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26阅读
  • 4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09):固原直隶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19
固原直隶州:冲,繁,难。隶平庆泾固化道。陕西提督驻。明隶平凉府。顺治初因之。同治十二年,升直隶州,置平远、海城二县属焉。西距省治八百九十里。广五百二十里,袤三百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分。京师偏西十度七分。领县二。西北:石城山。北:须弥。西南:陇山,一曰六盘山,绵跨平凉化平川境。清水河出陇山开城岭北麓,古高平川,二源并导,汇为一川,迳城东,纳州境诸水,北入平远。泾水北源出开城岭南麓,为大小南川,会于瓦亭驿;东迳蒿店,曰横河,出弹筝峡,入平凉。茹水出开城岭东麓,洪河出州东南陶家海子,并东入镇原。驿三:永宁、三营、瓦亭。州判驻硝河城。

平远冲,难。州北二百四十里。故平远所。同治十二年置县,又割海城之下马关西地及灵州同心城来属。西北:罗山。南:打狼。西北:麦朵。西南:白杨林。清水河,南自州境入;甜水河自东来注之,又纳县境诸水,西北入中卫。山水河,东自灵州入,迳县北境,复西入灵州。

海城冲,疲,难。州西北二百十里。平凉府属海剌都地。乾隆十四年徙盐茶同知驻此。同治十二年省同知置县。西:天都山。西南:莲花。南:五桥山。北:大黑河、红井堡水、相洞川,并东入州,注清水河。清水河迳红古堡,合石峡水,又北合兴仁堡水,入宁灵。西北:乾盐池堡水,迳打拉池,县丞驻。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7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19
固原是一座历史名城。战国秦长城自东北向东南绕城而过,距城最近处仅10多里。汉武帝时曾增设安定郡,固原是安定郡和高平县的驻地。出土文物中,有汉代陶制排水管,系城市下水道所用,可见其城市规模已相当可观。南北朝至唐代,在此设原州。宋代置镇戍军,等级与州同,固原一名,始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为何称固原,一说是固原唐未陷于吐蕃后,原州先后侨治于甘肃的平凉、镇原,而固原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故原州”,讳故改固,因名固原;二是“北魏以此置原州,以其地险固因名”。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建城至今,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575年,明神宗万历三年,固原城扩建,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由砖包,高大雄伟。清朝以后,因战争和地震的破坏,固原山城逐渐衰落。现在所见到的城墙遗迹,有内外城,内城即宋代的镇守军城,外城系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所筑。

  固原地势险要,为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交通咽喉要道。固原周围,历代均有雄关固锁。秦国的秦昭王在这里修筑长城,以拒义渠戍;汉代设的萧关,是关中北面门户;唐代设陇山关,是全国六个上关之一;唐原州七关,也在固原周围。著名的丝绸之路,也由长安经过固原,海源而至西域各国。明代设长城沿线九镇固原是九镇之一,并且是总兵和总制驻地。

  固原是历代帝王到宁夏来最多的地方。由于它在军事上“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铺”的重大作用。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他北巡途经此地,发现这里气候清爽宜人,就停驾固原避暑热,同时曾到过平凉与泾源之间的鸡头山。

  汉代在固原地区设置安定郡,固原城是郡治所在地。汉武帝在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收复大漠南北之后,为了巩固西北边防,在公元前112年至公元前88年间,前后六次巡视北部边防来到固原地区,史载的“行幸安定”就是今固原。

  公元32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大军,从都城洛阳出发,经长安,到达“高平第一城”,即今固原城,讨伐叛乱,“傀器十余万众皆降。”

  十六国时期的夏国主赫连勃勃在这里杀死羌族破多里部首领设奔于,吞并高平 (固原),后自称“大夏天王”,并建都于固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534年,北魏的实际掌权者和西魏的创立人字文泰,也是北周的先祖,后被北周追尊为文帝,为讨伐侯莫陈悦,从都城洛阳进军原州 (即今固原),后挥师大破敌军。

