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241阅读
  • 30回复

[黑龙江][求助]黑龙江农垦总局的详细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8-07-14
又有十几个农场划入黑龙江农垦总局,有谁可以提供详细情况吗?是哪十几个农场?
zct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8-10-05
农垦与地方政府是什么关系?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8-10-11
黑土地孕育绿色文明富裕的和谐家园

——写在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


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成立五周年庆典现场。(董艳波 摄影)

7月15日,呼伦贝尔电台记者站暨通联会议在垦区召开,在与观众互动的有奖竞猜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成立的时间是哪天,现场的观众大声地回答道:2003年8月8日。的确,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它将在垦区的史册中刻下浑厚的一笔。如今,集团公司已经成立5周年,回首这些日子,2003年至2007年的一组数字映入我们的眼帘:
生产总值增长225%;企业经营利润增长548.64%;粮豆总产增长106.67%;人均收入由2127元增加到6079元,增长3952元……
寥寥几个数字,说明了垦区5年来经济的发展变化,这些成就也让垦区得到了诸多的荣誉:全市经济工作全面完成目标奖;全区农垦经济工作第一名;全区农垦经济工作先进单位;高油高产大豆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全市“五大诚信企业”;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全市发展畜牧业先进单位奖、扎兰河农场获得“全国百家无公害示范农场”称号;《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配套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甘河农场党委获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单位……

翻开新篇章,续写不平凡

农垦改革成果证明,所选择的集团化、股份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大兴安岭垦区始建于1960年,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2003年,大兴安岭农垦人再度温馨,以惜日开发北大荒,今日开发大市场的气魄和胆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于8月8日组建农垦集团,翻开了大兴安岭农垦发展历史的新篇章,续写着新的不平凡的辉煌。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完成了屯垦扩边的重任,成为了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昔日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集团公司成立后,在土地经营上进行了第二次革命,全面推出了“两田制”改革方案,即:员工田、规模田。按亩收费标准,集团公司每年减少收入1192万元,每名员工免交1283元费用。每年为员工缴纳企业承担部分的养老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总额为2401万元,每名员工平均每年最少可以享受3662元的待遇,等于每位农业员工每年免费种植42亩耕地。规模田推向市场,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走规模化的道路。
2006年古里农场着眼于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以职工增收、企业增效为目的,种植业面向市场,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从科学合理轮作入手,在全场推广,芸豆、小麦、大豆三区轮作和大豆、小麦、芸豆、亚麻或玉米四区农作物科学轮作新方式。三三三制增强农业抵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压力,彻底打破十余年来大豆一统天下的格局;加快三秋一收工作进度,为科学合理轮作奠定良好基础;收获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和职工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和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不断提升的精神风貌。
2007年起承担国家、自治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分三年实施,总投资200万元。2007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万亩,今年计划推广面积60万亩。
2007年大垦区获得高油大豆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四项惠农政策累计资金达2800万元,全部落实到每各种地员工。垦区加大了兑现国家惠农政策的力度,积极贯彻落实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政策。垦区累计承担国家良种补贴项目100多万亩。并积极参与国家高产田创建活动,使科学种田水平逐步提升。甘河农场职工单洪山经营土地近万亩,效益可观,获得“全国种粮大户”殊荣。甘河农场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场)称号。
