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696阅读
  • 64回复

[内蒙古]内蒙古成立巴彦淖尔市 第一次党代会3日召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7-04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7月4日电(辛平)经国务院批准,内蒙古自治区将巴彦淖尔盟改为巴彦淖尔市,7月3日上午召开了巴彦淖尔市第一次党代会。

    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西部,全市总面积64413平方公里,辖一区六旗县,总人口176万。

    巴彦淖尔市地形由乌拉特高平原、阴山山地和河套平原组成,1.9万平方公里的阴山山地、3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牧场和1.5万平方公里的河套平原构成了这块膏腴之地。其中闻名遐迩的河套平原是亚洲最大的自流引水灌区,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糖主产区,也是久负盛名的塞外鱼米之乡和瓜果之乡。广袤无垠的乌拉特草原盛产的二狼山白绒山羊、戈壁红驼、发菜、苁蓉等驰名中外。横贯巴彦淖尔腹地的阴山山脉蕴藏着6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获各琦铜矿系全国六大铜矿之一,东升庙硫铁矿储量居全国之冠。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光、热、水、土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享誉国内外的阴山岩画等古迹文物和塞北风光构成了独具北方特色的旅游景观。

    改革开放以来,巴彦淖尔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得到迅猛发展,2003年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7年相比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了11.4倍和11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2.8倍。以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兴旺发达,涌现出“河套雪花粉”、“金川保健啤酒”、“河套王”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产品。此外,以矿山为依托的冶金、化工、建材工业正展现出辽阔的前景。(完)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7-04
我想证实一下,拒传说杭锦后旗也一同撤旗设区,不知消息是否可靠,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7-04
我刚刚去了一趟乌拉特后旗,景色好美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7-05
杭锦后旗目前并无撤旗设区的官方文件或报道。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7-05
为何不了临河市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7-05
为什么是巴彦淖尔市呢?
逝去的年代已经变成伤害
我也渐渐明白许多无奈
不愿意看到你朦胧泪眼
我就变成那晚风
慢...慢...吹...轻...轻...送...
人生路 我要走.....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7-05
以下是引用临山贺水在2004-7-5 15:42:40的发言:
为什么是巴彦淖尔市呢?

大体看来,地区改地级市时用原地区名而不用中心城市名的,中心城市都较差。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7-05
海拉尔呢?

还那么有名~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7-06
巴彦淖尔盟经济和社会发展健康高速运行




内蒙古新闻网 2004-02-09 16:14 

  2003年,在巴彦淖尔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巴彦淖尔盟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全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两个转变”,构建“两大基地”,打造“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克服了建国以来罕见的“黄河缺水”和“非典疫情”两大特殊困难造成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高速运行。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1.37亿元,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3.3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4.47亿元,增长33.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3.53亿元,增长7.4%。三大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35.8∶26.7∶37.5,调整为35.3∶29.4∶35.3。财政收入达到11.5亿元,增长23.9%;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4亿元,增长93%;全盟引进国内(区外)资金22.34亿元,同比增长33.3%;直接利用外资4045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680万美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5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12元,增长9.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全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速度。面对“黄河缺水”和非典疫情两个前所未有的困难的严竣挑战,巴彦淖尔盟委、行署及时采取节水抗旱、调整结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推动工业经济高速运行等一系列对策,不仅有效地弥补了损失,而且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超出了当初预想的结果,达到了13.2%的高速度。

  ——农牧区结构调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种植业上增加节水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种植面积,粮经饲比例调整为25.7∶39.2∶35.1。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上,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了农区畜牧业。牧业年度全盟牲畜总头数达到762万头只,同比增长10%。奶牛总数达6万头。全年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中的比重首次突破30%,比上年增近4个百分点。

