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71阅读
  • 11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67):藏(后藏/日喀则)、阿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6-06
藏:即后藏,一曰喀齐。在前藏西南五百馀里地,曰札什伦布,即古之藏也。南界尼泊尔,东界卫地,西界阿里,北界新疆。乾隆十五年,设大臣镇守。其城曰札什伦布城,有坐床,为班禅额尔德尼所驻,协理藏事。有汛三:在本城一;外二,曰江孜,曰定日。西境彭错岭。北境那木岭。北有雅鲁藏布江,出阿里西南界山,东流,有郭永河东北流注之。又受那乌克藏布河、萨布楚河、萨尔格藏布河,又近城北会多克楚河,至城西会南来之当出河,又迳布克什里山南,江至此已行二千五百馀里,又东入前藏界。北有打尔古藏布河,流入前藏,潴为腾格里池,广六百馀里。

江孜:在札什伦布城南二百里。驻守备一。南有帕里边寨,东连布鲁克巴,西通哲孟雄,外接西洋部落噶里噶达。东有千坝,南有宗木小部落,西南有定结,北有拉孜,皆有官寨。东南:珠布拉大雪山。西南:喀木巴拉山及萨木岭。定结之西有朋出藏布河,源有三,一西出书尔木藏拉山,一东出西尔中马山,一东南出瓜查岭。合而东南流,受西一小水。又南曰朋必拉,又南,有一水南自绰尔猛通那冈里山来会,折东流,受南北水各一。又东南流,受西南涿失冈千山、阿巴拉山之水二,又东流,受南一水,又东北至罗西喀尔城南,有一河,即西北拉喀拉布山二水,合东南流,迳城北。罗楚河自北纳三水,南流合焉。又东北,罗藏布河自西北来注之。又东绕冈龙前山之北,折南流,受西来之牛藏布河。又东南,受帕里藏布河。又西南,牛楚河西自年尔木城合数水来会。又东南流,出藏南境,过硃拉拉依部落,入厄讷特克国界,下流入雅鲁藏布江。汛西有年楚河,源有二,一出硃母拉母山东北,一出其东顺拉岭下。泉池十数,汇为一水,北流,名章鲁河,又东北,至娘娘庙东,有八水从东北喀鲁岭诸山,又南札木长山、社山来,合而西南流来会。转西北流,过江孜城西,又西北过白满城西,受四水来注。又北,始名年楚河。经日喀则城东南,过苏木佳石桥,长七十丈,有十九洞,为藏地桥梁之冠。又北流,入雅鲁藏布江,源长共八百馀里。西有帕里藏布河,有一水西南流,汇为噶尔撮池,南流而西,又为查木苏池,又西南流,折向东南,合东北来一水,又西南,会西北来之噶拉岭水,又西迳帕里城西,又西南受二水,土人名藏曲大河,西流入朋楚河。