种植业结构调整新突破,实现种植结构多元化,减豆、增麦、扩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呈现多元化,向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迈进。种植绿色食品面积不断扩大,垦区生产的大豆、小麦、芸豆等产品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A级、AA级绿色食品大豆证书。垦区在农业技术上,不断摸索和总结,自主研发的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在大豆机械化密植技术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技术被自治区列为五大作物核心技术之一在全区范围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400多万亩。大力推广“8273”科技示范工程,大豆九项高产栽培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每年接受培训农工突破1万人次。编辑发放《农牧业实用技术手册》《农牧业科技培训手册》等,使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通过实施标准粮田建设、土地整理、农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旱作农业等项目,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垦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解除职工发展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重视节水灌溉工作,累计打机井159眼,购入喷灌设备121台套。今年新增节水灌溉1万亩。
更新农机装备,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2006年国家补贴资金70万元,共购买机车及机具54台套。近两年借助于国家农机专项补贴和现代装备项目的支撑,投资2450万元,购置120马力以上农机设备30台套及国外先进配套耕播机具。今年3月,垦区购进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生产的6台价值500多万元的7830轮式大马力拖拉机,这是垦区第一次从美国进口大马力拖拉机,这些进口机车是国家优质产业工程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现代农机推进项目的一部分,为欧肯河、东方红、巴彦农场的农机装备而引进的,由物资石油公司与北京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这批机车的引进,使垦区向现代化农业迈进了一步。
以垦区中心气象站为核心,开展了农业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配置增雨火箭和气象观测设备,现有高炮36门,火箭炮8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保险工作深入人心,解除职工种粮的后顾之忧,保护了种粮的积极性,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起到重要作用。在执行国家“三补一免”政策时,诚信于民,不推不拖,坚决兑现。2007年国家确定在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6个省开展中央财政支持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是党和国家的又一惠民政策。做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垦区一直努力探讨建立农业生产的抗风险机制,帮助员工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2007年8月13日管理局与内蒙古安华保险公司签订农业保险协议。标志着垦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正式启动。垦区农业参保面积上百万亩,崔运来董事长亲自安排筹措资金110万元,为各单位垫付了投保费,为农业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12月12日,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与管理局在甘河举行理赔现场会。2008年垦区与该公司继续合作。得到广大员工拥护。
全国唯一的“中德现代化农业示范农场”落户大垦区,将在甘河农场选出1.5万亩耕地为生产用地,上千万元的现代化德国大型机械将在今年秋季进入示范场。在合作的时间内,摸索新经验,发挥农业现代化的带动示范作用。
牧业发展稳步提高。从2004年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以来,垦区每年都安排大量资金用于购进牛羊和发展特色养殖,为职工购畜累计垫资3000多万元,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经过技术培训,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一类疫病防疫密度达到100%,综合防疫密度提高到98%以上。垦区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大户带动、典型引路、防疫保障等措施垦区畜牧业稳步发展。到2007年畜牧年度,垦区牲畜存栏达到60万头只,比2002年净增52万头只,畜牧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达35%。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非农收入成为新的亮点。彻底扭转了单一农业经济的局面,实现了全面发展。2007年,非公经济增加值1.9亿元,增长35%,占全垦区生产总值的39.6%。


