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60阅读
  • 0回复

[陇右·吐蕃]安西四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3-13
— 本帖被 晦象先生 从 历史政区 移动到本区(2021-11-14) —
高昌

汉唐间发展起来的中西陆路交通枢纽。原系车师前部地,汉晋为屯戍重镇,前凉始置郡县,南北朝至唐贞观中独立建国。辖境当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昌故城”遗址在今吐鲁番市东。

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东汉、魏晋沿袭其制。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

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高昌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置郡的条件。前凉建兴十五年(327)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张骏击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县。十六国时期,此郡先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北凉承平十八年(460),柔然攻高昌,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至贞观十四年(640),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其间先后更换过阚氏(460~491)、张氏(491~496)、马氏(496~499)、■氏(499~640)四个政权,■氏享国最久。

高昌居民以汉族(主要为汉魏屯戍军民的后裔和逃避战乱的内地移民)为主,少数族(主要为昭武九姓和其他西域国家的侨民)为辅。因而高昌国建制,如官制、兵制、赋役制、士族制等,大抵脱胎汉晋,又自具特色。汉族传统文化在高昌占统治地位。俗奉天神,兼信佛法。十六国时期,祆教已在高昌流行,但佛教在高昌一直受到尊崇。道教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昌气候温暖,宜蚕,谷麦再熟。著名土产有赤盐、白盐、葡萄、冻酒、刺蜜、白面、叠布(棉布)及丝织品等多种。其地处天山南北孔道,丝绸之路北路冲要,政治稳定,物产丰富,文化发达,中西使节、商客和僧侣过往频繁,成为汉唐间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贞观十四年,唐灭高昌国,在此地建西州。

龟兹
中国古代西域城郭王国,唐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慈、丘兹,大概是龟兹语Kutsi的不同译法;佛教文献又称屈茨、屈支,应来自Kutsi的梵文形式Kuci;回鹘占有此地后,称Käsän,Küsün或Ku■a,前者汉文作苦先、曲先;后者作苦叉,即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所定库车一名的来源。现代维吾尔文作Kuca(r)。古代居民属印欧种,操印欧语系的龟兹语(又名吐火罗语B 方言),汉文和佉卢文也曾在境内流行,佛教僧团兼用梵文。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进而演变成今天的维族和维语。
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占姑墨与疏勒接壤,东抵铁门与焉耆为邻,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都延城,唐代称伊逻户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古城)。