  在乳业、肉羊、油脂、炒货、瓜果菜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盟60%以上的耕地实现了为养而种、为加而种。农牧民靠产业化增收、农牧区经济靠龙头企业拉动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并对全盟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以及整体经济的更快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在全盟各地大抓工业、大上工业重点项目的良好形势带动下,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67亿元,增速达33.7%。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23.09%,创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产业较快速度恢复性增长,市场销售稳步回升。受非典疫情影响,巴彦淖尔盟三产业损失4亿多。非典得到有效控制后,第三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到9月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已基本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可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8.9%。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可完成74亿元,同比增长93%,是全盟历史上年度投资最大的一年。据测算,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直接贡献近8个百分点。对挽回非典损失、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主要作用。

  ——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由上年的7.1%提高到7.6%。财政收入比上年增2亿多元,增长23.9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这在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是来之不易的。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二是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快,产业关联度低和组织化程度较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体制性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没有大的改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够理想,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四是财政困难,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五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人才、管理、技术、电力、运输、资金等问题突出,与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7-06
以下是引用规划迷在2004-7-6 1:21:21的发言:
奥云陶勒盖铜矿共用基础设施取得重大进展 巴彦淖尔盟盟委书记郭启俊,盟委副书记、行署盟长王素毅

盟的政府领导是专员还是盟长?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7-06
一把手是盟委书记郭启俊,二把手是盟委副书记、行署盟长王素毅 .盟的政府领导是盟长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7-06
以下是引用规划迷在2004-7-4 23:28:23的发言:
我想证实一下,拒传说杭锦后旗也一同撤旗设区,不知消息是否可靠,
没有听说
hjz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7-09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体化好啊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7-09
蒙族的不多啊
适域市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7-09
巴彦淖尔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规划 内蒙古新闻网 2004-05-21 09:20 

  调整的重点应放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把工业比重的增加放到首要位置。初步考虑2004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增长35.8%,占GDP比重由2003年17.5%增加到19.8%。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53亿元,在2002年基础上翻一番多,增速达到47%,工业占GDP比重达到23%;“十一五”期间工业平均递增28%,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8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6%。与此同时,要在稳定发展一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到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2003年的34:29:37调整为32:34:34,2005年达到27:41:32,2010年达到16:52:32。
  
  (二)在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积极构建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形成农牧业生产新格局。
  
  依托巴盟丰富的水土资源和龙头企业,重点建设河套优质肉羊基地、鲜奶生产基地、绿色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绿色优质饲用作物基地、绿色葵花生产基地、绿色优质瓜果菜生产基地、优质酿酒原料基地、优质林苇及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优质药材生产基地和优质二狼山白绒山羊十大基地。2004年肉羊饲养总量达到1700万只,2005年达到2000万只,“十一五”期间发展到3000万只;奶牛饲养量2004年达到12万头,2005年达到20万头,2010达到50万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保持在140万亩左右,65%的产品达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饲用作物面积达到300万亩;优质葵花面积保持在300万亩左右,其中花葵、油葵各150万亩;瓜果菜、酿酒原料、枸杞、苁蓉、锁阳、甘草、麻黄等特色种植保持120万亩;绒山羊存栏要稳定在210—250万只,产绒量保持在500—600吨。
 
  围绕基地建设,要全力支持草原兴发集团、蒙牛集团、河套酒业集团、维信集团、恒丰集团、真心食品、金鹿油脂、富源和屯河番茄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推进巴盟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火车头”。

  要加强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促使龙头企业、基地和农牧户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在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政策推动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和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其信息咨询、纠纷调解、行业规范、合法经营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产业化经营来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快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使畜牧业在大农业内部的比重得到提高。2004年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内部比重由2003年的30%达到40%以上,2005年力争达到50%,逐步实现大农业内部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