美丽的大兴安岭垦区(刘振才摄影)

勾画新画面,开拓发展空间

集团公司成立的五年,也是垦区工业发展的五年。
要生存要发展就得走“工业兴垦”之路,要增强自身实力,必须千方百计地打造工业龙头企业,走出单一的农业发展之路,建立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垦区大豆是拳头产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加工原料,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大局和出路,要把大豆深加工做大做强。必须建立龙头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投入,创“两高一优”即大豆产品达到高油高蛋白优质,体现为工而种,为工而牧这样的一个链条。在两年的时间里,垦区累计总投资4000多万元,在改造低温粕生产线的基础上,实施1万吨大豆浓缩蛋白加工项目,2008年已试车投产,首批产品已经销向市场。
龙头企业带动员工增加收入。2007年欧肯河农场建绿元淀粉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设的马铃薯加工项目,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使龙头+基地+种植户的产业化模式基本形成,种植户成为利益享受者。福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协调龙头企业和养殖基地签订了收购合同,2007秋季屠宰肉羊6万多只,有效地带动了肉羊产业的发展。今年,甘河农场职工王世东个人投资,建立獭兔肉加工厂,拓宽了垦区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光明热电公司集中供热管网成功入户,大杨树地区21万平方米楼房首次实现了集中供热工程。收购了夏日矿泉水,该产品已连续9年获得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收购了鄂伦春旗农牧业产业化扶贫养牛小区,成立垦区种畜养殖场。
市场开发年,走出去换脑筋。08年6月,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局长崔运来带领基层8个农场场长及分公司经理一行19人,前往呼河浩特市的白塔种猪场、蒙羊、蒙牛、包头日照示范基地及宁夏农垦考察农牧业生产,学习先进经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拓了视野,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勾画了新思路。
2007年集团公司正式接收了内蒙古白塔种猪养殖场。这是“老一辈开发北大荒,新一代开发大市场”,集团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的第一步,是破除“围墙”,拓展发展空间,发展农垦事业的重要标志,也是经营方式大转变的重要突破,对垦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内蒙古白塔种猪场是国家发改委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是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的自治区级重点种猪场,中国畜牧协会猪业分理事会单位,是自治区唯一集生产、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自治区最大的种猪生产基地。
白塔种猪场1996年建成投产,总投资2400万元,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东郊,距白塔机场5公里,占地面积300亩,设计饲养规模1万头,周边无任何污染生产企业。场区共分养殖区、农业园区、办公生活区3个区域。养殖区占地150亩,共有18栋猪舍,并有饲料加工车间和屠宰车间、熟食加工车间,养殖设施齐全。占场100亩的农业园区有高效节能温室大棚18个。白塔种猪场生产的良种猪主要品种有:英系大白、法系大白、长白、美系杜洛克,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企业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白塔配套系祖代、父母代及商品代猪,彻底解决了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饲料单一等养猪难题。种猪产品销往内蒙古各地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川、江西、甘肃等周边省市。
白塔种猪场生产的生猪肉,由于含有中国地方优良品种血缘,其猪肉色泽、肌间脂肪含量、肌肉嫩度、系水力度均达到优质鲜肉标准。另外,企业在生产、运输、屠宰、配货等方面采取了一条龙的封闭管理模式,保证了鲜肉的质量,被自治区政府认定为质量可信的产品,当地百姓称为“放心肉”,其市场价格比其他猪肉高1—2元,供不应求。在呼和浩特市区有21个“白塔放心肉”直销点。
集团公司接收白塔种猪场后,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种猪场任职,加强对种猪场的经营管理,并投资100万元从北京一次性购入目前国内最优良的种猪——美系大白、长白、杜洛克、比利时斯格配套系原种种猪244头,经一年的时间将彻底改变原有种猪种源。截至到今年3月末,种猪场存栏猪已达到3500头,比接收时增加了700头。其中基础母猪存栏514头,种公猪存栏46头,育肥猪2000余头。自接收以来,已累计生产销售种猪1000头、商品猪3000头。
目前,白塔种猪场已被定为国家活畜储备基地。2008年,国家发改委已批准建设白塔种猪场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生猪扩繁项目和沼气工程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800万元。

灌输新理念,加强经营管理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垦区财务统一管理实现“三化”。相继出台了财务收支“两条线”和“经营管理十不准”制度,减少了管理费和财务费用的支出,使财务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加大财务监管力度,明确了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与义务,严格管理资金,按制度办事,起到了向集团公司负责,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加快了资金周转率,提高了资金利用率,使有效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农产品统一销售,在大豆和小麦销售上,面向市场,公开拍卖,同样的农副产品卖到最好价格,使企业和职工实现双赢。

发挥新作用,储蓄后备资源

在生产物资供应上,由物资石油总公司统一采购,全方位服务,为垦区农业生产发挥了后勤保障作用。物资石油供销总公司下属6个单位,包括石油公司、农机公司、生资公司、液化气公司、化建公司。经营窗口单位26个,经营网络遍布垦区8个农场及鄂、莫两旗重要乡镇,其中拥有加油站18个,液化气供应站4个。所有者权益3500万元大型物资仓库占地面积17完平方米,经营场所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中型油库储油能力7500立方米,液化气储气能力300立方米,铁路专用线1000米延长线,员工总数149人。累计购进供应化肥6万吨,销售农药1200万元,供应销售成品油9.5万吨,累计为垦区各单位垫付生产资金达1.4亿元。获得“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垦区中心医院位于大杨树镇中央街,是鄂伦春旗境内唯一的一家二甲医院,承担着垦区与大杨树地区人民的医疗卫生工作。2005年初,自治区卫生厅、市卫生局正式批准为“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救治中心”。成为呼伦贝尔市唯一一家出血热专门治疗结构,近到加格达奇,远到齐齐哈尔、通辽均有患者慕名而来。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做出了贡献。

