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72阅读
  • 10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57):漳州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17
  漳州府:冲,繁,疲,难。汀漳龙道。漳州总兵驻。明,领县十。清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龙岩为直隶州。漳平、宁洋割隶。嘉庆元年,析平和、诏安地增置云霄?。东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二百七十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四度三十二分。京师偏东一度二十分。领县七,厅一。

龙溪冲,繁,疲,难。倚。城西北隅:登高山。北:天柱。西北:九龙。南:名第。东:文山。东南:龙漈。西:天宝。九龙江西北上承漳平九龙溪入,迳涵口,又南为华崶溪。又东南,左合石兀山水,迳下漳,左纳高层溪,右三脚灶水,入为汰溪。碧溪至香洲渡,左纳龙津溪为郭溪,又东为柳营江。南门溪上承南靖大溪入为梅溪,支津入城。又东,合龙漈山水,至三叉河歧为石码港,又东北来会,为福河。又东为锦江,过许茂乌礁歧为二,分出二洲间,并入海澄,与南溪合入海。通判驻石码。镇四:东关外、木屐、石尾、玉洲。驿三:江东、甘棠、丹霞。有新岱巡司。九龙、柳营江二废司。

海澄难。府东南五十里。雍正十一年割漳浦之镇海卫来隶。西南:儒山。北:文圃。南:席帽。东:吴养。西南:侯山。东南:鹿石。东、南、北际海。北自同安迤西南为浮宫港。南溪,西南上承南靖马坪溪,缘界为马口溪,又东南为倒港,歧为二:一东北迳白水营北入;一东北迳城南,复歧为二,一东夹洲入,一北迳城西而北为普贤港,迳沈屿为卢沈港,会龙溪、石码港、锦江,又东过恆溪、玉枕二洲,迳胡使二屿、圭屿与海沧港,达同安鼓浪屿入焉。镇四:镇海、浯屿、海沧、海门。海门、濠门、岛美三废巡司。

南靖繁,疲。府西四十里。南:林壁山、西天山、独坐。东北:岩仓岭。东:峡口。西南:麒麟。西北:朝天岭。城南双溪二源:大溪亦西溪,西南自和平入,为高港,西北迳长窑墟,折东北为小溪口,左纳博平岭水,折东南为鲤鱼溪、船场溪,合象溪,纳琯溪,至旗尾渡;小溪亦东溪,西北自漳平入为员沙溪,又南合沄水、阬水,折东合鹅髻山水,又南迳金山北,出涌口至太监岭,西合涵溪,折东,左纳苦竹村水,又南来会,为双溪口。折东,迳城南,为湖山溪,又东南为峡口溪,又东入龙溪。马坪溪自平和缘界合老灶山水,又北,东入漳浦。龙磜陂溉田三千馀亩。巡司二:和溪、永丰。又九龙砦废司。驿一:平南。

漳浦冲,繁,难。府南百二十里。城北:罗山。南:梁山,西麓盘陀岭。西南:将军。东:海云。东北:太武。东南:良山。东南际海。自海澄迤西南为井尾澳,黄女江入。又南将军澳。迤西虎头山,山北六鼇废所。又西竹屿、浮头港。李澳川西北上承平和五寨溪入,右合崎溪,又东南为秦河,又东南迳龙头保入,又西南为古雷城,至云霄?界。其北杜浔溪入。南溪上承南靖马坪溪,缘界合小溪,又东迳大帽山北入海澄。县丞驻佛昙。镇一:杜浔。驿二:临漳、盘陀岭。

平和冲,繁。府西南二百里。东北:长卢山。东:九牙。南:天马。西北:象湖。东南:大?夆,四溪出焉。曰河头溪,西会官寮山水为合溪、粗溪,又西迳楼宅山,至城南。又西,右合大芦溪,入广东大埔,注清远河。曰高山溪,东北,左会小坪山水,右合南胜溪。又东北为琯溪,左合高溪、碧微溪,右九团溪,又东北入南靖。曰河上溪,东南会白石山水为三合溪,又东南合佛几岭水,入云霄?。曰徐阬溪,西南会陈溪、天马山水,又南,左合下陂溪、马溪入诏安。东南五寨溪,东入漳浦为李澳川。高港溪东北入南靖为大溪。南靖故城,县丞驻。镇二:南胜、庵后。有琯溪巡司。