  字文泰之子宇文邕,小时就同其弟字文宽一起被寄养在北周的原州 (今固原)刺史李贤家中,长达六年之久,李贤后来官至大将军,字文邕后来做了北周的皇帝,称为周武帝。经常到原州来,到李贤家,不分君臣,而按年龄大小排次序坐。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固原进行建设,古城旧貌换新颜,使这座一千多年古城焕发了青春。1953年在这里成立了西 (吉)、海(原)、固(原)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西海固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撤销了自治州的建制,设置固原地区,固原是地区驻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19
同心县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为雍州地,战国时属义渠国,秦属北地郡。汉置三水县,属安定郡。隋时境内分属他楼县及鸣沙县,唐时在他楼县置缘州,县境西南地区属缘州,韦州仍属灵武郡鸣沙县。唐咸亨三年(672年)在韦州地置安乐州,安置吐谷浑部族。唐大中三年(849年)改安乐州为威州。西夏时设韦州静塞军,后改祥佑君。元时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明初隶陕西布政使司。清同治年间在豫王城(今豫旺堡)置平虏(平远)守御千户所,隶固原卫。清改卫为府,韦州、同心城为宁夏府灵州辖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置县,当时名平远,驻下马关,属甘肃省固原直隶州。
  1914年平远县改名为镇戎县,划归甘肃省宁夏道(朔方道),1918年又改镇戎县为豫旺县。1929年,宁夏道自甘肃省分出,建立宁夏省,豫旺县属宁夏省。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征解放了豫旺县,先后在豫旺县境内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驻下马关。后改建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驻王家团庄。豫海县辖地是豫旺和海原东部的回民聚居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时过不久红军转移,马鸿逵部恢复了国民党豫旺县,将驻地由下马关迁至同心城(亦称半角城),并改豫旺县名为同心县。1940年,宁夏省将韦州、下马关、红城水划归盐池县。
  1954年3月,宁夏省建立了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归其管辖。同年,撤销宁夏省并入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属甘肃省管辖。1955年5月,河东回族自治区改称吴忠回族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同心县直属自治区。1972年,组建银南地区,同心县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19
海原
元代,属陕西行中书省开城路,设海喇都城,豫王建国于海原西安州,海原为豫王军屯之地,无行政建制。

明洪武二年,平章俞通海、大将徐达、右丞薛显西征陕甘时,遣右丞薛显攻取西安州,豫王败走,海原地区属陕西布政使司管辖;其后,境域部分赐予楚王朱桢、黔宁王沐英、韩王朱松为牧地,部分属固原州、固原卫和黑水苑;洪武二十三年,置海喇都营,又名海城,属固原州;成化四年,土哒满俊叛据石城(即本县旧属石山堡),旋经都督刘玉、项忠等讨平,并在西安州设指挥承奉司一职,主兵政、司出纳,冬操、夏牧,约束护卫,以防虏寇。景泰之年,筑固原州城,设守御千户,并海原各地而兼管之。成化五年,置西安守御千户所,属固原卫;成化十二年,县境东北及东部置平虏、镇戎守御千户所,属固原卫;成化二十二年,县境内置红古营及郑旗营,属固原州。

  清初,海原县境属平凉府管辖。顺治三年隶属于平凉府盐茶厅;乾隆初,归平庆泾固道,乾隆十二年,移平凉府丞于固原,乾隆十一年因地方迭生变故,士民一再吁请,将驻固原之盐茶同知由固原移驻海喇都(海原),仍属平凉府;就近治理民事。同治初,归平凉泾固化道,同治十三年(1874)裁厅设县,改盐茶厅同知为海城县;另置海城县分驻打拉池县丞,均属固原直隶州。即有海喇都旧址移驻县治,并修理衙署,添设典吏、训导、都司各官;是年经知县聂堃清丈地亩设立赋税。

  民国

  民国元年,撤销打拉池县丞,其他划归靖远县,海城县隶属于平庆竟固化道;民国二年改属陇东道;民国三年,陇东道改泾原道,又因海城与奉天省海城县同名,更名为海原县;民国十六年,隶属于甘肃省泾原行政区;民国二十五年,隶属于甘肃省第二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一年十月十日,成立西吉县,治设沐家营,由海(原)、固(原)、隆(德)、静(宁)、庄(浪)五县边区划拨而成。同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海原县与同心县交界处建立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海原县东部为其辖区(李旺、高崖为巩固区;关桥为游击区)。

  1949年8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海原县城后,组建海原县临时政府;当月29日,正式成立海原县人民政府,给工作人员制作颁发了上图的工作徽章。时海原县人民政府,属甘肃省定西地区管辖;1950年6月,划归平凉专区;1953年12月,改属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行政公署管辖,“甘肃省海原县人民政府”工作徽章随即停止使用。2002年固原市成立并由其管辖;2004年2月11日,海原县划归中卫市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19
1938年—1941年,固海地区三次爆发回民起义,国民党为加强其统治,于1942年置西吉县。

古代县境先后分属雍州、北地郡、安定郡、原州、平凉郡,西北部属会州、镇州、德顺州等。元代县境属开城府和静州。明清属固原州。民国时期,属泾源道,后改属陇东行政公署。1942年10月10日,西吉县成立。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