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21阅读
  • 0回复

[旅游资讯]厚重三国地,新野遗迹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4-26






古道西风瘦马去,三国探寻再启程!
日前,由南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和南阳诸葛亮躬耕地民间研究会共同发起的“南阳区域三国及诸葛亮文化遗迹寻访活动”第四站走进“新野古城”圆满举行。








上图:汉画像砖 七盘舞
新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新石器晚期形成部落,春秋时封邑,西汉初年置县,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新野,访邓禹,收岑彭,光复汉室社稷;三国时期,昭烈帝刘备屯兵新野,请诸葛,聚民心,奠定蜀汉基业。新野是国务院确定的三国旅游线景点县,现存汉桑城、议事台等名胜古迹和汉代画像砖、明代玉杯等国之瑰宝。
寻访活动于10月13日顺利进行,约三四十位南阳历史文化学者、文物保护志愿者、文联作家和新闻媒体记者一行同参共访,用一整天的时间实地探看了新野古城关于“三国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及人文传说。








西汉末年,“民多冤结,州郡不理”,召信臣守土南阳,“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一时称治,“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巧的是,东汉初年,杜诗守土南阳,“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父母官”的称谓因召信臣、杜诗而传遍天下,他们的政绩,主要是在新野乃至南阳郡开凿灌渠,兴水之利——召信臣“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闸板)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制订分配水资源方案),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杜诗“造作水排(发明水排,以水力鼓风冶铁),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南阳因杜诗发明水排,成为冶铁与农具制造中心,自然有力地推动了南阳农业的发展)。又修治陂池(灌溉设施),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召信臣开凿的渠道,被称为“召父渠”。召信臣之后,杜诗以及新野、南阳豪绅相继重修“召父渠”,乃至开凿新的灌溉渠道。如今的“召父渠”遗址,坐落在新野县沙堰镇的白河古河道拐弯处。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408e64b372342[/img]



相传,关羽曾在这里提闸放水,水淹曹军、“水淹新野”。
上图沙堰镇政府院内的“关宿桑”,传说就是关云长提闸放水前“三宿桑下”的所在。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279fa352f1bd2[/img]



沙堰镇因召信臣兴修水利工程时候在这里围沙成堰而得名,雀尾桥位于沙堰镇西寨门外的白河故道上,呈东西向连接沙堰镇与白河故道西岸的村庄。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279ba836e8b5e[/img]



其南面是著名的三国故迹雀尾坡,该桥也因此称为“雀尾桥”。
原为木桥,民国时期改为石桥。
现在,桥面桥基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的铺桥石碑已经被水泥板所替换。
目前作为便民桥,仍然在使用之中。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32064e2534fdf[/img]



沙堰关宿桑和鹊尾坡三国古战场,汉代水利工程召父渠和三泉陂遗址,关羽演练水军及汉津古渡遗址,诸葛亮观火台,刘备挂剑树,议事台,汉桑城等三国历史文化名城新野区域的众多历史遗迹,经过大家的寻访,一一展现在眼。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671d4989953b3[/img]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3464cf7628cf0[/img]



东汉二十八宿之邓禹,新野三泉陂村人(今名板桥铺,属城郊乡)。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899f5c37bc997[/img]



邓禹故里碑是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居地的重要实物资料。
该碑高2.56米,宽0.97米,由整块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间刻“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九个大字。
碑文曰:“公讳禹,字仲华。东汉中兴,功盖诸将。始封梁候,继封高密侯。永平元年薨,谥曰元。其故里在新野东北乡三泉陂,厥裔蕃昌,世守勿替,邑之人恒景慕之,标公爵氏,特建木坊于道旁。余公馀诣访,得晤其五十八世孙广东候补吏目前署香山司巡政名坤载,述坊年久倾欹,愿立碑以垂不朽,余掭笔立书,永成文献之—证云。清咸丰六年新野知县倪正钧立”。
[img]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50617b5adad70[/img]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6492d1cad0957[/img]



村边有其后人所立之“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楼。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541fd9b18bd74[/img]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8194f7f83fb23[/img]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8165e54dea0b0[/img]



汉议事台,原名议事堂,是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当年议事的地方。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政府对面。始建于三国时期,现存建筑为后人重建。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72277306a219d[/img]



三国时,刘备屯兵于新野,三顾草庐请出诸葛亮以后,为便于商讨军国大事特意修筑,现为新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719b35009e069[/img]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8161f9e2022d3[/img]



魏晋以后,因屡遭兵燹,台堂坍塌,几乎废弃。
至明万历年间重建,将台改为矩形,南北长80米,宽4米,高5米,砖石垒成。台上建起纪念亭一座,亭系双层,八角挑檐,上层八角背上,各爬陶制飞龙一条,卷曲欲飞,栩栩如生。角端又饰镇海神像八尊,凝视八方,神态威武。八脊中心呈0式葫芦形。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621db5d415411[/img]



亭内漆柱分立,窗开四壁,太极图象,精绘亭顶。亭的下层角、坡、脊、檐也是飞檐走兽,海马小狮排列脊端,使台亭形成上尖、中圆、下方的立体结构,造型奇特典雅。
台基高三丈六尺,象征一年365天,亭修八角,以显示“八卦”之意。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88135e775e122[/img]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4069d0005ab412[/img]



当时诸葛亮在此处头顶太极,脚踩八卦,踏罡布斗观天象,望气脉,为夺取荆益,安抚西南,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大业,日夜运筹,研究方略,确定对策。亭脊的八角水龙,是诸葛亮为防御火灾设计的。
这八条龙面对八方,哪方烧来大火,哪方的龙头就会自动喷出水来,别开生面。所以当年火烧新野时,新野满城起火,上下通红,全城房屋尽成灰烬,唯独此处一无所损。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69275b78c5d88[/img]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776c88acc64f4[/img]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937ba98f80cde[/img]



汉桑城,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城中心,是一座世界上最小而又最奇特的城。
城内上有一株枯枝苍劲、霜皮虬柯的桑树,距今约1800余年,乃三国时关羽手植,虽主干已枯,然根生幼桑,历数代不衰,仍枝繁叶茂。
至明代,当地官府在树外围以砖垣,城围11米,高4米,直径3.5米,面积十多平方米,青砖砌筑,上有土垛,状若城墙,名曰“汉桑城”。
城墙迎日面树碑勒铭,记述汉桑城来历。
桑城虽小,却是远近闻名的一处胜迹。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462869e02e8a16[/img]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4264c41c5ab24c[/img]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4075ef4d009837[/img]



[im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3982e7bc712709[/img]



每一次探访古城新野,就犹如回味《三国演义》一样让人荡气回肠,心胸澎湃。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碍…盛衰岂无凭碍。。。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img]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573214093bcbc1a90a6[/img]



弘扬诸葛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初心不忘,你我携手前行!
作者:李君
来源:乾元道学堂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