定日:在札什伦布城西南七百馀里。驻守备一。有汛。城三面距边,南有纟戎辖,西南有聂拉木,西有济咙,西北有宗喀。绒辖之东南有喀达,喀达之西南有阳布,俱接廓尔喀界。宗喀之南有布陵,南近廓尔喀,北接拉达克汗部落。其西北有萨喀,又西北极边有阿里。以上各地俱有营官。东:崇乌拉山、甲错山。西南:嘉汭大山。西:通拉山。喀达之西有霞乌拉山。宗喀之东有巩塘拉山。布陵境内有冈底斯山,在阿里之达克喇城东北,直陕西西宁府西南五千五百九十馀里。其山高五百五十馀丈,周一百四十馀里,四面峰峦陡绝,高出众山百馀丈,积雪如悬崖,浩然洁白。顶上有泉,流注至山麓,即伏流地下。前后环绕诸山,皆巉岩峭峻,奇峰拱列。按其地势,出西南徼外,以渐而高,至此而极。山脉蜿蜒,分幹向西北者,为僧格喀巴布、冈里木孙诸山,绕阿里而北,入西域之和阗南山及葱岭诸山。向东北者,为札布列斜而充、角乌尔充、年前唐拉、萨木坦冈、匝诺莫浑乌巴什、巴颜哈喇诸山。环卫地,竟青海,连延而下,六千馀里,至陕西西宁等处边界。向西南者,为闷那克尼兒、萨木泰冈诸山,亘阿里之南,入厄讷特克国。向东南者,为达木楚克喀巴布冈、噶尔沙弥、弩金冈苍诸山,历藏、卫达喀木,至云南、四川之境。康熙五十六年,遣喇嘛楚兒沁藏布兰木占巴、理籓院主事胜住等,绘画西海、西藏舆图,测量地形,以此地为天下之脊,众山之脉,皆由此起云。水经注:“阿耨达山,西南有水名遥奴;山西南少东,有水名萨罕;少东,有水名恆伽。此三水同出一山,俱入恆水。”今阿里为藏中极西南地,近古天竺境。此山西出狼楚、拉楚、麻楚三大水皆西流,转东而南,合为冈噶江,入南海。疑此即阿耨达山也。又有打母硃喀巴珀山,山形似马。郎千喀巴珀山,山形似象。生格喀巴珀山,山形似狮。马珀家喀巴珀山,山形似孔雀。皆与冈底斯山相连。冈噶江即出郎千喀巴珀山北麓,泉出汇为池,西北流,合东北来一水,又西而东北,公生池水伏而复出,合北来三水,西南流来会,为马品木达赖池。自西流出为郎噶池,受东北来一水,从西流出,折向西南,曰狼楚河,曲曲二百馀里,有楚噶拉河自东北来注之。又西折北而东北,迳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之西、则布龙城之东,折西北而西南流,迳则布龙城西南,又折而西北流,拉楚河自西北来会。三水既会,始名曰冈噶江。又东南流,出阿里界,迳马木巴柞木郎部落,至厄讷特克入南海。朋出藏布河在定日北,东南流,纳结楚河、隆岗河,入定结。有牛楚河,出喜拉冈参山,东南流,合东北冈布纥山水,又东南,迳济咙城南境,受北来查母硃山一水,始曰牛楚必拉。又东流,迳年尔母城北境,折而东南,又转而东北流,会朋出藏布河。萨喀境内有盐池。阿里东北九百馀里有达鲁克池,隆布河与纳鞠河皆入焉。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8:08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6-06
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
  14世纪初期,大司徒绛曲圣坚赞战胜萨迦政权,建立了帕竹政权,日喀则为其属地。以后仁布王管辖时,在此创建了“溪卡桑珠孜”。西藏和平解放前,为日喀则宗。1959年5月建立日喀则县人民政府。1986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日喀则县改为日喀则市(县级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6-06
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雅隆部落的松赞干布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吐蕃王朝按照地理自然分布状况,把所辖中部地域划分为“卫、藏”两大部分,依日喀则东西的“藏”区为“耶如”(今年楚河一带)和“如拉”(今雅鲁藏布上游沿岸),东以岗巴拉山为界,西至冈底斯山(现阿里一部分)。因“藏”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于是才有了“后藏”之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当时界定的“后藏” 区域有所变化。但是,对于现在的日喀则地区来讲,仍处于这个范围的中心地带。因此,根据历史事实,人们亦习惯于把日喀则地区称为“后藏”。
日喀则原称“年曲麦”或“年麦”(即年楚河下游的意思),这里虽很早就有人居住,但仍是荒凉之所。

公元八世纪,吐番王朝的藏王赤松德赞请印度高僧莲花生进藏建桑椰寺,路经日喀则地方,在此修行讲经,并预言雪域高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年麦(日喀则)。公元十一世纪,萨迦王朝时,年麦已具“城镇” 的雏形。