  (三)构建有色金属基地,打造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

  围绕“工业立盟”和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工业经济发展要以建成有色金属基地和打造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尽快做大工业总量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实现盟域整体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盟的第一大工业支柱,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配置,重点发展以当地优质农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羊绒为原料的绒毛纺织加工业、以芦苇和杨木为原料的造纸工业等优势行业。其中食品工业要重点发展肉、乳、粮油、制酒、炒货、果蔬等企业。与此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发展制药、制革等新上加工业。力争2005年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矿山工业是巴盟发展潜力最大的支柱产业,也是今后加快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希望。要在积极争取勘探项目、尽快摸清资源储量的基础上,以建成全国有色金属基地为重点,通过引大联强,对获各琦、东升庙、碳窑口、甲生盘、书记沟等矿区矿点进行资源整合、规模开采,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以大中型骨干矿山企业为龙头的集采、选、冶、加为一体的矿山工业体系。重点发展以铜、锌、铁、铅、贵金属等为主的冶金工业,同时积极支持高载能工业和化工工业。特别要花大力气,努力争取蒙古国的煤、铜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早日实施,使矿山工业尽快成为巴盟工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力争到2005年矿山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8%以上,2010年达到25%以上。

  电力工业在我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004年重点建设乌拉山电厂三期扩建、临河热电联产、河套木业公司热电联产、黄河铬盐热电联产四个项目,2005年争取乌中旗6×20万千瓦坑口电站、乌中旗乌兰风电场、乌后旗赛乌素风电场项目能够开工。“十一五”期间争取磴口2×60万千瓦和乌拉山电厂四期4×60万千瓦扩建工程的实施。到2010年力争形成装机67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使电力工业成为巴盟工业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到2006年,力争使电力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到2010年达到12%以上。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7-11
临河市位于中国正北方,是内蒙古西部的一个新型城市。临河雄踞河套平原腹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7°6′一107°4′,北纬40°31′一44°17′。总面积2354平
方公里,市辖11个镇、3个乡、160个行政村,城区设10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有蒙、汉、回等14个民族,52万人口。
临河全境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140多毫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40天左右。引黄自流灌溉,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牧、林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粮食主产以国家一级优质小麦为主,此外,蜜瓜、西瓜、黑瓜籽、苹果梨等产品在全
国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迅猛崛起,并于21世纪初提出了建设“北方羊城”的宏伟设想。
临河市的地方工业以绒毛、食品加工、化工、造纸、机械制造及民族用品为主,并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逐渐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迈进。
临河市的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发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已基本满足了当地企业家和外来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临河市是巴彦淖尔盟的盟府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临河市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吸引着众多仁人志士、国内外企业家前来投资办厂。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对外开放思路上,由单纯注重引进资金为主向综合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转变;由以招商引资为主向招商引资与开拓市场同步转变;由以工业项目为主向工商并举、工贸一体转变。
我们将全力以赴为投资者营造规范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环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
临河市的大门永远向一切有志与我们共同开发建设的人们敞开。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7-11
http://202.99.232.33/ht/index.htm
河套信息港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7-12
隆兴昌镇

  隆兴昌镇是五原县政府所在地,是包银公路(包头到银川)公路途经重镇,也是通往蒙古高原的要塞,110国 道和义河渠干渠横穿全镇。东与五原和胜乡、胜丰镇接壤,北靠五原美林乡、巴盟乌中旗 乌加河镇、乌梁素太镇,西与五原新公中镇毗邻,南与五原城南乡、向阳乡相望。镇辖14个村委会86个村民小组,6个办事处,33个居委会。总人口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有蒙、汉、回、满、朝鲜等8个民族。全镇辖地面积193平方公里,118159亩。隆兴昌镇为河套农业重点经济开发区,农产品丰富,近年来反季节瓜菜生产蓬勃发展,礼品瓜系列(如网纹香蜜瓜)畅销全区,远近闻名,林草业发展迅速,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

  2000年底,工农业总产值23556.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573.1万元,农业总产值983.7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39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第一位,是巴盟最大的一个镇。2002年全镇家畜总头数达51232头(只),其中羊21589只,猪8637头,牛1200头。全镇有林木9964亩。

  水利设施配套先进。1999年沿110国道两侧修建的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工程,灌溉受益面积 5000余亩节约水费约50%。