西汉时,人口八万余,在西域城郭诸国中属强国,但隶属于匈奴。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使傅介子从大宛至龟兹,杀匈奴使者,龟兹服从于汉。宣帝时,汉遣扜弥太子赖丹在龟兹东轮台屯田,龟兹王因贵人姑翼之谮而杀赖丹。本始三年(前71),汉使常惠率各国兵攻龟兹,杀姑翼而还。不久,龟兹王绛宾娶汉嫁给乌孙的解忧公主之女为夫人,并在元康元年(前65)一同入朝,一年后回国,采用了一些汉的典章制度。神爵二年(前60),汉朝在龟兹东乌垒城设西域都护,以郑吉为都护,控制北道诸国。匈奴被迫罢僮仆都尉,其在西域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成帝、哀帝时,绛宾子丞德自称为汉外孙,与汉往来密切。王莽时贬易侯王,西域怨叛,龟兹与汉断绝往来,重又隶属于匈奴。东汉初,莎车王贤势力最强,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攻杀龟兹王,立子则罗为龟兹王。不久,龟兹人杀则罗,遣使降匈奴。匈奴立龟兹贵人身毒为王,附属匈奴。龟兹依仗匈奴,据有北道诸国,并与匈奴合攻疏勒,杀其王忠;又攻莎车王贤,不能下。后贤被于阗攻杀,匈奴又率龟兹等国征服于阗。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使班超经营南道,北征匈奴,西域各国重与汉通。十七年,复置西域都护。十八年,龟兹与焉耆乘明帝之丧,

攻杀都护陈睦。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班超已控有于阗、莎车、疏勒,且大败大月氏(即月氏)的进袭,龟兹无援,与姑墨、温宿一起降汉。汉以班超为都护,居龟兹它乾城,废龟兹王尤利多而立白霸。六年,班超率龟兹等国兵攻占焉耆、尉犁等国。殇帝延平元年(106),龟兹吏民反,攻围都护段禧、国王白霸于它乾城,为西域副校尉梁慬平定。但因与中原交通被阻,西域都护等于翌年撤回。至安帝延光三年(124),西域长史班超之子班勇进军西域,龟兹王白英率姑墨、温宿降,并随勇征车师。灵帝建宁三年(170),又随戊己校尉曹宽等西征疏勒。
曹魏时,龟兹兼并姑墨、温宿、尉头等国,遣使入贡。西晋时,仍遣使朝贡或遣子入侍。西晋亡,前凉张骏遣沙州刺史杨宣征西域,龟兹降,服属前凉。前奏主苻坚灭前凉后,于建元十八年(382)遣将吕光进军龟兹,龟兹王帛纯出奔,光立纯弟震而还。后凉、西凉无暇西顾,北凉灭西凉后,龟兹归属北凉。自太延三年(437),又向北魏遣使朝献。北魏派董琬出使西域,联络龟兹等国。太平真君九年(448),魏太武帝拓跋焘命成周公万度归攻灭焉耆,焉耆王逃奔龟兹。魏军进击龟兹,大掠驼马而归。5世纪中叶,龟兹一度为北方柔然部控制。孝文帝延兴、太和年间(474~479),又遣使北魏,贡驼马、珍宝。5世纪末,曾隶属于西方强国■哒。此后,龟兹曾先后遣使于北魏、北周和南朝的梁国。隋朝时,龟兹臣属于北方新兴的西突厥汗国。炀帝大业十一年(615),曾遣使入朝。
唐初,龟兹与唐有交往,但仍附属于突厥,王诃黎布失毕娶突厥女阿史那氏为妻。贞观十八年(644),唐军攻焉耆,龟兹与焉耆连兵相距。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等率兵进击龟兹。经过激烈交战,于翌年擒其国王、权相,破降所辖诸城,西域震动,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率众降唐,唐军勒石纪功而还(《新唐书•龟兹传》称唐于此年移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下辖四镇)。唐军即撤,龟兹酋长争立,互相攻伐。唐又封布失毕为王,遣归国以安抚其众。高宗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听说唐太宗去世,举兵反叛。龟兹大将羯猎颠拒绝布失毕归国,遣使降贺鲁。显庆二年(657),苏定方率唐军打败贺鲁,西突厥各部及其所控制的葱岭东西各国皆降唐。三年正月,唐平定羯猎颠之乱,于龟兹国设立羁縻性质的龟兹都督府,下辖九州,立故王布失毕子白素稽为龟兹王兼都督。五月,又将唐安西都护府从西州交河城迁至龟兹都城,下设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龟兹开始成为唐朝统治西域的中心。不久,吐蕃势力进入西域,与西突厥余部联合,于咸亨元年(670)攻陷西域十八州。唐罢龟兹等四镇,安西部护府迁回西州,同时派军反击。上元二年(675),渐次夺回四镇,白素稽遣使献物。但随即又为吐蕃攻占。调露元年(679),裴行俭率唐军打败亲吐蕃的西突厥余部,重立四镇,并以碎叶代焉耆,稍稍抑制了吐蕃的攻势。垂拱二年(686),唐四路出兵西域,未能阻止吐蕃的进攻,武则天下诏,再次放弃四镇。直到长寿元年(692),才由王孝杰率军恢复了四镇,并派汉兵三万人前往镇守,此后约百年间,安西部护府得以稳定在龟兹,故龟兹王城又称作安西。玄宗开元六年(718)以后,安西都护兼四镇节度使(或称安西节度使、安西四镇节度使),在龟兹王协助下,有效地控制着西域(见隋唐西域)。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叛乱,安西重兵赴中原教援。吐蕃乘机占领河西,进逼西域。留守唐军与当地民众在回鹘的支持下,坚持了三十余年,在德宗贞元六年(790)前后为吐蕃攻占。