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74阅读
  • 1回复

[自然地理]1975年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5-15
— 本帖被 keating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19-02-26) —

http://www.kepu.net.cn/gb/earth/quake/document/dcm009.html

辽宁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除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外,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极大地减少。伤亡人员总数为29579人,占总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人,占总人口的0.02%。伤亡人员多为老、弱、病、残、儿童和不听指挥的人。地震造成城镇房倒屋塌及破坏约50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损坏165万平方米,农村房屋毁坏1740万平方米,城乡交通、水利设施破坏2937个,各种设备、物资也遭到严重损失,总计约8.1亿元。地面喷沙孔大的直径达2.5米。有一地震断裂,长约5.5公里,裂缝带宽处达40米。营口市破坏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3.1%。震后,及时展开了救灾工作。解放军出动了3.5万余人,l173部汽车,12架飞机参加救灾。派进灾区的医疗队达到101个,人员3480人。震后两天供水修复;2月7日灾区全部恢复供电。灾民群众在“三防”简易房欢渡了春节。交通和工农业生产一个月后基本上得到恢复。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推测,如无预报,人员伤亡将达到15万人左右,经济损失将超过50亿元。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5-15
http://economy.guoxue.com/print.php/16274

群测群防,辽南海城地震是怎样预报的?



金晴



乌有之乡:2008-5-13







    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地震准确预测,这说明地震是可以实现预报、做好防御的。——尽管这是第一次,也只是一个开头,我们面前的路还长,对地震规律的了解还很不够,还可能会有很多失败,就好像气象预报,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没能准确预报的事还常发生。面对海城地震预报的胜利,既要鼓起自信心,又不能盲目乐观。
  那么海城地震是怎样预报成功的呢?
  自从1966年邢台大地震以来,我国就开始了对于预报地震防止地震破坏的工作。邢台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但是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派周总理亲临灾区视察,做出了依靠专业人员和群众群测群防地震搞好地震预报工作的决策。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辽南地震得到及时准确的预报就证明了这一路线的正确,就是这一正确路线的胜利。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1966年邢台地震后地震预报工作就在当地匆匆上马。起家时一切都是那样地简单幼稚,也不能不简单不幼稚,任何事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科学工作者们到各个村子里,向人民群众广泛地搜集地震前兆,从动物异常、有感小震声、光、电、磁、直到井水变化寻找“预报方法”。3月26日中国地震工作者做出了第一次成功的内部试报。它发生在国务院总理发出庄严号召仅仅十八天之后!但这不过是很不成熟的一次经历,真正的辉煌正是这九年后的海城。
  经过九年的探索,我国广大地震工作者研究了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有人从地质学上去探索地震的成因和规律,有人研究我国历史上关于地震前兆和防震的记载,有人研究古代地震资料的科学价值,有人根据地震历史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地震发生的几率。有人从声、光、电、磁、潮汐、水文、地质、地壳变动、气候乃至天体运行等等来研究和地震的关系。根据这一切,专业的地震工作者早就把眼睛盯向了辽南。
  早在1970年1月辽南便被圈定为重点监视地区。1970年1月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上,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确定把辽宁南部作为重点监视地区。北从辽阳市到锦州往南到大连,再转东北到东沟、丹东,然后向北、向西北回到辽阳这么一圈。会后,中共辽宁省委加强了对辽宁地震工作的领导,组建了地震工作机构和专业地震研究技术队伍,逐步开展了各项工作。
  圈定了地震危险区,为进一步预报提供了战略工作区域。在加强前兆观察的基础上,从197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发现一些新的异常现象。旅大金县观测站在水准观测中发现从1973年9月到1974年6月,金州断裂南端地面大幅度地向西北倾斜,倾斜率为正常年变率的三十倍。国家海洋局几个潮汐观测站的多年海平面升降纪录,反映出辽东半岛向北西方向倾斜,营口从1972年起就出现不稳定的趋势性下降。尤其1973年渤海海平面出现十多年以来从未见过的反常上升。北大在大连观测到地磁场垂直分量的变化也大大超过了正常值。
  1974年6月国家地震局地震趋势会商会议分析了这些现象,做出了中期预报,认为渤海北部地区构造运动加剧,一、二年内可能发生五至六级地震,提出加强这些地区的预测预防措施。把短期预报圈定在以上那个圈内,从鞍山以南到大连以北的一个狭长地带,另外还圈定了一个从丹东到岫岩作为重点控制区。
  根据这个判断,中共辽宁省委进一步对辽宁地震的预测预防作了部署。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台站的领导,同时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广泛地宣传地震知识,大力开展群测群防,尤其在辽南地区群测群防网站遍布城乡、厂矿和社队,初步形成了专业和群众相结合的预测预报监视网,开展了仔细的监视、测报活动。在这个基础上,1974年11月东三省地震形势会商会更加明确地提出:“营口至大连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是今后工作的重点,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监视,充分做好捕捉大震的准备。”
  钱钢是这样描写辽南地震预报的:
  
