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人口越密,管理的面积可以越小,人口越稀,管理的面积可以越大。这是经济的角度。
如果从管理的有效性,区域的稳定性来看,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管理的面积可以越大,山区交通落后,管理的应该越小(除了新藏等地的无人区)。这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
我数学学得不怎么样,不过,我想以上的这两种考量的角度并不是直线,而是类似于抛物线的两条线。我们需要求的就是这两条抛物线的交叉点,从而取得大体上的平衡。
国家的规划不可能规划到村庄,但下层的却不能不顾及村庄的生活。你要人家由村庄住进乡镇,人家还不一定愿意,你要人家搬就得拿钱出来……
面目前中国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也没有拿出那么多钱的意愿,同时,村民自然演化到住进乡镇与大城市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中西部山区可能需要20~30年,平原地区的村庄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2015-09-28 18:39) 
那些山区小块耕地完全没有经济价值。仅从这个角度就应当要求那些山沟里的居民迁出来。当然了,最后是不是真的迁出来,还是要看那些山民自己的决定。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覆盖到那些山沟里的。那样做的基建成本太高,而增加的受众却很有限。就算是现在的美帝和日傀也没那么多钱。你愿意自绝于现代社会,过中世纪甚至“原生态”的生活,那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只是到时候不要哭穷要钱“扶贫”。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5-09-29 13:56重新编辑 ]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15-09-29
回 Franc.She 的帖子
Franc.She:那些山区小块耕地完全没有经济价值。仅从这个角度就应当要求那些山沟里的居民迁出来。当然了,最后是不是真的迁出来,还是要看那些山民自己的决定。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覆盖到那些山沟里的。那样做的基建成本太高,而增加的受众却很有限。就算是现在的美 .. (2015-09-29 13:20) 

这里根本就没有讨论什么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到那里,也没有人提哪要修建在那里,而是说这样的一个群体不应该受到忽视,不能说因为它们不能创造多少经济价值就处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是一种政治的诉求,也是一种道德的呼唤,用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兜底,要上政府来兜底。
要让人从山里出来得给人生路,不是你喊别人出来别人就出来了。就犹如你号召人们都去沿海三大都市圈一样,不是你号召去别人就去了,关键还是去了以后有求生之道,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94 发表于: 2015-09-29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这里根本就没有讨论什么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到那里,也没有人提哪要修建在那里,而是说这样的一个群体不应该受到忽视,不能说因为它们不能创造多少经济价值就处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是一种政治的诉求,也是一种道德的呼唤,用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兜底,要上政府来兜底。
要让人从山里出来得给人生路,不是你喊别人出来别人就出来了。就犹如你号召人们都去沿海三大都市圈一样,不是你号召去别人就去了,关键还是去了以后有求生之道,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2015-09-29 13:57) 
按我的估计,普及到县辖区的轨道交通和到大村(行政村)的公路,以及相应的通信、水电等基建,就已经足够我们搞上几十甚至上百年了。谁也没有那么多钱去“重视”这么一帮自绝于现代社会、窝在山沟里的野人。即便是鬼畜和鬼子也没那么多钱。只能让它们自生自灭。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95 发表于: 2015-09-29
一个聚落的人口如果不到上百户、大几百人的话,那就只能让它们自生自灭了。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96 发表于: 2015-09-29
回 Franc.She 的帖子
Franc.She:我已经说过了,这不是正常的现象。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所以老龄化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崩盘不是应该适应的现象,而是应该克服的社会问题。设计制度特别是长期的制度时,不应该考虑这种因素。
况且,即便是临时变通的制度,合并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时,也应该是在人口稀少的地方进行合 .. (2015-09-26 13:23) 