十四世纪初,大司徒绛曲坚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元、明皇室的庇护,设了十三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便叫做桑主孜(意为如愿以偿,选址在今日喀则),取名为溪卡桑主孜。在宗山建造了宗政府。从此,日喀则的全名称溪卡桑主孜,简称为溪卡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日喀则始有建置。

公元1447年(明正统12年),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在一大贵族的资助下,开始主持兴建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的建设对日喀则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随即以扎什伦布寺为中心逐渐扩展开来。

日喀则的兴盛,还是在噶玛王朝统治西藏的24年间。1618年,藏巴汗噶玛彭措朗杰以后藏为据点,推翻了支持格鲁派的帕木竹巴政权,建立了第悉藏巴汗地方政权,首府设在桑主孜旧喀则)。

藏巴汗统治时期,对宗山进行了扩建,使宗山成为当时西藏境内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日喀则市一度成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游客不断往来,日喀则市城廓也得到了不断建设。

1634年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和四世班禅罗桑曲结研究决定遣派专使前往天山南路向蒙古和硕部的贵族首领固始汗求援。1641年固始汗率兵攻人日额则,统治西藏地方约24年的藏巴汗政权宣告结束。1642年固始汗统治了全西藏,登上汗王宝座,便迎请五世达赖喇嘛到日喀则,将西藏13万户奉献给五世达赖刺嘛,将桑主孜建筑的宫殿全部拆除(木料运回拉萨,以扩建大昭寺和修建布达拉宫),将卫。藏地区行政事务托付给达赖喇嘛的第巴管理。并于1642年建立了由格鲁派管理的西藏地方政权,史称甘丹颇章政权。(因达赖居于哲蚌寺甘丹颇章而得名)。达赖喇嘛居于前藏,固始汗本人率兵驻后藏日喀则(后移驻拉萨)。

由于四世班禅罗桑曲结的杰出贡献,1643年,固始汗赐给罗桑曲结“班禅博克多”的尊号。固始汗把后藏十个溪卡,全部献给扎什伦布寺,以作僧众的供养。从此扎寺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日喀则市也就成为后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910年2月由于清末治藏政策失误,加之英帝国主义作祟,西藏政局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1940年2月5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特准十四世达赖喇嘛继位;1949年6月3日李宗仁颁布命令,特准十世班禅继位。这一时期,日喀则市基本上没有发展。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帅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1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日喀则,为便于行政管理,中央在日喀则、江孜分设二个分工委。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日喀则、江孜分设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基巧办事处(相当于现在的地区)。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全面发动了背叛祖国的反革命武装叛乱,1959年3月~1961年10月,历时两年多的平叛斗争胜利结束。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及各分支机构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同时通过了边平叛边改革的决议。

日喀则市1959年开始民主改革,1959年10月日喀则专区成立,辖11个县。(当时西藏自治区行政辖七个专区、一个市)。1960年西藏全区基本完成了民主改革。1962年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1964年日喀则、江孜专区合并为日喀则专区,辖18个县。

中共中央分别于 1980年3月、1984年3月和 1994年7月三次召开了西藏工作座谈会。根据西藏的实际,中央制订了涉及自治权利、休养生息、灵活政策、经费使用、尊重文化、干部使用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政策,加大了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投人。在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制订了全国支援西藏发展的方针,决定援建43项工程。日喀则市的许多现代化建筑正是这一时期建造的,城市规模有了较大发展。1986年日喀则县改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6-06
日喀则古称“夏卜麦”,藏语意为坐落在夏曲河下游的地方。13世纪中叶萨迦王朝率西藏僧俗归顺元朝时,日喀则仅有13户人家,属当时13万户之一的夏鲁万户管辖。14世纪,大司徒强曲坚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帕木竹巴政权时,将13个万户改为13个宗溪,其中最后一个宗溪即溪卡桑珠孜宗。“桑珠孜”意为“心想事成”,表示帕竹政权统治全藏的雄心已经实现。溪卡桑珠孜的简称汉译音为“日喀则”。从此,年楚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中心便从夏鲁移到日喀则。日喀则便开始了其六百余年的文明史。
  