    人们不能不承认中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进展的神速。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地震工作者发布的预报,使得辽宁省南部的一百多万人撤离了他们的住宅和工作地点——仅仅在两个半小时之后,海城被七点三级强烈地震击中。在六个市、十个县的震区范围内,城镇房屋毁坏五百零八万平方米,农村民房毁坏八十六点七万间,却仅有一千三百二十八人死亡,占全地区人口万分之一点六。
    国外认为,成功地预报七级以上大震,这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震后,美国、新西兰、日本、罗马尼亚、西德等十多个国家的地震科学专家和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曾到海城考察。一位美国记者将海城地震的预报称之为“科学的奇迹”。
    怎么不“奇”呢?早在海城地震发生前,国家地震局根据小震活动、地壳形变、地磁、海平面等四项异常,并考虑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四、五百公里深源地震对华北的影响,以及华北北部近年长期干旱、气象异常等重要情况,就已将渤海北部列为地震危险区。辽宁省似乎是从从容容地建立群测群防队伍,派人到邢台“学习取经”,演兵布阵,挽弓以待,早准备决战一番。
    ……省委责令渤海北部要立足有震、大震、早震、夜震,还要求广泛发动群众,“瞪大眼睛抓地老虎”。
    这是真正的奇迹!大震发生的当天上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向全省特别是鞍山、营口两市发出做好防震工作的电话通报。下午,海城、营口召开研究对策的防震会议。于是,工厂停产,成千上万人被动员,甚至是被强令撤到滴水成冰的屋外。广场上停满了装着药品和食物的救援车辆。医疗队整装待发。连拖拉机也开出了可能会倒塌的车棚。人们裹着大衣,大寒风里坐等地震的到来。
    这是真正的奇迹!地震发生前半小时,正在一个礼堂里参加军民联欢会的某野战军官兵和地方群众,接到紧急通知,于是会议临时中断,几千人安然撤出……
    中国灾害史上奇特的一幕揭开了,暮色苍茫的辽南大地上,四处回响着“当当”的钟声,有线广播一遍遍发出严厉的警告,阻止快要冻僵的人返回自己的小屋。
    ……
    七点三十六分,七点三级地震发生了!
    四面八方,一片尖声呼喊。人们不像在惊呼天灾的可怖,不像在庆幸自己的存活,倒像在欢呼地震工作者的神机妙算。
   