不久,回鹘击败吐蕃,控制龟兹。840年,回鹘由漠北西迁到天山地区后,龟兹进入西州回鹘势力范围,成为西州回鹘可汗下属的兀鲁思(ulus),领地,常译作“国”)之一,人种也逐渐回鹘化。宋初,龟兹回鹘独立性增强,其国王曾单独遣使向宋或辽入贡。随着黑汗王朝的强盛,大概在11世纪末,龟兹人在贵族Chizr的带领下,脱离西州回鹘,归附喀什噶尔汗,皈依伊斯兰教。从此,龟兹不再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权,而先后是黑汗、西辽、蒙古、元朝、察合台后王、准噶尔部等治下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入清朝版图,定名库车。
龟兹地区气候温热,盛产麻、麦、葡萄、梨、桃等;傍山处宜牧,出良马、封牛;山中有矿,故黄金、铜、铁等治铸业闻名西域;又因处在丝绸之路干线上,中转贸易发达,龟兹锦尤负盛名。在伊斯兰化以前,一直以佛教为国教,是西域小乘佛教的中心。境内有雀离大寺(今苏巴什遗址)、阿奢理贰伽兰(今夏克吐尔遗址)和克孜尔、库木土拉等千佛洞,从4世纪到10世纪,不断兴建,创造出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十六国时,龟兹高僧鸠摩罗什至长安译经三百余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龟兹人能歌善舞,龟兹乐从吕光西征时传入河西,北魏时传入中原,为中原人民喜爱。隋乐有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三部。入唐后,龟兹乐又编为十部乐之一,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影响很大

疏勒
中国古代西域城郭王国,唐安西四镇之一。又称沙勒(可能源于古代伊朗语■araka-)、栗特*Suγ1aq/*Surγdaq或Suluk(突厥语言为“有水”);又作佉沙,似为伊朗语*Kā■a-(英雄)的音译;全称为伽师祗离或迦师佶黎,应源于伊朗语*Kasigiri(英雄城)。(此即回鹘到来后所用Kāγrār一名的语源,元、明、清三朝分别用汉文写作可失哈耳、哈实哈儿、喀什噶尔等,今称喀什,维语作Qa■gar。)《大唐西域记》记有梵文化的名称室利讫栗多底,为Siri-kirtāti的音写,意为“善行之地”。古代居民属印欧种,似操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的某种语言,自9、10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
疏勒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为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交接点,又当向西翻越葱岭的丝路干线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北、东南与龟兹、于阗相通,盛时辖境包括今新疆喀什、疏勒、疏附、伽师、英吉沙、岳普河、阿图什、乌恰、阿克陶、塔什库尔干等县市。都疏勒城,唐称迦师城(今地不明)。
西汉时,有户一千五百余,人口一万八千六百余,兵两千人,国力不强。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龟兹王建依仗匈奴的威势,攻杀疏勒王成,立龟兹左侯兜题为疏勒王。翌年,驻扎于阗的汉司马班超擒兜题,立成兄子榆勒为王,改名忠。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超率疏勒等国攻姑墨石城。元和元年(公元84),忠反叛,与莎车连兵击超,并得康居援助。超另立成大为王,用计擒斩忠。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超任西域都护,移驻龟兹境,留西域长史徐干留守疏勒。安帝初元中(114~120),臣磐(一作槃)其外甥疏勒王安国流放到贵霜,却受到贵霜王的喜爱。安国死,无子,臣磐子遗腹立为疏勒王。臣磐因请贵霜派兵护送其加疏勒,废遗腹而自立。延光四年(125),疏勒曾随汉西域长史班勇击破车师后王国。南道大国莎车背叛于阗,归属疏勒,疏勒又以汉和贵霜为后援,势力强大起来,有户两万一千,兵三万余人,与龟兹、于阗相抗衡。顺帝永建二年(127),臣磐遣使向汉朝进贡,被封为汉大都尉。五年,又遣子入贡。阳嘉元年(132),于阗王放前杀拘弥王兴,立于阗王子为拘弥王。敦煌太守徐由遣臣磐率兵两万击破于阗,另立兴宗人成国为拘弥王而还。二、三年,又向汉进献狮子、封牛、宝石、金带等。灵帝建宁元年(168),臣磐被叔父和德杀死,和德自立为王。三年,汉军讨伐,失败而归。