诏安冲,繁。府西南二百五十里。城西:良峰山。西北:金鸡。北:乌山。东:奇山。东南:川陵。东南际海。自云霄?迤西南为铜山废所,东北与古雷城直为石城屿。其西渐山、八尺门汛。其间后澳港、大陂溪合梅洲溪入,有金石废司。其南南浦,又西南宫前,迤西北悬钟废所。东溪东北上承平和徐阬溪,合下陂溪,又南,右合白叶洞水,又东南合赤溪,迳城东园林歧为二,一自东沈村循甲州而东,一自奥雅头右合磁窑溪,迳牛姆礁,入于海。南南澳,总兵驻。又西至广东饶平界。新陂溉二千馀亩。镇九:悬钟、云澳、青澳、西砲台、草寮尾、红花岭、分水关及铜林之后林村、宫前村。铜山场大使。漳潮巡司。驿二:南诏、大碑塘。

长泰简。府东北三十八里。西北:良冈山。北:董峰。东:天柱、蜈蚣。东北:内方。龙津溪出东北林口隘,东南,左合芹果溪,又南左合白桐山水,右歧为岩溪,注高层溪,入龙溪。又南,左合马洋溪、可垅溪,折西迳城南,又西南迳鼎山北入龙溪。有朝天岭废巡司。

云霄厅中。府西南百六十里。嘉庆三年,析平和、诏安置。东:大臣山。南:马山。西:将军。西南:直武崎。西北:呈奇岭。东南际海。自漳浦迤西南,杜浔港入。又西,西林溪,西北上承平和白石溪入厅北,又南迳大田,左合岭脚水,右纳龙头水,又南迳为西林溪,右合将军山水,侧城东南,右合御史岭水,与杜浔港达于漳江。陈岱港出城东南盘石,东南流,迳八尺门,入于海。石蛇尾、梅州二镇。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31 17:10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17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乾德(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1985年7月原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原漳州市又改为芗城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17
漳州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代便有太武夫人在此拓土而居。从在市郊莲花池山发现的旧石器看,早在4至8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开辟这块土地。现全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292处、古窑址22处,其中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4处(约5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3处(约3500年至4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1处,岩画30多处。漳州战国属越。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又于公元前214年征服百越,建立了桂林、象郡、南海和闽中郡。今漳州地区梁山山脉以北属闽中郡,梁山山脉以南归南海郡。东晋义熙九年(413)在今漳州境域内建置了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间又置兰水县;梁大同六年(540)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592),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唐垂拱二年(686)正式建州置郡,因州治临漳江而称漳州。初州治设在今云霄境内的西林,开元四年(716)又迁至今漳浦县城的李澳川。贞元二年(786)又迁至龙溪县治所在地(今漳州市区)。
  自唐代以后,漳州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和发展。唐代稻麦粮食作物已普遍种植,还种植了荔枝、龙眼、柑桔、黄橙、粉芭蕉、甘蔗、紫芋等水果和农作物以及各种花。种桑养蚕也颇盛行。从五代至两宋,中原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往南入闽,其中相当一部分定居于九龙江畔,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漳州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扩大了耕地面积,优良稻种广泛种植,甘蔗、柑桔成为主要出作物。木棉的种植也较为普遍,棉纺织业逐渐成为农村的主要副业。龙溪、漳浦是福建重要产盐区。漳州与泉州、福州、兴化并称为福建四大造船地,能制造远航海船。宋代漳州的商业也日趋活跃。龙溪的海口、峡口、清远和漳浦的敦照是著名的农村市镇,设有税务机构。海外贸易有了发展,交通条件也得到改善。南家时建造的漳州江东桥(又称虎渡桥)是世界现存的最大石梁桥。文化也有长足的进步,唐代创建的松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北宋庆历四年(1044)始建州学。嗣后,县学亦兴,各地还兴办了一批书院。南宋绍熙元年(1190),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知漳州,任职期间大力传播儒家学说,发展文化教育,在漳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漳州的海外交通、贸易迅速发展。16至17世纪前期,其所属的月港(海澄)逐渐成为我国东南地区海外交通贸易中心,是当时从中国经马尼拉(吕宋)至美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启航港,在我国海外交通史和国际贸易交上占有重要地位。海外贸易的兴盛,给漳州带来一派繁荣的景象。漳州城内“百工鳞集,机抒炉锤”,是个手工业发达的城市。纺织品漳纱、漳缎、漳绒(又称天鹅绒)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漳州所产的“漳瓷”由月港远销南洋。漳州盛产的蔗糖、柑桔、荔枝成了主要对外贸易商品。月港农村“处处园栽桔,家家蔗煮糖”。
  清代,漳州的农业又有了发展。明代中后期从海外传入的番薯、落花生、烟草等作物普遍种植。水果除荔枝、龙眼、柑桔、香蕉、柚子等传统名果外,从台湾和南洋引种的菠萝、芒果、棕包梨、多罗蜜、木瓜等也得到广泛种植。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日趋繁荣,府城有20条街道,商店林立。石码镇”商贾辐辏,舟徒纷集”,是九龙江流域的重要商业口岸。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4-17
龙海市前身为龙海县,由龙溪、海澄两县合并而成。各取首字而定名。史事沧桑,政区演变繁复,连绵至今,。已有1000余载。兹据史书记载,综合记叙如下,以飨读者。

