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68阅读
  • 1回复

台灣的鄉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29
註:本文有採用ptt上面的資料。

台灣的行政區畫,縣之下是鄉鎮市(縣轄市)。鄉鎮是怎麼來的呢?至於為何有鄉鎮之別

那是源自於日治時期1920年代重定台灣行政區域時,將台灣劃分為州-郡市-街庄三級。

州最大。地跨今日數縣市(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州即是基北宜,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高屏等縣市)。州之下有設市及郡(例如台北市  為台北州轄台北市,台北州新莊郡即轄今日三重蘆洲新莊五股林口泰山等鄉鎮市)。

郡之下又設街庄兩種  有市街者設街  較為落後者設庄(人口標準目前未知)。

至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  先是承襲這樣的制度並同時改名 ,將州改成縣, 將街、庄分別就改為鎮、鄉。之後再廢去郡。故縣之下便轄鄉鎮。(至於日據時代的市後來的命運為何,那有另外一個故事。)

所以台灣大部分鄉鎮在日據時代就存在了,只是當時被稱作街庄,不叫做鄉鎮。
台灣平地鄉鎮之鄉鎮市界多數定界於1920年,花東各縣之平地鄉鎮則多定界於1937年。至於山地鄉鎮,也是陸續的在1945年前慢慢被劃定。至1945年,山地鄉、省轄市市轄區成立,今日鄉鎮市區界已出現約八成五左右。

1945年以後除了新成立鄉鎮、市轄區重畫等,鄉鎮市區界鮮少調整

1945起新成立平地鄉鎮市區如下:
(併入市轄區,但鄉鎮界變區界者不算)
三重鎮(由台北縣鷺洲鄉劃出,鷺洲改名蘆洲)
泰山鄉(由台北縣新莊鎮劃出)
樹林鎮(由台北縣鶯鎮歌劃出,但原本的鶯歌鎮公所就在樹林)
景美鎮、木柵鄉(由台北縣深坑鄉劃出)
南港鎮(由台北縣內湖鄉劃出)
永和鎮(由台北縣中和鄉劃出)
線西鄉(由彰化縣新港鄉劃出,新港鄉後改名為伸港(註,和嘉義新港同名。故改))
水里鄉(由南投縣集集鎮劃出)
林內鄉(由雲林縣斗六、莿桐各劃一部合設)
東勢鄉(由雲林縣海口鄉劃出,海口改名台西)
麥寮鄉(由雲林縣崙背鄉劃出)
褒忠鄉(由雲林縣土庫鄉劃出)
茄萣鄉(由高雄縣湖內鄉劃出)
梓官鄉、永安鄉(由高雄縣彌陀鄉劃出)
橋頭鄉(由日治末期最後併入高雄縣岡山鎮的部分劃分出來)
崁頂鄉(由屏東縣新園鄉劃出)
南州鄉(由屏東縣林邊鄉劃溪州鄉,後溪州改名南州(註:因和彰化縣溪州鄉重名,故改名。))
麟洛鄉(由屏東縣長治鄉劃出)
光復鄉(由花蓮縣鳳林、瑞穗各劃一部合設)



1945年之後鄉鎮併入市區者

1946年台南市合併台南縣安順鄉。

1947年2月1日臺中縣南屯鄉、西屯鄉、北屯鄉,合併於臺中市成為現在的南屯區,西屯區,北屯區。

1947年,台北縣七堵鄉改劃歸基隆市管轄成為七堵區,1949年再從七堵區部分地區劃出設置暖暖區。

1968年台北市升格直轄市,將台北縣當時的景美鎮,木柵鄉,內湖鄉,南港鎮,以及陽明山管理局的士林鎮和北投鎮併入成景美區,木柵區,內湖區,南港區,以及士林區和北投區。

1979年7月1日,高雄市升格為直轄市;併入高雄縣的小港鄉,成為小港區

1982年新竹市升格省轄市,7月1日,原新竹縣香山鄉轄併新竹市之後暫時消失,一直到1990.11.1新竹市重新設香山區才又出現。



另外
台北市於1990重劃市轄區界,將原有的16區,整併為12區
大同區(由大同、延平、建成三區合併)
中山區(將劍潭地區劃予士林區)
松山區(將南半部劃分成立信義區)
大安區(將古亭區東半部併入)
中正區(由城中、古亭區大部分合併)
萬華區(龍山、雙園區合併)
文山區(景美、木柵區合併)
餘士林、北投、南港、內湖無大規模變化
調整幅度之大為戰後首見
後於1994-95間因基隆河截彎取直,
將原本以基隆河為界的松山、內湖兩區又作了一次調整....
經過這次調整,原本屬於鄉鎮級的木柵景美就消失了。這是台灣少數日據時代存在但至今消失的鄉鎮級建置。

最後調整的是,2004年台南市中西區的合併...