  有趣的是,根据藏文史料记载,日喀则称为后藏(在全藏仅次于拉萨)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则已是前弘期的莲花生大师和后弘期的阿底峡大师早已预言过的。据觉囊•达热那特(一世哲布尊丹巴)所著《年地佛教史》记载:原先的年楚河流域是一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人们根本无法居住,莲花生大师遂带领25名吐蕃君臣登临神山山顶,用帝释天王奉献的甘露瓶浇撒周围大地,此地因品尝甘露而被称为“年”,而从此神山发源的大河就被称为“年楚河”了。莲花生大师并用智慧火焚烧平原上所有森林,将年楚河水引至岗峦,从此两岸粮草丰盛,林木茂密,人口渐增。后来莲花生大师在《遗教》中云:“年麦地区尼吗山上有一城堡,由于出自莲师的授记,故该宫堡名为尼吗宫”。后人根据莲花生大师的预言:天界的赫准斯巴城将搬至年麦地区的尼吗邦波日山上,便将此后修建的日喀则宗堡确认为是莲花生大师预言的产物。
  
  而在阿底峡大师那里,对日喀则成为日后佛法中心的预言就更为明确。在《道歌•天界甘露》中,阿底峡大师吟诵道:“殊胜因有十善法,圆满成就瞻部洲,其中西藏雪乡地,尤其年麦是中心。”阿底峡大师又说到:“日喀则地区正中光华灿烂,周边福禄横溢,是大地的中心。在宛若狮子的六山岩之上建造宫殿,故得名僧格竹则。”“僧格竹则”意为六狮之顶,乃是于1360-1366年修建在尼吗邦波日山上的溪卡桑珠孜宗堡(即日喀则宗堡)的别称,素有小布达拉宫的美名。据说五世达赖喇嘛在修建布达拉宫时就根据日喀则宗堡的建筑式样而设计。日喀则宗堡在十年文革中被毁,如今的人们只能从那废墟中一瞥它那往昔的壮观与辉煌。
  
  在一世哲布尊丹巴的笔下,日喀则市那样的美:“日喀则大地美若八瓣瑞莲:东面是莲花生大师曾以甘露流勾兑出的年楚河,河水胜似伸展开来的白绸缎;南边拜恩和冬则地方的草坪好似璁玉曼遮,美不胜览;正中南堆山庄严雄伟;西边的尼吗邦波日山为帝释的坐骑六牙大象横卧,低头面对日喀则,仿佛炫耀头顶的肉髻;北面的雅鲁藏布江形同奔腾的苍龙,波涛澎湃声恰似苍龙高亢的吉祥颂。”
 
  还有:“日喀则四面八方罕有的妙善祥瑞使得山脉钟灵:后山宛若大象横卧;东边桑噶山状若护国天王弹奏琵琶;北面背后的山体好像多闻天子左手抱猫鼬,猫鼬正对着日喀则口吐珍宝。西面琼日山状若广目天王,同样,南边山岳好似增长天王。西南隅的山嘴朝上,好似在向大地吹奏乐器。”
 