  全镇工业企业986家,较大的有双福面粉厂、福利肉联厂、隆兴昌镇铁合金厂、隆兴昌镇农 机修造厂等,这些企业的发展,为繁荣该镇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隆兴昌镇交通通讯发达。110国道横贯全镇,以隆镇为中心5条县级公路和1条乡级公路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今有很大的改观。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发展,建成清真寺2座,天主教堂1座,基督教堂1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 信徒的信仰自由。

  近年来城政加快市政建设步伐,镇区内主要巷道95%以上达到硬化,为改善居民生活工作环境,创造良 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了条件。同时兴建并加强富顺源农贸综合交易市场建设和完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招商引资,发展本地经济。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7-12
杭锦后旗

  杭锦后旗地处内蒙古河套平原西北角,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旗境南端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相望,北靠乌拉特后旗,东与临河市毗邻,东北角与乌拉特中旗相连,西与磴口县接壤。

  全旗辖地1767万平方公里(265.05万亩),全旗地形为西南高(最高部位在黄河镇境内,海拔1050.4米),东北低(最低部位在团结镇境内,海拔1031.3米)。气候属中温带,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9.O℃,年均降雨量88.Omm。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引黄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宜耕宜牧。以乌拉河、杨家河、黄济渠三大干渠和青慧等12条分干渠为骨干。灌溉面积达152.44万亩。全旗98%的耕地引黄自流灌溉,2%的耕地井水或扬水灌溉。

  2001年,全旗共有16个乡镇、138个行政村、1053个村民小组。全旗总户数79214户。总人口299605人。其中蒙古族2262人,回族2165人,满族296人,朝鲜族11人,达斡尔族12人,壮族5人,藏族3()人,苗族23人,土家族15人,维吾尔族7人,瑶族4人,汉族294775人。

  2001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2016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745元。财政收入13401万元,财政支出2290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85元。全旗森林覆被率达24.3%,平原绿化达到全国先进旗县标准。

  全旗共有乡镇企业17845个,营业收入376585万元,实现增加值182890万元,创造利润63875万元,农牧民人均乡镇企业纯收入788元。

  截止2001年,完成了总长800多公里的旗、乡、村、社四级公路网建设,159个村通了汽车;全旗实现了村村通邮,邮路总长度219公里,16个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有103个村通了电话;有75个村通了自来水。陕坝11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35千伏东郊站和大规模的输电线路改造工程全部建成,保证了全旗生产、生活的正常用电。基本完成了村镇规划建设“路、街、巷”三打通任务。小康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按照国家农科教结合示范和内蒙古自治区“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的标准和要求,组织开展了“万千百”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工程和“九个一”富民工程,农业科技含量在全国和全区处于领先地位。

  杭锦后旗被评为“国家科委重点联系旗””自治区科普文明旗”,全国、全区“科技工作先进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提前两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旗县”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旗县”。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旗、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达到11.5‰和6.1l‰。

  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有线电视入网突破1万户。技术监督事业有较快发展,被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确定为30个消灭无标生产旗县之一,标准覆盖率达98%,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验收,居全盟第一位。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加大了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面水质达到国家五级标准。积极组织实施了“380人畜饮水工程”,使受益人口达到8万多人。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5平方米和22.7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7.93亿元。截止2001年,共有19407名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脱贫率达到90%以上。

  全旗主要工业企业有河套酒业集团、农电局、面粉厂、植物油厂、电利铁合金厂、自来水公司、发民纸业公司、火柴厂、乳品厂、印刷厂、副食品厂、电池厂、花炮厂、机动车制造厂、民族刺绣服装厂、地毯厂、工艺厂、皮革厂、粉丝厂、钟表厂、砖厂、制桶厂、电器厂、饲料公司、头道桥预制厂、南渠暖气片厂、塑料制品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建筑一公司、建筑二公司等。主要工业产品及其年产量有:白酒14953吨,小麦粉74000吨,食用植物油4140吨,乳制品258吨。机制纸2289吨,砖7363万块,塑料制品711吨,铸铁暖气片305吨,自来水75万吨,火柴12700件。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4-07-14
[讨论]
基本跟呼伦贝尔同理把~~~
俺们村有200多户人家,穷富不一,盛衰不一。其中华家人丁最兴旺,美家最财大气粗,俄家地盘最大。。。。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4-07-14
西山咀镇