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强制手段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设计未来首先要承认这个现实(虽然不合理),再幻想别的可能性,国将不国就国将不国吧,没办法,只能尽量延缓这个过程。
只看该作者 97 发表于: 2015-09-30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强制手段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设计未来首先要承认这个现实(虽然不合理),再幻想别的可能性,国将不国就国将不国吧,没办法,只能尽量延缓这个过程。 (2015-09-29 23:2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形资产和实物产品的价值在直线下降。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凝结在人身上的 @无形   资产——包括知识、技术和技能——越来越宝贵。这些无形资产的来源就是教育。不要说九年甚至十二年的普遍义务教育,那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即便如日本那样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也依然不够,这就是补习班的生存空间。
所以,问题的根本就是现代社会养育成本太高。其中教育成本是大头,而东亚人又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所以问题更为严重。从这里下手就好办多了。
BTW:房价高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也只能屈居教育成本的因素之后——特别是在鬼子和棒子那里。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98 发表于: 2015-09-30
也许以后随着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实物产品会变成免费白送的东西,而人工提供的服务会十分昂贵。现在存话费送手机,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所以以后受过良好教育或充足培训的人口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教育当然很重要,但没有足够的孩子,谈何教育?
@阿蚌   @燕山雪  
本帖提到的人: @阿蚌 @燕山雪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99 发表于: 2015-10-04
回 uranium235m 的帖子
uranium235m:與日本舊郡大致重合,或者面積達到近似舊郡的市的人口在哪個層級的都有,幾萬,幾十萬,甚至超過百萬的都有。你說你設想的縣轄區作為基層政權的平均規模和日本相當,而日本市町村平均人口雖然達到七萬人,但是市町村的平成大合併也僅僅過去幾年,未來換一個天皇說不定還會繼續搞大合併,到那時市町村平均人口恐怕又會上昇一個臺階,那麼你的縣轄區平均人口還會維持在七萬?即使地方自治的源頭在西方,可是西方國家基層政權的平均人口也是大小不一,少的如法國,平均人口不足兩千,多的如前幾年剛剛進行基層政權大合併的丹麥,平均人口接近六萬,如果要參考歐洲,你說到底參考哪個國家?
韓國基層政權,也就是市郡自治區的平均人口是二十萬,如果設想廣域市併入原道,也就是說將廣域市的區部看作一個基層政權,那麼平均人口將達到三十萬。我也說過我設想的小縣類似於韓國的郡,並且鄉級行政區劃是必不可少的組成,也就是說鄉級必然會設置類似邑面洞辦事處的公所,絕對不是你所設想的所謂的片區或者社區。
另外,我說的縣是一個泛稱,泛指縣級政區,也可以稱之為基層政權,所謂百萬人的縣肯定是人口高度集中,工商業相當發達的縣,也就是平常人們口中的大城市。
關於低生育率問題,這個問題基本無解,連高福利,自由散漫的西方人的生育率都不能維持一個能夠延續世代更替的水平,必須有外來移民的補充,更別說東亞這個本不歡迎外來移民的地方,即使採取鼓勵生育的措施,頂多達到西方人的水平而已。即使這種現象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
還有,英國的行政區劃得分四個部分來看,威爾士,北愛爾蘭,蘇格蘭的行政區劃是整齊的,都只有單一管理區。而英格蘭的行政區劃看似亂,其實一點也不亂,將名譽郡看作是地理區域就可以了,不用視為行政區劃,實際上英格蘭行政區劃總共就三種,合廣域自治權限和基礎自治權限的單一管理區,廣域/基礎權限分開的郡區兩級制,和大倫敦而已。而且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的單一管理區 的平均人口也是遠超於西方其他國家,超過了十萬。
谈论鬼子的地方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点,鬼子的设市标准的头一条,就是市区单一DID的人口要达到整个辖区60%。达到这个标准了,人口不论多寡,都可以认为是单一核心的聚落区划。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早就成了合并降格了。我的设市标准也就是那么来的。
按我的设想,县辖区规模的基础自治体之下,需要设置片区,作为自身的分理机构。其下才是居民自治组织,与契丹现行的居委会、村委会大体对应。平原地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民众到镇区的时间花费很少。这时的片区机构可以比较简单。但如果搞小县制,基层政权距离民众太远,这就需要在片区设置机构和职能更为完备的分理机构。至少在平原地区,这是对行政资源的一种浪费。
县辖区也好,小县也好,县域也罢,作为基层政权的结果是,市区以外虽然也可能还有一些基础设施,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的市政,就谈不上了。换言之,就是市区以外其它居民的福祉在一定程度上被牺牲了。它们的区别也就是你准备牺牲多少人的利益。
此外,在讨论鬼子和棒子的地方制度的时候,不能只看人口和面积,还要看地形和平地的面积。鬼子、棒子以及巴子都是那种平均人口密度两倍甚至几倍于支那东半部,而山地比例远高于支那的环境。按契共的标准,鬼子、棒子和巴子根本就没有平原,最好的地——比如关东平原——也只能算是低山丘陵。连东京都只能算是跟青岛差不多的山城。

所有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各国出生率低的共同原因,是以女权主义和女性权利为首的各类左翼行为艺术。东亚尤其低的额外原因就是特别重视教育。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没什么事情是搞不定的。现实来看,鬼畜对生育的鼓励,便宜了外来移民;而鬼子、棒子和巴子对生育鼓励的投入,简直就跟逗小孩一样不值一提。
除非你是外来侵略者——包括“内部”异族——设计接收体制,以国家灭亡作为前提设计制度没有任何意义。

英夷的单一管理区其实就是特别市,都是以在区域内占人口绝对多数的聚落为核心,或其最大聚落的规模远超第二大聚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最大少数。驻地以外的人口很少或非常分散,所以依然是以单一聚落为核心。为什么要设置单一管理区?除了两层地方自治体之间权责重叠的原因以外,还可能有别的么?
英夷、乃至欧洲的一些国家,其基础自治体的设置模式基于很大的历史惯性。相比之下,支那的县下政区基本没有什么历史,也没有地方自治特别是市镇自治的传统,就更应该按照现在的国情和行政需要设计地方制度,划分基层政权的境界。

你就不要硬拗了。在实行现代地方自治的国家,就没有两层广域并存的成功案例;基层政权也都是以单一聚落为核心的,多核心的小广域根本就不存在;只有反过来的案例,即把一个建成区分成多个建制市。你说的这些,除非搞封建制,才可能实现。未来的趋势也不是把基层改成小广域。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5-10-04 06:39重新编辑 ]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