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73阅读
  • 12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56):贵阳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6-04
贵阳府:冲,繁,难。巡抚、布政使、提学使、按察使、粮储道同驻。光绪三十四年裁粮储道,设巡警道、劝业道。宣统元年改按察使为提法使。顺治初,因明为军民府,领州三,县一。康熙十一年,增置龙里县。二十六年,裁“军民”字,增置贵筑、修文二县,又改平越府之贵定来隶。三十四年,省新贵入贵筑。雍正四年,置长寨?。光绪七年,以罗斛州判地置?,移长寨同知驻,降长寨为镇,并入定番。广一百五十里,袤三百七十里。北极高九度五十二分。京师偏西九度五十二分。领?一,州三,县四。南:青岩土千总一。东:虎坠司长官一,雍正八年裁。

贵筑冲,繁,难。倚。明,贵州、贵前二卫。康熙二十六年改置,与新贵同城。三十四年省新贵入之。城内:翠屏山。东:铜鼓、栖霞、石门。北:贵山,府以此名。南:斗岩,板桥最高。西北:黔灵山,又木阁山,延袤百里,亘修文境内,通黔西。南明河自广顺入,合济番河、四方河、阿江河,折东,龙洞河北流注之,又北入开州。鸡公河自清镇北流入境,又北仍入清镇。贯城河出崆巃山,合城北择溪水入城中,南流注南明河。东南:图安关。东北:鸦关。驿一:皇华。南:白纳司正副长官一,中曹司土千总一。西北:养龙司长官一。顺治初,承明属府,康熙间改属县。顺治十五年,设中曹司正副长官一,雍正七年裁。又喇平司,康熙二十三年裁。

贵定冲,繁。府东百十里。顺治初,因明隶平越。康熙二十六年改隶。南:文笔、天马、松牌、连珠山。西:金星、银盘。北:阳宝、西华。东北:蔡苗山。甕首河出县西平伐土司,东北错入都匀,复迳县南,加牙河自龙里来注之。又北,八字河注之,北流,与博奇河会,折西北流,至巴香汛,合南明河。十万溪,在县北,苗众每恃险为乱。东:玉杵关、谷满关。西:马桑关、甕城关。驿一:新添。有汛。南:新添司长官一。又平伐、大平伐、小平伐司长官一。西牌土舍一。东丹平、北把平二司,均裁。

龙里冲,繁。府东五十里。明,龙里卫。康熙十一年改置。南:龙驾。西:长冲。北:云台。西南:回龙山。东门水出县东南,老罗水、新安水西南分流,迳城北,合为博奇河。东龙洞河西北来注之,入贵定。加牙河出谷者岩,东流入甕首河。东:陇耸关。西:黎兒关。驿一:龙里。北:大谷龙土千总一。小谷龙土把总一。南:羊肠土千总一。又西北:龙里司,裁。

修文冲。府北五十里。明,敷勇卫。康熙二十六年改置。城内:屏山。西:宝峰。北:凤凰、将军。东:西望山,绵亘百馀里。东南:龙冈。乌江自黔西入,即黔江,迳城西北,合鸡公河,北流为六广河,入开州。鸡公河自清镇入,石洞水合孟冲水西注之,又北注乌江。东北:底寨司正副长官一。

开州难。府东百二十里。东:鲁郎。西南:南望山、阴阳山。南明河自贵筑入,迳城东,洗泥河东北注之,又北流,落旺河东北注之,又东为清水江,合乌江。乌江自修文入,为六广河,迳城西北,纳沙溪水、养龙水,迳城北,洋水河、横水河合流注之,东南会清水江,缘遵义境入甕安。可渡河出城东南,伏流复出,为落旺河,东注清水江。东北:西司正副长官一,裁。