  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山咀镇建于1954年,是全旗人口最多的一个城镇,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临黄河,北抵乌梁素海,东屏乌拉山,西接八百里河套平原,依山傍水;包兰铁路、110国道 和丹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西山咀镇处于呼包银经济带的中心,是全旗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乌拉特前旗政治、经济、科技、信息、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60.3平方公里,城乡总人口78860人。其中,城区面积11.3平方公里,辖5个办事处,25个社区居委会;农区面积149平方公里,有耕地3.5万亩,设置7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0000余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西山咀镇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几年,城镇规划、改造、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广场建设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取得可喜成绩,城区道路纵横,如网如织,高楼林立,商业繁华,有星级饭店四家,接待条件和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各种设施和人文环境已初具现代城镇的规模,2003年7月,被自治区文明委命名为“五星级文明城镇”。农区“两个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依托境内总干渠,华惠渠、北边渠、三支渠、十排干等灌排网络,治理盐碱取得成效,农牧业发展潜力强劲。全镇可年产油葵2200万斤,花葵300万斤,且品质优良,驰名区内外。种草养畜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年出栏优质肉羊10000多只。镇村道路畅通无阻,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进入寻常农户,呈现出文明富裕的景象。

  西山咀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是:“外引内联,‘三化’(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推动,优势互补,城乡共进”。为了筑巢引凤,规划建设工业园区5.2平方公里,投资上千万元完善了道路、供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

  奋进中的西山咀镇,热忱欢迎国际、国内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投资,我们将提供优惠的发展环境,真诚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4-07-15
巴彦高勒镇


  巴镇地处县城东南部,西南与阿盟阿左旗接壤,东北与哈腾、补隆、渡口搭界,东南与鄂尔多斯的杭锦旗隔河相望,总面积493平方公里,是磴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镇辖沙拉毛道、南粮台、旧地、北滩、城关北粮台、镇南、西环、钢铁、东升、团结等6个村(嘎查)、5个街道办事处,共29个村民小组、14个居委会,15030户54875人。有蒙、回、满等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共有4597人。

  全镇有耕地24450亩,播种面积141170亩,主要农作物古;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籽瓜、甜瓜,全镇牲畜总数为35816头(只),该镇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镇有各类工商企业3000多户,从业人员8696人,其中工业企业375户,从业人员8696人,完成产值7120万元。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4-07-15
赛乌素镇

  赛乌素镇坐落在阴山北麓戈壁平原上,东与乌中旗呼勒斯太镇接壤,南与乌盖苏木、巴音镇毗邻,西接巴音温都尔苏木,北连宝音图、乌力吉苏木,下辖5个嘎查,7个居委会。总面积167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186人。

  2003年牲畜总头数12.9万头(只),国民生产总值1.66亿元,财政收入9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44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1元,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70个,从业人员581人。

  赛镇境内硅石、铜、铁、钛、铀、镍钴、石材等矿产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十分可观。目前,镍钴、石材、铁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初具规模,现正在积极争取高载能工业园区的建设。境内赛临、赛那、川敖等工路横贯其中,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城镇服务功能齐全,投资环境优化,是商家施展才华的理想选择。

  近年来,赛镇党委、政府坚持“稳定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力开发优势矿产业,积极兴办特色旅游业”的工作思路,以“牧业稳镇、工业富镇、旅游兴镇、流通活镇、移民扩镇”为工作重点,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步伐,镇域经济呈现出长足的发展态势,赛乌素镇正在依托独特的旅游、矿产资源,向工业富镇强镇的目标迈进。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4-07-16
赛乌素镇