  建国前演变情况:

  龙溪县始置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县治先在古县,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从漳浦澳川迁至龙溪县永宁乡后化里登高山下桂林村(今届芗区),龙溪县治随之迁至府城,遂为附廓。

  龙溪县始置时,县地在今龙海大部、芗城区、华安县、龙文区全境和厦门的海沧以及闽西一带。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兰水两县并入龙溪县,辖地兼有今漳州市和厦门的海沧及闽西一带。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置漳州。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龙溪县西部地域置打洲。

  元至治二年(1322年)从龙溪县30都中析出7个都(14~20都)及龙岩、漳浦县地置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割龙溪县21都7图、25都5图共12国归南靖县。

  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156年1月)桥龙溪县1~9都及28都之5图和漳浦县23都之9图置海澄县。县治在月港(今海澄镇)。

  民国十七年(1928年)龙溪县析出23、24都部分和25地置华安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八月,划龙溪县的石码镇区和浒茂、岛礁两洲,置石码特种区署(与县分治,为县级区.直属省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八月,石码特种区号撤销,回属龙溪县辖。

  建国后演变情况

  建国后,龙溪、海澄县政区又经历6次演变。

  第一次演变。 1951年6月 1日经政务院批准,龙溪县析城关一、二区设置漳州市(今芗城区)。龙溪县治设在市内县后路,形成龙溪专署、漳州市、龙溪县三署同在一城。海澄县治设在海澄镇(今龙海市委党校处)。

  第二次演变。1957年经过4 次小变迁,其中龙溪县3次,海澄县1次。

  (1)2月 17日经龙溪专署决定,析南靖县程溪区的外云、至白云、程溪、塔潭、粗座、人家、官园、洋奎8个乡计3380户,16017人,划归龙溪县管辖。

  (2)3月28日据省人委会决定,析同安县灌口区的锦宅、金山2个乡(共计2496户, 11470人)及角美圩的同安街、眠床街,归龙溪县管辖。

  (3)9月19日经省民政厅决定,析漳浦县官得区的董浦、三美、山边3个乡,归海澄县管辖。

  (4)11月,析龙溪县东屿区的古塘、市尾、诗浦3个乡,归漳州市(今富城区)管辖。

  第三次演变。1958年8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出海澄县的海沧、新途 2个乡(共计5607户,   25256人,   34222亩土地)归厦门市管辖。

  第四次演变。1960年1月,龙溪县九湖公社的上街、诗墩、陈林三个大队划归漳州市(今芗城区)。1960年2月6日,龙溪、海澄两县直属机关分别从漳州、海澄迁至石码镇合署办公,8月 15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2次会议批准,合并为龙海县,县治设于石码镇(县人委在新华路85号办公)。1962年后迁至高坑,1979年迁至大埕28号今址。时全县境域面积1545平方公里。东与厦门、金门海域相联,西至天宝公社(今天宝镇)的月岭一带与南靖县的靖城交界,南连漳浦县,北接长泰县,东南临台湾海峡,西南与平和县、漳浦县接壤,东北与厦门市郊毗邻,西北至浦南公社(今浦市镇)与华安县境交界。

  第五次演变。 1961年6月 29日析龙溪县的天宝、浦南2个公社和九湖公社的土墩、林内、前山3个生产大队以及步文公社的店上生产大队及后房农场划归漳州市(今芗城区)管辖。同时,将漳州市的农药厂(厂址于步文东猢)、合成氨厂(厂址于步文莲池尾)划归龙海县管辖,分别更名为龙海农药厂和龙海合成氨厂。对全县境域面积1238平方公里。

