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73阅读
  • 10回复

[厅制]松潘厅&理番厅&懋功屯务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31
— 本帖被 晦象先生 从 历史政区 复制到本区(2021-08-05) —



松潘直隶厅:要,冲,繁,难。旧隶成绵龙茂道。明,松潘卫,隶四川都司。顺治初,仍明制为卫,属龙安府。雍正九年,裁卫置厅。乾隆二十五年,升直隶厅。旧隶成绵龙茂道。松潘镇总兵驻。南距省治九百五十里。广二百七十七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四十六分。京师偏西十二度五十一分。南:火焰山。北:大小分水岭。西北:岷山,即渎山,又谓之汶阜,一名沃焦山。禹导江处,其水曰渎水,即岷江,一曰汶江。东:雪栏山,下有白水,为涪江之源。合三舍堡、羊峒口诸水,经小河营,曰小河,入平武。岷江自岷山之羊膊岭南来,杀鹿洞一水东来注,经黄胜关弓槓口,一水西来注,迳?东南,左纳东胜河,右纳窗河。又南,左纳云昌沟,右纳山坝溪,经平定关入茂州。西:黑水河,有南北二源,合流亦入茂州。有望山、雪栏、风洞、红崖、黄胜、平定、武都等关。巡司一,驻南坪。

理番直隶厅:难。旧隶成绵龙茂道。明,杂谷安抚司,属茂州。顺治初,仍明制。乾隆十七年改?,驻理番同知。二十五年,升直隶厅。嘉庆六年,以茂州属之保县入之。东南距省治三百八十里。广九百六十五里,袤一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四十分。京师偏西十三度十三分。领土司四。西:熊耳山。东:高碉。北:马鞍、龙山。西北:姜维、花崖二山。大江自茂州入,迳?东南,又南入汶川。沱江在城西北,有二源:南曰杂谷河,北孟董沟,并东南流,至城西北而合,折南入大江。西:大溪,源出梭磨土司东界大闭氻雪山,东南流,亦入大江。西南维关、镇远关,西北镇安关。

梭磨宣慰司 厅西北。旧为长官司。乾隆四十年升置。大溪源出司境大雪山,东北流入厅。
从噶克长官司 厅西北。乾隆十八年置。
卓克采长官司 厅西。乾隆十四年置。
丹坝长官司 厅西。旧为土舍。乾隆二十四年改置。

懋功屯务厅:大小金川土司地。顺治七年,小金川归附。康熙六年,大金川归附。雍正元年,授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分置美诺、阿尔古两厅。四十四年,并阿尔古入美诺。四十八年,改懋功厅,驻同知,理五屯事务。广千四百五里,袤五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四十四分。京师偏西十三度六十分。领屯五,土司二。

懋功屯 厅治。东:巴郎山。南:汉牛雪山。北:日尔拉山。西南:喇嘛寺山。东北:商角山。小金川河自抚边入,东南流,迳厅北,受南北两山水,至章谷合金沙河。抚边屯?北百三十五里。北:孟拜山。西:空卡雪山。小金川河在屯南,合日尔拉、索乌、巴郎诸山水,西南入懋功。

章谷屯?厅西百八十里。东:墨尔多山、丹噶山。金川河自崇化入,迳屯东南,与小金川河合,折西南,流入打箭炉,为大渡河。

崇化屯?厅西二百五十里。东:刮耳崖。东南:丹噶山。东北:木果木山。金川河自绥靖入,迳屯西入章谷。小溪河发源空卡山,东流入小金川河。

绥靖屯?厅西二百七十里。东:索乌山。南:足古山。东南:功噶山。金川河自绰斯甲布土司入,迳屯西入崇化。
鄂克什安抚司?厅东。乾隆十五年置。
绰斯甲布安抚司?厅西。乾隆四十一年置。东:宜喜山。金川河自司境南流入绥靖。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1-08-05 00:26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31
松潘历史悠久,夏禹时属梁州西北境,商周为氐羌民族繁衍地,为古蜀国管领区。公元316年秦灭蜀后,在此设湔氐县,是为松潘地区县级建制之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松潘为川、甘、青边界地区,又系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结合部,历史上每遇动乱年代常为化外之域。秦末湔氐县名存实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西汉王朝在此设立湔氐道。三国时,湔氐道为蜀汉政权所有。西晋武帝时湔氐道废,晋改制升迁县,属汶山郡。至东晋,升迁以为中央所不能及,此后邓至羌进入松潘地区。南北朝宋、齐、梁名义领有升迁,侨置于成都附近。西魏废帝二年邓至国归附西魏,在此置甘松郡。北周天和元年后和隋朝年间为嘉诚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因城周围多松,树高林密得名。天宝元年改松州为交川郡,乾元元年复松州建置。广德元年松州为吐蕃领地。此后,松州为汉、蕃争夺区域,隶  属或此或彼 。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并潘州(今若尔盖境内)置松州卫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称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简称松潘卫。松潘即依此而得名,历代相袭沿用今。
      清顺治九年(1652年)松潘卫入清帝国版图。雍正九年(1731年)裁卫,改置松潘抚民厅。乾隆二十五年(1761)升为松潘直隶厅。民国三年(1914年)改直隶厅为县,始称松潘县,辖境约为当今之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松潘、南坪(今九寨沟县)、阿坝、若尔盖、红原等县的全部和黑水县的部分地区。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松潘,在松潘境内停留近五个月。在南部的白羊、镇坪、镇江关一带,曾建立7个苏维埃政权。在西部毛儿盖的索花和雪洛,中共中央召开过两次政治局会议,即著名的“毛尔盖会议”。红军长征中著名的草地,即指松潘草地。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松潘县为对外开放县。199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松潘古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31
松潘,古名松州,四川省历史名城,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