  赛乌素镇坐落在阴山北麓戈壁平原上,东与乌中旗呼勒斯太镇接壤,南与乌盖苏木、巴音镇毗邻,西接巴音温都尔苏木,北连宝音图、乌力吉苏木,下辖5个嘎查,7个居委会。总面积167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186人。

  2003年牲畜总头数12.9万头(只),国民生产总值1.66亿元,财政收入9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44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1元,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70个,从业人员581人。

  赛镇境内硅石、铜、铁、钛、铀、镍钴、石材等矿产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十分可观。目前,镍钴、石材、铁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初具规模,现正在积极争取高载能工业园区的建设。境内赛临、赛那、川敖等工路横贯其中,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城镇服务功能齐全,投资环境优化,是商家施展才华的理想选择。

  近年来,赛镇党委、政府坚持“稳定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力开发优势矿产业,积极兴办特色旅游业”的工作思路,以“牧业稳镇、工业富镇、旅游兴镇、流通活镇、移民扩镇”为工作重点,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步伐,镇域经济呈现出长足的发展态势,赛乌素镇正在依托独特的旅游、矿产资源,向工业富镇强镇的目标迈进。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4-07-17
杭锦后旗  

  杭锦后旗地处内蒙古河套平原西北角,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旗境南端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相望,北靠乌拉特后旗,东与临河市毗邻,东北角与乌拉特中旗相连,西与磴口县接壤。

  全旗辖地1767万平方公里(265.05万亩),全旗地形为西南高(最高部位在黄河镇境内,海拔1050.4米),东北低(最低部位在团结镇境内,海拔1031.3米)。气候属中温带,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9.O℃,年均降雨量88.Omm。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引黄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宜耕宜牧。以乌拉河、杨家河、黄济渠三大干渠和青慧等12条分干渠为骨干。灌溉面积达152.44万亩。全旗98%的耕地引黄自流灌溉,2%的耕地井水或扬水灌溉。

  2001年,全旗共有16个乡镇、138个行政村、1053个村民小组。全旗总户数79214户。总人口299605人。其中蒙古族2262人,回族2165人,满族296人,朝鲜族11人,达斡尔族12人,壮族5人,藏族3()人,苗族23人,土家族15人,维吾尔族7人,瑶族4人,汉族294775人。

  2001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2016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745元。财政收入13401万元,财政支出2290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85元。全旗森林覆被率达24.3%,平原绿化达到全国先进旗县标准。

  全旗共有乡镇企业17845个,营业收入376585万元,实现增加值182890万元,创造利润63875万元,农牧民人均乡镇企业纯收入788元。

  截止2001年,完成了总长800多公里的旗、乡、村、社四级公路网建设,159个村通了汽车;全旗实现了村村通邮,邮路总长度219公里,16个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有103个村通了电话;有75个村通了自来水。陕坝11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35千伏东郊站和大规模的输电线路改造工程全部建成,保证了全旗生产、生活的正常用电。基本完成了村镇规划建设“路、街、巷”三打通任务。小康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按照国家农科教结合示范和内蒙古自治区“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的标准和要求,组织开展了“万千百”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工程和“九个一”富民工程,农业科技含量在全国和全区处于领先地位。

  杭锦后旗被评为“国家科委重点联系旗””自治区科普文明旗”,全国、全区“科技工作先进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提前两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旗县”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旗县”。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旗、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达到11.5‰和6.1l‰。

  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有线电视入网突破1万户。技术监督事业有较快发展,被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确定为30个消灭无标生产旗县之一,标准覆盖率达98%,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验收,居全盟第一位。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加大了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面水质达到国家五级标准。积极组织实施了“380人畜饮水工程”,使受益人口达到8万多人。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5平方米和22.7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7.93亿元。截止2001年,共有19407名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脱贫率达到90%以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