定番州难。府南百里。定广协副将驻。东:琴山。南:三宝、笔架。西:旗山。东南:松岐。西北:屏风山,濛江出,即连江,一曰牂牁江,一曰都泥江,出城西北山中,迳广顺再入境,崇水、潮井水注之,又西南入罗斛。丰宁河自都匀入,注巴盘江,错入罗斛,合北盘江,东流,入广西那地土州。上马桥河出西北废上马桥司东,东北流,入贵筑,注南明河。南:石门关、克度关。东北:程番关。大塘、长寨州判二。附郭程番司长官一。东南:大龙番、小龙番司长官一。南:韦番、罗番司长官一。西南:木瓜司正副长官一,麻乡司长官一。东北:卢番司长官一。西:牛路、木官土舍一。又东:金石番司。南方番、卢山、洪番、卧龙番,西大华,西北上马桥、小程番七司,裁。

广顺州难。府西南百十里。西:真武。东:螺拥、白云。南:天台山。南明河出城东北,折东入贵筑。鸡公河自普定入,麻★河注之,折北入安平。尤爱河在城东从仁里,东流注济番河。东:白崖关、翁桂关。西:文马关。北:燕溪关。长寨州判一。有宗角、长寨、同笋三汛。有金筑司,裁。

罗斛?府西南四百二十里。顺治初,因明隶广西泗城土州,寻改隶泗城府。雍正三年割置永丰州,设州判,隶南笼府。乾隆十四年改隶定番。光绪七年置?。东南:老人峰。西南:六合山。濛江自定番入,剋孟河自普定、猛渡河自归化合流注之,又南流,注北盘江。北盘江合南盘江自贞丰东流入,受濛江水,入那地土州。又巴盘江在城东北,上流曰丰宁河,自都匀入,合藤茶河,东南入广西泗城。扎佐巡司一。有罗斛汛。罗斛打拱土千户一。何往土外委一。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8:03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6-04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柯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宣和元年(1119)更矩州为贵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1292),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今贵阳).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明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1586)置新贵县,治贵阳。十九年(1601)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三十六年(1618)析新贵县、定番州置贵定县。崇祯四年(1631)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和4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1659)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1666)移云贵总督驻贵阳。二十六年(1687),省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三十四年(1695)省新贵县入贵筑县。乾隆十四年(1749)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和长寨厅(今属长顺县)。光绪七年(1881)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 
      民国3年(1914)废贵阳府设贵阳县,贵州分为3道,贵阳县属黔中道,为道治;移贵筑县驻扎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县。九年(1920)废黔中道,贵阳县直隶于贵州省长公署。25年(1936)设全省为8个行政督察区,贵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贵阳县直属于省政府30年(1941)7月1日,撤贵阳县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驻花溪,直至解放时未变动。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贵筑县划归贵阳市辖。1958年,撤贵筑县建置,将市郊划为花溪、乌当两区;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3县和原属黔南自治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辖。1959年设白云镇,相当于市辖区一级行政单位。1963年,将开阳县划归遵义专署,修文、清镇两县划归安顺专署,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1973年恢复白云区建置。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经国务院批准,自1996年1月1日起,将原安顺地区管辖的清镇市和修文、息烽、开阳“一市三县”划归贵阳市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6-04
贵阳市因位于贵山之阳而得名,简称 “筑”,历史上曾称贵州、贵竹,又曾设置贵阳府。贵阳府的名称沿用至清末。

贵阳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阳而得名,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6-04
春秋时期,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期,属南夷地区夜郎国范围。两汉时归牂牁郡所辖。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朝时称贵阳为“贵州”。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八番罗甸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设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阳,仍称贵州,但元朝统治者称“顺元”城。

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 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于贵阳,贵州正式成为明朝的第13个行省。隆庆二年(1568年),移程番府(今惠水县)入贵州城(即今贵阳市区)。隆庆三年(1569年)3月,更程番府为贵阳府,“贵阳”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开始使用。万历十四年(1586年)置新贵县隶贵阳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划新贵县、定番州地之一部分置贵定县,隶贵阳军民府。崇祯四年(1631年)以宋氏亲领洪边十二马头地置开州(今开阳县)。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属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亲领四个长官司。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 年)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1666年)移云贵总督驻贵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贵州卫、贵州前卫地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新贵县并入贵筑县。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今开阳县)、定番州(今惠水县)、广顺州(今属长顺县)、长寨厅(今属长顺县)。光绪七年(1881年),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清末,贵阳府辖四县三州一厅,即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罗斛厅(今罗甸县)。