另外,還有一些鄉鎮人口夠多,或者成為縣治,升級成為縣轄市。

縣轄市是中華民國於台灣之最基層行政區劃。縣轄市地位與鄉、鎮相當。縣轄市的出現,在於台灣在日治時期所設立的市,由於有部分(花蓮市、宜蘭市)未達省轄市成立標準,其重要性又高於鎮,因此於1946年創制縣轄市的地方行政區。原本只要十萬就可以升格,1977年修訂為15萬人口新門檻。所以後來升縣轄市就必須要有十五萬人口了。1981年增列縣治駐地也可升級縣轄市,所以那幾年生了許多人口未滿15萬的縣轄市。但如今地方制度法已廢除縣政中心得以升格為縣轄市此條款。



如果我們看一下台灣升格的縣轄市的資料以及鎮的變動就可以發現,許多都是原來的鎮。

        1946年1月 花蓮市、宜蘭市 。日據時代的州轄市改制為縣轄市。
        1950年8月16日 嘉義市(原省轄市降格的縣轄市。)
        1951年12月1日 新竹市、彰化市、屏東市(原省轄市降格的縣轄市。)

初期台灣市規定市鄉鎮滿十萬就可以升縣轄市,以下是人口滿十萬升格的縣轄市。

三重鎮(1962.04.01),中壢鎮(1967.07.01),桃園鎮(1971.04.21),鳳山鎮、板橋鎮(1972.07.01),臺東鎮(1976.01.01)、豐原鎮(1976.03.01) 。

以下是人口滿十五萬升格或是縣治升格的縣轄市

中和鄉(第一個由鄉升格為縣轄市的例子)、永和鎮(1979.01.01),新莊鎮、新店鎮(1980.07.01),苗栗鎮,南投鎮,斗六鎮,新營鎮,馬公鎮(1981.12.25)(註:因縣治而升格。)竹北鄉(1988.10.31),太保鄉(1991.7.10) (因為新竹,嘉義兩縣轄市升格為省轄市,所以新竹,嘉義兩縣的縣治遷移到竹北以及太保。此兩市係因縣治而升格),平鎮鄉(1992.03.01),朴子鎮(嘉義縣議會所在地。縣治,1992.9.10),永康鄉(1993.05.01),土城鄉(1993.06.26),大里鄉(1993.11.01),八德鄉(1995.01.01)
,太平鄉(1996.08.01),蘆洲鄉(1997.10.06),汐止鎮(1999.07.01),樹林鎮(1999.10.04)

台灣目前有 32個縣轄市,除了花蓮,宜蘭,彰化,屏東本來就是市以外,只有中和,竹北,太保,平鎮,永康,土城,大里,八德,太平,蘆洲,是從鄉升格的。其餘的18個都是從鎮升格的。

從鄉升格的縣轄市中,只有太保不屬於衛星城市。其他多半是大都會或次都會的衛星城市。

而鎮升格的縣轄市中,桃園中壢已經發展出自己的都會區。台東,苗栗,南投,斗六,新營,馬公,朴子等城市也皆不屬於衛星城市,而有自己的獨立性。

我覺得這種變化不是偶然。在日據時代比較繁榮的這一批城市(以鎮為代表),和晚近才繁榮起來的城市(以一些鄉升格為市的新進城市為代表。),走的是不同的路。

前者有的沒落,有的進步,但這類市鎮的文化底蘊與在地認同感,跟晚近興起的移民城市在城市面貌上面應該是會有差異的。

另外台灣的鄉鎮雖然說在歷史上有區分,比較都市化的在日據時代設街、之後成為鎮。比較鄉村的地方在日據時代設庄,後來成為鄉。但光復之後,國民政府大體上維持穩定的鄉鎮建置,沒有隨著都市化而將鄉升格為鎮,相反的,鄉鎮只要人口夠,都可以升格為市,所以鄉鎮的分野現在已經不清楚了。
底下是網路找到的鄉升鎮的資料

頭城  戰後設頭圍鄉 1946年改稱頭城鄉 1948年升格為頭城鎮
通霄  戰後設通霄鄉 1948年升格為通霄鎮
後龍  戰後設後龍鄉 1954年升格為後龍鎮
卓蘭  戰後設卓蘭鄉 1956年升格為卓蘭鎮
土庫  日本時代為土庫庄  戰後設土庫鎮
學甲  戰後設學甲鄉 1968年升格為學甲鎮
成功  日本時代為新港庄  戰後設成功鎮
關山  日本時代為關山庄  戰後設里瓏鎮  1954年改稱關山鎮(至今依然是台灣人口最少的鎮,人口快降破10000了。)
學甲是最後一個鄉升鎮的例子

2000年時當時人口7.3萬的高縣林園鄉想升格為鎮
被中央打回票,理由是鄉與鎮的編制已無差別

但林園鄉還是不死心,跟中央說改個名就好..."鎮"聽起來就繁榮一點。中央也就不置可否。

但鎮的比鄉繁榮嗎?