注入新能量,高树党建旗帜

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先后在垦区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双培双带、支部加协会、扶贫攻坚、党员承诺制等活动,垦区3000多名党员已成为垦区各项事业的重要力量。集团公司党委共表彰一大批先进基层党委、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精心打造亲民干部队伍,树立了“十大党员干部标兵”,为垦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树立了新的旗帜。在巴彦农场召开了第一次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现场会,连续三年在基层召开党建过硬单位成果展示会,亮点突出,效果明显。有155名党员成为致富能人,把上百名致富能人培养成了党员。
自2005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党建成果展示会,成果展示会以参观学习党建工作比较突出的生产队为重点,相互借鉴探讨不同时期党建工作,以构建群众工作机制,培育典型、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分别以“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打造过硬党支部,建设能带富的党员队伍”、“让群众信赖 让群众早日达小康”为主题,提出党建与经济相结合,建设过硬党支部,造就能致富的党员及今后党建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方向。
加强干部培训,更好地为垦区建设服务,先后选派130余名财务审计干部前往八一农大、长春税务学院等地进行业务培训,为垦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干部考核制度建设,使干部在各自岗位上,积极进取,奉献力量。2007年3月11日,垦区对57名处级(助理)领导干部进行考试。专门从外地购买《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并提前一个月时间发到应试者手中。为保证考试严密性,专门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党校请来老师现场出题,当天评卷。垦区每年举办一次青年干部培训班,外请专家为学员讲授《领导干部思想品德修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政治、经济、法律相关知识。并举办了建设“亲民、爱民、富民”干部队伍论坛,举行了以“建设过硬党支部、打造能致富的党员队伍”为主题的演讲。并举办队长、支书论坛。来自基层的队长、支书结合实际工作,畅谈如何带富员工,如何做亲民爱民的干部。
为增强企业发展储备后劲,垦区实施“人才兴垦”战略,今年新引进八一农大、东北农大等院校32名大学生来垦区工作,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农垦经济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备力量。

扶持新领域,发展自营经济

垦区千方百计加快自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大扶持力度,将发展自营经济纳入双明文责任状考核,要求自营经济创收占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自营经济的发展成为职工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该项工作朝着以小群体大规模向一场一业,一队一品,一户一策转变,最终形成全局一品发展格局,激发了职工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热情。
垦区在引领职工致富上,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创新工作,走非农收入发展之路,开辟经济大市场,加快进程。很多员工从事特色养殖业、个体工商业、小型加工业、外出务工等,拓宽了 增收渠道,仅2007年全局非农纯收入2.27亿元,从业人员达1.02万人。特色养殖好戏连连,出现了百只鹿、千只狐、万只兔等一大批养殖专业户,仅獭兔全局就突破12万只。今年全局养殖大鹅15万只。食用菌项目成为致富新途径,地栽黑木耳、蘑菇获得成功,扩大了职工收入。

建设新垦区,关注民生工程

让农垦人惊喜的事情一件接一件。以民生促和谐,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新农垦。大垦区基本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今年在国家和地方项目支持下,基本建设项目总投入1.2亿元。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居住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康房住宅面积突破1.5万平方米。6月6日垦区“三条亲民路”同时开工剪彩,总投资2000多万元。
垦区今年建设600户沼气总投资为216万元,有利环保,有利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目前,东方红农场已经试验成功。小城镇建设在垦区领先示范作用强。
集团化改革以来,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广大员工群众谋福祉。目前,垦区已经启动“四险一保”,社会保障事业走在了全国农垦的前列。我局的养老保险已正式纳入呼伦贝尔市市级统筹。在职员工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00%;医疗保险参保率95%;工伤保险参保率100%;生育保险陆续启动;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
几年来,垦区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加强了局址地区和农场场部的小城镇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垦区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农垦形象。目前,8个农场场部全部饮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全局90个生产队全部通电,有75个生产队用上了安全深井水,73个生产队具备了电视接收条件,53个生产队设立了卫生所。今年6月6日欧肯河农场、甘河农场、巴彦农场3个农场的3条总投资2千万元的“亲民路”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开工剪彩仪式,在垦区发展史上又描上了重彩。