民国3年(1914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此前贵筑县移驻扎佐,后移息烽,改名息烽县。当时贵州为道治分三道,贵阳县属黔中道。民国9年(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直属贵州省长公署。民国25年(1936年),贵州省分设八个行政督察区,贵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937年),贵阳县直属省政府管辖。民国30年(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正式成立,撤销贵阳县,另设贵筑县驻花溪。民国33年(1944年)贵阳市设九个区,其中一至五区为城区,六至九区为郊区,直至贵阳解放。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6-04
贵定县城是贵州省中部的一座重要城市,战国时为且兰国地,隋置宾化县于大平伐司,唐贞观年间司置多乐县于今都六乡,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析新贵县与定番州览贵定县,属贵阳府,县城建于今旧治镇,清康熙226年(公元1687年),将县城移到新添卫城,即今贵定县城,1952年设贵定专署,1958年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6-04
“龙里”成为行政区域名称,始于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当时置龙里州,治所在今县境内,下领龙里县。“龙里”之名沿用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龙,中国古代神话中充满灵性的动物,象征吉祥如意、国泰民安。全国2500多个县中,以“龙”字起头的名称屈指可数,贵州省也仅龙里一县。至于“龙里”的由来,世代相传为“龙之故里”。又据明朝《贵州图经新志》:龙架,本山名,卫治其下,因此以龙架山之龙,乡里之里,而得“龙里”之名。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6-04
修文历史悠久,史书所载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明洪武17年(公元1384年)改称修文。

修文县因五百年前一代哲人王阳明的“龙场悟道”而享誉中外。王阳明先生在这里格物致知,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并创办书院传播文化,开启贵州文明。修文县因王阳明先生的学说和遗迹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被中外研究王阳明心学的专家学者称为“王学圣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6-04
息烽县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秦朝时属新象郡且兰县。因地处黔中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战火不断。公元1682年,明朝廷派兵平息战火,驻兵县境,筑坚城一座,崇祯皇帝取“平息烽火”之意,赐名“息烽”。公元1914年,息烽正式建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6-04
开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自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蛮州,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改置开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易名紫江县,隶黔中道,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改名开阳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寨是一个具有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布依族土司古寨,它位于中国最大的布依族聚居杂居区——贵州省黔南、黔西南和黔中安顺市、贵阳市布依族聚居杂居区的北端。布依族先民唐宋时期迁入底窝清河两岸,元明时期形成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布依族与各族杂居区。元初于1279年置底窝紫江等处(相当于县)于杨黄寨(今马头寨),并立总管府于寨内。1301年,水东宋氏宋隆济起兵抗元,底窝紫江4000多各族人民起义响应,攻毁杨黄寨内底窝紫江总管府。1304年,宋隆济之侄宋阿重生擒宋隆济献于元朝,元廷任宋阿重为顺元宣抚同知,马头寨从此成为水东宋氏直辖地。明初,水东宋钦附明,受任为贵州宣慰使,亲辖水东十二马头(古代布依族聚居区行政管理单位),并代管贵竹(今贵阳)等十个长官司。同时,水东宋氏旁支宋德茂受命为底窝马头头目世袭,底窝马头即为明代水东十二马头之一。从此,杨黄寨更名为马头寨并一直沿用至今,明末,水东宋万化父子叛明,于1630年被剿灭,明朝于次年革除水东宋氏及宋德茂后裔宋矩等十二马头土司之职,以水东十二马头地设置开州(今开阳县),彻底结束了水东宋氏对水东地区长达千余年的土司统治。此后,马头寨属开州廉里地,清代咸同战乱时,马头寨建筑大多毁于战火。1935年4月初,红军长征途中,红一、三军团经过底窝并住马头寨等地,留下了丰富的红军标语等革命文化遗迹。此外,禾丰马头寨周围还有元代宋阿重墓,明代宋万化墓,清代石拱桥万寿桥等文化遗迹。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6-04
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贵阳市南面,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县境在元代设有8个安抚司,又称“八番”。明代土流并治,有程番府、定番州等,统领各个长官司。程番府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迁往贵阳,改称贵阳府。定番州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设立,管辖原程番府地域,隶属贵阳府。清代定番州仍管辖各长官司,区划有所调整。民国3年(1914年),定番州改为定番县。民国30年(1941年),定番县改称惠水县,以穿境而过的惠水河为名。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6-04
长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底蕴厚重的古夜郎文化,传承久远的明清屯堡文化,韵味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激人奋进的红色文化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镇广顺至今还有大量古夜郎文化遗迹,该镇金氏祖传282年清康熙年间印制的《金氏家谱》详述了夜郎王的后裔金氏家族的兴衰。《金氏家谱》上有这么一段记载:“古代有位女子浣于遁水之滨,见巨竹三节漂流至足间,推之不去。闻竹中小儿啼哭,遂持归剖视得一男孩。男孩长大勇武有力,雄视一方,做了夜郎王,汉武帝予以承认并封赐。其后浣女弃所破竹之地生出大片竹林,男孩便指竹为姓,称夜郎竹王。”据《金氏家谱》记载,长顺县广顺镇一带系夜郎王的后裔,其尊称汉夜郎王多同为“汉始祖”。其书又载“汉初,一男儿,众归从之,自立为夜郎侯。指竹为姓。生子金竹二郎,金竹三郎。……”长顺县广顺镇曾传有《金竹扰朝》古书一本,相传金竹王自立夜郎邑称夜郎侯后,被朝廷派兵镇压,押至京城斩首,其后裔征得朝廷允许后,将其心脏取回供于神龛之中,并从此忌食动物心脏。至今,长顺县广顺镇金氏宗族仍忌吃各种动物心脏。广顺古镇内“金筑夜郎侯四世祖镛墓”目前是贵州境内发现的唯一的刻有“夜郎侯”字样的古石碑,“春秋祀典仪容图”、金氏祠堂“汉始祖夜郎讳多同位”、金筑屯古城垣遗址等大量遗迹吸引了众多考古专家和夜郎文化爱好者前来探秘。