並不一定。

鎮比鄉人口少的例子幾乎每一縣都有。

台北縣:瑞芳鎮,人口比五股鄉,泰山鄉,林口鄉還少

桃園縣:大溪鎮,人口比龜山鄉,蘆竹鄉,龍潭鄉還少

新竹縣:新埔鎮,人口比湖口鄉,新豐鄉還少,
              關西鎮,人口比湖口鄉,新豐鄉還少。

苗栗縣:苗栗市,人口比頭份鎮還少。
              卓蘭鎮,人口比公館鄉,銅鑼鄉還少。
            (頭份鎮係苗栗人口最多的下轄鄉鎮市。台灣唯一縣內人口第一的鎮。)

台中縣:清水鎮,人口比潭子鄉,大雅鄉還少。
              大甲鎮,人口比潭子鄉,大雅鄉還少。
            沙鹿鎮,人口比潭子鄉,大雅鄉還少。
            東勢鎮,人口比潭子鄉,大雅鄉,龍井鄉,烏日鄉,霧峰鄉,神岡鄉,大肚鄉還少。
            梧棲鎮,人口比潭子鄉,大雅鄉,龍井鄉,烏日鄉,霧峰鄉,神岡鄉,大肚鄉,后里鄉還少。

彰化縣:田中鎮,人口比福興鄉,花壇鄉,社頭鄉還少。
              北斗鎮,人口比福興鄉,花壇鄉,社頭鄉,永靖鄉,秀水鄉,芳苑鄉,大村鄉,伸港鄉,埔心鄉,埔鹽鄉還少。

南投縣:集集鎮,人口比名間鄉,國姓鄉,水里鄉,鹿谷鄉,魚池鄉,信義鄉,中寮鄉,仁愛鄉還少。(集集鎮係南投縣人口最少的下轄鄉鎮市。)

雲林縣:土庫鎮,人口比古坑鄉,麥寮鄉,口湖鄉還少。

嘉義縣:朴子市,人口比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還少。
            (民雄鄉係嘉義人口最多的下轄鄉鎮市。台灣唯一縣內人口第一的鄉。)
            太保市,人口比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竹崎鄉,新港鄉還少。
            大林鎮,人口比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竹崎鄉,新港鄉還少。
            布袋鎮,人口比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竹崎鄉,新港鄉還少。

    台南縣:佳里鎮,人口比仁德鄉,歸仁鄉還少。
            麻豆鎮,人口比仁德鄉,歸仁鄉還少。
            新化鎮,人口比仁德鄉,歸仁鄉還少。
            善化鎮,人口比仁德鄉,歸仁鄉還少。
            白河鎮,人口比仁德鄉,歸仁鄉,關廟鄉,新市鄉還少。
            學甲鎮,人口比仁德鄉,歸仁鄉,關廟鄉,新市鄉,安定鄉還少。
            鹽水鎮,人口比仁德鄉,歸仁鄉,關廟鄉,新市鄉,安定鄉還少。

    高雄縣:岡山鎮,人口比大寮鄉還少。
            美濃鎮,人口比大寮鄉,林園鄉,仁武鄉,路竹鄉,大樹鄉還少。
            旗山鎮,人口比大寮鄉,林園鄉,仁武鄉,路竹鄉,大樹鄉還少。

    屏東縣:潮州鎮,人口比內埔鄉還少。
            東港鎮,人口比內埔鄉,萬丹鄉還少。
            恆春鎮,人口比內埔鄉,萬丹鄉,新園鄉還少。

    宜蘭縣:蘇澳鎮,人口比冬山鄉還少。
            頭城鎮,人口比冬山鄉,五結鄉,礁溪鄉還少。

    花蓮縣:玉里鎮,人口比吉安鄉少。
            鳳林鎮,人口比吉安鄉,新城鄉,壽豐鄉,秀林鄉,光復鄉,瑞穗鄉還少。

    台東縣:成功鎮,人口比卑南鄉還少。
            關山鎮,人口比卑南鄉,太麻里鄉還少。

    澎湖縣:無鎮。


    金門縣:金沙鎮,人口比金寧鄉還少。

    連江縣:無鎮。


        這其中瑞芳,新埔,關西,苑裡,後龍,通霄,卓蘭,田中,北斗,集集,
        西螺,斗南,北港,土庫,大林,布袋,麻豆,新化,善化,白河,學甲,
        鹽水,美濃,旗山,恆春,蘇澳,頭城,玉里,鳳林,成功,關山,金城,
        金湖,金沙等鎮人口甚至不足五萬。而台灣人口最多的龜山鄉蘆竹鄉人口已經到了十三萬了。

我們可以從這份名單中看到時代的變遷。原先在過去繁榮的地方,現在可能都
日趨沒落。例如瑞芳,北斗,鹽水。不然就是整個大環境的改變,所以雲林嘉
義台南才會出現這麼多的小鎮。而大鄉都出現在桃園,台中,台北等新興發展
地區。

其實我一直在想,與其放著界限模糊的鄉鎮建置不改,還不跟索性所有鄉鎮一律改成鄉,所有縣轄市改成鎮。這樣鄉鎮的差距也出來了。也不會有這麼多混在一團的市。可是台灣人似乎對市這個名字有偏好,要讓縣轄市改成鎮,阻力大概不小吧!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9
地方政府,无论其实质的权限,还是形式的名字,都是只能升不能降的。
几乎没有谁敢去故意违反给自己添麻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