三国时,疏勒兼并桢中、莎车、竭石、渠沙、西夜、依耐、满犁、纪(德)若、榆令、捐毒、休脩(循)、琴国等十二国,势力极盛。西晋封其国王为“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疏勒王”,与龟兹、于阗、焉耆、鄯善并为西域大国。北魏太延三年(437),遣使向魏进贡。魏也派董琬等出使其国。此后直到魏文成帝末年(462),经常向魏朝贡。5世纪后半叶,隶属于其西部强国■哒,势力衰弱,仅有兵两千人。6世纪初,重新与中原北魏王朝建立联系。中叶以后,又被突厥控制,每年向其纳贡。隋末唐初,曾遣使向中原王朝进贡,但仍服属于西突厥,突厥嫁女给疏勒王,建立和亲关系。
高宗显庆三年(658),唐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以疏勒为安西四镇之一,隶属安西都护府(见都护府)。此后十余年,西突厥弓月等部联合由护蜜(瓦罕)进入塔里木盆地的吐蕃势力,攻占疏勒,以此为基地,数次侵袭于阗等地,唐虽曾救援,但终于在咸亨元年(670)放弃安西四镇。四年,萧嗣业率唐军攻入疏勒,疏勒、弓月二国王入朝请降。上元年间(674~676),唐恢复四镇,设疏勒都督府,下辖演渡、达漫、耀建等羁縻州。然而,疏勒位于吐蕃由西向东夺取唐安西领地的必经之路,势在必争。仪凤年间(676~679),吐蕃又攻破疏勒。唐在调露元年(679)一度重立四镇,但在吐蕃强大的攻势下,不得不在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再次放弃四镇。长寿元年(692),唐夺回西域控权,重设四镇,并派汉兵镇守,设置屯田,疏勒总有七屯,唐在疏勒的统治得以加强。开元十年(722)、天宝六载(747)、十二载,疏勒的唐镇守军曾出击葱岭以西的小勃律、怛罗斯等地,击败吐蕃,并给突骑施部以致命打击。疏勒王室也与唐往来密切,开元十六年,唐玄宗李隆基册封裴安定为疏勒王。天宝十二载,疏勒首领裴国良来长安,被授予折冲都尉衔。安史之乱后,疏勒民众和唐军在国王裴冷冷和唐镇守使鲁阳等的率领下,坚持到德宗贞元四年(788),一度为吐蕃所占领。
宋以后,疏勒主要处在西迁的突厥族葛逻禄部和以后到来的一部分回鹘部的控制之下。到10世纪下半叶,它们联合当地其他部众,共同创立了黑汗王朝,并且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王国,开始了新疆伊斯兰化的进程。大约自1041年起,黑汗王朝正式分裂成东西两汗国。东部汗国都喀什噶尔,领有七河流域、东部费尔干纳和于阗、龟兹等地,喀什噶尔成为当时塔里木盆地西部政治和文化中心。自1130年,黑汗王朝臣属于西辽。13世纪初,东黑汗王朝终结。不久,蒙古打败篡夺西辽政权的屈出律,占有喀什噶尔。

以后分别由察台台后王和准噶尔部统治其地,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统治中心已移到叶尔羌。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占领此地后,设参赞大臣一员,总理南疆八城事务。光绪三年(1877)以后,新疆设省,喀什噶尔才重新成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疏勒以农牧业为主,种稻、粟、麻、麦,瓜果最盛;有纺织技术,早在5世纪中叶,疏勒锦就远销高昌地区。在2世纪贵霜王迦腻色迦大力传播佛教的时候,疏勒王臣磐从贵霜归国,佛教似应在此时传入疏勒。3世纪中叶,鸠摩罗什西行到疏勒,遍览内外诸经,并从莎车王子改学大乘,可见当时疏勒佛教之盛,为各国僧人聚会之地。唐朝时,疏勒出身的名僧慧琳住长安西明寺,在贞元四年至元和五年间(788~810),参考诸经杂史,撰成《大藏音义》一百卷,又名《一切经音义》。黑汗王朝时期,喀什噶尔是伊斯兰文化的中心,11世纪曾产生过三部内容丰富的重要著作,即阿卜勒•弗图赫•阿卜都加法尔•本•侯赛因•阿勒马伊(Abu‘l-Futūh‘Abd al-Ghāfir b.Husayn al-Al-ma‘ī)的阿拉伯文《喀什噶尔史》(al-Kādjghari, 已佚);优素福•哈斯•哈基甫(Yūsuf  Khāss Hadjib)的长篇诗歌《福乐智慧》(Kutadghu bilig)和马合木(Mahmūd al-Kāshgharī)在巴格达完成的《突厥语辞典》(Diwān  al- lugāt al-turk)。因近代的盗掘等破坏,疏勒佛教遗迹所剩无几。伊斯兰建筑以艾提卡尔清真寺最有名。

于阗