  第六次演变。 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龙县撤县建市,市治仍在石码镇(市政府在大埕28号办公)1996年9月析步文镇(除梧浦与长洲2个行政村,划归榜山 镇管辖外)和郭坑镇置漳州市龙文区(共有人口11万余土地110平方公里)。

  现有龙海市境城面积1128平方公里。东与东北邻厦门经济特区,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漳浦县交界,西与南靖、平和两县接壤,北与芗城区、龙文区、长泰县毗邻。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4-17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龙海地带遂由荒服而归属其所建的闽中郡。南北朝时代,梁武帝萧衍于大同六年(540年)始建龙海县,属南安郡,治所设于古县。唐垂拱二年(686年)割龙溪县南境置漳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龙溪县改属漳州。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从漳浦县李澳川迁至龙溪县永宁乡唐化里登高山下桂林村(漳州城),龙溪县遂为漳州附郭首邑。明世宗朱厚熜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析龙溪、漳浦两县地置海澄县,属漳州府。1960年2月1日,龙溪、海澄两县合署办公,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合并为龙海县。龙溪县治从漳州城迁石码镇,海澄县城改称海澄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4-17
元至治元年(1321)析龙溪、漳浦、龙岩县地设南胜县,治所在今平和南胜,后迁县治于今平和旧县,至正十六年(1356)近县治于兰陵(今靖城),更名南靖。历属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1938年迁县治于今所。1949年9月17日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南靖,古称兰水县,南者即地处福建之南,靖者取安靖之义,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4-17
今漳浦县地在汉代是诸侯国闽越国辖地。盘陀岭以南是另一个诸侯国南越国辖地。两诸侯先后出兵反汉,汉武帝平定之,并在原闽越国地域设立属东会稽郡辖的冶县。

今漳浦地方属冶县所辖,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设立属义安郡(今潮州)管辖的绥安县(据《大清统一志》记载,设立于三国吴永安三年的绥安县是建宁县的前身,设立于东晋义熙九年的绥安县是漳浦县的前身)。县治设在绥安溪畔(明《八闽通志》载:绥安溪在今漳浦县八都),辖境包括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一带。

隋末唐初发生“蛮獠啸乱”,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派归德将军陈政南下平乱。陈政于凤仪二年(677年)病故,其子陈元光奉诏替代其职,几经艰苦卓绝的争战,平定地方,于垂拱二年(686年)奏准在故绥安县地设立漳州,辖漳浦、怀恩二县。漳浦县在漳江以北,附州为县,怀恩县在漳江以南。开元四年(716年),漳州州治兼漳浦县治从漳江北原陈元光屯军处迁设于李澳川(今漳浦县城,为故绥安县地,见宋吴与《漳州图经序》)。开元二十九年,怀恩县合并于漳浦县,同时,将原属泉州辖的龙溪县划属漳州管辖。

天宝元年(742年)改漳州为漳浦郡,还隶福建。天宝十年(751年)又改隶岭南。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复名漳州,上元二年(761年)再还隶福建。大历十二年(778年),割汀州的龙岩县(包括漳平、宁洋)来属漳州,漳州地域扩大到闽西,李澳川作为州治,地点已不适中,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迁设于龙溪县(今芗城区),漳浦县治仍旧,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宋代,漳浦仍属漳州所辖,县域仍然包括今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一带。元代,漳浦属漳州路所辖,初期县域不变。至治年间(1321~1323年),划县域西部(包括今南浦、中西、石榴坂以西地方)佐建南胜县。(县治设在今平和南胜镇,后迁县治,改为南靖县)?明代,漳浦县属漳州府所辖,前期县域范围同元代。到嘉靖九年(1530年)划出一、二、三、四都和五都(今东山县除铜陵以外各地)设立诏安县。隆庆元年(1567年)又划二十三都之第九图(今龙海市白水镇及东泗乡部分地方)合龙溪县的沿海地方设置海澄县。?清代,漳浦县隶属不变。县域范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划二十三都8个保(今龙海市港尾镇及隆教畲族乡)隶属海澄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划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隶属诏安县,同时,从南靖县划出车田15保(今石榴镇除梅东、梅西、东山、玳瑁以外各地)归属漳浦。嘉庆三年(1798年),划漳浦县驻云霄县丞所辖30个保,合平和县划出的25个保,诏安县划出的2个保,设立云霄厅。