  瑞莲吉地,群山护持——美哉,壮哉,神圣哉:日喀则!
  “天鹅聚莲池,蜜蜂绕香花”。有了这块风水宝地,就有了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的兴建扎什伦布寺,有了四世班禅罗桑曲吉扩建扎寺,并使之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有了展佛台,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铜铸强巴佛,有了象征藏汉民族团结的“释颂南杰”,有了使日喀则走向世界的前提和条件。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6-06
江孜,藏语意 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
  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1959年7月31日江孜县成立,划归江孜专署管辖。1964年5月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合并,江孜县隶属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定日,藏语意为“定声小山”。传说一位喇嘛掷石,“定”的一声,落在该地。后来在该地小山上修建了寺庙,即取名定日寺。
  1960年6月,定日县人民政府成立,驻地设在协格尔乡的协格尔村。同年8月,县驻地迁至岗嘎村。1968年7月又迁回协格尔村。之后,协格尔建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6-06
亚东(卓木),藏语意为“旋谷、急流的深谷”。
  亚东,历史上曾隶属于帕里宗、而亚东只是卓木山谷里的一个小村。1888年英军入侵西藏,亚东遂被英帝国强行辟为商埠。1960年6月,亚东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江孜地区专署。1964年5月,江孜地区与日喀则地区合并,亚东划归日喀则地区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6-06
据史料记载,阿里地区最早出现的部落为象雄部落,大约兴起于公元前四世纪前后,汉史上写作“单同”,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12部落之一,后来发展成为高原上势力最为强大的部落联盟。其势力范围广及克什米尔、印度和尼泊尔部分地区的“里象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和东部日喀则的“中象雄”,以及北部羌塘、安多、康区一带的“外象雄”,势力中心就在今天的阿里高原。象雄王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统治着广阔辽远的疆域,并发明了象雄文字。其惊人的成就和神秘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迷。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象雄王子辛饶创立了雍仲苯教,并将之传布于整个西藏高原,其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在高原上的各种宗教仪轨和节庆上得以体现。
随着雅砻部落的崛起和发展,至吐蕃王朝第33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其势力己是空前强大,阿里随之成为吐蕃王朝的西部门户。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阿里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唐王朝和中、西亚文化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地域和通道,史称“麝香之路”。
吐蕃王朝覆灭后的数百年间,西藏大部分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而由流亡到阿里地区的吐蕃王室后裔建立的古格王国,却自公元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世袭了二十八代国王,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强大。在此期间,信奉佛教的数代古格王皆不遗余力地发展佛教,先后于公元1042年和1076年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扬佛法和举办“火龙年大法会”,使古格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一个重要中心。
公元1630年末代古格王赤扎西巴德时期,为削弱寺庙僧侣集团和一些信奉藏传佛教的上层王族的势力,他支持天主教进入阿里地区传播和推广,引起了占强势地位的贵族和僧侣的不满,并进而招致拉达克王森格南杰的挥兵入侵。内忧外患之下,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古格王朝宣告灭亡。
公元十七世纪,拉达克军队被五世达赖喇嘛派遣的军队驱逐出境,阿里三围置于西藏地方噶厦政府的统治之下,直至西藏和平解放。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6-06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大臣和 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王朝的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6-06
噶尔,藏语意为“帐篷、兵营”。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
  1959年10月8日成立噶尔县。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县驻地曾几度迁移,1988年9月迁到狮泉河镇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6-06
 普兰,藏语意为“独毛”。
  1959年以前,称为普兰宗。1960年将普兰宗更名普兰县。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
  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宗,设立札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

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
  革吉县旧时境内曾驻有包括革吉部落在内的7个部落,与藏北其它部落一道被称作藏北十八区,统属阿里噶本所辖。1960年8月合并7部落设立革吉县。1962年春,县址正式确定在那坡。县府现驻革吉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6-06
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
  噶厦政府时期,日土县为日土宗。日土宗又分为宗政府和拉让两个机构。宗政府官员由噶厦政府从拉萨直接委派。拉让设堪布,由拉萨色拉寺委派。1961年3月设立日土县,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1978年划归西藏自治区,隶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6-06
西藏民主改革前,这里为改则、色锅和帮巴三大部落之地。“改则”、“色锅”、“帮巴”原是族名,后演变为部落的名称。分别隶属于西藏噶厦政府和后藏的扎什伦布寺管辖。1960年10月,改则县人民政府成立,辖路南、路北共4个区。1961年3月23日,县址由门董村迁至现在的隆仁。1970年底将路南2个区划出,新成立了措勤县,两县均隶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县府现驻改则镇。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