中国古代西域城郭王国,唐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于■,可能是*Godan的对音,其完整形式Gostāna由古代于阗人种名go加伊朗语后缀-stāna组成,意为“牛地、牛国”。当地佛教徒编造的建国传说附会为梵文的Gos-tana,意为“地乳”。于阗一名的早期于阗语形式作Hva- tana,发展成晚期于阗语的Hvamna—/Hvana-/Hvam-,汉文对应词为“涣那”。因受原始阿尔泰语圆唇音谐和律的影响,于阗一名音变为*’Odan故元代又称五端、兀丹、斡端等。清朝在伊里齐新城设和阗直隶州,在克里雅设于阗县,使旧名易地。古代居民属塞种,操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的于阗语(一称于阗塞语)。11世纪为黑汗王朝所灭后,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
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中心地区在发源于昆仑山的喀拉哈什河(墨玉河)和玉龙哈什河(白玉河)之间,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阗、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
西汉时,有户三千余,人口一万九千余,士兵两千四百人。东汉初,被莎车王贤攻破,另立国王位侍,后又杀之,不立国王,而由莎车将君得镇守于阗。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于阗贵族都末兄弟杀君得,旋即为贵族休莫霸和汉人韩融所杀。休莫霸自立为王,两败莎车,但未捷先死;四年,兄子广德继位灭莎车,从精绝西北到疏勒十三国皆服从于阗。匈奴得知,遣五将率焉耆、龟兹等十五国兵围于阗。广德降,以太子入质匈奴,每年纳■、絮,匈奴派使者监护其国。十六年,汉军司马班超至于阗,广德杀匈奴使者降汉,班超以此为根据地,北攻姑墨,西破莎车、疏勒,于阗都出兵相助。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于阗杀匈奴所立莎车王,另立新主。汉安帝永初元年(106)以后,西域复乱,相互攻伐,莎车叛归疏勒。汉顺帝永建二年(127),班勇攻降焉耆,于阗服属于汉。四年,于阗王放前杀拘弥王兴,立已子为王。六年,遣侍子赴汉贡献。汉朝使放前重立拘弥国,放前不应。阳嘉元年(132),敦煌太守徐由派疏勒王臣磐率兵二万击破于阗,重立拘弥王成国而还。汉桓帝元嘉元年(151),西城长史赵评在于阗病死。翌年,王敬继长史任,拘弥王成国因与于阗有仇,诬称赵评为于阗王建害死。王敬至于阗,杀建。于阗侯将输■率众斩敬,欲自立为王。国人不服,杀之而立建子安国。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安国攻杀拘弥王,汉戊已校尉、西域长史发兵立拘弥在汉的侍子定兴为王,时仅辖人口千余。于阗在东汉时势力强盛,户增至三万二千,人口八万三千,有兵三万人。公元2世纪末,在贵霜和汉朝的影响下,于阗王曾打制一种钱币,铭文一面是汉文重量单位,一面用■卢文记王名,名“汉■二体钱”。
汉末魏初,仍向中原王朝进贡,国王山习曾向魏文帝曹丕献名马。又兼并戎卢、■弥、渠勒、皮山等国。西晋时,与鄯善、焉耆、龟兹、疏勒并为西域大国,晋朝封国王为“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于阗王”。前凉建兴二十三年(335),张骏遣杨宣伐西域,于阗遣使入贡。前奏灭前凉后,于阗向前秦朝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吐谷浑,吐谷浑王慕利延率众西逃,攻入于阗国,杀死国王百姓数万人。吐谷浑走后,于阗复国,但势力已衰。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457),遣使入贡,并纳女于文成帝为夫人,号仙姬。北魏献文帝末年(468~470),柔然攻袭于阗,于阗向北魏求援,北魏以道远未出兵。柔然退后,又隶属于西方强国■哒,纳贡物。太和末(495)、景明中(502)及其后,又与北魏往来。梁天监九年(510)以后,还不断遣使南朝,曾向佞佛的梁武帝萧衍献外国刻玉佛。北周建德三年(574),进贡名马。不久被新兴的突厥汗国所控制。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三年(639)且遣子入侍唐廷,有的侍子如尉迟乐(智严)留居长安不返。十八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在于阗逗留很长时间,受到款待和护送。二十二年,唐军攻占龟兹。明年,副将薛万备率兵至于阗,于阗王伏■(尉迟的异译)信随万备入朝,唐高宗封为右骁卫大将军后还国。高宗显庆三年(658),于阗编为唐安西四镇之一,成为丝路南道最重要的军政中心。