民国时期:漳浦县域在民国五年(1916年)划古雷半岛佐建东山县,其他无变动。新中国成立后,漳浦县属龙溪地区(后改为漳州市)所辖。?1955年12月,古雷半岛7个乡由东山县划归漳浦县。1957年3月,划南靖县程溪区的马苑、南浦、中西3个乡归属漳浦。同年8月,划漳浦县官浔区的三美、董浦、山边3个乡归属海澄县(今龙海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4-17
平和,意为平定人和,历史悠久,距今4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留下丰富的人文史迹。追本溯源,平和古为扬州之城,周为七闽之地。晋至六朝,属绥安县。隋属龙溪县。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开漳圣王”陈元光建置漳州之后,平和属漳浦县。元朝至治年间,平和属南胜县,县治设在今南胜镇,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迁至小溪旧县村。至正十六(公元1356年),南胜县改名南靖县,县治移到今靖城镇,辖今平和、南靖两县域。明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当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向朝庭秦请,划南靖县清宁、新安二里建立新县,定名平和。县治设在九峰镇。1949年7月迁至小溪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4-17
诏安县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一万年前)已有先民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族建立的诸侯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后属南海郡,汉属南海国、南海郡;魏、晋时期,汉族人民数次南迁,多民族聚居境内,隶属变更频繁。延至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朝廷之命开拓闽南,畲民外迁,中原子弟兵屯垦落籍诏地,基本形成汉民族聚居地。唐垂拱二年(686年),诏地属漳州府怀恩县。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撤怀恩县并入漳浦县,诏地为漳浦南诏保。宋称南诏场。元设南诏屯田万户府。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诏地复从漳浦析出置县,取“南诏安靖”之义,定名为诏安县。明万历三年(1575年)南澳岛之云澳、青澳割属诏邑。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割漳浦六都之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归诏安管辖。清嘉庆三年(1798年),割诏安四都余甘岭以东26个村归云霄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从诏析出云澳、青澳,连同广东饶平划出深澳、隆澳,合置南澳县隶属广东省。民国5年,析诏安五都六都地置东山县。1952年2月,析四都大山产岛归东山县。1956年8月,平和县上洋村割属诏安县;同年9月,析竹港、峰外二乡归云霄县。新中国成立后,诏安县先后隶属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龙溪专区、漳州市。置县后,历代县署均设在南诏镇,距漳州142公里、距福州479公里,居厦门、汕头两个特区之间。南诏镇素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4-17
唐乾符三年(876)置武德场(属南安县),元德元年(885)改名武胜场,后称武安。五代南唐保六十三年(955)升为长泰县。历属泉州、漳州、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1932年4月中央红军曾进驻长泰县。1949年9月19日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长泰于公元955年建县,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从县境内多处发现的石器、粗砂陶和文化遗址看,远古的新石器时代,长泰这个地方就有人类活动、繁衍。

  长泰地灵人杰,历史上曾涌现了许多名人俊彦。如漳州府唯一的状元林震,兵部尚书、两广总督戴曜,名上《中国通史》的台湾农民起义领袖朱一贵。而最令人怀念与敬仰的是南宋时的陈蓍,奉献数百亩良田,倾注毕生精力为家乡兴修水利。陈谢世后,其遗孀颜氏继其未竟之业,历时十余载,修成的灌溉万亩田地的水利网络,泽被后世。明永乐进士唐泰辞官归乡里,倾其所有,结草庐百余间,兴办学堂,四方好学之士云集其间,传为美谈。在唐朝、宋朝和明朝,长泰曾出现过文化、经济繁荣的时期。悠久的历史,给长泰留下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识淀。

  作为千载古县,长泰的文物古迹,诸如古戈、古陶、零碎、青铜斧、以及盛唐石雕、宋代桥梁、元代建筑等存留颇多。至于宋、明两代的牌坊、摩崖石刻,更散见于全县城乡。县城武安镇尚存三口宋代古井,至今涌泉不息,水质依然甘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4-17
晋为绥安县治,开元设漳浦驿,宋设漳浦县临水驿,元设云霄驿,明称云霄镇,康熙三十五年(1696)设云霄巡检司,嘉庆三年(1798)建云霄抚民厅,为漳州分府。1913年改云霄县,属西路道(汀漳道)。1949年9月26日和平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