  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人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史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遣拾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
  进入松潘县城,方圆十里的城门城墙高大古老,保存完好。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西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

  松州设卫时,丁玉调宁州卫高显来权负责筑城事宜,在西缘山麓,东傍江岸以上筑墙,历时五年,筑成一段城墙。古墙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5厘米,所用灰浆系用糯米、石灰、桐油熬制而成,每块青砖重达30公斤,砌成十多米高,6200多米长的城墙,工程艰巨。今天,在松潘的“窑沟”“窑坝”山上,遗留有为筑城烧制青砖而造的古窖遗迹。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松潘发生民变。高踞西山之巅的变民,可观察到城中的布防情况。民变平定后,负责松潘兵备的御史冠琛,将西部城墙由山麓筑到山巅。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又增修外城一千余米,历时60年,才使松潘城制初具规模。

  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临江门旁石壁上,镌刻着崇帧十六年(1644年)关于减免苛赋的布告。

  古城墙门堡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时。门洞厚十五丈,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登上城墙可饱览周围的雄壮景色。

  松潘城内,小桥流水,景观独特,一条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从松潘古城的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在切过中央大街后,转往南流,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潘古城,使得整个松潘古城顿时活泼生动起来。尤其河两岸的人家,依着河岸在河面上架起古意盎然的竹楼,欣赏远山近水,非常写意。

  松潘是一处重要的历史纪念地。清咸丰年间,税赋沉重,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藏、羌人民反清大起义。起义历时六年,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松潘羌族女英雄额能作。起义军曾攻下九关六堡,占领松潘古城(今松潘县城)两年,多次击败清军围攻,消灭清军数千人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31
早在5000年前,阿坝州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考古工作者研究,近年在茂县营盘山出土的文物与马家窑文化、三星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为营盘山文化。古蜀蚕丛时代(夏朝初年,约公元前21──16世纪)曾建都于蚕陵(今茂县叠溪)。公元前316年,秦在岷江上游东岸设置湔氐道,管理岷江流域诸民族事务。秦汉之际,岷江流域上游形成了冉、駹两个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汉书》、《后汉书》等历史典籍中有"西山八国"、"六夷、七羌、九氐"等关于阿坝州古老民族历史的记载。秦汉至明清历代中央王朝都加强了对阿坝地区的管理。明朝大力推行土司制度。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逐步构成这块土地的主要民族:藏、羌、回、汉,他们为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谱写了绚丽的篇章。被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的“民族走廊”经过这里,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风、独特民情,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20世纪30年代初,人类军事史上最具英雄主义的长途远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的最艰苦、最危险的行军在阿坝州,中共中央召开了5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水草地,建立了少数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权之一──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阿坝州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红军在阿坝州转战停留一年多,有9个县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
1952年阿坝州全境获得解放,年底成立四川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7月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31
九寨沟
西汉在今下安乐地区建水**州,今县在其南部,故称南坪坝。清原下安乐地区治所迁至南坪坝。1953年在此设县,故名。1997年12月15日,民政部(民行批[1997]27号)批复同意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1998年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998]2号)批复同意更名。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31
1954年设黑水县。黑水,系藏语“措曲”的意译。“措”指生铁,“曲”意为水,即生铁色的水之意。又因该河水色黑,故名黑水。一说以境内岷江支流黑水(因水深而黑)为名。

黑水历史悠久。古为冉垅地。秦、汉为蚕陵县。属汉于境北置平良县,后以蚕陵、平康两县领其地。北周分属通轨、江源、左封、广年4县。隋初4县属汶山郡。隋末以平康、左封两县领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平康,二年(619年)废左封属翼州,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在境内马桥置当州,辖通轨、左封两县;显庆元年(656年)左封县迁驻徐古,翌年置谷和县治地米尔垮;文明元年(684年)在境内寡古置利和县,文明三年置归城县,治地苦瓜。唐末为吐蕃辖地。