  地震工作者当然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不能仅仅归功于他们,否则就难以理解唐山大地震为什么没有预报成功。海城地震时,地震工作者还不能说完全破解了地震之谜,只能说有了一些初步肤浅的了解,说不上神机妙算,如果说那时已是神机妙算,难道到了唐山,地震工作者就不是神机妙算了。
  海城地震的预报成功群测群防起了极大的作用。地震工作专家,不过定下了长期的、中期的预报,他们的预报是正确的,工作是卓越的。但是仅仅有着长期和中期的预报对于救灾还是毫无用处。他们确实是正确的,但是他们预见到的地震也许今天晚上就会发生,也许三、四年以后才会发生。也有的地震专家“敢报大震”,他们有他们的道理。但如果贸然作为定论发布出去,也很可能使得人们像说谎的孩子喊“狼来了”那样,到了真正狼来了,人们不再相信了。
  不是别的,正是群测群防收集了大量的地震前兆现象,并且到了地震专家面前汇总,才使得辽宁省地震办公室和国家地震局敢于判断出大地震就在眼前,把发生地震的圈子圈定到了海城到营口的小圈子里,才敢于做出临震预报。
  由于辽宁省委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广泛地宣传地震知识,迅速地建立了群测群防队伍,大量的地震前兆由大批参加地震预报工作的群众汇总到辽宁的各专业台站以及国家地震局。
  如:动物异常,冬眠的蛇在冬天出洞,老鼠不怕人,在大白天成群搬迁。
  水异常,井水水位突然上涨或下落,以及翻花、冒泡、变色、变味等等。
  各种群测群防的土仪器突发异常,数据急剧摆动,为正常变化的几倍到几十倍,
  辽宁省地震办公室综合分析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料确定很可能海城到营口地区将会发生较大地震,立即报告辽宁省委。1975年2月4日上午10时30分,省革会根据省委决定,向全省做出了预防工作的电话通播,并相继向鞍山、营口两市党委传达了省委的防震指示,14时又在海城召开了有海城、营口两县和当地驻军的负责同志参加的防震会议,传达贯彻了省委的防震知识和措施。
  海城大地震发生了,房倒屋塌,但是绝大多数居民撤离了住房,牲口赶离了圈厩,人畜伤亡大大减轻。
  专业地震工作者的功劳自不用说,但是广大参加群测群防的人民群众难道是没有功劳的?辽宁省委的功劳难道可以忽视?制定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报预防工作”的正确方针,难道其功劳是可以忽视的。
  辽南地震预报的最后两个过程就是由于在辽南地区密布的群测群防网点报来的大量前兆现象引起了注意,结合专业台站的观测数据,经过会商,综合分析做出的。其中由三个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女话务员组成的营口县虎庄公社邮电支局业余预报组和由家属、干部组成的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02 队群众测报组,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前者在1971年5月就成立了,她们四年如一日地从事单调、刻板、枯燥的工作,观测仪器、做记录、画图表、报读数,积累了可靠的数据。努力学习地震知识,向群众普及地震知识。在公社党委支持下,在所在地设立了六个群众测报点,还选择了一口水井,作为固定的室外观测点。她们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响应,全公社干部群众、男女老幼都来关心地震测报,发现异常及时向她们报告。在地震发生前发现了蛇、鼠、鸡、青蛙等不少动物异常,以及各种水异常等,结合她们自己观察到的土地电仪的数字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上级报告。近四年的努力在1975年2月4日一天内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就是那天下午13到15时,她们发现土地电仪出现了几年来最大的异常变化,立即报告上级。地震发生时,她们不顾安危坚守岗位。地震后墙倒房塌砸在她们身上,她们仍然在余震不断中坚守了七天六夜,保证电话畅通无阻,又日夜注视着土地电仪的变化,监视震情。
  没有这一切,没有群测群防,那会有海城营口地震预报的成功。日本等国的地震专家在总结了我国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经验后得出:中国的成功是由于能够及时地收集大量地震前兆的异常情况,并且及时归纳、分析、总结的结果。



原文节选自《谁是破坏唐山大地震预报的元凶》


  
说明:因时间紧急,转载此文,没有来得及核实原作者.特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和致歉。让我们万众一心,共同抗击自然灾害,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同时对灾区人民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对死难者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对他们的家属表示最深切的同情。



评论人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打分
【许兆田】 海城大地震预报出来之后,省革委会许多老官僚不敢承担责任,不愿意拍板,怕万一预报失误因防震措施引起批评。最后是主持工作的常委毛远新冒着政治风险拍板安排下去的,由此,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害发生之后,毛远新要求国家计委减少辽宁外调的钢材水泥,帮助实现灾后重建,国务院主管部门的处长们,正要在邓小平面前表现与“四人帮”帮派体系进行斗争的坚决性(当时正式邓小平发起“四大金刚”——胡耀邦、万里、周荣鑫、张爱萍——对毛泽东、周总理、江青进行斗争的关键时期),他们说“你们不是善于搞路线斗争吗?把这个搞好了,重建任务就完成好了,外调任务一吨都不能减少。” 2008-5-13 10:57:58 3分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