为民新举措,加大廉政建设

垦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巡回报告、党风廉政歌曲演唱会和党风廉政建设形势问卷调查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垦区约500名基层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受到廉政警示教育。集团公司党政领导、各处办及局直单位主要领导35人参加了廉政警示教育学习。集团公司在职工文化广场举办党风廉政歌曲演唱会。甘河、巴彦、欧肯河农场及物资石油公司、中心医院5个单位,以合唱、独唱和二重唱的形式演唱了《党员干部之歌》、《永远是公仆 一生为人民》等13首由员工自己创作的廉政歌曲,坚定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党风廉政歌曲演唱会是在呼伦贝尔市纪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党风廉正警示教育月”活动中适时推出的,也是对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的纪念。去年以来,垦区将廉政歌曲传唱作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每个党支部自编一首廉政歌曲,每个党员会唱一首廉政歌曲。

培育新风尚,展示职工风采

建设垦区职工群众的乐园。局址地区的仁和广场,投资700万元,总面积2.8万平方米,融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标准化的文化广场,广场落成后,垦区每年都有计划地举办文化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群众参与性强,积极性涨,为职工群众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甘河农场亲和广场和巴彦农场休闲广场投入使用。定期举办各类体育比赛,丰富了职工群众业余生活,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培育了文明新风尚,扩大了垦区影响力和美誉度,激发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农垦职工的风采。
为弘扬农垦人精神,传承历史,珍视现在,告慰未来,07年垦区投资700多万元,在局址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楼房面积2900平方米,内设有各种球类比赛场、千人会场、展览厅等场所。
文化建设方兴未艾,2007年3月垦区完成《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续志》工作,并举行了首发式。续志记录了垦区近15年的发展历史。各单位相续开辟了读书室,配置了齐全的各种科技书刊,让科技知识得到传播,如春风化雨滋润职工的心田。
广播电视通讯事业日新月异。08年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无线覆盖工程,无偿拨两套1000瓦发射机,一套100瓦发射机,无线电视广播信号覆盖周边农村惠及5万人。自筹资金扩大用户,与欧肯河、东方红进行有线电视连网之后,今年与巴彦、甘河连网,《呼伦贝尔新闻》《垦区新闻》均能及时收看。新购买了传送新闻节目设备,垦区新闻向市台投递当天就能及时送达。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今年春季,聘请呼伦贝尔电视台副台长,技术部副主任来垦区举办新闻知识培训班,使垦区电视记者得到良好的培训,业务知识得到更新。今年盛夏,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站暨通联工作会议在垦区召开,全市18个记者站的领导和记者首次云集垦区,走进垦区,对垦区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和友谊,扩大了垦区影响力。《农垦报》和《垦区新闻》两大阵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多角度地加大了新闻宣传力度,为垦区经济建设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和谐凝聚力量,富强顺应民心。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大兴安岭农垦,创新发展的热情在不断 释放,创新的活动在蓬勃开展,创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创新的活力万众一心。感受大兴安领农垦,读解大兴安岭农垦,一个文明富庶的垦区,一个和谐发展的垦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垦区正向我们走来。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9-03-10
大家要想了解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兵团的朋友请到新疆兵团城镇博客网(http://hi.baidu.com/phoenix296
了解更多兵团城镇信息,请到今日头条城镇规划君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9-03-10
兵团博客上发布兵团城镇照片及兵团团场地图
了解更多兵团城镇信息,请到今日头条城镇规划君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9-03-10
以及新疆兵团城镇发展状况和兵团未来改革方向。感谢你对兵团的支持。
了解更多兵团城镇信息,请到今日头条城镇规划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