  元为吐蕃宣慰司辖,至元二十六年(1290年)北部为松州毛儿盖千户所领,其余为茂州叠溪千户所领。明属松潘。明初于知木林置麦扎长官司,明末置大娃黑水土百户,属松潘卫,茂州卫领地。

  清于境北麦扎、乌木树、知木林、慈坝置土守备,属松潘厅。道光六年(1826年)改土归流,大姓黑水(丁寨等六寨)属茂州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31
理县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先秦时为梁州之域,秦属湔氐道,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111年)设置广柔县,是为建县制之始。明洪武8年(1373年)改土归流,废杂谷土司,设杂谷厅。清嘉庆8年(1803年)设理番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改为理番县,属川西道。民国35年(1946年)改理番县为理县。1950年成立理县人民政府,属茂县专区,现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南宋谢方叔,官至宰辅,后封“惠国公”,著有《太极图说》;清代的扎克塔尔、桑吉斯塔尔、木泰尔、袁国璜皆因骁勇善战而分别被赐予“建威将军”、“骑都尉”、“宁都巴图鲁”、“博介巴图鲁”等称号。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剿灭杂谷土司苍旺,改土归流置理番直隶厅,取治理番民之意。民国初期改厅州为县,民国35年(1946年)为缓和民族矛盾去“番”得名。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31
解放前,马尔康县属于卓克基、梭磨、松岗和党坝四个土司的管辖区,故被称为“四土地区”。马 尔康以当地的寺庙而得名,其含义可能是“香火旺盛之地”。1953年建立马尔康办事处,1955年设立马尔康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5-31
金川县因境内大金川得名。大金川因沿坷诸山有金矿得名。藏名“促浸”或“齐浸”均系音译,意为大河之滨。亦称“然旦”,以其古代部落首领房名得名。

四川西北部地区,明清以来,先后分设土司,令其各守疆界,互相牵制,以为羁縻,并借以捍卫边圉。正因为土司众多,彼此之间,常常因为承袭土职,或疆界纠纷而发生械斗、仇杀事件。金川地区在隋朝时开始设置金川县,唐朝设置羁縻金川州,元朝时属吐蕃等处宣慰司统领,明代册封颶拉(小金川之藏语音译)土司为金川寺演化禅师,隶属杂谷安抚司,清初沿袭明朝旧制,照例颁授印信。雍正元年(1723年),因金川土司率兵随清朝官兵征剿羊峒部有功,更为了削弱颶拉势力,另授促浸(大金川之藏语音译)土司为大金川安抚司,习惯上称颶拉为小金川。于是,有了大、小金川之别。大、小金川接受清朝政府的册封后,经常打着朝廷的名号,恃强凌弱,势力日益强大,使边境不得安宁。乾隆皇帝以大、小金川近接成都,远连卫藏,是内地联系西藏、青海、甘肃等藏族地区的桥梁和咽喉。其长期蚕食邻封,不安住牧,一方面打破了川西北地区各土司的均势,另一方面更是威胁到内地的安全。为了边境永保太平,乾隆皇帝决定兴师进剿,乃有大小金川之役。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5-31
小金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早在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藏名赞拉(意为小河之滨),民国时期称懋功县,1953年更名为小金县。数千年来,在这块大地上曾发生过清朝乾隆皇帝两度用兵大小金川,宣统三年的反清保路运动。特别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翻越大雪山——夹金山后,在我县达维乡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在我县两河口(今两河乡)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两河口会议。红军在小金战斗生活长达十一个月,小金人民节衣缩食支援红军,10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留下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会议会址--天主教堂,达维会师桥、两河会议遗址及红军留下的石刻,遗物等革命文物。1986年,小金县被列为革命老根据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5-31
丹巴旧称“诺米章谷”,藏语意为“山岩上的城”。

这里历史悠久,秦汉为西羌领地;隋代为嘉良夷地,唐置东、西嘉良州后被吐蕃占据;宋沿唐制;明、清先后设安抚司和宣尉使司;1913年康定辖属的鲁密章谷24寨及丹东、巴旺、巴底共置丹巴县,县名为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的第一个字合成。

秦、汉为西羌领地。隋为嘉良夷地。唐置东、西喜良州,隶雅州,后被吐蕃所据。宋仍置东西嘉良州。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属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置革什扎安抚司和巴底安抚司。康熙四十一年(1702)置巴旺安抚司。乾隆三十九年(1774),巴旺、巴底安抚司升为宣慰使司。乾隆四十四年(1779),置章谷屯,隶懋功(今小金县)屯美诺直隶厅。民国2年(1913)康定辖属的鲁密章谷24寨连同丹东、巴旺、巴底置丹巴县。1935年红军长征过境,建立了丹巴县苏维埃(又名格勒得沙)政府和大桑区、巴旺、巴底、丹东、城内、连耳、聂呷、半扇门乡苏维埃政府。民国库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