长顺县从它的历史沿革,历史文献及古夜郎国的历史遗迹等方面分析,长顺就是古夜郎文明的发源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6-04
长顺县历史悠久,广顺镇来源神仙洞新石器古人类遗址和威远镇付家院古崖画群表明,新时器时期这里即有人类活动.
长顺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29年,浩瀚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根据《黔南史略》记载,长顺县春秋时期属牂牁国.战国时期属夜郎国.汉武帝时期属牂牁夜郎县.唐代属黔中道,分乡州(今长寨地区)和今州(今广顺地区).元朝之年,波金竹府,治所在今广顺镇.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设广顺州,隶属贵阳军民府.清雍正五年置长寨厅.民国二年(1913年)广顺州设广顺县,长寨州判为长寨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两县合一各取一字为长顺县,县城设在长寨,至今仍为长顺县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6-04
罗甸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 柯国南境小岜聚,战国时期为大夜郎国。秦朝隶属象郡,汉属谈指县,三国时为读指县属 柯郡,晋怀帝永嘉5年(313年)到宋、齐、梁、陈时期属夜郎郡,隋朝(581年)属宾化县,唐太宗(629年)为安乐县,明代,属广西泗城府管,清雍五年(1727年)属永丰州,后改为定番州管称“罗斛理苗州”乾隆十四年(1749年)化为贵阳府罗斛厅,1914年改为罗斛县,1930年改为罗甸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3月23日罗甸解放,隶属贵阳专区,1952年隶属贵定专区,1954年改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同时撒销政治区(县)名,改为罗甸县至今。


    罗甸是贵州省最早的革命老区,蛮瓦支部作为中共在贵州最早的支部,在领导黔桂边区人民的革命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兵运、农运和统战工作。在开展反对国民党政府军阀的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开展的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对扩大党和红军在老区的政治影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发生在麻山地区的各族人民反抗国民党暴政的斗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罗甸及黔桂边区的革命斗争,是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革命先辈领导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人民革命斗争的延续和发展,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后期我党领导的少数民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篇章,是为红军长征过贵州分散了敌人的兵力,减少了对红军的军事压力,为红军顺利长征创造条件,也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南方游击斗争的有机组成部分。罗甸及黔桂边区的革命斗争在贵州收发室了彪炳青史的光辉篇章,罗甸老区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已载入史册。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