四年,西突厥思结部曾攻于阗,被唐将苏定方击破。吐蕃势力进入塔里木盆地后,联合西突厥弓月等部,于龙朔三年(663)和麟德二年(665)两次进攻于阗。由于唐廷救授,暂得保全,终在咸亨元年(670)被吐蕃攻占。吐蕃率于阗攻陷龟兹拨换城,唐被迫罢四镇,撤回安西都护府。上元元年(674),于阗王伏■雄击走吐蕃,亲自入唐,唐在于阗设毗沙都督府,下辖六城等十羁縻州,任命伏■雄兼都督。此后,唐蕃争夺西域的斗争主要在碎叶、疏勒一带展开,于阗稍得安定。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吐蕃再次占领于阗等四镇。至天授三年(691)初,于阗又归属唐。伏■雄死,唐册封其子■(一作瑕)为于阗王。长寿元年(692)十月,唐复置四镇,并派兵驻守,高仙芝、杨和等先后任于阗镇守使。开元十三年(725),于阗王尉迟眺曾引突厥谋叛唐,很快被安西副大都护杜暹派兵擒杀,更立新王。此后,尉迟伏师战、伏■达、尉迟■、尉迟胜相继为王。天宝中(749年前后),尉迟胜入唐献名玉良马,唐玄宗李隆基嫁以宗室之女,并授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归国后,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合力击破播仙、萨毗界内的吐蕃势力。安禄山起兵叛乱,尉迟胜闻讯后,以其弟曜摄国事,自率兵五千赴中原之难,乱平后,终老长安。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唐授尉迟曜兼四镇节度副使,并管理本国事。他率领当地民众与唐镇守军一起戍守于阗,坚持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为吐蕃攻占。吐蕃并未断绝于阗尉迟氏王统,而是以羁縻形式统治,其军政中心设在于阗都城北的神山堡(今新疆麻札塔格)。9世纪中叶,吐蕃内乱势衰,于阗获得了独立,仍由尉迟氏执政。9世纪末叶,开始和敦煌的沙州归义军政权交往。912年,Vi■a’Sambhava继位为王,汉名李圣天,年号同庆。后娶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女为妻,双方往来频繁,且通过敦煌,遣使中原王朝。天福三年(938),后晋高祖遣张匡邺、高居诲等出使于阗,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此后,于阗与中原特别是敦煌地方政权关系更为密切,常有大批于阗人留居敦煌,并在莫高窟留下了他们的供养像。
北宋初,于阗使臣、僧人数次向宋进贡。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四年(966),李圣天之子从德(Tcūm-ttehi:)亲自入朝宋廷。明年归国,继位为王,即Vi■a’■ūra。自970年左右,信奉伊斯兰教的疏勒黑汗王朝,开始进攻信奉佛教的于阗,战争持续了三十余年,黑汗王朝终于在11世纪初攻占于阗,尉迟家族统治的佛教王国灭亡,部分民众东迁沙州,甚至远到青海。于阗在黑汗王朝的统治下,有相对的独立性,仍单独向宋朝进贡,有大批商人来贸易。但语言和人种逐渐回鹘化,并陆续皈依了伊斯兰教。后经西辽、蒙古、元朝、察合台后王及准噶尔部的统治,到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四年(1759)入清版图,光绪九年(1883)置和田直隶州。
于阗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是西域诸国中最早获得中原养蚕技术的国家,故手工纺织发达。特产以玉石最有名,曾远销东西各国。于阗自2世纪末传入佛教后,逐渐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曹魏时第一个汉族西行取经僧朱士行,就是到于阗访求梵本大品《般若》的。魏晋至隋唐,于阗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如华严部经典,就大多是从于阗取得梵本,于阗僧人提云般若(Devaprajña)、实叉难陀(Sikshānanda)等,都为汉译华严经典作出贡献。近代以来在和田、敦煌发现了许多于阗文、梵文佛典,如长达六百多行的《佛本生赞》,都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文献。于阗人民喜爱音乐、戏剧,在绘画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风格,著名画家尉迟乙僧于唐初至长安,绘有许多壁画,与唐人吴道子、阎立本齐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